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书主要采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先导,以知识管理的微观机理和知识转移与共享机理研究为基础,运用空间集聚理论深化野中郁次郎的“Ba”理论,以心理契约和心理契约违背理论、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方法为手段,以心理契约与默会知识关联的实证研究为突破口,以移情设计等为知识共享方式和共享技术,找准心理学与知识管理研究的切入点,有系统、有重点地研究企业默会知识转移与共享机理。
默会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机理,表面上看涉及激励机制、知识市场、组织设计、制度设计和组织文化,但深层次分析就涉及空间集聚、野中郁次郎的“场”(Ba)、心理契约、知识的黏滞性和社会网络等要素。第一步,运用空间集聚理论,研究空间接近与默会知识转移和共享的关联,包括空间集聚与知识衍生、空间集聚与默会知识转化和转移、空间集聚与默会知识互补以及空间集聚与组织学习等内容。第二步,运用知识关联理论,研究企业主体间默会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机理,包括相关知识和衍生知识。相关知识包括互补知识和互斥知识。互补知识由纵向互补知识和横向互补知识构成。纵向互补知识分为基于增长极的纵向互补知识、跳跃式纵向互补知识和双向式纵向互补知识三种类型。横向互补知识又可分为竞争发展式、联盟式、跳跃式和双向式四种类型。第三步,借鉴野中郁次郎的“Ba”理论,运用空间集聚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将“Ba”的思想深化。第四步,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默会知识分类,进一步打开默会知识的“黑箱”,分析默会知识特征和“员工—组织”关系,建立一个对默会知识有针对性管理的理论框架。第五步,从“员工—组织”责任、心理契约和默会知识黏滞性三个维度构建员工与组织关系模型(EO/PC/TS),这一步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撑,也是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六步,建立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如果实证方面有充分的数据,这一步研究能够深入下去。整体研究路线如图1-3所示。
图1-3 本书研究路线的总体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