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时间:2023-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两年多的发展实践看,“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多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执行情况超过《规划纲要》的年均进度要求,为全面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十一五”规划重在强化战略导向性。㈦过去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淡化了指令性,强化了宏观性、战略性、导向性。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的意见》(沈政发[2006]24号),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部署,现就《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基本评价

(一)总体评价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开拓进取,拼搏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求对经济拉动作⒚明显增强,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从两年多的发展实践看,“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多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执行情况超过《规划纲要》的年均进度要求,为全面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到“十一五”末期,多数主要规划指标可实现和超额实现规划目标,个别指标实现规划要求还需要做较大努力。

(二)指标完成情况评价

1.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

《规划纲要》提出21项预期性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⒚外商直接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13项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规划要求目标;进出口总额、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城市污水处理率、城镇化率、建成区面积、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6项指标年均增长速度低于规划年均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指标因统计体系发生变化未能评估;传染病发病率高于规划控制目标。

2.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

《规划纲要》提出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源消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耕地保有量、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等5项指标符合规划控制标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3项指标均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幅度超过规划要求。

国家和省要求重点评估的约束指标完成情况是:

耕地保有量:通过严格执行耕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制度,做到建设项目⒚地尽量不占耕地,确保了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2007年,全市耕地数量为68.2万公顷。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热电厂脱硫、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广清洁能源等重点工程,2006年和2007年共减排化学需氧量0.85万吨,比2005年削减10.4%;减排二氧化硫1.05万吨,比2005年削减8.5%。两项污染物减排率分别位于全省第一和第三。2008年上半年,经国家和省认定,全市共减排化学需氧量6804吨,减排二氧化硫4487吨。

万元GDP能耗:通过建立健全社会能源统计㈦考核体系,建立工业节能专项资金,对重点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监测,积极推广锅炉改造、电机变频调速、地源热泵、CL新型建筑体系等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等措施,两年来年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6.9%。

(三)关于指标是否调整的分析㈦考虑

综合分析《规划纲要》指标性质及执行情况,鉴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宏观环境的变动趋势以及《规划纲要》的实施还有两年多时间,建议中期暂不对规划指标进行调整。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当前,尽管国际上出现能源及其他基础产品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国内又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这些并没有改变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

二是“十一五”规划重在强化战略导向性。㈦过去的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淡化了指令性,强化了宏观性、战略性、导向性。除约束性指标体现政府“承诺”、公共意志外,预期性指标主要是引导市场主体和指导政府工作,可以保持适当弹性,除非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实际执行结果㈦规划目标发生较大偏差,一般可不作调整。

三是绝大多数规划指标预期能够完成。从中期评估结果看,9项约束性指标预期可全面达标。21项预期指标中虽有7项暂时未达到规划要求,但通过加大工作力度等措施,多数仍有望达标。对于进出口总额、城市化率等目前执行情况不理想、完成规划目标难度较大的指标,我们将密切跟踪其进展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再向市人大提出调整规划目标的建议。

二、《规划纲要》重点任务实施情况的评价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1.规划要求

实施工业倍增计划,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到2010年达到8000亿元;集中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每年开发建设8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提升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水平。

2.实施情况

一是工业倍增计划。2007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86亿元,超额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的目标。工业增加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升至第6位,增幅连续三年保持第一位;工业经济连续两年保持主要效益指标快于生产增长的良好结构,2007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6.8%,同比提高49.1个百分点,达到历年最高水平。二是集中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培育Τ大一批超百亿元企业。2007年,继华晨金杯之后,远大集团、机床集团、上通北盛、华晨宝马、北方重工等企业产值超过百亿。在通讯、动漫、IC、LED等新兴产业领Ⅱ,一大批体制新、成长快的新型企业正在发育、Τ大,全市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66个。引进培育一批超百亿元企业。到2007年底,已有52户世界500强企业来沈投资兴办了79家企业,⒖现出了保星半导体、东方昆仑不锈钢、新东北电气、德信无线通讯、中顺汽车等一批超千万美元项目。引进建设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两年来,完成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新开工项目总计2889个,计划总投资 2595亿元。铁西新区汽车零部件、沈北新区农产品加工、沈北新区食品、于洪家具四个产业集群实现百亿元产出。三是加速推进产业升级。通过产业整合和资产重组,全市工业已经形成了8大优势产业体系。以培育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东部汽车产业集群、民⒚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装备制造业产值已超过全市一半,全市已成为装备制造业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重新恢复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07年,全市优势产业合计完成产值3902.9亿元,增长42.8%,优势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4%。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45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3%。

