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二节“用脚投票”

第二节“用脚投票”

时间:2023-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选择经济学家对于这类准公共物品集体选择问题的研究被归纳为俱乐部理论。

第六章 俱乐部理论

前文介绍的诸多投票规则其背后隐含的假设是,任意个人都无法把自己隔离在受某一制度规则约束的集体选择过程之外,即便选择放弃投票,从而不参与委员会组织的投票过程,个人也必须接受由该过程决定的结果,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投票结果,比如剥夺某些个人的一部分收益并将其分配给其他个人。一些公共选择经济学家还发现,可以找到一些地方性的准公共物品,这些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参与这类准公共物品集体选择的个人必要时还可以选择退出该集体选择过程。公共选择经济学家对于这类准公共物品集体选择问题的研究被归纳为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理论在另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学者们为解释制度规则形成的原因所做的努力。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俱乐部概念,公共选择经济学中的俱乐部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指的是那种提供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的自愿协会。学者们往往把前文第五章介绍的人们在立宪阶段对于“立宪式契约”,或者按照习惯将其称为“宪法”——通常是某种投票规则的权衡,以及后文第四篇将要介绍的人们在后立宪阶段对于某些议案的选择称为“用手投票”,而把俱乐部理论中人们的行为选择称为“用脚投票”。俱乐部理论在立宪阶段给我们提出来的问题是,人们有可能选择俱乐部这样一种约束所有个人行为选择的制度规则吗?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去选择这样一种制度规则?选择这样的制度规则所得出的政治结果是否是令人满意的?本章的论述试图帮助我们解开上述疑惑。

第一节 一个游泳俱乐部模型

詹姆斯·布坎南曾经列举了一个游泳俱乐部的例子,用来分析俱乐部的组织规模及其效率问题。在这个例子中他假设,所有俱乐部成员都拥有完全相同的偏好和收入情况。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布坎南的游泳俱乐部模型。

假设存在一个游泳俱乐部,能够向其内部的所有成员提供准公共物品——游泳服务G,个人消费的其他私人物品用向量X表示,假设俱乐部的成员人数为n,n也可以用来代表俱乐部的规模。该俱乐部中任意成员i的目标函数可以写为:

其中,向量px表示个人i为购买私人物品X所支付的价格,mi表示i持有的初始财富,t表示i为自己享受的游泳服务所交纳的费用。

任意俱乐部成员i将会在(6.2)式的约束下追逐自身效用最大化。上述有约束最大化问题的拉格朗日函数可以写为:

考虑(6.3)式,如果二阶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则有下述一阶条件等于零:

i根据(6.4)式解得自己的最优选择(Xi*,G*,n*),因为假设所有个人的偏好和收入情况都完全相同,所以,每一位俱乐部成员选择的(Xi*,G*,n*)值都是相同的。

进一步整理(6.4)式可知,在最优点(Xi*,G*,n*)处有=成立,这是萨缪尔森推得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条件,满足这一条件的公共物品供给数量能够使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结论,我们找到如下形式的目标函数:

其中αi代表任意俱乐部成员i的效用函数的权数。

上述最大化问题的拉格朗日函数可以写为:

考虑(6.6)式,如果二阶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则有下述一阶条件等于零:

通过类似的推导过程,布坎南得出结论,当所有成员的偏好和收入情况都完全相同时,依靠俱乐部制度下的个人分散决策,能够促使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有些公共选择经济学家还认为,即便放松上述假设条件,允许俱乐部成员在偏好和收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只要能够相应调整俱乐部的管理制度,同样可以依靠个人分散决策实现最优的配置效率。比如,考虑到俱乐部成员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偏好类型,有些人喜欢经常游泳,而有些人对游泳的喜好还要受到特定季节的影响,这时可以通过向不同成员收取数额不等的服务费来进行有效管理,并借此实现最优的配置效率。

也有一些公共选择经济学家反对上述观点,在他们看来,如果不同的俱乐部成员在偏好和收入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更加现实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往往无法确定不同个人的偏好类型和收入情况,也就不能确定应该向不同类型的个人收取何种水平的服务费才是最有效率的。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依靠个人分散决策的俱乐部制度仍然无法避免公共物品的无效配置问题。布赖恩·埃利克森(1973)曾经引入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俱乐部模型。该模型认为,即便经济中的一部分人组成俱乐部,排除另一部分人进入俱乐部的可能性,并且这样做可以使得社会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效率,这种最优的配置效率也无法依靠分散的个人行为选择加以维持。因为对于那些处于俱乐部之外的个人,加入俱乐部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如果不能根据不同个人的收入情况排除他们进入俱乐部的可能性,他们就会选择加入俱乐部,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埃利克森的模型恰恰说明,当布坎南的游泳俱乐部模型所依赖的假设条件——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偏好和收入情况——不能成立时,即便仅仅引入收入差距,依靠个人分散决策的俱乐部制度也同样存在着资源无效配置的可能性。

第二节“用脚投票”

