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再循环与组织流程再造

再循环与组织流程再造

时间:2023-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 绿色营销、再循环与 组织流程再造[内容提要]本章研究跨国公司在绿色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绿色管理创新,包括绿色营销策略、绿色再循环实施绿色组织流程再造的内在机理。按其使用材料不同,国际上分为三大类,即重复再用和再生利用包装、可食性包装、可降解包装。可食性包装主要是用可食性包装膜和可食用保鲜膜制成的包装。

第七章 绿色营销、再循环与
组织流程再造

[内容提要]本章研究跨国公司在绿色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绿色管理创新,包括绿色营销策略、绿色再循环实施绿色组织流程再造的内在机理。

一、绿色营销管理: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策略选择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延伸及发展,就营销过程而言,两者并无差异,都包括市场营销调研、目标市场选择、制定企业战略计划及营销计划、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但绿色营销又包括以下内容:①产品。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及报废处置过程应具有安全性,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包装要有利于环境保护。②绿色价格。产品价格要反映绿色成本,并确定能使消费者接受的绿色价格。③绿色分销。选择具有绿色信誉的分销渠道来分销。④绿色信息。采用绿色媒体宣传绿色信息,并对绿色信息传播进行监测。⑤提供信息。提供同环保有关并能激发市场营销者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观念的国内外绿色信息。⑥过程。控制资源、能源消耗过程以及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过程,以有利于优化环境。⑦政策。制定及实施鼓励、监测、评估和保护环境的政策。

(一)绿色包装的设计与开发

1.绿色包装的理论诠释

(1)绿色包装的含义。产品的绿色包装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为适应生态环境的需要而逐渐从传统的商品包装发展演变过来的。它是现代商品包装推出的一种新策略,是从循环经济角度,产品包装从设计、生产制作到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理都完全符合环保标准[1]。绿色包装强调它所用的材料要来自于自然,通过无污染的加工形成产品,使用后丢弃又可以回收处理,或回到自然或循环再造。绿色包装经过清洁生产形成洁净的产品,再经过回收与再生,构成真正的环境循环。所以,在本质上,绿色包装涵盖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两方面的意义。它经历的整个过程可称之为包装材料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一个真正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自然循环。只要人们在包装产品的制造与加工的过程中以及在使用和丢弃的行为中能够遵守这一符合生态平衡的规律,人类就能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需求的资源维持的时间将更长久。绿色包装是相对于普通包装而言的,它以不污染环境,保持人体健康为前提,以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节约自然资源与降低能源消耗为发展方向,以造福于人类的千秋万代为目的。绿色包装的实施对社会和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企业的生产方式起到了有效地推动,对人们的生态环保型需求和环境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绿色包装在包装材料的生态循环中,不仅作为包装产品本身是注重环保的,不损害人体,而且作为废弃物也不污染环境,可以回收再利用或回归自然。更重要的是它从原料变成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或在回收处理的过程中都不能造成污染。

(2)绿色包装的特点。一是提高包装材料的功能,使包装材料用量节约化、轻量化,降低包装废弃物量;二是使用后的包装容器通过折叠和加压使体积减小,降低回收运输成本;三是包装材料如果是多种材料组成,则使用后能分离成单组分材料,以便回收;四是包装废弃物如果以燃烧方式处理,其材料应具有低热效应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五是包装废弃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以分解,以降低对环境污染的负担。因此,环境保护对包装工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包装产品不仅数量、质量上,而且在包装、结构设计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绿色包装的分类。按其使用材料不同,国际上分为三大类,即重复再用和再生利用包装、可食性包装、可降解包装。

1)重复再用包装。即对产品包装的反复使用,如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反复使用。再生利用包装,即对产品的包装可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再生经加工后制成新的包装再次利用。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再生,仅仅延长了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包装材料的使用寿命,当达到其使用寿命后,仍要面临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

2)可食性包装。可食性包装主要是用可食性包装膜和可食用保鲜膜制成的包装。几十年来,大家熟悉的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及包装冰淇淋的玉米烘烤包装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装。人工合成可食性包装膜中的比较成熟的是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普鲁兰树脂,它是无味、无臭、非结晶、无定形的白色粉末,在水中可溶解,制成薄膜,具有韧性、高抗油性,能食用,可仪器包装。可食用保鲜膜在我国应用较早,早在12~13世纪,我国就已用蜡来涂复橘子、柠檬来延缓它们的脱水失重,延长果蔬货架寿命。现在一般采用的可食性保鲜膜,已发展成具有多种功能性质的多孔、透明或半透明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薄膜,这种多孔的网络结构使薄膜具明显的防水性及一定的可选择透气性,因而在食品工业,尤其在果蔬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可降解包装。可降解包装是以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塑料制成的包装。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简单分为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由于光降解塑料只有在太阳光辐照条件下才能降解,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制约性很大,要达到准确的时控制性难度较大,埋在地下部分不能降解,因此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生物降解塑料则应用生物技术对塑料制品进行降解,受到企业的欢迎。

2.绿色包装的设计

绿色包装既然是一个完整的工程系统,它的整个系统设计也就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环境包装设计的目标就是在设计上除了满足包装体的保护功能、视觉功能、经济方便,满足消费者的心愿之外,更重要的是产品要符合环境标准,即对人体、环境有益;包装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也要符合清洁的生产过程,即生产中所有的原料、辅料要无毒无害,生产工艺中不产生对大气及水源的污染,以及流通、储存中保证产品的环境质量,以达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目标。

绿色包装的设计系统应该包括产品原料的采集、包装材料的生产、包装体的设计(包括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模设计及工艺设计)、包装产品的加工制作及流通储存、包装废弃后的回收处理与再造及包装工程的成本核算等。若对其整个系统划分成若干要素,则包括产品、流通的环境条件、包装材料、消费者、包装设计加工制造、生命周期、回收再利用、包装成本等。

绿色包装产品设计要抓住以下环节:一是包装式样设计。包装式样设计要采用多方案比较设计法进行比较,用价值分析法对方案优化、选择,最后绘制立体透视图、彩色效果图,按比例绘制结构装配图和零件图。同时要编制说明书,制作样品、模型。二是包装结构设计要包括以下要求及方案设计要素:包装保护性能,如防水、防潮、防点防锈、防霉、防尘、防蛀、保鲜、卫生等;包装流通特征,如环境条件、周转次数、周转周期等;包装有效期;包装回收使用次数;陈列方式,如叠码、悬挂、展开等。包装结构方案设计要根据容器类型,确定包装结构的组成部分及相互位置关系和联系方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和特殊要求,如携带方式、开启方式、展示要求、安全防盗、防伪等;考虑与容器造型和包装整体协调。三是包装装满设计要注重产品的特性,如级别、档次、价值、包装整体结构造型的特点等;注重产品信息应真实、准确、鲜明地传递产品信息和企业形象;注重货架效应,装满部分的造型应产生强烈的货架效应;注重图形色彩,考虑到不同消费者对图形色彩、商品名称等的好恶和禁忌情况。四是包装设计要注重企业形象定位。通过包装的外观、造型、商标、基色及环境包装标志等,建立企业特有的形象来参与市场竞争;注重产品定位,重点突出被包装产品的特点,通过包装使产品给用户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注重消费者定位,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不同性别和年龄等的消费者,也应考虑消费者心理和生活习俗及消费者的生态环保型消费意识;注重市场定位,考虑与同类产品竞争,销售场所是大型高档商场还是普通商店,以及货架、环保内涵、陈列方式及环境内涵等。五是包装容器的造型设计要确定容器类型;确定内装物的类别,如形态、规格、档次、容量等;确定包装物的类别,如单件包装、多件包装、配套包装和系列包装等;确定容器主要用途,如保护包装、装饰包装、集合包装等;确定容器材料的供应情况,如级、塑料、玻璃、金属及包装辅助材料的供应情况。