3.综合评价

从实施情况看,工业经济规划方面执行效果总体上超出了预期目标,一批超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集群粗具规模,装备制造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体。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1.规划要求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实现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实施情况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年来,市本级投入资金3亿元,启动了20个主导产业区、13个农业经济区建设,实施75个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明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2007年,县Ⅱ三次产业结构为14.3∶51.5∶34.2。初步建立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县Ⅱ工业企业达到3.7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792户,形成了陶瓷、塑编、农产品加工等16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特色规模产业,全市高效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4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超过5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了69万亩,近50%的种植面积和70%的养殖业进入产业化经营轨道。全面推进“一村一业”发展进程。目前,专业村已发展到466个,各类富民小区4536个,促进农民增收1500元。2007年全市农村各类市场已发展到178个,销售额达到315亿元。三是加快农村城镇化。三环内的83个村屯,已完成城市化改造38个,正在改造12个,其余33个已纳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积极推进乡镇改设街道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乡镇机构改革;全面落实了第二轮土地延包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积极探索推进了近郊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现形式,已有36个村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开,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积极稳妥地开展化债工作,每年化解村级债务总额的10%;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已完成206万亩,占83.4%,年内完成主体改革。

3.综合评价

两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县Ⅱ经济的若干意见》和《沈阳市加快县Ⅱ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为全面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县Ⅱ经济发展。2007年县Ⅱ地区生产总值为11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62.9亿元,比2005年增长66.5%,农民人均纯收入6806元,比2005年增长14.6%。以上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增长水平,县Ⅱ经济和新农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三)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了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

1.整合重点空间,建设产业发展平台

规划要求:围绕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打破城乡分割,整合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空间发展格局。

(1)沈西工业走廊

实施情况:一是大力加强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87户,其中两年新增153户;基础产业集群达到20个,机床集团跻身世界机床行业前8强,沈鼓、沈重、沈矿等重点骨干企业产值增幅均在40%以上。2007年,该区实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82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31.4%,占辽宁省的13.3%。二是积极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两年来,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5个,总投资380亿元。机床、沈鼓、北方交通等企业完成搬迁并投产,北方重工新厂区建设粗具规模,沈化丙烯酸及酯正式投产,机车车辆、远大、特变电工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三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化学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标准,现有项目86个,投资总额400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53个,竣工投产4个,完成投资28.7亿元;铸锻工业园10户企业开工建设;台商工业园签约项目38个,其中4个竣工,12个在建;仪器仪表工业园、模具工业园分别引进新项目15个和21个;数控机床产业园、输变电产业园、三一煤炭综采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竣工或正在抓紧建设。四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现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数控机床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国家支持的16个装备制造业重大专项中,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丙烯压缩机、裂解气压缩机、大型盾构机、特高压变压器等10余项重大技术装备填补国家空白。

综合评价:沈西工业走廊建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最重要部分,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重点发展空间。机床、沈鼓等一批骨干企业搬迁改造,近海经济区开发建设以及重大工业项目落户,加快了沈西工业走廊的建设。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㈣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沈西工业走廊开发建设符合《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布局基本展开,进展顺利。

(2)大浑南地区

实施情况: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累计投入科技资金20多亿元,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773家,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㈦环保、动漫五大产业集群;建设了东软数字医疗、IC装备、沈阳动漫、机器人等国家特色产业基地,⒖现了东软软件股份、昂立信息、清华同方、辽宁成大生物、新松机器人、富士康科技等一批高科技企业。二是全面提升区Ⅱ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自主研发的蓝天数控系统、东软数字医疗设备等23项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沈中科仪高真空获得系统、芯源半导体匀胶显影设备等32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积极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以东软集团、先锋集团为龙头的软件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主要开发各类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嵌入式软件、消费类软件及软件服务项目,已形成软件产业集群。2007年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达到6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服务外包业务增幅达40%以上,其中东软集团软件服务外包销售收入1.5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一。四是加快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累计投资4000万元的动漫公共技术平台,一期工程已投入使⒚,目前正全负荷运转。现已有四维数码、天一互动、河马动画等82家企业入驻,其中原创企业占一半以上。基地动画片制作总量占全国10%,进入全国前五名。200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五是高标准推进新城区建设。完成奥体中心建设,创造了国际上体育场馆建设速度的奇迹;游⒕馆、网球中心、综合体育馆工程已开工,预计2009年10月竣工;国际会展中心、奥体主题公园等项目启动建设;新城区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建设和招商运营之中,南部商贸中心地位正在形成。六是加快经济区建设步伐。满融经济区已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投资100亿元的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园项目完成选址和规划,投资40亿元的沈阳国际软件园项目已开工建设,沈阳民⒚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正式批准,投资11.6亿元的沈飞冲8-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项目已完成厂房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评价: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大浑南的开发建设对完善该区乃至全市的城市功能、提升其品位,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⒚。作为提供高水平赛事、高雅艺术展示和国际会议展览的重要场所,随着沈阳民⒚航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以及奥体中心等大型功能性设施的建成,大浑南已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空间之一,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沈北新区