前文借助布坎南的游泳俱乐部模型,简单介绍了俱乐部的性质,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俱乐部将如何依靠其成员的分散决策得出符合帕累托效率的结果。在布坎南之前,查尔斯·蒂布特(1956)已经着手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果社会中存在足够多的不同类型的俱乐部,那么,通过个人的“用脚投票”过程,将会促使社会资源实现最优的配置效率。

假设通过某些特殊的制度设计,能够帮助公共物品获得排他性特征,比如修建室内游泳池作为一种排他性的设施,可以帮助俱乐部成员排除非俱乐部成员消费游泳服务的可能性。公共选择经济学家还认为,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自然的地理方面的因素很可能会充当这种排他性的设施。这是因为,任何个人只要选择了某一个居住地点,成为某一社区的居民,就只能享受该社区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其他社区的公共物品服务对于他也就具有了某种程度的排他性。如果经济中存在若干不同类型的社区,使得它们提供的公共物品组合相互之间存在差异,人们就可以通过进入或者退出某一社区的办法追求更高水平的效用。如果社区的类型足够多,那么,上述“用脚投票”过程将会把经济中的所有个人从空间上分配到若干不同的居住地点——社区之中,这些不同的社区也可以被视为若干不同的俱乐部,其中每一个俱乐部其内部成员的偏好都是相同的,不同俱乐部的成员拥有不同的偏好,从而使得具有相同偏好的个人能够聚集在一起。更进一步地,在蒂布特构造的理想世界中,每一个社区都是由具有相同偏好的个人通过自愿结社的办法形成的。蒂布特认为,利用分散的“用脚投票”过程,通过具有相同偏好的个人之间的自愿结社,使得每一个社区内部,进而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组成的经济整体,都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其后的一些经济学家考察了蒂布特的“用脚投票”模型,他们认为,蒂布特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还要看以下六个假设条件能否得到满足:

条件Ⅰ:社会中的所有个人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条件Ⅱ:社会中的所有个人拥有的关于所有社区(俱乐部)的知识都是完备的;

条件Ⅲ:不同社区(俱乐部)提供的所有公共物品组合类型涵盖了社会中所有个人的所有偏好类型;

条件Ⅳ:公共物品的生产不存在规模经济问题;

条件Ⅴ:社区之间没有溢出效应;

条件Ⅵ:不同的社区之间不存在关于个人收益的其他限制。

学者们讨论了上述六个假设条件,他们认为,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性方面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情况,会使得假设条件Ⅰ和假设条件Ⅴ不能够同时得到满足。现实的经济状况通常是,个人从规模较大的社区退出所付出的成本也比较大。为了保证所有个人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使得假设条件Ⅰ能够得到满足,蒂布特的“用脚投票”模型将建议适当缩小社区的规模。但是,当所有的社区其规模都比较小时,某一社区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获得的利益,就很有可能会对其他社区产生溢出效应,这就违反了假设条件Ⅴ的要求。

其次,假设条件Ⅱ和假设条件Ⅲ还在一些学者中间引起了广泛的争执。一些经济学家指出,虽然在蒂布特的“用脚投票”模型中,每一个社区都是由具有相同偏好的个人通过自愿结社的办法形成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社区往往都是由政府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当我们把社区理解为不同的地方政府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假设条件Ⅱ和假设条件Ⅲ的要求,中央政府必须有能力根据所有个人的偏好和收入情况建立起数量足够多的社区,不同社区提供的公共物品组合是不同的,并且政府还要向经济中的所有个人告知每一个社区的具体特征,以便保证他们拥有关于所有社区的完备知识。对此,经济学家的疑问是,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试图通过“用脚投票”过程显示个人的偏好情况——似乎必须事先被中央政府所了解,这看起来是不合理的。如果中央政府有能力了解每一个人的偏好和收入情况,那么,完全可以采用干预个人行为选择的办法直接把人们配置到不同的社区中,这种情况似乎更加支持凯恩斯主义者和旧的福利经济学所持有的干预主义观点,而不符合蒂布特构造模型的初衷,也不符合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经济学家对于“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的强调。

与上述持批评态度的经济学家不同,一些学者秉持了蒂布特的自愿结社思想,他们强调,即便在现实生活中,也往往不是中央政府的安排而是许多赢利性公司和非盈利性的俱乐部在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供给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可以在电视传媒、娱乐和运动、教育、旅游、健康保健等行业寻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这些学者的观察给我们带来一线希望,也许可以依靠企业家而不是中央政府建立起拥有各种公共物品组合的社区,并且把相关的信息传递给经济中的所有个人。

