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是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者的通称,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及市场均衡,必须对人力资本做专门的研究。与前面几章的假设前提不同,本章认为劳动者是异质的,不同劳动者的技能不同,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获得的,人力资本的不同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均衡,影响着微观主体的工资水平高低。从宏观上看,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
之所以采用资本这一概念,是因为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同其他物质资本一样,是需要生产出来的。[1]经过教育和培训,劳动者不再是原生劳动力而是人力资本,是一种包含在人体中的被生产出来的生产手段。人力资本理论是近几十年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之一。它的现代奠基者西奥多·舒尔茨因为在这个领域的工作而获得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力资本”这一词语现在被广泛使用,不仅经济学家经常使用,其他社会科学家、政府官员和新闻记者也经常使用。
但是,这一理论也遭受到一些批评。主要问题是将人类与物质资本品等量齐观是否恰当,是否是对人类尊严的冒犯。对此,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方法作为分析方法是有价值的,也不违背人类的价值。他说,“通过向他们自己投资,人们可以扩大他们可能选择的范围。这是自由人得以增进其福利的一种方法。 ”他的结论是,“我们经济制度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人力资本的增长。没有它,那么除了那些获取财产收入的人就只有艰苦的体力工作和贫困。 ”
作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有多种,最基本的方式是学校教育投资和企业培训投资,此外,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就业迁移等都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影响。经济学家往往强调这样几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改进的健康照顾、[2]父母用于照看孩子的时间、劳动者寻找工作的活动、劳动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在本章中,我们着重分析教育投资和企业在职培训投资,分析它们各自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影响收益率的因素,分析这一投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劳动参与率、工资和失业率。与低素质劳动者相比,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其劳动参与率较高(因为进行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者需要更积极地参加工作,以获得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工资水平较高,失业率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