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时间:2023-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特点及其理论。行业与市场是紧密联系的,同一种商品的市场和行业的类型是一致的。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特点及其理论。

能力目标:根据所学知识,能解释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价格和产量的形成机制。

导入案例

目前,中国有大小钢企12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钢企约70家。钢企数量多,产业集中度太低,大小钢企一团混战,一方面导致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飞涨,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钢铁业利润率,不利于钢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龙头钢企在国内的影响力亟待提高。据统计,2007年韩国浦项制铁公司粗钢产量占到本国产量的60.61%,德国的蒂森克虏伯、日本的新日铁和JFE公司、美国的美国钢铁公司(USS)、俄罗斯的谢维尔等钢铁企业,其粗钢产量占本国总量都超过了20%;而2007年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宝钢只占本国粗钢产量的5.84%。

我国的钢企和外国钢企所面临的市场态势是不同的。我国钢企处于一盘散沙式的自由竞争,外国钢企面临的则是寡头垄断。进而论之,不同的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市场。因此,不同市场上的企业就要决定自己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产量与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市场结构理论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的。

在深入到市场需求曲线背后对消费者选择理论进行分析和深入到市场供给曲线背后对生产者的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进行分析后,我们重新回到市场上来探讨价格与最优产量点的决定。不过我们现在不再泛泛地谈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价格,而是结合市场组织形式探讨在不同的市场类型下,厂商如何决定其产品的价格与最优产量点。

第一节 市场结构

一、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有形)或接触点(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无形)。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一个市场。例如,电视机市场、农产品市场。

行业是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与市场是紧密联系的,同一种商品的市场和行业的类型是一致的。例如,完全竞争市场对应的是完全竞争的行业,垄断市场对应的是垄断的行业。

市场结构是指某一经济市场的组织特征。考察市场结构问题,本质上是要考察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与竞争特性的问题,因此,那些影响竞争态势与竞争特性的主要因素就成了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根据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决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四个:①卖者和买者的集中程度或数目,卖者和买者的数目越多,集中程度越低,竞争程度就越高。②不同卖者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各厂商提供的产品愈是相似,可以预料,竞争就愈激烈。③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单个厂商愈无法控制价格,表明市场竞争愈激烈。④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显然,厂商进出容易的市场,是竞争充分的市场,如果存在进入市场的障碍,则意味着原有厂商拥有了一些新加入者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二、市场结构类型

1.四种类型的市场和厂商的特点

经济学家一般把市场划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分别考察价格决定和厂商平衡问题。这四种类型的市场和厂商的特点可列表如下:

表6-1 四种市场和厂商的基本特征比较

2.四种市场的利弊比较

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①可以实现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的大体均衡。②通过完全竞争和资源的自由流动,生产要素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③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能够得到较多的消费者剩余。缺点:①各个厂商的最低平均成本并不一定就是最低的社会成本。②产品没有差别这一假设是不现实的。

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点:①在平均成本上,垄断竞争市场的平均成本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低于垄断市场。②在价格上,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低于垄断市场。③在产量上,垄断竞争市场的产量水平高于垄断市场,低于完全竞争市场。④垄断竞争有利于刺激厂商的创新。缺点:垄断竞争条件下会使销售成本增加,从而使总成本和平均成本增加。

寡头垄断市场的优点:①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②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缺点:寡头之间往往达成价格协议,共同抬高价格,使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受损。

垄断市场的优点:垄断厂商的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政府对某些公用事业的垄断,并不是追求垄断利润。缺点:①垄断市场上可以通过高价销售获得超额利润,但其销量较少,会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②垄断厂商完全左右市场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③垄断利润是垄断厂商对整个社会的剥削,会引起社会居民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垄断可以使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为了保持这种超额利润,垄断厂商往往会采取各种形式维持垄断的措施,其中包括游说政府制定更有利于自身的政策,这种为了寻求额外的利润而进行的活动通常在理论界被称为“寻租行为”,这种寻租不仅要花费成本,而且还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