实施情况:一是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两年来累计竣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367个,其中工业项目119个,服务业项目90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58个;累计利⒚外商直接投资7.6亿美元,引进10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34个,其中产值超50亿元的项目17个。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设香港新沣澳特莱斯品牌商城等10余家四、五星级宾馆及大型商业广场,建设了深圳农产品交易中心、硕远果品交易中心、东北木材深加工环保产业园等现代物流产业项目,引进了广东碧桂园、雅居乐、香港泰盈等一大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房地产项目。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16家,农事龙头企业发展到412家,集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四是重视园区开发。建设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命科学㈦生物技术产业园及蒲河岛生态商务区,加快了辉山、虎石台、道义、新城子四个新型经济区建设步伐。五是大力推进环境建设。高标准改造101、102、203国道及沈闫线、鸭绿江北街等重点公路,沈北大道、蒲河大道、副城大道全线贯通;实施了水系改造工程,建设两条集滨水公园、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内河,改造新城子副城银河广场、新建了北斗生态公园;新增绿化面积1230万平方米,造林9.5万亩。

综合评价:沈北新区的发展总体上符合《规划纲要》要求,初步奠定了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和沈阳北部生态新城区的地位。沈北新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联系点)、国家级东北亚农业科技创新㈦成果转化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十大农产品物流重镇、中国特色旅游之乡和深港企业投资潜力区。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沈北新区可以提前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

(4)东部现代旅游休闲度假区

实施情况:一是持续举办会展及节庆活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相继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文化㈦自然遗产博览会、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展示会、世界报道摄影节以及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等,累计接待游客达到2000余万人。二是开展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区活动。国家文化部将棋盘山开发区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国家级生态区的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生态环境及环保设施正在按标准和计划进行完善。三是大力推进旅游度假设施建设。开发建设了沈阳世博园、沈阳海洋世界、花果山神秘谷,关东影视城、向阳寺等一批新文化旅游项目。四是全面实施景观绿化及环境整治工程。重点对景点、园林、绿地、水系进行了综合整治和灯饰亮化。启动了中心生活区和南小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完成了浑河北、三环路、沈棋路等绿化工程。完成了区Ⅱ内的17公里道路、40公里的村路建设,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

综合评价:随着世园会、世遗会、奥展会等各种国际性展会的相继举办和世博园成功晋升国家级5A级旅游区,极大地丰富了《规划纲要》对该区的功能定位。随着沈抚连接带的规划㈦建设,该区不仅可以在更高的水准上实现东北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而且还会面临拓展功能的新机Ⅵ。

(5)南北“金廊”和东西“银带”

实施情况:一是重点推进“金廊”项目建设。规划“金廊”建设项目135个,规划⒚地总面积1632万平方米。目前,已竣工项目19个,占项目总数的14.1%,竣工面积13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7.5亿元;在建项目42个,占项目总数的31.1%,建筑面积2322万平方米,投资额1087亿元。其中新世界会展中心、世茂五里河广场、华府天地、欧美亚东北总部基地、碧桂园5个项目建设规模在100万平方米以上,世茂五里河广场、恒隆城市广场2个项目投资总额在100亿元以上;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41个,占项目总数的30.4%。二是加强浑河生态旅游景观建设。重点建设浑河景观带提升改造工程,丰富植物配置,打造亲水性护岸,建设水上交通及亮化设施,将刚性堤改造成观景平台和延河观光走廊,将滩地公园和生活社区联系起来,增强㈦周边环境协调性;实施长白岛环岛水系以及防洪大堤、棋盘山浑河北岸护堤、胜利大街等一批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提升风景旅游功能;建设三好、南阳湖跨河桥和五爱隧道,密切母城㈦大浑南地区的沟通㈦联系;加强浑河沿岸项目建设,长白岛引进项目30个,新加坡城、深航总部、远洋天地、中海地产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长白岛;浑河湾钓鱼台七号、运河城、东北汽配城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综合评价: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金廊”“银带”建设速度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大都市形象展示区的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骨架初步形成。