3.绿色包装的开发

环境包装材料是一种利用废物,对环境无污染的材料或是不经废物利用,直接自然降解的材料。由于包装消耗的资源、能源以及使用后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是由包装材料决定的,资源、能源的耗用量、容器结构的设计以及生产方式的选择都与包装材料有关并受其左右,因此,包装材料成为决定包装是否符合环境要求的关键。包装材料是形成商品包装的物质基础,是商品包装所有功能的载体,是构成商品包装使用价值的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包装材料是人类进入高度文明、世界经济进入高度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必然产物。

作为包装材料,无论是环境包装材料还是非环境包装材料,都具备保护性、加工操作性、外观装饰性、经济性、易回收处理性等基本性能,但作为绿色包装材料,其独特的性能是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无害,既易回收再利用,又可环境降解回归自然。

绿色包装材料按照环保要求及材料使用后的归属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处理再造的材料,如纸张、纸板材料、纸浆模塑材料、金属材料、玻璃材料,通常的线型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也包括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环境降解回归自然的材料,如纸制品材料(纸张、纸板、纸浆模塑材料)、可降解的各种材料(光降解、生物降解、热氧降解、光/氧降解、水降解、光/生物降解)及生物合成材料(草、麦种、贝壳、天然纤维填充材料)、可食性材料;可焚烧回收不污染大气的材料;可自然风化回归自然的材料,包括部分不能回收处理再造的线型高分子、网状高分子材料、部分复合型材料(塑—金属、塑—塑、塑—纸等)。

绿色包装材料的开发重点是玻璃、塑料、竹、金属、可降解等材料。

(1)纸浆模塑制品包装材料的开发。

纸包装材料在整个包装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应用十分广泛,品种较多,从传统包装发展到现代包装始终是包装支柱材料之一,约占整个包装工业总产值的45%。纸包装材料分包装纸与纸板两种。纸制品比较经济,无论从单位面积价格还是单位容积价格,与其他各种包装材料相比都是较经济的,而且纸包装制品重量轻、缓冲性好、容器打开方便、折叠成型性好,适应各种封口,便于机械加工,能高速连续生产,另外,纸材料具有适当的坚牢度,耐磨性、耐冲击性均较好,比较容易达到卫生标准,纸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是复合包装材料的重要基材,其废弃物易回收处理、再生,不易污染环境。纸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上,但我国目前的纸制品包装设备品种少、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绿色包装的环保要求。今后应重点开发纸包装的设备和技术。

(2)玻璃包装材料的开发。

玻璃包装材料在包装工业中也相当重要。从传统包装到现代包装,玻璃包装材料一直以它特殊的性能和特征用于液体包装。它干净、直观、造型优美、保质、保味,无任何微小的污染,其包装的优良品质是任何材料所不能代替的。作为销售包装,通常用于饮料、酒、油、醋、调料、罐头、药品、化学试剂、化妆品、墨水、墨汁等;在运输包装中,主要做成既厚又结实的大容量容器,用于盛装化工产品中具有危险性和腐蚀性的强酸、强碱及有毒的化学试剂等。因此,应研制、开发适用各种饮料及口服液的容器设备及罐装设备,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及效率,满足市场的不同需要。

(3)金属包装材料的开发。

金属在包装材料中用量相对不大,其种类主要有钢材、铝材,成型材料是薄板和金属箔。前者属刚性材料,一般是直接制桶、制罐;后者为柔性材料,一般采取真空蒸镀的方法在其他材料上镶上一层金属膜,以提高包装的保护功能。金属材料延展性好,加工方便容易,成型效果好,表面易于镀层(如铬、锌等),具有抗腐能力。金属强度高,对光与水的阻隔性好,可长期有效地保护内装物。金属包装材料的开发重点是二片、三片包装材料,由于二片、三片铝罐包装、钢制二片罐(有替代铝罐的趋势)、三片马口铁罐及钢板包装箱易于回收,且回收有赢利并可多次使用,因而是有发展前途的材料。我国应根据金属产品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包装的用量,同时适时地发展其设备,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4)塑料包装材料的开发。

塑料包装是现代商品包装的重要标志,在包装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塑料包装的出现大大地改变和调整了整个包装材料的结构和布局,使整个商品包装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塑料占有着包装的相当大的份额。塑料由于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合成工艺也较成熟,所以塑料产品的种类很多,价格也较便宜,更重要的是它兼具多种优良的性能,可用于各种商品包装。目前随着高分子合成科学的发展以及加工技术的提高,通过共聚、共混或者改性,赋予了材料更多的特色或特殊功能。但由于塑料的不可分解性,各类塑料包装对环境已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污染,但塑料包装的许多性能其他材料无法代替,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研制出生物降解塑料,我国也加强了降解塑料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5)可降解材料的开发。

可降解材料很多,其中已取得良好进展和应用价值的有光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光/生物双降解材料。可降解材料的特点:首先是在材料的化学结构上通过新的高分子合成技术的引入,使其很快在自然中分解,不污染环境,而且能回收再利用。其次是质量轻,加工方便,包装性能好,易于表面装饰。可降解材料的合成与制作一般来讲难度和成本不算太高,物料来源也较丰富,但难点在于材料整个制作加工的配套设备缺乏,配套技术不成熟,需要研究、开发,重新设计,重新制造。同时,巨额的投资也大大制约了这种新材料的开发与发展。目前,可降解材料在世界环保大潮的推动下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中心,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二)企业绿色形象战略的策划与实施

面向可持续发展对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流通报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变革,这便要求企业的组织机构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绿色文化的建设,提高职工节约资源、能源和重视环保的意识。

1.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需要培训和招聘新的人员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设立新的岗位,健全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些人员应具备环境意识、环境技能和环境责任。为了适应ISO 14000,企业需设立环境审核员,来审核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生产流通和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都要考虑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这些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和知识,但企业不可能短期内培训这些人员使他们具有这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应设立“环境工程师”岗位,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和各部门人员进行协作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立其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人员和岗位,如“环境会计师”等。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体系,可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即将企业的有关人员派出去进行技能知识的培训,如环境审核员、环境会计等,也可聘请外面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讲课,对全体员工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的层次和内容因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另外,还要建立鼓励员工环保行为的绩效评价和激励制度,这对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培养职工的环境意识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企业文化建设

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建议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立现代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通过许多途径和方法来形成。建议对职工进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育培训,让职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举行企业“可持续发展”、“我和环境”、“环境污染危害”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摄影比赛等,使职工形成热爱环境的职业道德;以宣传栏或培训的形式向职工解释绿色壁垒、可持续发展市场需求等,使职工了解和支持企业的经营哲学和经营行为;以宣传栏或培训的形式向职工介绍企业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对我们后代的责任,使职工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以宣传栏或培训形式向职工介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等。

(三)案例

1.杜邦公司:营销行为绿色化[1]

贯穿杜邦公司200年创新飞跃发展史的永恒基调是其核心价值——注重安全、重视人才、保护环境和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它们是杜邦公司传统的一部分,也将继续指导其今后的决策和行动。

除了要以负责的态度建立一个成功的企业外,杜邦公司更要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促进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以顾及后代的需要。为此,它在1994年设定了“零目标”,务求在21世纪实现工伤、职业病及环保事故的零记录。