1.完全竞争市场含义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不存在垄断和不受政府干预影响的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例如,许多农产品市场就具有完全竞争市场这些特征。

2.实现完全竞争的主要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与消费者。并且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很小,即任何一个市场主体所占的市场份额都极小,都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市场价格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因而每个主体都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

(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的产品完全无差别。产品完全无差别,不仅指质量,还包括销售条件、商标、装潢等都是完全相同的。对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厂商的产品都一样。如果单个厂商提价,其商品会完全卖不出去。单个厂商也没有必要降价,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他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相对很小的销售份额。

(3)各种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劳动可以随时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资本可以自由地进入或撤出某一行业。资源的自由流动使得厂商总是能够及时地向获利的行业运动,及时退出亏损的行业,这样,效率较高的企业可以吸引大量的投入,缺乏效率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

(4)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市场中的每一个卖者和买者都掌握与自己决策、与市场交易相关的全部信息,这一条件保证了消费者不可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生产者也不可能以高于现行价格出卖,每一个经济行为主体都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完全信息,确定自己最优购买量或最优生产量,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要完全具备上述条件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一种纯理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农产品市场可以看作近乎完全竞争市场)。但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理论,却是分析、研究其他市场结构的基础。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市场的情况。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供求、价格及收益

1.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不是由单个市场主体所决定的,因此其需求曲线分为行业需求曲线和个别厂商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整个行业产品价格就由这种需求与供给决定,如图6-1(a)所示。在行业市场价格确定之后,对于每个企业来讲,只是这一既定价格的接受者,市场对个别厂商产量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水平线,即无论该企业的产量增加多少,其价格都不变。因此,市场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就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如图6-1(b)所示。

图6-1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需求曲线

2.完全竞争市场中个别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由于所有的个别企业都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均是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来出售产品,所以,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也就是每单位产品的平均收益,并且等于价格。

由于TR=P×Q,所以,平均收益为: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线,而且这条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是完全富有弹性的,即在市场价格为既定时,对个别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即P=MR=AR。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生产中,厂商只能用既定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只有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不同的市场价格水平将直接影响厂商的短期均衡的盈亏状况。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可以盈利最大、利润为零和亏损最小。具体地讲,厂商的短期均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供不应求状况下的短期均衡——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对个别厂商来说,其需求曲线D是从行业市场价格OP1引出来的一条平行线,该曲线同时也是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SMC和SAC分别为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由于行业市场价格OP1在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交点的上方,即市场价格大于个别厂商的平均成本,从而AR>SAC,该厂商是盈利的。

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满足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MR= MC)。由边际收益曲线MR与边际成本曲线SMC的交点E就决定了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为OQ1。这时该厂商的总收益TR=AR×OQ1,即图中的OQ1EP;总成本TC=AC×OQ1,即图中的OQ1FG。这时TR>TC,由于新的厂商不能参加进来,老的厂商不能扩大工厂规模,因而,厂商获超额利润GFEP(TR-TC=GFEP)。如图6-2所示。

图6-2 厂商获得超额利润时的短期均衡

2.供求平衡状况下的短期均衡——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在供求平衡的情况下,由于行业市场价格OP1通过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的交点,即市场价格等于个别厂商的平均成本,从而MR=AR= SMC=SAC,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AR×OQ1,总成本TC=AC×OQ1。所以,TR=TC。此时,厂商没有超额利润,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因为正常利润是总成本的一部分。此时现有厂商不愿意离开这个行业,也没有新的厂商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如图6-3所示。