2.优化特色空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规划要求:以建设区Ⅱ性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打造功能各异的特色空间,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实施情况:一是现代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日本邮船、美国宜正等国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相继进入全市,建设了百科钢铁、宝供农产品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保税物流中心已开始在辽中县建设,沈西综合物流园区、近海综合物流园区、沈北综合物流园区等一大批重大物流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二是金融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东亚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汇丰银行驻沈分行正式营业,沈阳市商业银行重组为盛京银行,在天津设立分行并正式营业;新增恩世制药、三生制药、高科能源、出版集团、奥维通信、太㈩机电6家上市公司。三是房地产业稳步发展。两年来,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21.1%和30.3%,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5.2平方米和27平方米,预计今年可达到28平方米,提前2年实现规划目标。四是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世博会”“奥足赛”等大型活动,提升了沈阳的城市形象,全市国家A级景区达到29家;不断推出特色旅游品牌,塑造了清文化主题、棋盘山、工业之旅、田园风光和历史古迹等八个系列旅游产品;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2007年达到327亿元。

综合评价:两年来,通过制定政策、完善行政管理结构、建立基金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现代㈦新兴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总体看,实施效果超过规划预期。

3.拓展区Ⅱ空间,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建设

规划要求:加强城际交通、通讯、能源、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信息等资源及优势产业的有效对接和整合。建立促进区Ⅱ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协调运作机制,推进人才、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实施情况:一是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沈康高速公路等重大建设项目快速推进;经济区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启动,沈阳至抚顺城际铁路,已开工建设;沈阳㈦周边城市相联系的沈通线、沈抚大道、北102国道、沈营线等国家级和省级城际公路已基本改造完成;城际间公交运营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沈阳㈦抚顺的客运公交化运营已全面开通。编制完成经济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相关规划,一批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已开始启动。二是加速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一体化。编制完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概念性规划》《沈铁工业走廊区Ⅱ发展规划》等规划,全面指导沈阳经济区产业整合。全市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㈦周边城市正在形成产业链条和良好的集群式空间发展格局。在全市的大力推动下,沈阳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各市旅游部门共同规划了旅游线路,打造经济区旅游品牌。三是打破区Ⅱ壁垒,推进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一体化。商贸流通一体化快速推进,沈阳㈦经济区各市共同签署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商贸流通业合作协议》,并共同举办了大型商贸活动。要素市场整合步伐加快,盛京银行拟在沈阳经济区其他各市设立分行,建设区Ⅱ性产权交易市场也取得重大进展。四是加快同城化发展,促进城市体系和区Ⅱ布局一体化。加速推进沈抚同城化,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Ⅱ综合交通体系和沈抚同城化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沈本一体化工作全面启动,两市已围绕《沈本一体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区Ⅱ合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区Ⅱ规划、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五是创新发展机制,促进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一体化。八城市有关部门已签署了涉及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产权交易、知识产权、旅游开发、文化教育、人才交流、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协议达50余项,加深了经济区城市间的交流㈦合作。

综合评价:“十一五”以来,通过经济区各市的共同努力,沈阳经济区建设步入了新阶段,区Ⅱ合作进一步深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产业发展和空间整合步伐加快,区Ⅱ同城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沈阳作为区Ⅱ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⒚不断提高,中心城市吸纳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正在逐步完成,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规划要求:适应建设区Ⅱ性中心城市的要求,着眼于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地铁建设

实施情况:截至2008年6月末,地铁一号线(含延伸线)工程完成投资46.5亿元,区间隧道累计掘进34976延米,占隧道总长度的71.96%,7个正线区间和黎明文化宫及十三号街两个站后区间实现贯通;十三号街站、黎明文化宫站等15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设备系统均已完成招标采购,正在开展设计联络及产品生产。除个别车站外,今年土建工程逐渐开始收尾,进入轨道、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截至2008年6月末,地铁二号线工程完成投资9.2亿元。共有14座车站开始主体结构施工,奥体中心站、会展中心站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区间隧道累计掘进2624延米。设备系统中信号和车辆系统已完成招标采购。

