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I的应用模式
迄今为止,BI还没有成熟的应用模式,这里仅从应用范围的角度看,把BI的应用模式划分为两种:“离散法”和“企业方法”。
“离散法”是从企业中某一个局部的商业需求开始,尝试着进行BI的实施。这种应用模式一开始不需要建立企业级的数据仓库,而是以部门应用为驱动建立数据集市和多维数据库。随着企业商业需求的增多,根据实施效果,进一步构建数据仓库。新建立的数据仓库要和以前建立的数据集市/多维数据库共享一个数据源。这种应用模式的优点是容易实现、比较稳妥、回报快、三年ROI(投资回报率)较高,缺点是企业的逻辑数据模型是基于部门应用建立的,很难实现跨部门的决策支持。这种应用模式适合于中小企业构建BI系统。当大企业需要进行一些探索性实施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应用模式。
“企业方法”则是在企业所有领域全面实施BI,以支持企业的所有业务过程,满足跨部门的决策支持。这种应用模式的缺点是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IT人员、业务人员的应用水平要求较高;所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建立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需要用户花费大量的财力和时间,但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但这种应用模式中,逻辑数据模型是根据企业需求构建的,可以灵活搭建出各种应用。同时,由于企业数据库的底层模型一般都设计得非常规范,当业务系统发生变化时,也不会影响到后端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可扩展性、灵活性都非常好。这种应用模式适合于IT基础较好、各种应用系统比较完备、数据规范、完备的大型企业。
同时,各个主流BI系统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提出了自己的应用模式,例如ESG(Enterprise Solutions Group)倡导以商业需求为前导的BI应用模式。ESG认为成功的BI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商业需求、大量的数据和实现BI的算法。而普遍存在的“BI是数据驱动的应用”的论断,使许多不明智的BI应用走向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BI产品采用“推”的应用模式交给用户,使得BI在企业中的应用深度取决于用户的水平。ESG在与客户交流BI产品时,采用“商业需求为前导”的“拉”式的应用模式。BI应用的用户群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同的用户对BI的潜在需求存在多样性、不确定性、个性化等特点。如果采用“推”的应用模式,势必造成大多数人的商业需求仍然无法得以启发、开发的局面。ESG以商业需求为前导的BI应用模式最终体现为一套完整的BI解决方案。在BI解决方案中,BI咨询顾问站在相对较高的角度,以职能业务为主题,为用户规划、整理出可能需要的商业需求,言明每个商业需求的来源、用户群、可能的价值。接下来,ESG会启发用户更多的商业需求,共同修订以前的BI解决方案。ESG还由此提出了BI项目实施的方法论。
SAS(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公司则强调了BI平台部署的完整性。SAS认为,面对复杂的环境,企业需要一个完整的BI平台,来帮助企业解决对BI各种功能的需求,该平台应该基于统一的元数据并实现单点管理,同时还可以提供各种用户所需要的界面来实现不同层级的查询、分析等功能,最后就是必须保证系统的安全性。SAS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BI的需求会随着自身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增加。因此,用户在选择合适自己的BI解决方案时,首先要有总体的规划,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出发,考虑各个部门的需求,使BI为整个企业服务。其次是不能只考虑眼前需要,还要考虑将来怎样实现数据共享等远景规划。再次是要注重整体采购成本和投资回报率,选择具有完整BI功能的平台,来保证未来的应用发展。
IBM、微软、CA、Oracle等产品线丰富的公司则经常强调解决方案的完整性,标准的开放性、兼容性等问题。
无论各个厂商和企业用户采用什么样的BI应用模式,普遍认为BI系统对于企业发现市场新机会、创造竞争新优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企业在真正实施BI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很快就能达到理想目标的,有些企业在BI方面进行了巨额的软硬件投资及人力投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管理效率。因而必须注重BI应用的策略:
(1)分析需求,确定目标。企业在准备应用BI系统之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BI系统的阶段?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BI系统是否能够解决?BI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如何?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BI的实施?上BI的目的所在,系统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达到哪些目标?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从而做出是否上BI项目的正确决策。
(2)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与其他管理信息化一样,BI也是一项“一把手工程”,只有高层领导重视才能使BI实施获得成功。因为领导者决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实施BI是为了配合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决策者当然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员工对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学习热情高,对改革有信心是成功实施BI的关键条件之一。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有学习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与对改革的信心,实施BI才有群众基础。
(3)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企业在BI应用过程中必须从系统工程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BI项目的成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明确、量化的BI应用目标,进行BI等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引入企业管理咨询,进行BI项目需求分析,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实行业务流程重组,实行BI项目监理制和实行BI项目评价制等。
(4)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培训是成功实施BI系统的重要因素。BI项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们对BI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通过培训要使用户的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要明确什么是BI,它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变化,并明确实施BI后各个岗位的人员如何进行新的工作方式。
(5)完善企业信息的基础工作。BI本身是企业在信息化具备一定基础的条件上出现的一种管理方法。如果企业的数据库等基础工作没有到位,BI方面的投资再大,其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只有做好了一些信息的基础工作,才能使BI有基本的运行平台,也为BI导入后的正常运作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