首页 百科知识 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时间:2023-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市场经济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第一,流动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这主要是指农业中的过剩人口。由此可见,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存在的条件。这种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市场经济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第一,流动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这主要是指那些随着生产的扩张和收缩,企业的兴建和倒闭,时而被吸收时而被解雇的失业工人。在经济危机时期,许多企业生产规模缩小甚至破产倒闭,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减少,这时,资本家就把“多余”的劳动人口抛进产业后备军队伍中去。例如,2007年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了大量的雇佣工人失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OIT)于2009年9月20日发布的数字显示,至2009年9月全球的失业人口达到了2.41亿人,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根据该报告,2009年全球的失业人口比2007年高出3900万到6100万,2007年至2009年失业率增长了0.9个百分点。[10]另据腾讯财经2010年2月5日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经济学家预计美国劳工部最新估计,2007年以来的衰退期间的就业损失将达800万人。2008年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比过去提高了。2009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指出到2008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而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006年为4.1%。[11]

第二,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这主要是指农业中的过剩人口。由于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日益减少,于是农业中便产生了大量的过剩劳动人口。从表面上看,他们通常还保留着少量生产资料,有的甚至有少量土地,好像没有失业,但他们依靠自己的少量生产资料,难以维持生活,于是,随时准备加入城市工人的队伍,所以叫潜在的过剩人口。例如,中国自20世纪末期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时期后,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也得到不断提高,这就产生了过剩的农业劳动人口。据《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出中国乡村劳动力状况。[12]见表4-1。

表4-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第三,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长期依靠从事家庭劳动和打短工维持生活的劳动力。这些人劳动时间最长,劳动条件最恶劣,工资水平最低,他们的生活状况降到了工人的平均正常水平以下。

由此可见,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存在的条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雇佣工人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被吸引;同时,由于熟练劳动比重不断增大、某些传统产业的衰落等,雇佣工人又常常出现结构性的失业。这种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