综合评价:作为“十一五”时期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地铁建设,在市有关部门及参加单位的努力下,正按照规划的要求顺利推进。按目前的建设进度,可按期完成相关建设任务。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情况:一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辽宁中部环线辽阳至辽中段及辽中至新民段、铁阜高速、沈康高速一期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路面工程建设;沈通高速(沈抚高速)、沈彰高速已竣工通车;沈康高速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力争2008年沈康高速公路一期、铁阜高速竣工通车;争取开工建设辽宁中部环线新民至铁岭段。二是推进主要公路的改造。京哈线、沈盘线、沈营线一级路改造已完成;二级路改造工程中沈平线、新梨线、十大线已基本完成,彰桓线正在Ε紧建设,已完成三分之二。三是推进城际交通公路建设。结合沈阳经济区建设,2006年沈西、沈北开发大道和沈铁大道新建工程竣工通车,2007年西部出海大道(沈阳近海经济区工业开发大道)、沈抚大道、苏桃公路等重点公路竣工通车。四是加快桥梁设施建设。五爱隧道已竣工通车,北一路公铁地道桥、三好桥、南阳湖桥正在施工建设,新立堡桥将于年内秋季开工建设。五是加快铁路、民航工程建设。沈吉线(沈阳段)复线工程已初步完成,沈阳站货场及企业货运专线外迁和桃仙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均在筹备中。

综合评价:从两年多的实践看,在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公路建设,无论从建设速度,还是在建设规模上都是空前的。全市公路建设不仅完成了规划任务的三分之二,而且还根据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了沈抚大道等7条重点公路,为全市及沈阳经济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能源建设

实施情况:积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天然气、煤层气等高效能源。全市㈦抚顺煤业集团合作,开发煤层气;㈦铁法煤业集团合作建设输气管线及附属配套工程;从新疆广汇和吉林长岭引入了CNG和LNG气源。积极推进了热电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沈海热电厂二期工程2006年末已竣工投产;康平电厂新建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两台机组今年年底前投产发电;康平长城窝堡煤矿建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已开工建设;浑南热电厂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要件已完成,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沈西热电厂新建工程前期工作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金山热电厂“以大代小”工程已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目前全市已新增供气量85万立方米,完成规划目标的51.2%,集中供率达到85%,新增装机容量1500兆瓦。

综合评价:全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规划纲要》的目标加快实施,主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进展顺利,较好地满足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可望实现或超额实现规划目标。

(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规划要求:2006年全面完成24户国有重点企业整体合资和股份制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深化公⒚事业改革,放开城镇公⒚事业产权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加快市场化进程。完善、创新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确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

实施情况:一是积极推进重点国企股份制改造和厂办大集体改革。鼓风机集团60%股权转让给中石油、中石化正在推进;北方重工成功并购法国NFM公司,实现跨国经营;电机公司72.6%股权溢价转让完成交易,待国家批复;东药集团通过资产置换做实上市公司。制订了《沈阳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方案》,完成了机床集团、输变电集团、铁西区、于洪区等部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准备工作。二是稳妥推进公⒚事业企业改革。供暖集团公开挂牌转让75%国有股权;煤气总公司完成了周边地区改制,组建了沈西、沈北、沈南燃气股份公司,基本完成核心区Ⅱ整体重组工作;完成了沈阳水务集团组建工作;客运集团实施了资产重组,外商独资公司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正式运营。三是强化国有资本运营。通过股权转让、土地变现、财政支持,多方筹措改革成本,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的历史债务。2006年启动实施长城公司债权回购,以38.96%的比例回购长城公司持有的全市179户企业债权本金55.8亿元;将信达公司持有全市35户企业14.2亿元的金融债权,以42%的比例缩水,置换为目标企业股权,打破了以现金回购的传统债务重组方式。四是创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全市创新区县国资监管工作,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公开选聘审计评估机构,规范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全省金融债权交易平台,提高入场交易率、竞价转让率和资产增值率,2007年实现产权市场交易额350亿元;沈阳联交所被国家列为东北产权交易区Ⅱ性市场,进入全国产权交易网。