图6-3 厂商获得正常利润时的短期均衡

3.供过于求状况下的短期均衡——厂商遭受亏损

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由于行业市场价格OP1在短期平均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交点的下方,即市场价格小于个别厂商的平均成本,从而AR<SAC,该厂商面临亏损。厂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亏损,必须满足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MR=MC)。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E就决定了厂商亏损最小化时的产量为OQ1。这时该厂商的总收益TR=AR×OQ1,即图中的OQ1EP;总成本TC=AC×OQ1,即图中的OQ1FG。由于TR<TC,这时,该厂商的亏损额为GFEP,如图6-4所示。这时原有厂商来不及缩小规模或退出该行业,因而,厂商发生亏损。但在最佳产量OQ1处,平均收益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但仍小于平均成本,使得亏损额比不生产时小一些。

4.停止营业点

如果行业市场价格低于个别厂商的平均成本,厂商的平均收益不足以弥补平均成本的支出,该厂商就面临着收支相抵的问题,至于停止生产不停止生产,还要看平均可变成本与行业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图6-4 厂商遭受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图6-5 停止营业点

在图6-5中,SAC为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VC为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如图中A和B点所示。当市场价格高于OPA时,如OPB,则平均收益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但仍小于平均成本。这时,虽然亏损发生,但厂商从事生产还是有利的,因为所得到的收益能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使得亏损额比不生产时小一些。假若它停止生产,它将负担全部的固定成本损失。当价格低于OPA时,厂商所得的收益连可变成本也不能补偿,这样,停止生产所受的亏损比从事生产时要小一些。当价格等于OPA时,平均收益恰好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从事生产和不从事生产所受的亏损是一样的,其亏损额都等于固定成本。这时厂商处于营业的边际状态。因此,价格等于最低的平均可变成本这一点(图中的A点)就叫做停止营业点。

从以上分析看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以寻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总是要在P=MC的产量水平上生产。除非P≤SAVC时,它才停产。

案例研究

1991年12月4日,世界著名的泛美国际航空公司寿终正寝。这家公司自1927年投入飞行以来,数十年中一直保持国际航空巨子的骄人业绩。有人甚至认为,泛美公司的白底蓝字徽记(PANAM)可能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企业标识。但是对于了解它的人来说,这个巨人的死亡算不上什么令人吃惊的新闻。1980~1991年,除一年外,泛美公司年年亏损,总额接近20亿美元之巨。1991年1月,该公司正式宣布破产。细心的读者一定能注意到,这个日子同关闭之日相距将近一年。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垂死的巨人多活了一年时间?而且,就在1980年出现首次亏损之后,为什么不马上停止这家公司的业务?又是什么因素使得这家公司得以连续亏损经营长达12年之久?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以市场供求曲线为基础的企业进出(市场)模式作用的结果。可变成本是随着生产规模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按照企业进出模式,只要企业的平均成本高于平均销售价格,必将导致企业亏损。但只要该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不高于平均销售价格,这个企业的经营就算是有经济意义的,也就可以继续存在。当然,企业要想在亏损情况下继续经营,必须通过出售其原有资产来维持。泛美公司在几十年的成功经营中积累了巨大的资产财富,足够它出售好一段时间的。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尽管泛美公司仍然坚持飞行,但同时已开始逐步撤出国际市场。其实,在现实世界里,“企业进出模式”中的“撤出”通常就意味着缩减规模。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是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各个厂商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并自由进入或退出所属行业的均衡生产状态。这样,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均衡实现过程是动态性质的。其机理作用过程如下:①当行业存在着超额利润时,新资本大量进入→行业规模扩大→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AR=MR=P随之下降→超额利润逐渐消失。②当行业出现亏损时,部分资本退出→行业规模减少→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上升→AR=MR =P随之上升→亏损消除。③当行业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如图6-6所示。

图6-6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在图6-6中,完全竞争企业将长期均衡于E点。均衡价格为OP1,均衡产量为OQ1。厂商的需求曲线D与四条成本曲线(两条短期、两条长期)相切(或相交)于E点。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MR= SMC=SAC=LMC=LAC。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在短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也可能遭受亏损,但在长期,厂商只能得到正常利润。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区别在于:短期均衡不要求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但长期均衡要求它们相等。