(1)提倡安全理念成绩骄人。

在世界工业界,“杜邦”与“安全”可谓是同义词。在公司创立之初的1812年,杜邦公司就制定了安全条例。公司目前保存着自1911年以来的安全操作记录,表明其安全操作水平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杜邦公司在工业安全方面的表现处于业内领先地位。1997年,杜邦全球员工的工伤和疾病较1996年下降了27%,较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了60%,安全水平继续高出化学和石油行业平均指数5倍,优于所有工业领域平均指数20倍;事实上,杜邦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时比他们在家里还要安全10倍。这一优秀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其所坚持的十大安全信念。

(2)杜邦纤维(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安全吊牌中心”。

1)凡工业意外均可避免。

2)管理层须对意外的发生负责。

3)尽一切所能控制容易引起危险的工序。

4)保持安全的工作环境,杜邦员工人人有责。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工业安全训练。

6)管理层必须时常检查安全设施及系统。

7)发现任何疏漏,必须立即纠正。

8)员工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

9)安全运作产生经营效益。

10)安全系统以人为本。

(3)苏州杜邦聚酯有限公司大门入口处的安全记录牌。

杜邦公司将先进的安全系统和管理制度引入在华投资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深圳独资厂从1991年起,因无工伤事故而连续获得公司总部颁发的安全奖; 1993年,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创下160万工时无意外,成为世界最佳安全记录之一; 1996年,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凭借在安全方面的杰出记录,荣获美国总部的董事会安全奖。

(4)率先保护环境造福后代。

杜邦公司视环保为己任,在经营活动中推行“企业环保哲学”,积极支持环保运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环保政策的讨论与制定,并率先将这些关系到子孙万代的美好蓝图付诸于实际行动。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杜邦公司在企业环保业绩和可持续发展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导地位。在逐步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开发环保型替代产品的过程中,其领导作用有目共睹,是全球第一家追求“零目标”的企业,并因此而荣获联合国的奖项。

杜邦公司从1990年开始每年设立公司“环保奖”,以鼓励全体员工投身环保事业,为保护环境做贡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它在环保领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对空气、土壤、水和地下井的废料排放、废物深井掩埋量以及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持续减少。1998年,它用于环保项目的投入高达2.2亿美元,并在当年取得了无工艺流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喜人成绩,向着“零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了帮助提高国内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推动中国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1996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协助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了首届“杜邦杯·中国环境新闻奖”评选活动。这一年度评奖活动旨在鼓励新闻工作者探索环境新闻报道的创新、提高环保宣传的质量。它的在华企业也因注重自身和社区的环保建设而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

(5)热心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杜邦公司认识到,自身的飞跃离不开与市场环境的良性互动,因而力求对每一个有业务往来的市场和社区做出贡献,“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在投资建厂、引进技术和管理、资助教育及支持环保事业的同时,也做了大量工作促进当地的社会发展。

1997年,深圳独资厂向美国总部的“杜邦社区公益服务基金”申请经费用于所在工业区的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同年春节,北京办事处员工自发捐款帮助在京就读的外地贫困大学生返乡与亲人团聚; 1998年,上海办事处向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捐赠其高科技生活产品,送上人间的温暖; 1999年,还向上海浦东新区社区服务中心赠送电脑,支持再就业培训工作;更为科技馆新馆捐赠了多项高科技成果。

2.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的绿色营销之路[2]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属化工企业,而化工企业又多为重污染行业,环境保护难度较大,但其在1996年8月,就率先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成为全国最早通过ISO 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企业。

(1)要把蓝天、碧水、净土还给自然。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在建立时引进了德国巴斯夫公司的先进技术,安置了污染防治的配套设备,但并不能完全避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超标排放的事也时有发生。公司领导层在企业建立之初就有明确的认识,企业不但要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且要追求环境效益,摸索出一条化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管理的道路来,把蓝天、碧水、净土还给自然。

1993年年初,该公司的生产装置刚刚投产,企业就开展了贯彻ISO 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的活动。从1993年10月开始,经过10个月的努力,该公司于1994年7月获得挪威船级社(DNV)颁发的ISO 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实施质量管理国际标准的结果,使公司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4年,企业人均创利0.3万元,1995年为6.4万元,1996年跃至15万元。该公司通过质量管理尝到了甜头,因而,当1995年获悉国际标准化组织刚刚颁布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草案时,公司领导层就提出,应该像贯彻ISO 9002国际标准一样,认真执行并实施ISO 14000国际标准,使企业管理走上新的台阶。

1995年10月,该公司委派两名职能人员赴国外参加ISO 14001标准草案的培训。培训回来后,公司对本企业通过ISO 14001认证的可能性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认为,该企业现有管理基础良好,员工素质也较高,只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切实解决,就能通过ISO 14001标准的认证。

1995年12月,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决定成立ISO 14001贯彻标准认证指导委员会,并根据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任命了环境管理者代表和专职环境管理员,编制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标认证实施计划,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并开始运行,“把蓝天、碧水、净土还给自然”的进军号正式吹响。

(2)紧抓污染源头,全面、客观评价环境因素。

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从生产末端治理的模式,转向抓污染源头,从根本上防治污染,这对于化工企业尤为重要。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的ISO 14000标准的贯标认证工作,首先就是从抓产生污染的源头着手,对影响企业的所有环境因素开展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并据此按轻重缓急予以认真防治。其具体做法是:

1)确定环境因素。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根据本企业过去、现在、将来及在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所涉及的排放、能源及材料消耗、噪声等,根据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异常情况、紧急情况、发展规划的影响,列出环境因素调查表。公司依据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以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三废排放手册、工艺流程、目前的三废处理方法、设施运行情况等有关基础资料,将环境因素调查表加以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该公司对确定的环境因素,根据企业的特点按照不同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风险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风险值评价法,将风险值定义为环境因素发生的频率与严重程度的乘积;发生的频率定为5等,确定1、2、3、4、5分,一般将经常发生的分值定得较高;严重度也定为5等,确定为1、2、3、4、5分,一般将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分值定得较高。各分值采用自定义法,然后将能够采用风险值评价的环境因素进行列表打分,并且根据风险值大小,将风险值大于一定数量的列为重要环境因素。如对于原料的风险值评价采用各种原料的特性值与使用量之积来确定风险值。原料的特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毒性、危害性、腐蚀性等,将其分成不同的分值;再根据使用量大小确定分值。将两个分值之积作为风险值,根据风险值大小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对于评为重要环境因素的原料,将其物质安全数据表发放至有关人员手中,并作为一项管理项目加以控制。如原材料及能源、资源消耗,则采用比较法,将本企业有关的耗用与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的耗用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判定是否将其列为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优先性判断。

重要环境因素确定后,考虑到可操作性及公众敏感性、实施费用等,将部分重要因素优先考虑,制定出相应的环境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其他重要环境因素则作为管理目标,列入控制项目内并由操作程序、记录来加以控制。

(3)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上海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依据ISO 14001标准的要求,在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了既适应国内外环境管理的要求,又符合本公司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

1)确定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的确立是以初始环境因素评价的部分的发现及结论为基础的。它是企业对其全部环境行为的原则和意图发表的声明,为企业确立了一个总的指导方向,并为企业的行动及具体的目标、指标的建立提供了框架。环境方针也是企业最高层的公开承诺。

依据以上原则,该公司制定的环境方针为: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本着“一流城市、一流企业、一流环境”的宗旨,按照ISO 14001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管理控制;减少污染损失;坚持持续改进,年年见成效!