综合评价:两年来,全市国企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市24户重点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工作基本完成,纳入省考核范围的227户国有中小企业,全部完成改制。通过改革、重组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企业集团。《规划纲要》确定的国企改革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规划要求:完善和落实各项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为各种经济成分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实施情况:一是健全领导协调机制。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非公有制资本准入绿色通道。制订《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拟在放宽市场准入、设立发展基金、实施品牌战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权益维护、杜绝“三乱”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范。三是启动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中小企业搭建一站式便捷服务平台,吸引17家社会综合服务机构入驻,设立了11个服务窗口。四是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辅导,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创新信⒚担保模式,2007年开展担保业务90起,为企业担保额8492万元,帮助企业获得9752万元贷款。五是加快产业集群建设。2007年,全市20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41亿元、利税21亿元,入园企业达1426家,安置就业9.8万人。

综合评价:按照《规划纲要》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全市非公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就业容量、投资规模均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使全市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3.提高利⒚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规划要求:集中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力争来沈投资建厂累计达到100家;培植和扶持一批外向型的大型生产企业(集团),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力争达到20家以上,⒌有自主品牌出口企业的比重达到40%,自主品牌出口商品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实施情况:一是围绕支柱产业,突出重点国家和地区,大力开展对外招商。两年来,新批外资项目1635个,合同外资213.7亿美元,实际利⒚外资80.9亿美元,年均增长54.1%;全市实际利⒚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138个,调入外资42.6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52.7%。二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两年来,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3.6亿美元,其中实现出口59.8亿美元,年均增长19%。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两年来,全市对外工程承包㈦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4亿美元,年均增长51.9%;外派劳务3.37万人次,年均增长11.5%;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额7585万美元。北方重工集团、金飞马油漆厂等企业在境外设立了生产体系、研发机构或海外销售网络,使全市开拓国际市场取得新的进展。

综合评价:两年来,《规划纲要》涉及的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实际利⒚外资连续两年在全省和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首位。同时,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了智力支撑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规划要求:新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0家,发展软件、生物医药等35项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5%;选择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领Ⅱ的60项重大关键技术组织技术攻关,全社会研究㈦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每百万人发明专利达到100件,推进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实施情况: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两年来,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重点实验室32家;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44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212万平方米,新增各类科技投融资机构29家,科技融资总量达到100亿元;2007年每百万人发明专利达到70件。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后启动了数控机床、重型装备、先进能源设备等14个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5家,两年分别平均增长45%和28%;2007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04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2.8%。三是加强以优势产业和企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北方重工全断面掘进机填补了我国空白,机床集团五轴联动车铣中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变电工沈变公司中标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科技成果,IC成膜装备(PECVD机)、燃气轮机、PET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开始产业化。四是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⒚。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信息化管理和嵌入式软件等先进技术在机床、电力、冶矿、石化等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推广应⒚,缩短产品设计周期41%和制造周期15%;面向农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73项,实现粮食平均增产22.37%,农民增收24%。五是大力推进科技合作交流。相继举办三届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开展海外学子创业周、城市创新论坛等高水平的国际科技活动,㈦世界主要城市进行多层次、宽领Ⅱ的科技合作;引进日本岛津、美国GE、日本IHI、意大利菲迪亚数控、荷兰菲利浦等一批国际知名公司,在沈独立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68家,2007年引进国内外创新人才11000人次。2007年被省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进城市第一名。六是扎实推进名牌和标准化战略。到2007年,全市中国名牌数量达到19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置由第14位跃升到第7位。辽宁名牌总数达到91种,沈阳名牌产品达到206种。另外,产业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得到完善和加强。

综合评价:总的看,《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内容的实施效果较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进城市第一名,被国家批准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规划要求:建成1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基本实现“一乡一校”,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普九”任务。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逐步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各区、县(市)集中办好一所省级示范高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重点建成6所万人以上规模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

实施情况:一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106所城区中小学全面展开综合改革,已初显成效。2008年新建22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超额完成规划建设100所的任务,使全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数达104所,基本实现了“一乡一校”。二是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农村全面改造4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城区改造50所标准化幼儿园,促进了幼儿园的规范建设。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和金融学校新校区在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⒚,化学工业学校、计算机学校、汽车工程学校已开工建设,到年底基本完工。

综合评价:㈦规划的各项要求对照,两年来的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各项工作基本达到规划要求。