第三节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市场的含义

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相比,是另一种极端的市场类型。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二是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这与完全竞争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同的。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如果一家厂商控制了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其他厂商就不能生产这种产品,从而该厂商就可能成为一个垄断者。

(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专利权是政府和法律允许的一种垄断形式。专利权是为促进发明创造,发展新产品和新技术,而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发明人的一种权利。

(3)政府特许。某些情况下,政府通过颁发执照的方式限制进入某一行业的人数,如大城市出租车驾驶执照等。很多情况下,一家厂商可能获得政府的特权,而成为某种产品的唯一供给者,如邮政、公用事业等。执照特权使某行业内现有厂商免受竞争,从而具有垄断的特点。作为政府给予企业特许权的前提,企业同意政府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4)自然垄断。某些行业的生产的规模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强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以至于只有在整个行业的产量都由一个企业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该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该企业在该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最先达到该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例如资本密集型工业。

二、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

在完全垄断情况下,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因此,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这时,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作为唯一的供给者,垄断企业可以制定任何其想要的价格,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又决定了企业如果提高价格,其销售量必然会相应地下降。

2.收益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每一单位产品的售价就是它的平均收益,也就是它的价格。即AR=P。因此,平均收益曲线AR仍然与需求曲线D重合。

但是,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收益曲线MR就再也不与需求曲线重合了,而是位于需求曲线下方。而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边际收益比价格下降得更快。平均收益就不会等于边际收益,而是大于边际收益。可以用表6-2来说明。

表6-2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

根据表6-2可以画出垄断市场需求和收益曲线的图形。如图6-7所示。

图6-7 垄断市场需求和收益曲线

在图6-7中,D(AR)是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MR是边际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MR在重合的需求曲线D与平均收益曲线AR的左下方。边际收益曲线MR、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三、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

1.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与完全竞争厂商一样,居于垄断地位的厂商也并不是为所欲为,同样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如果定价过高,消费者就会减少需求或寻求替代品。所以,在短期内,垄断厂商也会面临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当出现供过于求时,就会出现亏损;反之,就会获得超额利润;当供求相等时,就会获得正常利润。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短期内产量的调整要受到固定生产要素无法调整的限制。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供不应求状况下的短期均衡——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边际收益曲线MR与边际成本曲线SMC的交点E决定了厂商的产量为OQ1,从Q1点向上的垂线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H点,从而决定了价格水平为OP1。这时该厂商的总收益TR=AR×OQ1,即图中的OQ1HP1;总成本TC=SAC×OQ1,即图中的OQ1FG。由于TR>TC,这时,该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GFHP1(TR-TC=GFHP1)。如图6-8所示。

图6-8 厂商获得超额利润时的短期均衡

(2)供求平衡状况下的短期均衡——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在供求平衡状况下,总收益与总成本相等,都为OQ1FP1,所以收支相抵,只有正常利润。如图6-9所示。

图6-9 厂商获得正常利润时的短期均衡

(3)供过于求状况下的短期均衡——厂商遭受亏损。

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厂商的总收益TR为OQ1HP1,总成本TC为OQ1FG。由于TR<TC,这时,该厂商的亏损额为GFHP1。由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与H点相切,可以维持产量OQ1。H点为停止营业点,如果价格再低,就无法生产了。如图6-10所示。

图6-10 厂商遭受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相同。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利润为零和亏损最小。

2.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是指厂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生产规模,在长期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生产状态。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由于垄断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没有对手,垄断厂商有能力,也有条件把价格和产量调整到最有利于自己的位置上,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SMC。

在图6-11中,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LMC和MR三线相交于E点, E点确定的均衡产量为OQ1,此时,垄断厂商可以在长期内获得最大利润,其垄断利润为GFHP。

