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应用与简评
企业战略理论的应用,一方面在企业管理的教育中得以体现,成为不可或缺的管理核心课程,但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指导企业战略管理的具体实践。
由于企业运行和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动态性,从整体来看,企业战略理论仍不够成熟。虽然各个时期理论学派如潮水般涌现,但都未能全面地、综合地建立起普适的理论框架,或者很快就显得过时了。当前,人类正在迈入信息时代,企业战略的视点将会不同于工业时代的任何时候,这也意味着企业战略理论和战略管理实践孕育着重大的创新。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管理教育中,出现了“企业战略”、“企业政策”或“公司计划”之类的课程,成为管理课程中的单独部分。但直到70年代,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丰富以及理论探讨的深入,战略管理才真正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的学科。而管理学科以及管理学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诸如战略管理、企业家精神、领导艺术等一些整合性的知识和课程。
在战略管理实践经历了80年代一段时期的冷落后,随着90年代以来企业进入“战略竞争”或“战略管理”时代,企业经营中对战略管理的需求再次迅速增长,许多企业从过去被动地、消极地研究战略问题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地设计战略。战略理论中较为成熟的理念、思想和基本方法已经为广大企业管理者在战略管理实践中广泛采用,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一些杰出企业的战略实践已经成为企业家们争先学习、仿效的范例,成为教科书中脍炙人口的战略管理经典案例。战略理论的分析研究也更多地注重实证方法。
应当指出的是,以麦肯锡、波士顿、拜恩等为代表的管理咨询公司积极促进企业战略理论与战略管理实践的结合,在推动企业战略管理、探索方法创新和培育战略人才等方面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并一直致力于管理分工中的战略管理专业化的尝试。或许日趋重要和复杂的企业战略管理走专业化道路会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受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微观经济制度背景、商业文化历史、企业家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制约,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企业领导人和高层管理者既不善于,也不关心企业战略,并不认为诸如战略管理、战略设计一类的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他们往往习惯埋头于具体的经营管理细节之中,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或者只具备被动地随大流的胆识和智慧,少数人甚至热衷于寻求短期暴富的机会。如果说在过去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少正确战略指导的企业还能够得以维持的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这样的企业就只有自然消亡一条路。强调企业家的战略眼光,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开放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对企业战略理论的简评
1.传统战略理论中的众多理论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方法各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传统战略理论在战略基点、战略目标、战略手段、战略实施等核心思想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它们作为企业战略理论发展过程中结出的累累硕果,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众多企业用于从事战略管理活动的指导。
传统战略理论的特点是:①强调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市场的变化,制定战略必须对环境、市场进行分析。②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与适应。战略的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性变革的过程。③强调建立企业的战略优势。④强调企业的战略设计与规划,注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传统战略理论的不足之处是视野狭窄、体系庞杂:①环境分析过分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而不重视企业宏观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等宏观环境的分析。②缺乏对企业竞争因素的分析,不注重对竞争对手的考察,只强调企业被动地去适应环境。③传统战略理论的研究思路主要是“理论导向型”,造成对于同一战略问题由于不同角度的分析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导致企业战略理论体系庞大而杂乱,往往使企业在战略管理实践中或感到无所适从,或显得无能为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略理论的指导作用。
2.竞争战略理论注重了“问题导向”,直接围绕企业竞争问题展开探索,通过把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领域中,强调了企业战略的产业视角,并且注意研究竞争对手的反应,从逻辑上提出了培育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从而大大拓展了企业战略研究的视野,使战略理论具有了更大的解释力,更易于与企业的运行与管理实践相结合。
竞争战略理论并非完美无缺,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不足之处:①产业选择的基点是现有产业,而其结构分析方法难以对产业结构的变化作出预测,因此只能是一种比较静态的分析。②过分强调市场竞争,一方面,当企业同对手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时,企业完全可能会以对手的行为为导向,迷失自己的战略方向,难以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已经不再符合今天强调竞争中合作、双赢或多赢的企业战略行为导向。③核心能力理论在解释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源泉的同时,并没有给出可以用来识别核心能力的方法,从而降低了理论的应用价值。
3.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意味着在企业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某种革命性变革,企业战略理论当然必须与这样的时代背景相呼应。这样,一些建立在新范式、新假设基础之上,以综合、动态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理论应运而生。例如,产业制胜战略理论、适应性随机战略理论、企业战略联盟思想和虚拟企业战略思想等。尽管这些理论或思想远不够成熟,构架和内容都需要进一步推敲、充实和完善,并经受实践的检验,但是它们所展示的战略理论创新前景无疑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
本章案例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资本运营的战略管理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山集团)是一个以资产为纽带,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具有多元产权关系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几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目标,实施资本运营的战略管理,使冰山集团迅速发展。资产总额从0.4亿元发展到50亿元,销售收入由不足0.4亿元发展到26亿元,提高了65倍,各项经济指标列居全国工业企业500强。