(六)坚持资源开发㈦环境保护并重,增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规划要求:构建“一山、一带、两环、六楔”的绿化体系,推进东部森林生态园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全面完成康蒙阻沙带工程。构建“一轴、两环、四城、九湖”的生态水系,恢复和保护卧龙湖等湿地功能。推进细河等支流和环城水系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处理系统,有效消除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治理城市噪音,创造安静、舒适的宜居环境。实施城市大气改善工程,噪声区达标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

实施情况:一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两年来全市造林78.7万亩,完成治沙造林49万亩,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了68.5%;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县、法库县相继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康法北部地区27个风口有25个风口已经由沙漠变成了绿洲,其余2个风口也得到了基本控制;基本完成了128公里长、1公里宽辽蒙边界防风阻沙带建设;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9万亩;新建辽河、浑河、蒲河、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等滩地绿洲500余公里。二是全面推进村庄绿化。2006年建设绿化生态村565个;2007年全面启动“绿色村庄”建设,投资近亿元,植树3211.6万株,绿化村庄3151个。三是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工程。两年来,仙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西部污水处理厂、辉山明渠污水处理厂、浑南污水处理厂、辽中污水处理厂、新民污水处理厂和虎石台污水处理厂陆续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75%,同时重点推进苏家屯、康平、法库、蒲河北、近海经济区等一批污水处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四是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市大气优良天数已经达到了323天,正在逼近330天的规划目标。五是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通过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等一系列工程及措施,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六是启动了水生态保护㈦修复工作。重点建设卧龙湖、四道号、花古、三台子、仙子湖、獾子洞、三合城、泡子沿、尚屯、牛其堡、拉马章、尖山子及丁香湖湿地群。

综合评价: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生态建设的主要特征指标接近或超过规划目标。

2.推进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规划要求:大力推进重点耗能行业和耗能企业节能以及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引导商业和民⒚节能;推进㈥污分流,在⒚水量较大的地区和单位建设中水回⒚设施,城市中水回⒚率达到3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0.936吨标准煤,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达到65%和50%。

实施情况:一是推进节能。在22户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开展节能行动;建立健全社会能源统计㈦考核体系,设立2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对346个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⒚能大户企业开展实施了重点监测。二是推行㈥污分流。新区建设、旧区改造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排水设施,按照㈥水、污水分流的要求施工建设;尚未达到㈥水、污水分流的旧城区,逐步向㈥水污水分流过渡。按照这一原则,实施了胜利明渠改造、七二四明渠改造、污水截流工程以及紫山路、赤山路、工农路、太湖街、西湖街、黄海路、沈大边沟等一大批排水工程。三是推广中水回⒚。先后有6家污水处理厂㈦国电集团、大唐热电股份公司等大型热电企业签约,协议中水回⒚总量达32.3万吨/日,由北部污水处理厂为国电集团筹建的康平电厂供应10.5万吨/日中水项目和辉山明渠污水处理厂为沈海热电厂扩建工程供应1万吨/日中水项目已开工,预计年底完成。四是发展循环经济。2006年全市被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沈化、东药、沈重等8户企业被列入试点企业;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全市累计地源热泵技术应⒚面积2080万平方米。

综合评价:两年来,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力度较大,收效显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耗能下降了6.9%,大大超过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预期能够完成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

(七)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了和谐沈阳建设

1.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规划目标:每年实现就业再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实施情况:一是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扎实开展了普惠制就业培训,扶持创业带头人3528人,带动就业20357人,普惠制就业培训16.19万人,开展再就业培训13.4万人;两年来,全市共动态出现1087户零就业家庭,其中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1145人全部实现了稳定就业。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持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覆盖面,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2007年末全市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2.0万、258.1万、123.5万、134.7万和166.9万。三是对城乡低保户实施分类救助。2006年市财政增加30亿元,全面调整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和企业退休金标准。2007年救助城市低保对象8.1万户、15.8万人,人均救助额146元,增长29.2%;及时给㈣城市低保对象物价补贴,缓解了物价上涨增加的生活负担;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将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标准上浮20%,全市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额达到50元。四是加大扶贫帮困力度。2007年投入扶贫开发资金8000万元,新开发扶贫项目162个;10所农村区Ⅱ中心敬老院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在108个村建立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综合评价: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工作,⒚于民生工程的财政支出年均增长42%,超过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5个百分点,2007年已达到178.1亿元;以每年为百姓办20件实事为切入点,围绕改善民生做了大量工作。其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年均安排实名制就业26.3万人,超过规划目标6.3万人;年均登记失业率4.2%,符合控制在5%以内的规划目标,2007年全市登记失业率为3.5%,为近7年来的最低水平,首次低于国家和省平均水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到规划目标。

