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时间:2023-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争取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为保障这一进程的顺利发展,中国一方面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加大经济外交的力度,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适应冷战后国际环境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中国外交政策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

1.发展和完善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直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冷战时期,反对霸权主义和反对强权政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新时期这一政策内容要广泛得多。包括:坚持独立自主,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主张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各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致力于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更加注意策略。

2.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冷战后,中国在国际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不谋私利的立场得到充分体现。在政治上,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主动改善与发展关系,加强我们同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团结。经济上,除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力所能及的援助外,还努力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形势的发展改革援外方式,扩大同他们的互利合作,开辟南南合作的新途径,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国家独立,实现经济发展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将一如既往,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各个方面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共同维护正当权益。

3.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周边安全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冷战后,的亚太地区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争取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同邻国之间存在的争议问题,我们主张着眼于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大局,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置,求同存异。针对一些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郑重宣布:即使中国强大了,也不会谋求地区霸权主义,不搞扩张。

4.在大国关系深刻而复杂的调整过程中注重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各大国之间利益关系的组合变化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如何处理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改变了以往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单一模式,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前提下,根据与各大国关系发展的具体状况制定并实施灵活的交流与合作方针。这些方针既尊重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同时也对相互间关系在下一个世纪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道路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建立了多种的“伙伴关系”,从而对中国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5.加大经济外交的力度,使外交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冷战后,国际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经济因素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这不仅表现为经济因素在评估一国的综合国力时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更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比重不断加深,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趋势不断发展,经济关系成为发展国家间关系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正日益深刻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为保障这一进程的顺利发展,中国一方面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加大经济外交的力度,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在保障对外经济关系健康、顺利发展的同时,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双边经济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施加政治压力,干涉我国内政,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外交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在高层出访和接待来访中,总有大批的企业家随团是鲜明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