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达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

发达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

时间:2023-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发达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32][33]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鉴于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支持该产业发展的热潮。

第四节 发达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32][33]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近30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将生物技术引入传统产业。例如,化学产业在21世纪转为生物技术化学品产业,食品产业也引入生物技术而迈入机能性食品产业。其他受影响的产业还有医药、农业、石油、电力、制纸、纤维、信息以及诊断分析仪器产业等。鉴于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支持该产业发展的热潮。

一、美国生物技术产业政策

(一)制定生物技术发展计划

美国联邦政府针对不同的成长阶段推出行动计划。2004年,联邦政府制定、实施了“分子生命过程研究计划”,包括“国家植物基因组计划”、“国内动物基因组计划”和正在实施的“微生物工程计划”。此外,政府还大力扶植人类胚胎干细胞基础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JH)2003年9月宣布,它将为3家研究机构提供拨款,资助它们进行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基础生物学研究。

(二)重视基础研究

2000年,联邦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比1993年增长45%;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预算比上年增加28亿美元,为231亿美元。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Elias Zerhouni发起了《医学研究路线图计划》,对这个计划2004年的投入达到1.28亿美元,2005年将达到2.37亿美元。

(三)设立生物技术产业园

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与高校、研究机构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密不可分,美国在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聚集的地区,目前已经设立了5大生物产业园区。

(四)放宽生物药品管理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于采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出来的药品与传统药品给予平等待遇。其中规定全美生物技术公司、新办生物技术产品制造厂不再需要申请特别许可证;不再要求在新药品上市前对每批药物进行检验;生物技术专利保护期限从17年延长为20年,且专利申请接受后立即生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承诺加快药物的审批速度,正在制定一项计划以帮助创新性医药技术更快投入应用,并在降低医药产品开发费用的同时保持食品药品管理局一贯的高标准。

二、欧盟生物技术产业政策

(一)重视生物技术发展战略

欧盟(EU)第六个科研计划框架中,把“生命科学、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基因组技术和生物技术”确定为7个优先发展领域之一,并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2002年,欧洲发表了一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欧洲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包括一项推荐给各成员国、地方当局、产业界和股票持有者们的行动计划。

(二)确定生物技术研发重点

例如法国,2004年启动新的生物技术研究项目,一是针对生活的生命科学研究;二是基因组学,短期内的重点是生物信息支撑系统和由基因组学(主要是基因测序)提供的数据的开发利用;三是扩大对癌症的研究,涉及生物学上游领域的研究、临床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相关的研究;四是传染疾病;五是再现生理学的核心作用,研究活动围绕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某些部分进行。近期,英国生物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2003~2006年,基因组研究计划继续实施并扩大为包括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研究经费将增长至3.82亿英镑。

(三)加大生物技术研究投资

欧盟决定在2010年以前将科研方面的投入增加到3%,提供总额达87亿欧元的投资,其中至少15%的投资将分配到中小型公司,22.5亿欧元的投资被指定用于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在过去10年中,法国政府用于生物技术的资金增加了10倍。2000年,政府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总投入为2.15亿法郎,2001年的总投入为2.5亿法郎。2001年法国政府正式公布《2002年生物技术发展计划》,决定使生物技术创新企业得到至少5亿欧元的资助,预计法国的这项新的政策将会使法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在2006年达到第一位。

(四)设立政府专管部门

英国政府相继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医学研究理事会”、“贸工部”的生物技术处等专管部门。现已有25个由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合作进行有关生物技术的联系计划(LINK),获研究经费为1.3亿英镑,75个以上新生物技术公司得到中小企业奖励计划(SMART)的资助。

(五)改革税收制度

英国为了进一步鼓励风险投资,政府将对小型高技术企业的投资减免20%的公司税。小公司的职员可以用税前工资购买公司的股权,政府还将考虑简化对知识产权的税收管理。英国政府还将引入针对中小企业(年研究开发投入超过5万英镑以上)的研究开发税务信贷,这些企业可以享受150%的研究开发费用免税。这一新政策同样适用于尚未赢利的高技术企业。对于那些研究开发投入很大且又没有赢利的新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80%作为信贷累积,一旦企业赢利之后再从利润中扣除,减免税收。

(六)专利技术保护

在德国,专利可为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20年的法律保护。从发明人申请专利当日算起,18个月以后,发明人应公布其发明,以达到学术普及的目的。在专利有效期之内,第三方可与专利所有者协商以许可证的形式使用发明成果。

(七)生物技术产业孵化器

法国生物技术产业有一个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显著特点,那就是法国生物技术公司开发产品相对不多。多数公司更注重技术平台开发和生产工艺,法国政府在3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中,利用10多个专门或部分孵化器致力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巴黎以南30公里处创建的“基因谷”聚集着法国最有潜力的新兴生物技术公司,1998年以来这里已有15个研究实验室和27家企业。其他法国城市也正在仿照“基因谷”建立自己的生物科技园区。

三、日本生物技术产业政策

近十年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浪潮下,日本经济泡沫化、各项产业发展跌至谷底,只有生物技术产业仍持续成长。这是由于日本在迈入21世纪之后,以建立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为目标,陆续推出各项支援方案,建构了整体产业发展环境。

(一)制定生物技术战略

日本政府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因此制定了《生物技术战略大纲》,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大战略:大力充实研究开发、从根本上加速产业化进程、加深国民对科技的理解。实施生物技术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健康和长寿(2010年癌症治愈率提高20%),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粮食自给率从2001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5%),实现可持续的舒适社会(到2010年生物能源的利用应相当于替代原油约l10亿升/年)。

(二)改革国家科学与技术体系

日本的国家研究院正在改革。截至2001年4月,59个国家研究院已经转变成为独立管理的机构。政府科技改革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强资金体系的竞争性。决策者们更多地关注研究目的的创新性和原创性,而年轻研究者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独立的资金支持。