最后,经济学家还特别针对假设条件Ⅲ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条件背后隐含的假设是,存在着较少的公共物品种类和较少的个人偏好类型,这看起来是不符合现实的。社区的环境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的例子,社区内的居民能够享受周围环境改善带来的满足感,而其他社区的居民则无法获得这种享受。下面,我们通过这个例子来分析假设条件Ⅲ的现实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很多办法改善所在社区的环境,比如铺设草坪,开凿人工湖泊,建造喷泉和假山等,还可以栽种矮冬青、银杏、法国梧桐、松柏、柳树、杨树、迎春、玉兰、桃树等。假设经济中的所有个人对每一种改善社区环境的办法都存在100种偏好类型,那么,针对两种美化社区的办法可能要建立1002个社区,而针对n种美化社区的办法可能要建立100n个社区,才能满足假设条件Ⅲ的要求。这里仅仅就改善社区环境问题列举了可供选择的准公共物品组合,涉及个人生活诸多方面的准公共物品的种类通常是非常巨大的,而经济中所有个人的偏好类型也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学者们一般都会承认,满足假设条件Ⅲ的社区数目应该是非常庞大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只要存在5种可供选择的美化社区的办法,就可能会需要一个非常庞大的社区数目,1005= 10000000000,这一数目远远超过整个中国的人口数量。正像有些公共选择经济学家指出的,假设条件Ⅲ很可能要求一个等于人口规模的社区数量,其中每一个人变成一个拥有自己特殊的准公共物品篮子的地方政府。

虽然蒂布特的“用脚投票”模型遭到了来自理论经济学诸多方面的质疑,但是,一些学者针对该模型的某些结论进行的经验研究,其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奥贝尔和乌诺(1972)、加利·米勒(1981)等人利用经验方面的证据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个人的进入和退出行为倾向于在公共物品选择方面把人们区分为偏好相同的群体。芒利(1982)、格拉姆利克和鲁宾费尔德(1982a)等人对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和当地社区数目进行的研究表明,个人能够选择的社区数目越大,蒂布特分类就会越完全。简·布吕克纳(1982)、格拉姆利克和鲁宾费尔德(1982a)等人针对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证实,在其成员偏好相同的社区,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支出水平往往代表着该社区人们的需要水平。

第三节 关于俱乐部章程的社会契约

前文简单介绍了任意俱乐部成员的个人行为选择,并且由个人的行为选择出发,进一步考虑到个人可能会选择进入或者退出某一俱乐部,构造了一个俱乐部的世界,讨论了俱乐部制度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性质。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俱乐部制度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在分散决策的条件下进一步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正是个人对于更高效用水平的追求使得他们选择组成不同的俱乐部并成为其中的成员,其中,同一俱乐部内部的成员拥有相同的偏好,不同俱乐部的成员拥有不同的偏好。波利(1967)更是把俱乐部章程看做是所有个人一致接受的社会契约,他的这种做法让我们回想起布坎南等人关于“立宪式契约”——“宪法”的契约主义解释。按照这种契约主义解释,人们在立宪阶段通过一致性规则订立“立宪式契约”,在这里是某一俱乐部制度,而后在后立宪阶段接受俱乐部制度的约束,进而选择自己关于准公共物品的消费数量。

但是,俱乐部理论与前文关于投票规则的讨论毕竟有所不同。在公共选择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下,当人们关于某一投票规则,通常是多数通过规则,达成一项社会契约并将其写进“立宪式契约”——“宪法”之后,在后立宪阶段,人们遵照该多数通过规则进行的集体选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强制和再分配现象。但是,通过个人自愿结社形成的俱乐部却完全不同,当个人不满意他在俱乐部中所受到的待遇时,他可以选择退出或者加入另一俱乐部,由此避免了强制和再分配问题的出现。正像一些公共选择经济学家强调的,俱乐部理论明显地贯穿着契约主义精神和对待集体选择的自愿交易方法。

第四节 简单评价

公共选择经济学构造俱乐部理论所依从的逻辑线索,与那些对于投票规则理性选择问题的解释,以及人们在特定投票规则,通常是简单多数规则约束下进行的行为选择分析所依从的逻辑线索,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我们在前文评述布坎南的广义立宪经济学时所指出的一些问题,也同样适用于俱乐部理论。关于“立宪式契约”的契约主义解释,甚至布坎南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观点与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相符合。从经验的记录来看,人类也不曾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当做“立宪阶段”用以订立任何一项俱乐部制度。当然,对于历史本身的观察并不能动摇一些经济学家的固有观念,正像布坎南争辩的,也许人们可以指望通过订立“立宪式契约”改变现行的制度规则。

即便人们真的在彼此之间达成某项社会契约并把俱乐部制度写进“立宪式契约”——“宪法”之中,正像前文分析中指出的,很多经济学家还是发现,要想使俱乐部制度真正实现,就要设法满足六个假设条件,在他们的眼里,这六个假设条件的现实性还有待商榷。

但是,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一些经济学家仍然对俱乐部理论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俱乐部理论避免了强制和再分配问题,它强调的是更加符合西方经济学传统的自愿交易原则。

基本概念和术语

俱乐部 “用脚投票”

思考题

1.谈一谈您对公共选择经济学有关俱乐部理论的认识。

2.公共选择经济学关于俱乐部理论的探讨与其对各种不同的投票规则进行的分析,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请谈一谈您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