图6-11 垄断市场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中,如果要达到最优生产规模,不但要求MR= LMC=SMC,还要求LAC最低,这就要求均衡产量Q1位于MR通过LAC的最低点。由于LMC一定在LAC的最低点与LAC相交,所以,MR=LMC =LAC时,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中达到最优生产规模。如果MR曲线与LMC的交点位于L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说明垄断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使用的是小于最优的生产规模;如果MR与LMC的交点位于LAC最低点的右边,说明垄断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使用的是大于最优的生产规模。

案例研究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一直被广告业奉为经典之作。而为它宣传的对象——南非的钻石公司德比尔,在钻石行业的统治地位恐怕比它还要经典。是什么样的能力使得它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德比尔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左右。虽然这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是100%,但它也大到足以对世界钻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

德比尔作为全球最大的钻胚供应商,获取最大限度的钻矿资源是确保其垄断地位的必要条件。在整个掠夺过程中,它始终将资源的占有放在首位,通过购买、联盟以及寻找新途径来实现这一目的。大部分下游厂商只能够通过这唯一的供货渠道来获取生产所需,“垄断是暴利的唯一源泉”,高度垄断,在过去一百年里给德比尔带来的是对于全球钻石价格的实际操控能力,当然还有丰厚的利润。

四、价格歧视

由于垄断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厂商便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之下做出一些违规之举,例如进行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的定义

所谓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是指同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各个市场对同种产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者根据不同的需求弹性对同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方能获得多于索取相同价格时的利润,否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商品收取相同价格。

(2)市场存在着不完善性或分割性。即市场不存在竞争,市场信息不畅通,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市场分割,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了解其他市场的价格,这样垄断者就可以实行价格歧视。

(3)企业有定价的权利。在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中,企业只是价格的执行者,只有在其他三种市场类型中企业才有定价权利,它是市场给予的权利。

2.价格歧视的类型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格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2)二级价格歧视,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公用事业中的差别价格就是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例如对居民实行阶梯电价、阶梯水价等。与一级价格歧视相比较,二级价格歧视下,消费者剩余要多一些,从而二级价格歧视的实施要更普遍一些。

(3)三级价格歧视,是最常见的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例如同样的时装对高收入者收取高价格,对低收入者收取低价格,这时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市场是分开的。比如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购买等。垄断者若想通过实行三级价格歧视获得最大化利润,必须使得在各个市场所出售产品的MR相等。

价格歧视作为一种垄断价格,它既是垄断者获取最大垄断利润的一种手段,又会导致不公平竞争,理所当然地应该加以限制。但是,限制价格歧视并非要取消一切价格歧视。在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公用事业中,对于一些不能储存的劳务,采用高峰时期和非高峰时期的差别价格,将某些高峰需求调向低峰时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其设备资源,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是市场组织中介于完全竞争与垄断两个极端之间的一种中间情形。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偏重于竞争。垄断竞争市场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张伯伦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主要特征有:

(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一个企业的竞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不必考虑别的企业的反应,也就是说,企业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2)产品差别,这是垄断竞争市场最基本的特征。在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条件下,行业是指生产同一种无差别的产品的厂商的总和。在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别这一重要特点使得上述意义上的行业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集团的概念。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为生产集团。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产品差别不仅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销售服务条件等方面的差别,还包括商标、广告等方面的差别,以及以消费者的想象为基础的虚构的差别。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不再只是价格竞争,而且存在着诸如质量竞争、服务竞争等非价格竞争。

(3)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所花费的资金较少,因此,企业比较容易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

在现实市场中,垄断竞争是一种普遍现象。最明显的垄断竞争市场有零售商店、饭店、轻工业品市场等。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

1.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盈利最大、利润为零和亏损最小。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如6-12中的E点。E点所决定的产量为OQ1,价格为OP1。由于此时的短期平均成本为OG,所以,垄断竞争厂商是有利润的,其利润为GFHP1

垄断竞争厂商在决定产量和价格的方式时与垄断厂商完全相同。另外,垄断竞争厂商也可能会有损失出现。在图6-12的产量OQ1下,如果短期平均收益低于短期平均成本,垄断厂商就会亏损。但无论是有利润还是亏损,在短期内都不会吸引其他厂商加入或使原有厂商退出。