2)制定和实施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环境目标、指标的确定依据是初始环境因素的评价。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将评价出的优先考虑的环境因素,分别列出目标及指标值,并制定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方案中订入了解决措施、实施计划和责任人。计划完成后,由环境管理者代表在竣工验收报告上签字确认,专职环境管理员负责方案的监控,年底对环境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进行总结。该公司1996年和1997年均分别制定和实施了14项环境管理方案。

3)编制ISO 14001体系文件。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编制的ISO 14001体系文件包括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三部分。

环境管理手册是公司的环境管理纲要,是贯彻公司环境方针、达到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履行环境控制义务的基本体系文件。环境管理手册要求每一项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按预先确定的程序来进行,以预防不利于环境的因素发生,即便发生了环境污染,也有确定的程序处理,以减少污染的发生,保证公司的产品、服务和其他活动达到确认的环境管理水平。

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准备和实施有效的环境控制程序。制定有效的程序文件是有效地实施环境方针的关键部分。该公司根据ISO 14001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编写程序文件并得以有效运行。

作业指导书是预防污染、治理“三废”的操作管理手册,是程序文件的细化,由该公司各部门根据程序文件要求建立。

4)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成立内部审核小组,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每年进行4次内审,以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维持,公司通过不断的内审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具纠正措施通知单,要求限时整改,使体系得以持续的完善和改进。

根据该公司程序文件规定,公司每年进行一次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由正、副总经理主持,各部门经理参加,对体系进行评审,对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4)实施全过程的环境管理。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严重污染风险的化工企业,在组织ISO 14001标准认证的过程中十分注意从原料供应、产品生产、三废处理到产品出厂运输及客户使用全过程预防与控制环境污染。

1)原料供应。

原料供应是生产过程的开始阶段。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后续生产过程,因此,该公司的环境管理从供应原料的厂商开始。公司的做法是:

①与供应商在环境方面进行交流,将公司的环境方针、环境行为等告知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的活动符合当地的环保要求,促使供应商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②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原料安全资源,使原材料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有效地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③要求国内供应商在产品的包装上要有明显的标志(有无毒性,注意或警示事项),以确保产品在运输、使用及废桶处理时能做好预防措施。

④与运输原料和产品的分承包商签订合同,提出环保要求,对驾驶员及押运员实施培训,并要求运输车上配备必要的消防措施和防护用品。

⑤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培训,发放培训资料,使供应商进入公司厂区后能遵守有关环保规定。

⑥对供应商进行追踪了解,了解供应商的环境状况,原料供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如因包装污损而产生污染),并做好记录,每年进行总结,要求供应商及时纠正与完善。

2)产品生产。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污染产生的主要源泉。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即为产品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主要是:

①堵源截流,严格控制排放。公司组织人员对影响环境的三废实行堵源截流,严格控制。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过去直接排放大气,现在则专门铺设了1200米长的管道,将废气排至火炬焚烧,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②改进技术,实行清洁生产。为了减少污染,该公司十分注意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或改进原有生产技术,以实现清洁生产。例如,公司采用先进的DCS自动控制技术,先进的配方,提高反应效率,使生产过程产生的“三废”减到最小。对于污水处理,则在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装置后,公司又组织污水攻关组,制定适宜的操作规程,提高污水一级处理达标率,满足了二级生化处理的要求。

③化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为了防止污染源转移及二次污染,该公司改变过去将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埋地处理的方法,积极寻找不致污染环境的用途,从而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如该公司生产中产生的废渣,现送到一家砖瓦厂作为燃料处理,取得较好的环境效果,生产中产生的废液,送往橡胶厂作为橡胶防老剂的原料使用。在废渣、废液合理利用过程中,该公司注意做好跟踪访问,并请处理三废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予以监督,以确保废渣、废液的有效、安全、无污利用。

④全员参与,全面开展环保工作。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的领导认识到,要实现生产全过程的防治污染,必须动员公司每一位员工,做到全员参与才能办到,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能使环境保护难以达标。因此,该公司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一开始,就分期、分批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环保培训,使每一位员工均能自觉地根据国际环境标准的要求开展生产和业务活动。例如,配料过程中撒落在地的极少量液状或粉状原料,过去操作工是用水冲洗,现在认识到污水进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因而改用回丝擦拭干净,回丝送焚烧处理。又如进出公司的车辆常会在地上留下泄漏的油迹,为保持环境整洁,一旦发现油污痕迹,工人即用回丝擦干净。

3)产品销售。

销售是生产过程的末端,做好用户的环保工作是生产全过程防治污染的重要环节。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十分注意产品销售环境的环保工作,配合用户搞好污染防治。

①主动对用户进行防治污染教育。该公司对使用本公司产品的客户,主动将产品的环保说明书送与客户,说明书标明了产品性质、有无毒性、对于环境的影响、使用注意事项、如发生污染其处理方法等,使客户充分掌握环保要求,对长期客户,公司还予以培训,使企业的用户也实现绿色化。

②协助客户防治污染。对于个别客户,该公司还协助它们实行污染监测,有的客户缺乏污染处理能力,该公司则帮助这些企业进行三废处理。

(5)坚持环境保护的持续管理。

ISO 14001标准强调可持续发展,该公司拟定的环境方针也是提出要“年年见成效”。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领导层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坚持持续改进。该公司1994年共完成了14项环境管理方案,1997年又列出了14项环境管理方案,要实现了“年年见成效”的目标。

搞好环保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员工们为人类千秋大业所作的贡献赢得了应得的回报。德国巴斯夫公司总部的一位负责人称赞上海公司是“巴斯夫下属分散体企业中最清洁的企业”。199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管理审核中心通过了该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1997年3月和9月,又通过了对该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两次复审。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一面旗帜,公司将以清洁生产为目标,更加努力,使本公司的环境管理工作走上更高的台阶。

3.上海夏普电器有限公司(SSEC)的环境行动

(1)公司介绍。

SSEC是由上海广电(集团)公司(30%股份)、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10%股份)、日本夏普株式会社(40%股份)、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9%股份)、夏普电子技术公司(夏普美国销售公司)(11%股份)共同在上海投资的家电生产企业。公司1992年6月成立,总投资1.5598亿美元。主要生产空调器、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五大系列产品。产品销往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公司已取得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上海市家电行业中率先获得该两项认证证书的企业,并且连续4年进入中国最大外商投资企业百强行列。

SSEC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生产、经营、产品和服务中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从保护自然环境,并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行动。

(2)环境活动的开展。

SSEC根据自身特点,围绕夏普公司制定的3G1R环境战略制定了公司的环境方针,即“提高环保意识;遵守法律规范;合理利用资源;制造绿色产品;开展污染防治;不断改进提高”。并开展了以下环境活动:

1) GP:绿色产品。SSEC在引进产品的同时,不仅仅是考虑其产品的技术先进性,还特别强调其环保特性。

SSEC最先在国内批量生产上市的变频恒温系列空调,就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采用变频压缩机技术,通过模糊电脑控制,将电能的消耗与室内温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与“夏普”其他产品相比,采用变频恒温技术的空调可节约30%左右的电能。正是SSEC勇于创新的新产品开发才引发了国内变频空调的销售热潮。

SSEC生产的电冰箱,其制冷剂采用目前世界上最经济、最成熟的氟利昂替代品R134a作为冷媒,以环戊烷作为发泡剂,从根本上解决了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产品在投产初期就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授予的“中国绿色产品”认证标记,并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颁发的“保护大气臭氧层贡献奖”。

SSEC的内桶无孔设计洗衣机则从节约资源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即将一部分原先不能利用的水和洗涤剂吸到洗涤内桶中参与洗涤全过程。因此,同“夏普”其他型号的洗衣机相比,SSEC环保洗衣机可节约20%左右的水和洗涤剂。

除此之外,公司规定了今后新产品的引进、开发必须以SSEC编制的《绿色产品设计》程序文件为依据,进行环保设计,提高产品的环保技术含量,全方位地推进绿色产品的设计工作,使SSEC的产品成为既深受消费者喜爱,又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分影响的绿色产品。