冰山集团的资本运营战略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资本联合和资本积累到资本集中的过程。冰山集团资本运营战略管理实施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变无效资本为有效资本。80年代中期,公司将价值1000多万元的闲置设备作为资本对一些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入股,共控股了4个企业,参股了11家企业。目前,这1000多万元已增值到1亿多元。②变低效资产为高效资产。对公司内同一门类、分散经营、重复生产、效益低下的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提高资产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资产经营的集约化。③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本。用存量资产(闲置的土地、厂房等)吸引增量资本(外资等),活化了资产的合理流动,大大提高了资产的经营效益。④对经营效率不等的整体资产进行裂变。将资产运营效率不等的资产整体按照高效、低效和无效进行分离,对低效和无效资产转让或租赁,使资产最终全部进入高效或有效运营状态。⑤面向金融资本市场融资。通过金融资本市场吸纳社会资本,实现资金融通社会化,资本运营货币化,使企业资产和效益成倍增长。⑥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资本运营国际化。冰山集团先后与外商合资兴办了22个企业,总投资3.8亿美元,现已有15家企业盈利,5家企业全部收回投资。合资使企业实现了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产品的水平和档次达到了世界一流,企业管理跨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⑦实现无形资产有形化。冰山集团坚持不懈地走“创名牌产品”之路,使“冰山”牌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并走向世界。冰山商标1992年被世界经贸组织授予“最佳商标奖”,1997年被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冰山”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0%,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形资产实现了有形的市场价值。
十几年来,冰山集团通过资本运营的战略管理,实现了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由过去只能单一生产制冷机,发展到目前已形成六大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连续14年实现了效益年平均增长20%以上;净资产成倍增加,仅1997年年末就比年初增加4.3255亿元,达到26.8248亿元。
资料来源:改编自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企业管理现代化委员会编:《企业集约经营——第五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汇编》,第82~91页,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该成果的原作者是张和、江敦岩、于守涛、胡希堂、葛彦、徐小芯、马延年。
本章要点
1.企业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方向、未来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政策的选择或决策有关,是对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中长期和根本性变化的积极反应。企业战略决策涉及企业经营方向和范围的改变,回答企业在面对环境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向何处去的问题,规定了企业的宗旨和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战略管理既包含了战略制定,也包括了战略实施过程和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对战略管理成果进行评价。战略管理是一种针对企业战略进行的全面管理和动态管理。
2.企业战略理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石,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对战略理论研究成果的直接应用和检验,是属于实践层面的范畴。因此,由形式、内容和方法等共同构成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随着战略理论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使企业战略管理逐步成长为相对独立的、整合性的企业经营管理环节。企业战略理论按照时间及研究重点的变化轨迹,基本上可以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等三个阶段。企业战略理论的构建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完成,或者说,这一理论本身就具有动态演化的特性。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使企业管理的主题再次演变为以战略为导向,对战略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诞生的众多企业战略理论统称为传统战略理论。这些理论的产生基本上是源于对环境的分析和对市场、产品的研究。传统战略理论中影响较大的代表性理论学派有战略设计理论、战略计划理论、战略创意理论、战略认知理论、战略学习理论、战略权力理论、战略文化理论、战略环境理论等。这些理论强调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市场的变化,制定战略必须对环境、市场进行分析;强调建立企业的战略优势;强调企业的战略设计与规划,注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4.80年代中期进入竞争战略理论阶段。从发展历程看,这一阶段主要有三大理论学派,即行业结构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战略资源理论。与传统战略理论相比,竞争战略理论注重了“问题导向”,直接围绕企业竞争问题展开探索,通过把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领域中,强调了企业战略的产业视角,并且注意研究竞争对手的反应,从逻辑上提出了培育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从而大大拓展了企业战略研究的视野,使战略理论具有了更大的解释力,更易于与企业的运行与管理实践相结合。
5.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的战略理论应运而生,包括产业制胜战略理论、适应性随机战略理论、主张“竞合”的企业战略联盟思想和高度利用分工的虚拟企业战略考虑等。这些理论正处于形成期,其基本理论框架、核心内容、分析方法等都不成熟,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很有限,但也表明了它们具有进一步创新的活力和空间。
研究思考题目
试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与选择。
推荐阅读材料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
[美]戴维·贝赞可等:《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注释】
[1]1962年钱德勒《战略与结构》一书出版,开创了研究企业战略问题的先河。从此,企业战略理论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企业管理学分支学科得以发展。
[2]例如,1963年美国大公司中编制长期规划的占74%,到1967年这个比重上升到85%。
[3]1979年,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45%采用组合分析(portfolio analysis)为基础的正式战略管理。美国各管理咨询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咨询收入在1980年竟高达3亿美元。
[4]参见项保华与李庆华:《企业战略理论综述》,载《经济学动态》,2000(7)。本章第二节将讨论传统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两个阶段的理论线索,而由于篇幅限制,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予以省略。
[5]对企业战略这些一般特点的详细描述,可参见芮明杰、余光胜:《产业致胜——产业视角的企业战略》,第16~18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6]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形成于20世纪40~60年代,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即SCP范式。这一范式是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即所谓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分析框架,并因之提出产业组织政策,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
[7]芮明杰、余光胜:《产业致胜——产业视角的企业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8]关于适应性企业理论的进一步讨论,参见本书“适应性企业”一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