图6-12 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2.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AR=LAC=SAC。在长期均衡的产量上,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为零,这是由于其他厂商进入相对容易,故垄断竞争厂商的垄断利润很容易消失所致。在图6-13中,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仍然会维持在MR=MC条件下生产,即图6-13中的E点。E点所决定的产量为OQ1,价格为OP1。在长期均衡时,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因此,利润为零。此时不会有新的厂商加入,也不会有旧的厂商退出,市场达到长期均衡。

图6-13 垄断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

1.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占,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它的显著特点是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厂商的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中很高的比例,从而控制着该行业的产品供给,寡头垄断又称为双占垄断或双头垄断。

寡头垄断的形成首先是由某些产品的生产与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寡头垄断行业往往是生产高度集中的行业,如钢铁、汽车、石油等行业。其次,寡头厂商为保持自身地位而采取的种种排他性措施,以及政府对某些寡头厂商的扶持政策等,也可促进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在国外寡头和垄断往往密不可分,比如在某一个行业,只有一家厂商经营相关业务,消费者或其他上下游产业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只能与它进行交易或者接受其商品或服务,这就叫垄断,而这一家公司就叫寡头,二者结合就是寡头垄断。一般在我国只有垄断,谈不上寡头。

2.寡头垄断的特点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有一点与垄断竞争相类似,即它既包含垄断因素,也包含竞争因素。但相对而言,它更接近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因为少数几个企业在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使这些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垄断势力。寡头垄断企业的产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别的。前者有时被称为纯粹寡头垄断,后者则被称为有差别的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的市场存在明显的进入障碍。这是少数企业能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存在的原因。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是,这些行业存在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如果这些行业中要容纳大量企业,则每家企业都将因生产规模过小而造成平均成本很高。规模经济性使得大规模生产占有强大的优势,大公司不断壮大,小公司无法生存,最终形成少数企业激烈竞争的局面。对试图进入这些行业的企业来说,除非一开始就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并能占据比较可观的市场份额,否则过高的平均成本将使其无法与原有的企业相匹敌。

二、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要区分存在或不存在勾结。在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价格决定的方法是价格领先制和成本加成法;在存在勾结的情况下,则是卡特尔。

1.价格领先制

价格领先制(价格领导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价格。领价者往往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共同推陈出新选的,而是自然形成的。这种自然形成的领价者或者说价格领袖,一般有三种情况:

(1)支配型价格领袖。是指生产规模特别巨大、在行业中具有支配力量的大厂商,在保证行业中其他小厂商能够生存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化的需要来确定价格。其他小厂商均按此价格销售,并按照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原则确定均衡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小厂商可以出售它们愿意提供的一切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小厂商产量的差额由支配型厂商补足。

(2)“晴雨表”型价格领袖。是指寡头垄断行业中,某个厂商在获取信息、判断市场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公认的特殊能力,该厂商产品价格的变动,起到了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因此其他厂商会根据该厂商产品价格的变动而相应变动自己产品的价格。

(3)效率型价格领袖。是指由成本最低的寡头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其产销量和销售价格,而其他寡头也将按同一价格销售各自的产品。对其他厂商来说,行业价格不是最优价格,但由于成本较高,自己的最优价格总是大于行业价格。如果按最优价格而不是按行业价格销售,自己的销售量将大大减少,结果是得不偿失的。较高成本的厂商按非均衡价格销售产品,实际上是牺牲一部分利润以避免与低成本厂商进行价格竞争可能造成的更大损失。

2.成本加成法

成本加成法是寡头垄断市场上一种最常用的定价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以厂商生产能力的某个百分比确定一个正常或标准的产量数字。其次根据这一产量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成本,由此可以减少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而使厂商制定的价格产生频繁变动。最后在所估计的平均成本基础上加上固定百分比加成,从而制定出产品的售价。