2) GF:绿色工厂。SSEC积极致力于绿色工厂的建立工作。公司在环境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依据ISO 14001标准要求,编制了4个层次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对从原材料采购、储运、使用,到社内部品的加工、整机装配出厂,直至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环境控制,以尽量减少公司生产、经营、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公司责成各部门每月一次对自己辖区内的环境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环境问题。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根据废弃物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分别送市环保部门认定的相关处理机构进行分类处理。从长远环境规划来看,公司将向夏普公司学习实现各类废弃物“零”排放的手段和方法,从设计开始逐步考虑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将SSEC真正建设成环境优美整洁、生产有序、无废弃物排放的绿色生态型家电生产企业。

3) GM:绿色思想。人的因素是各项工作中起决定性的因素。SSEC分别对管理干部、环境作业人员、全体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同时开展环境知识竞赛,以竞赛形式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员工的环境知识。同时在全公司开展以绿化工厂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加强环境活动过程控制、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为目的的绿色小集团活动,动员全体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找环境改进项目,并对其中的优秀小组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活动的参与性。

4) RB:再利用事业。SSEC目前初步对产品及办公用品开展了再利用事业,如削减办公用纸数量、推广办公用纸正反使用、在产品材料上标注材质等。SSEC今后将按夏普公司的指示,不断推广再利用事业,最终目标是建立上海夏普废旧产品回收网络。

(3)获得的收益。

公司通过实施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在付出一定资金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对第一工厂空压机房的改造,通过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变通风方向,同时选用节能型电机,采用控制电机的使用时间等措施,一年可比原来节约近3万元电费。对第二工厂变电设备的技术调整和改造,估计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近50万元的电费。

ISO 14001环保认证的取得也为打破非关税贸易壁垒,扩大公司业务量作出了贡献。

(4)发展目标。

SSEC虽然在环保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却只是刚刚起步。SSEC将继续按日本夏普公司的3G1R环境战略,开展环境工作。其目标是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取得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厂区清洁美观,做到废弃物的零排放;公司员工具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和行动;建立“夏普”产品的回收网络。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把SSEC建设成为环保先进企业。

二、绿色再循环管理——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

(一)循环经济理论

绿色再循环管理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3]。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其根本之源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构成的物质单行道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二是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从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三是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样最终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不仅要求人们建立“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新思维,而且要求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经济规范和行为准则。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其主要的体现就是它的3R原则。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此外,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再使用原则(Reuse)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了结,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很显然,通过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的实施,反过来强化了减量化原则的实施。

(二)绿色再循环管理

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目前,从企业层次污染排放最小化实践,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许多很好的成功实例。从企业层次来看,最典型的循环经济实例是杜邦化学公司采用的3R制造法。通过循环经济和3R制造法的实践,杜邦化学公司2005年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和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相对20世纪8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35%和76%。从区域层次来看,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园区。最为典型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区,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企业,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这样,不仅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国家层次来看,比较成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和日本。德国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对废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德国法律明确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全部达到80%。在德国的影响下,欧盟和北美国家相继制定旨在鼓励二手副产品回收、环境包装等法律,同时规定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或再生的具体目标。法国提出2003年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奥地利的法规要求对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为了推动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欧洲设计了一组包装回收象征性标记,供包装商将其标示在包装要面。这些标志包括:可以重复周转再用的包装标记、可以回收再生(再循环)的包装标记、使用再生材料超过50%的包装的标记以及绿点标记(Green Dot)等。

企业应该正确地选择产品的报废处理方法,其优先次序如下:

1.循环利用

主要是通过开环、闭环再循环和材料降解来循环利用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对物质进行分离、回收和净化并用替代新物料(真正的循环利用技术),如铝、铁、铅和玻璃的循环利用;在不作大的变化下利用废物作为要求较低的新产品的技术,这有时也叫“下游循环利用”技术,如利用废塑料来生产廉价的塑料袋,用废纸来生产质量较低的纸张;能量循环利用技术,即在废物焚烧炉中以热回收方式利用废物来回收能量。

2.焚化燃烧

这是指在空气中燃烧有机废物。焚烧过程产生的挥发性产物存在于烟气中,一些有机元素如汞、锌和铜都是部分挥发性的,其他的无机盐和元素则成为烧渣和灰。因此,特殊废物焚烧产生的烟气在排入大气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焚化燃烧的目的是使废弃物和排放物无害化、减量化和固态化,实现能量的转化,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

3.埋置

这是指将废弃物在土地中掩埋,此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渗漏、扩散等,以免对周围地区造成环境污染。这是最后不得已才采用的处理方法。

(三)案例

1.惠普公司教你正确认识环保

现在的耗材市场鱼龙混杂,大量劣质罐装、兼容墨水充斥其间。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影响着大家对耗材的正确认知。“罐装墨水更利于环保”便是一例。有些罐装厂商宣称:硒鼓或墨盒中含有对环境有害的成分,罐装是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到底是原装水墨还是罐装墨水更利于环保?如果把墨水从设计生产、安装使用到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上述观点是何等地牵强附会。

在设计生产阶段,以“HP Design Jet 5000”系列大幅面打印机墨水为例,惠普公司很早就注意到化学成分对环境的影响,并反复改良墨水的配方,通过了德国“Blue Angel”环保认证。惠普公司对墨水的要求非常严格,严保无毒、无害,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墨水不会扩散到空气中,对操作工人没有污染隐患,并且其耗材所用的包装盒、宣传材料、说明书、包装塑料和泡沫等都是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可以说,它已经把环保做到了产品相关的任何细节当中去。而反观罐装墨水,它的配方很不完善,其成分对环境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在生产过程中,它的生产环境极其简陋,四处撒泼的墨水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在安装使用阶段,“HP Design Jet 5000”系列大幅面打印机的墨盒是独立的,安装特别方便,在墨水用完后,它可以单独更换,既简单方便,又不污染环境。在使用过程中,从控制墨头、墨量到色彩的还原都运用了原装系统,从而充分保障了打印的整体密封性,不会出现漏墨的现象。而使用罐装墨,墨水很容易溢漏,造成地板的花花绿绿,不仅破坏工作环境的美观,而且在安装时也很麻烦。更重要的是,使用罐装墨水很容易造成漏墨现象的产生,既污染打印机内的部件及打印文档,也使周围环境遭到污染。

在回收利用阶段,以前用户用过的墨盒或硒鼓厂商是不负责回收的,大量的墨盒被扔弃,造成环境的污染。这也许是罐装墨存在的最大理由。但现在不同了,原装墨水厂商都开始了废弃墨盒的回收,从而实现了环保的良性循环。

从上述几个阶段可以看出,“罐装墨水更环保”的观点是牵强的。它阻碍了消费者对使用墨水的正确认知。惠普公司倡导“大环保”的概念,不仅使墨水本身对环境和人体无害,而且使之在生产、运输和应用过程中也不存在污染的可能。可以说,“原装墨水更利于环保”才是正确的观点。消费者要保护环境,最好还是使用原装墨水!