(三)加大重点项目资金资助

日本政府把遗传学研究作为其8项千年计划之一。2001年生物技术产业的预算增加了4.8%,生命科学研究部分的预定经费为5.35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约28%,其重点用于基因的研究,希望透过人类基因的解析,有助于对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其中大约有8800万美元用于对3000多种蛋白质的结构分析。此外,约有44亿美元用于新成立的机构。政府还拨款5300万美元支持大学实验室设备,希望提升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合作。

(四)推行药物试验改革

在日本,企业开发的新药难以找到愿意参加药物试验的病人及医生,使临床试验进行困难,相关法令的限制曾阻碍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政府从制度指定上促进药物获得临床试验使用许可,从而加速日本药厂的新药开发。为协助增进本地药厂的全球竞争力。日本行政院筹措了8200万美元,为药物开发设立临床试验中心。同时这笔基金也资助国立大学医院研究癌症、中风等疾病的临床实验。此外该计划提供灵活的资金运用,使得雇用协助临床实验人员的经费更充裕。

(五)积极取得国际专利

日本为确保在后基因时代的竞争优势,2002年年初,教育、文化、运动及科技等部的官员宣布组成一个专家团队,有相关技术的研究员及熟悉知识产权和国际专利事务的律师组成,协助他们取得蛋白质研究与特定新药开发专利。依据日本专利厅发表的《2000年版专利行政年度报告》,1995年日本籍的申请人只占生物技术专利总申请数的36%,到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5%。1997年到1998年8月的生物技术应用的三大领域,医药约占34%,其次是分析诊断专利(24%)及基因工程基础技术(19%)。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特征是什么?

2.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产业组织政策的含义、目标及内容?

4.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和内容?

5.产业布局政策与产业技术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手段?

6.如何把握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阿格拉:《欧洲共同体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2.玛格里特·迪瓦尔:《工业生机:采用国家产业政策》,玻格曼出版社,1982年。

3.小宫隆太郎:《日本的产业政策》,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年。

4.查默斯·约翰逊:《产业政策争论》,美国当代研究所,1984年。

5.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新华出版社,1999年。

6.吕政:“完善我国产业政策需要明确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第6期。

7.杨沐:《产业政策研究》(第一版),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4月。

8.下河边淳等:《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9.约翰·Q.莱迪亚德:“市场失灵”,载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10.曼昆:《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12.夏大慰:《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

13.吴易风:“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看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14.李创:“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4期。

15.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16.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7.丁敬平:《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18.刘志彪:《现代产业经济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19.代永华:“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与方向选择”,《东南学术》,2002年第4期。

20.江小涓:《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1.郭克莎:“‘九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7期。

22.黄辉:“从我国产业布局政策的演变看西部开发”,《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3.陈栋生:“论我国产业布局政策和区域政策”,《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第3期。

24.何映昆:“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与思考”,《经济研究》,2002年第9期。

25.李向阳:“国际经济规则与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兼评全球竞争政策和竞争方式的发展方向”,《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11期。

26.赵伟:《干预市场——当代发达市场经济政府主要经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7.朱信凯、涂圣伟、杨顺江:“国际生物技术产业政策评论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1期。

28.[日]深尾京司、细谷佑二:“国际产业政策与跨国公司”,《经济研究》(日本),1999年第50期,第54~67页。

29.汪斌:“国际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研究的新领域”,《财贸经济》,2005年第7期,第59~60页。

30.McDonald,Frank and Stephen Dearden,European Economic Integration.Pearson Education,Harlow,1999.

31.Johan Lindegue,Daniel Roskas,European Industrial Policy:An Overview and Comparison.WHV,1999.

【注释】

[1]阿格拉:《欧洲共同体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32页。

[2]下河边淳、管家茂:《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192页。

[3]玛格里特·迪瓦尔:《工业生机:采用国家产业政策》,玻格曼出版社,1982年,第13页。

[4]小宫隆太郎:《日本的产业政策》,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年。

[5]查默斯·约翰逊:《产业政策争论》,美国当代研究所,1984年,第5页。

[6]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新华出版社,1999年。

[7]吕政:“完善我国产业政策需要明确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第6期。

[8]学术界对产业政策的内容和如此分类有不同意见。

[9]日本学者小宫隆太郎认为,即使是日本通产省,也是从1970年前后才开始使用产业政策这一词汇。

[10]杨沐:《产业政策研究》(第一版),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

[11]下河边淳、管家茂:《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12]约翰·Q.莱迪亚德:“市场失灵”,载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13]曼昆:《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15]吴易风:“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看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16]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李创:“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4期。

[18]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9]夏大慰:《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

[20]夏大慰:《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

[21]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杨治:《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

[2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309页。

[24]何映昆:“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与思考”,《经济研究》,2002年第9期。

[25]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2页。

[26]李向阳:“国际经济规则与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兼评全球竞争政策和竞争方式的发展方向”,《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11期。

[27]赵伟:《干预市场——当代发达市场经济政府主要经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8][日]深尾京司、细谷佑二:“国际产业政策与跨国公司”,《经济研究》(日本),1999年第50期,第54~ 67页。

[29]McDonald,Frank and Stephen Dearden,European Economic Integration.Pearson Education,Harlow,1999.

[30]Johan Lindegue,Daniel Roskas,European Industrial Policy:An Overview and Comparison.WHV,1999.

[31]汪斌:“国际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研究的新领域”,《财贸经济》,2005年第7期,第59~60页。

[32]朱信凯、涂圣伟、杨顺江:“国际生物技术产业政策评论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1期。

[33]王明明、李静潭:“美国、欧盟和日本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