成本加成定价法可以使价格相对稳定,价格不随产量变动(市场需求量变动)而频繁变动,从而避免了价格竞争给各寡头垄断厂商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另外,操作也比较简单,不需要去计算很难计算的边际成本。

3.卡特尔

(1)卡特尔的定义。

卡特尔是指为了维持较高价格通过正式协议公开地勾结在一起的一群厂商。卡特尔为法语cartel的音译,原意为协定或同盟,是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企业联合。1865年最早产生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随着垄断资本的国际化产生了国际卡特尔。按协议内容卡特尔可以分成规定销售条件的卡特尔、规定销售价格的卡特尔、规定产品产量的卡特尔、规定利润分配的卡特尔、规定原料产地分配的卡特尔等。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作为卡特尔成员,各自在法律上保持其法人资格,独立进行生产经营,但必须遵守协议所规定的内容。卡特尔成立时,一般签订书面协议,有的采取口头协议形式。成员企业共同选出卡特尔委员会,其职责是监督协议的执行,保管和使用卡特尔基金等。由于成员企业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会因经济发展而变化,卡特尔的垄断联合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经常需要重新签订协议,甚至会因成员企业在争取销售市场和扩大产销限额的竞争中违反协议而瓦解。

(2)卡特尔的主要任务。

第一,为各成员厂商的产品制定统一的较高的价格。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如果行业中所有厂商都加入了卡特尔,那么,卡特尔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同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是一样的:使卡特尔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第二,在各成员厂商之间分配与较高的产品价格对应的较少的行业产量:为了维持较高的价格,各厂商的产量必须进行限额,而不能任意生产。

卡特尔分配产量定额的原则是使各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并且与卡特尔均衡产量水平下的边际成本相等。上述的产量分配方式,是一种理想的分配方式,现实中很难实现。实际上卡特尔产量在各厂商之间的分配受到各厂商原有的生产能力、销售地区与谈判能力的影响。同时,卡特尔各成员厂商还可以通过广告、信用、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拓宽销路、增加产量。

本章小结

1.市场结构理论是研究厂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具体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市场类型。

2.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的需求曲线。前者是一条水平的直线,符合P= MR=AR=D的特征;后者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斜率为负的直线。

3.完全竞争市场是资源利用最充分、社会经济福利最高的市场组织形式。由于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它的收益与产量是同比例的。其短期均衡条件是SMC=MR=AR=P。

4.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条件是P=MR=SMC=SAC=LMC=LAC,通过厂商数量及经营规模的调整,达到既无经济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

5.由于垄断者是其市场上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产品需求曲线。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MC,按MR=MC确定产量;根据需求曲线确定该产量对应的价格。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 LAC=SMC,垄断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获得了超额垄断利润,这是垄断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表现。

6.垄断者可以通过根据买者的支付意愿对同一种物品收取不同的价格来增加利润,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种。

7.垄断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SMC,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SMC,AR=LAC =SAC。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着价格竞争,而且存在着非价格竞争。

8.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个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这一行业的供给。寡头垄断市场主要有无差别寡头和有差别寡头两种类型。其价格的决定分为存在或不存在勾结,在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价格决定的方法是价格领先制和成本加成法;在存在勾结的情况下,则是卡特尔。

基本概念

完全竞争  价格歧视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停止营业点 产品差别 卡特尔  价格领导

思考与练习

1.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3.如何比较四种市场结构?

4.简述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及价格歧视的类型。

5.用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6.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7.某一彩电制造商认为他所在的行业是完全竞争行业。他觉得同其他彩电制造商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其他彩电制造商一旦大做广告,采取降价措施或提高服务质量时,他也及时做出反应。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完全竞争知识判断:彩电制造商所在行业是完全竞争行业吗?

8.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0.1Q3-2Q2+15Q+10,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案例分析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问题: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单元实训

根据本章所学内容,调查所在地区企业的市场结构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