2.绿色再循环案例简介

(1)康柏。

康柏公司(以前的电子设备公司)有一个电子部件再生设施,那里的采购人员同时也是营销人员和销售人员,他们与许多机构建立了关系,把公司的电子零部件和产品送到这些机构进行处理,同时也与一些使用他们处理后产品的公司建立了关系[4]

(2) Crown Cork&Seal公司。

Crown Cork&Seal公司在明尼苏达州的工厂,工人作为中坚力量,努力清除废物和减少毒性。他们建立了工人小组,集中解决环境问题,具体包括再循环小组和质量推进小组;这些小组的目标集中在减少环境问题和危险废物的产生。通过这些工人小组的努力,工厂减少了溶剂、空气排放和固体废物处置[5]

(3)迪斯尼公司。

迪斯尼公司建立了一个现场材料再生设施,处理从沃尔特迪斯尼世界胜地来的可再循环的废物。这个材料再生设施每天处理45吨以上的纸、塑料、玻璃、钢铁、铝和纸板,循环率占所有这些材料的30%;其他使用过的设备和多余物品卖给铸造企业或者拍卖给公众[6]

(4)肯尼迪冲模铸造公司(Kennedy Die Casting)。

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的肯尼迪冲模铸造公司有三个独立的内部闭环废水系统,每个系统对它们对应的制造中心来说都是唯一的,具体设计和情况取决于污染水平和水的使用量。一个过程包括一个简单的热捕捉和冷却水闭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与材料或者溶剂没有直接联系。另外一个闭环废水处置系统却要复杂得多,使用沉淀地、撇乳器和离心分离机帮助净化污水以再使用[7]

(5) Novartis公司。

Novartis公司为其核心制造系统进行收益—危险分析,分析结果广泛向公众发布。员工都有责任对更好的环境绩效负责。为了审计目的,公司开发了一个目标报告系统,叫做安全、能源和环境保护(Safety,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EEP)。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获得世界范围内整个公司90%的实时排放信息[8]

(6) Uzin Georg Utz Gmbh&公司。

Uzin Georg Utz Gmbh&公司(一个水泥和瓷砖制造商)集中开展先进生产技术的投资,他们把技术作为提高生产环境有效性的战略。公司主要生产过程本质上是物理的和机械的(没有化学过程),因此产品的清洁和维护是公司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9]

(7)诺基亚公司绿色环保回收行动启动。

诺基亚公司绿色环保回收行动于2002年6月20日在北京启动。这次活动是为了鼓励人们将废旧手机、配件、电池弃置在其所设置的回收箱内,然后统一送到专门负责手机循环工程的承包商那里做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从中提取有用物质[10]

三、绿色管理组织再造:产业绿色化管理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促使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跨国结构、网络结构、内部市场等形式层出不穷,并成为结构跟随战略理论的佐证。21世纪当今,绿色消费浪潮促使绿色管理方式的创新,绿色化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或再造又成为跨国公司实施绿色管理战略前提下的重要环节。我们以绿色管理战略为基点,对跨国公司实施绿色产业组织再造流程模式进行分析。

(一)环境变动与组织结构变迁

环境的变动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宏观环境变动,即由于科技的发展、政治与法律的变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及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变迁等,导致一种类型的环境演进到另一种环境或者同种类型环境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动对所有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都有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实质性变迁。二是微观环境变动,即那些直接影响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能力正常发挥和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有关因素的变动。由于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和业务范围的调整,公司会面临着新的环境。这种变动只是对特定公司组织结构有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行业经营环境的全球性和跨国性特征更加突出。同时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旦公司发现新的国际市场机会,便会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从而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竞争。随着公司跨国经营活动多样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司面对的环境会更为复杂多变。

如果用经济当地化和全球化程度作为环境的代表性指标,则在高绍尔—诺瑞亚模型基础上可总结出环境变动与跨国公司结构变迁的关系(见图7-1)。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需求特色所导致的当地化程度的加强,国际经营环境越来越接近跨国化环境,环境的动态性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动态性,跨国公司为适应这种环境会逐步建立和形成一体化多样性组织结构。

图7-1 环境变动与组织结构变迁
资料来源: Based on White and Poynter 1989[11]

企业的本质是“一个难以被市场复制的专用性投资的网络”,而且是“围绕关键性资源而生成的专用性投资的网络”。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这些关系专用性投资而产生某种准租金或组织盈余,并且作为某种增长机会集而存在和发展(Zngales,2000)。由于技术条件和市场态势的变化,那些决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也就不同,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边界也将不同。

环境越不确定,组织结构就越应该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具体来看,由于对海外直接投资不确定性的规避及海外经营活动比重较低,大多数美国公司利用出口部或国际分部来支持其早期的国际化。而欧洲公司开始时较多地采用母子公司结构,到了20世纪70年代早期,多数又转向了多国际部结构(Multinational Structure)[12]。继而依据环境及其战略的全球化,公司为了从当地化和国际化的协调中获益,逐渐发展到全球地区结构或全球产品结构阶段。特别是对欧洲和加拿大的跨国公司,这一调整过程更明显与迅速。而全球职能结构(Global Functional Structure)则较少出现,因为这一结构只是较适合产品线窄而高度集成的公司。此后,由于当地调整的压力与全球化的双重需要,许多公司为了更好地协调职能、地区和产品间不断增强的“互赖关系(Interdependence)”,转向混合结构(Mixed Structure)或矩阵结构(Matrix Structure)。这两种结构吸收了职能、地区和产品结构的优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决策平衡能力。目前在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中的中信集团的组织结构基本上属于全球混合结构。但这种结构的复杂性也会带来协调的困难和决策的低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公司建立了全球网络结构(见图7-2)。

图7-2 跨国战略、环境、结构与发展
资料来源: Based on White and Poynter 1989[11]

与矩阵结构一样,全球网络结构试图获取各种组织结构方案的优势,而避免其缺点,它综合了职能、地区和产品结构下具有区位优势的下属单位。但是,与具有对称性的矩阵结构不同,全球网络结构不具有对称性或组织的产品与地区之间的平衡[13]。它只是组织用以适应环境的“心灵地图”,甚至不具备基本形式。代之的是,全球网络结构是一种连接全球平台上不同类型子单位的网络,处于网络中心节点的单位协调职能、地区和产品方面的信息与竞争优势。因为拥有的关键性资源的配置不同,不同的产品类型单位与地区单位具有不同的结构。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通常没有下属单位是完全相同的。跨国单位的演变是为了基于比较优势原则,有效地利用其所在地的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并不一定会固定于某处,而是可以全方位流动的,同时,各单位利用这些资源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看来全球网络结构就是一种基于效率(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的动态结构。

但是,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公司采取的并不是纯粹的矩阵或跨国境界,而是具有某种矩阵和跨国性质的混合结构。这是因为它们在制定战略时既考虑了当地的异质性,同时又考虑了全球化的规模经济。ABB公司前总裁Percy Barnevik的话是对此最好的诠释:“我们既要全球化又要当地化;既要大又要小;既要彻底分权又要集中控制。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便建立了真正的组织优势。”总之,这一结构变迁的$形路径是一个总体趋势,尽管这一过程因不同的公司而不同,有的过程可能是跳跃性的,甚至是可逆的。对于跨国环境中的一体化多样性结构——全球网络结构,也同样存在着变迁问题,只不过这是一种基本组织特征相同,但程度和形成过程不同的变迁而已。

(二)跨国公司绿色管理战略与组织再造

1.钱德勒的结构跟随战略理论

在探索战略与结构的关系方面,艾尔弗雷德·钱德勒(A.D.Chandler)在其经典著作《战略与结构》[14]中,首次提出结构跟随战略的理论,给出了一系列有关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成为埃克森公司)以及西尔斯公司的组织结构演化的案例研究。在这些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钱德勒得出结论,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受战略变化的驱使,而战略变化又与企业面临的外部状况相联系。钱德勒的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5]:

(1)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

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基本上是受产业经济发展制约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应有不同的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表现出相应的反应。企业最先对经济发展做出反应的是战略,而不是组织结构,即在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战略的前导性和结构的滞后性现象。战略前导性是指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这是因为,企业一旦意识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和需求时,首先会在战略上做出反应,以此谋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例如,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技术革新的发展都会刺激企业发展或减少现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当企业自我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以后,也会据此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当然,一个新的战略需要有一个新的组织结构,至少需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来的组织结构。如果组织结构不作出相应的变化,新战略也不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结构滞后性是指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常常慢于战略的变化速度,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里更是如此,结果导致组织内部机构的职责在变革的过程中常常含糊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新、旧结构交替有一定的时间过程。新的战略制定出来以后,原有的结构还有一定的惯性,原有的管理人员仍习惯运用旧的职权和沟通渠道去管理新、旧两种经营活动。二是管理人员的抵制。管理人员在感到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威胁他们个人的地位、权力,特别是心理上的安全感时,往往会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去抵制需要进行的变革。从战略的前导性与结构的滞后性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时企业不可错过时机,要制定出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战略。一旦战略制定出来以后,要正确认识组织结构有一定反应滞后性的特性,不可操之过急。但是,如果结构反应滞后时间过长的话,将会影响战略实施的效果,企业应努力缩短结构反应滞后的时间,使结构配合战略的实施。

(2)企业发展阶段与结构。

钱德勒有关结构跟随战略的理论从对企业发展阶段与结构关系的研究入手。结构跟随战略的原则仍然适用于一些更加复杂的结构形式[16]

·与单一经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早期的层级结构。

·与市场和产品多样化阶段相适应的是多部门结构。

·与以项目为中心的经营活动相适应的是矩阵结构。

·与战略联盟发展相适应的是网络结构。

·与企业更新业务流程要求相适应的是企业内部市场。

(3)结构跟随战略的论点在国际化经营企业组织中的应用。

结构跟随战略理论已被应用于那些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随着多样化经营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大,它们开始向海外扩张,并创立了“国际部”来管理在国外的业务,但这种结构却在对国外的业务进行协调时逐渐变得无效,从而导致了企业按多国结构进行重组,即针对不同的国家设立各自独立的部门。

随着多国企业海外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它们面临着来自跨国协调的进一步压力和在国家内部进行专业化分工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把全世界都看做是企业利益市场的全球战略的产生。那些选择全球战略的企业,为了促进在全球生产和分销活动中实现规模经济而进行了重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发现,它们需要在对当地情况做出快速反应和为获得全球范围内的规模经济而要求的集中之间进行平衡。这就导致了跨国结构的产生,它正逐步与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相联系,这种结构把矩阵结构和网络结构结合到了一起。

2.产业组织再造流程

再造流程(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转型的新方法。它由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教授迈可·哈默(Michael Hammer)博士最先倡导,并极力推广而盛行。哈默最初把“再造”界定为:再造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强大力量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的再设计,以图实现其绩效的奇迹性提高[17]。同期,达文·波特等提出“流程再设计”概念:组织内或组织间工作流程的分析与设计[18]。芮明杰等(1997)认为“再造流程就是以速度经济为主要目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以企业组织运作基础的流程为对象,通过对企业组织的活动进行重新组合,即把被职能单位割裂开来的活动进行整合,使流程完整化,并对有关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流程能更好地运作”。[19]再造流程的基本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企业组织能否适应环境组中通过企业组织的业务程序效率的高低反应;其二是根据分工原则所设计的业务程序并非所有的程序都能创造“附加价值”。关键的业务流程通常是企业再造的起点,因为它直接面向顾客,为顾客提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产出。

3.绿色化组织再造流程:绿色管理战略的重要环节

企业组织是由目标、技术、制度和活动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在工业经济时代,以机械技术和技能技术为主体,企业组织追求生产的规模经济,因此其活动安排是把相同的活动放在一起构成多个职能单位,并通过事无巨细的正式规则来保证,形成官僚组织形态。采用这种组织形态的企业组织,其业务运作是通过一个个职能单位的“接力赛”来实现的,产生了工业经济时代特有的工作方式。如果说在工业经济时代中,在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在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员工作为经济人而存在、企业强调规模经济的情况下,流程片断化的危害性还不是很明显,或者说这种工作方式还算有效,那么,随着绿色消费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日趋不确定,顾客的要求越来越绿色化,企业不仅追求规模经济更强调速度经济的情况下,以这种片断化的企业流程为基础的企业组织也就越来越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这意味着,这种工作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为适应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新特点,跨国公司不仅重视外部的协作竞争,还注重企业的绿色化组织再造流程。绿色组织再造流程的本质是,顺应绿色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基础上的工作方式进行再思考,利用清洁技术提供的巨大潜力,改变以往的“高消耗、高成本、高污染”等粗放式工作方式,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提高。其重要内容是:对传统的作业流程进行重新安排,着眼于从过程的角度来组建职能部门,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其核心是把原来按设计、工艺、供应、生产、统计、财务、销售等职能划分的绿色管理方式,按“以作业流程为中心”的原则对企业进行重新设计,即在同一小组内进行平行作业。其特点主要是:第一,在组织结构上,把原来金字塔的管理层次改变为扁平式的管理,以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在组织形式上,用工作小组替代原有的职能部门。第三,在管理手段上,强调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上的普及和应用。通过企业再造,改变了原来企业内部纵向上下之间、横向部门之间的隔阂,围绕市场和客户进行结构调整,使企业组织机构“变扁”、“变瘦”。例如: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跨国公司。1994年利润达到40亿英镑,比1993年增长了24%,占当年投资收益的10.4%。然而它于1995年年初对其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改革,打破原来矩阵组织结构,取消地区总部,减少管理层次,由过去按地区和产品部门的多头管理转变为按业务范围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在伦敦和海牙两个总部的员工从3900人减为1700人,裁员44%;取消了4个地区总部,撤销了总部的职能部门。重组后的壳牌石油公司按其勘探开采、石油产品、化工、天然气和煤炭五大主要业务建立五个产品集团,负责制定与各业务有关的重大经营战略和投资决策。然后由其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并按业务范围直接向相关的产品集团汇报工作。目前,壳牌石油公司的企业再造工程大大增强了它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使其在全球化的进程上大大迈进了一步,牢固地确立了在同行企业中的龙头地位。

绿色化组织再造流程中主要是要增加新的环保部门,扩充已有的环保部门或给已有环保部门更大的授权。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主要包括对产品材料选择、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污染排放的控制、生产废弃物的管理以及水净化和循环等方面。环保部门的职能必须以服务为重,即从企业结构上来说,这就可能涉及将环境监管活动从致力于提供环境服务的部门给剥离出去。将环境因素融入到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难点往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环保部门应该和研究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来共同达到环保目标。节能节源部门的职能主要是节能材料的选择和开发、提高产品的资源和能量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的能量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等,应该和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供应、生产和销售部门进行协作。资源再生部门的职能主要是再生材料的选择、对设计提出再生原则以及产品的废处理和再生利用等,也应该和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供应、生产和销售部门进行协作。另外还应设立环境会计和内部审计部门。企业的环保组织机构因企业组织不同的形态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前面我们所列举的是职能制形态的组织机构,它们也可以设立成矩阵管理制的形态。

4.中央公司与本土公司的组织协调

在研究跨国型绿色管理组织中,当地化管理创新和中央管理创新因为组织特征的差异性而造成绿色管理的困境。对跨国组织中创新管理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管理层必须加强每一种创新方式的效率和可行性;其次,它必须为多种方式的协同创新创造条件。第二个任务时常会显得更困难,因为促进某一创新方式的组织特征通常会阻碍另一种创新。要推动当地化创新和中央创新所需的组织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方面,前者要求地方子公司拥有足够的资源及使用它们的自主权,但是,独立富有的子公司往往会成为罗沙贝司·康特尔所说的“企业家陷阱”的牺牲品,这是一种“由于人们想成为发起者、创始人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过于执著”的心态。像飞利浦这样的公司发现,这种想法会妨碍子公司的能力及其采纳中央创新的意愿。另一方面,资源的集中以及保持对子公司的严格控制都可以促进中央创新及其执行。但这种组织安排导致了相反的问题:子公司感到或是确实缺乏资源及自主权,虽然可能使它们更有效地执行中央创新,但是限制了公司进行当地化创新的能力,因为地方管理者不是无能为力就是动机不足。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差异化和一体化克服困境。在研究的公司中,最具跨国型的公司在解决这一困境中也是最成功的,它们认识到各国组织处理不同创新方法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创新同时要求外部激励和内部响应能力,子公司在两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性也意味着子公司对各种创新所做贡献能力的差异性。这样,成功的公司不会再选择在所有的子公司中都推行当地化创新或是中央创新,而应该给公司不同的单位赋予不同的创新角色。实际上,这个组织困境的解决途径——为多种方式的协同创新创造条件,由于缺乏环境挑战及组织能力,公司并不指望这些单位的创新能造福整个组织,但这些子公司当然还是能反映当地市场的需求,并对全球产品做出一些必需的、微小的调整,它们主要的贡献就是有效地运用中央及全球的创新。

(三)再造工作流程的核心目标与实施步骤

1.再造流程的核心目标

再造流程的核心目标并不是流程本身,而是为了流程再造后企业形成的核心能力。所谓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企业自己拥有的独特的能导致与其他企业相比略胜一筹的技术、管理模式、经营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支撑了企业在市场上、在产业内享有特别的优势,支撑了企业能够提供更快、更好、更能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换句话说,一个良好的企业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一般的企业往往尚未形成核心能力,或核心能力正在培养之中,也有一批企业在市场中败下阵来,或被淘汰。

再造流程固然是为了将流程改造得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更能够使顾客满意、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目的,但如果再深入一层,那么,再造流程应该为塑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服务,即以塑造和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作为再造流程的总体核心。因为企业的流程与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性,企业的流程甚至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例如小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作为生产流程,如果有其独特的优势,譬如说节能环保型,便成为该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成为企业成功的支撑。一般而言,企业的基本流程与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密切的支撑关系,如图7-3所示。

图7-3 绿色管理流程与核心能力关系
资料来源:芮明杰、袁安照(2003):《管理重组》[20]

图7-3中表明了这么一个过程:企业基本的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支撑了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则支撑了企业的核心产品,而核心产品则支撑和演化出众多的最终产品以供顾客选择消费。因此,基本流程的再造就有两种方式:

第一,再造流程以进一步强化或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使企业保持更高的相对比较优势。这种方式下的流程改造是以现有的核心能力为基本条件进行,流程再造后并不改变后来的核心能力内容,只增加其力度。

第二,再造流程以建立企业新的核心能力为目标,重新构造流程以及由流程支撑的新的核心能力。这种方式下的流程改造可以说是全面的、远大的改造,它将改变企业的整个面貌,包括它未来的市场相对优势。

2.再造流程的实施步骤

再造流程实际上是将构成流程的基本工作环节、工作单位或工作步骤加以判认并分析出逻辑关系,此外,对时间耗费、可否并行等也需要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大胆创意并构想出能够最佳地完成同一工作任务或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位或环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流程。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已明了企业的目标及流程再造的目标任务等。再造流程的内容也就决定了再造流程的实施步骤,如图7-4所示。

图7-4中显示了再造流程的七个大的步骤,这为一般流程再造工作指定了工作的基本方向。每个步骤实际上还包括了一些具体的工作。

(1)设定基本方向。

设定基本方向是指设定流程改造的总目标、总方向、总思想,以免多走冤枉路,浪费资源。这是再造流程的第一个步骤,具体包括以下一些工作:①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将目标分解。②成立再造流程的组织机构。③设定改造流程的出发点。④确定流程改造的基本方针。⑤给出流程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图7-4 绿色管理再造流程的实施步骤
资料来源:芮明杰、袁安照:《管理重组》[20]

(2)现状分析并确认改造目标。

再造流程的第二个步骤,其目的是要对现有流程、外部环境、顾客、企业核心能力等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寻找问题之所在,以便设定具体的改造目标及标准。具体包括以下一些工作: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②顾客满意度调查。③现行流程状态分析。④改造的基本设想与目标。⑤改造成功的判别标准。

(3)确定再造流程方案。

确定再造流程方案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这一步骤要求完成具体的流程改造方案,这个方案可行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流程改造的成功与否。这个步骤需要众多人来参与。此时具体应做:①流程设计创立。②流程设计方案。③改造的基本路径确定。④设定先后工作顺序和重点。⑤宣传流程再造。⑥人员配备。

(4)制定解决问题计划。

这一步骤主要是制定一个对近期问题解决的计划,以便在再造流程的过程中,先解决一些近期问题,从而使企业员工可以看到改革的效果,从而坚定他们继续努力的决心。这个步骤是个辅助性的步骤,但也很重要,需要做:①挑选出近期应解决的问题。②制定解决此问题的计划。③成立一个新小组负责实施。

(5)制定详细的再造工作计划。

当改造方案设定并通过后,需要有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以下要点:①工作计划目标、时间等确认。②预算计划。③责任、任务分解。④监督与考核办法。⑤具体的行动策略与计划。

(6)实施再造流程方案。

这一步骤就是具体展开流程再造的工作,这些工作有很多,是完成流程再造的关键。这些工作主要有:①成立实施小组。②进行对参加改造人员的培训。③发动全体员工配合。④新流程实验性启动、检验。⑤全面开展新流程。

(7)继续改善的行动。

即对改造的流程进行修正、改善等工作,以保证新的流程全面达成改造的预定目标,使企业的核心能力有所增强,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一步骤包含以下一些主要的工作:①观察流程运作状态;②与预定改造目标比较分析;③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改善。

本章参考文献

[1][美]约翰·A.昆奇等著,吕一林等译:《市场营销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沈荣根:《绿色营销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循环经济21世纪的战略选择》:《中国环境报》2001年9月3日第4版。

[4]Sarkis,2003.

[5]Florida,1996.

[6]Company’Environment Report,Disney.1999.

[7]Sarkis,1999.

[8]Narasimhan和Carter,1998.

[9]Narasimhan和Carter,1998.

[10]《人民日报》2002年6月20日。

[11]Simcha Ronen.Comparative and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M].John Wiley&Sons,1986,p.317.

[12]Roderick E.White&Thomas A Poynter,.Organizing ForWorld-wide Advantage[M].1989.

[13]约翰·B.库仓,邱立成等译:《多国管理——战略要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14]Chandler A.D.Strategy and Structure[M].Cambridge MA:MIT Press,1962.

[15]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16][美]戴维·贝费可,武亚军等译:《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7]M.Hammer.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Oblitera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August,1990.

[18]T.H.Davenport eyal..The New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Redesign[J].Sloan Management Review,Summer 1990.

[19]芮明杰、钱平凡:《再造流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芮明杰、袁安照:《管理重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注释】

[1]有人认为,绿色包装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有人认为绿色包装是指包装从设计、生产制作到消费后的废弃物处理都完全符合环保标准。也有人将绿色包装简述为:是指无害的、少污染的、符合环境要求的各类包装物品,包括环境和资源再生两方面的含义(参见王方华、张向青:《绿色营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11月)。不管对绿色包装采取什么样的表述方式,我们都可以将其简言之:绿色包装是有利于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循环和再生利用的包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