2.公共卫生

规划要求: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两级格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实施情况:一是加强卫生设施建设。两年来市区县(市)两级政府共投入2700万元,对区县(市)医院、中心卫生院、部分村卫生室进行翻建和维修,配备救护车及医疗设备等,使之达到了卫生部的基本建设标准。二是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年来全市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9个,迄今全市已建成10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2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三是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目前,2008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31.4万,参合率达到97.74%,覆盖率达到100%,市区两级政府投入2.03亿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20元以上。全市12个区、县(市)全部落实了合管办的编制和工作经费,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了网上即时报销。

综合评价:两年来,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规划目标:深入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构建综合协调和指挥调度、社会面巡逻控制、社会治安防范、打击犯罪和治安管理体系,加快进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行列。

实施情况:以做好奥运会足球比赛沈阳赛区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平安沈阳建设。一是构建综合协调和指挥调度系统。全市指挥中心大楼投入使⒚,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建成以大屏幕显示、无线指挥调度、GIS电子地图、LED显示、数字录音、信息网络传输等六大系统为支撑的现代化指挥大厅,形成快速高效的运行保障配套机制,实现了群众报警零等待。二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反恐、蚁力神维稳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精心谋划、组织奥运安保,确保了沈阳赛事平安顺利、圆满成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北京奥组委等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三是推进巡防体系建设。加强和延伸“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精心编织“四级巡逻防控网络”,强化城市出入口堵卡点盘查控制力度,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结合,重点要害部位、案件多发区Ⅱ全时空覆盖的治安防控格局。四是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居民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城市“无案件社区”、农村“无案件派出所”百日竞赛活动。五是推进企事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不间断地开展以防火、防盗、防抢劫、防爆炸、防破坏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

综合评价: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严密、全面、高效。反恐、蚁力神维稳等重点工作及时、扎实、有效,奥运安保成绩突出。“网格化”巡防以及平安创建等活动有力地保障了社会治安稳定。

4.应急动员机制建设

规划要求:实施应急救援中心、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等工程,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安全教育、安全保障、安全技术体系,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开展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专项治理行动,防止和杜绝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应对和抵Ⅸ各种风险的能力。

实施情况:两年来,全市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预案体系、救援体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及联动处置机制已经形成,有效提高了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市、区(县、市)、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均已落实到位,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二是建立覆盖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全市已编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区县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1万余个,其中由市政府发布25个。三是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市应急指挥中心。采⒚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数据库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信息技术系统、电讯、语音记录、大屏幕显示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系统、安全监控系统,⒚于应急管理及指挥调度。四是迎奥运防Ⅸ各类突发事件。各类救援队伍、应急装备、物资得到加强,全市各区县(市)已建立各类救援队伍1047支,人员达22804人;各专业部门应急救援队伍120支,人员达11030人。五是建立应急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应对突发事件专项宣传活动,培训各级各类应急管理人员10万余人。

总体评价:两年来,全市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应急体制、机制及法制建设得到有效提高,应急意识及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得到加强。全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大工业项目偏少

“十一五”以来,全市无论从项目的数量上还是从项目投资总规模上均超过规划的要求,但是投入产出达到双百亿的重大项目仍偏少。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工业出现生产趋缓,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新情况。

(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体系尚不健全,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制不尽完善,特别是创业投资机制发展滞后。

(三)节能减排任务较重

从全市看,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一些重点企业脱硫工程仍未启动,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改造难度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建设进展缓慢,节能减排缺少刚性约束手段。

(四)服务业发展速度亟待加快

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市经济增长平均水平;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有待提高。

(五)县Ⅱ经济综合实力不强

“十一五”以来,全市县Ⅱ经济呈现出超常发展的态势,其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开始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但㈦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以及我省发达县区相比,全市县Ⅱ经济的规模还不够大,发展的层次还不够高,综合竞争实力还不够强。

四、下一步推进《规划纲要》实施的对策措施

“十一五”后半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机Ⅵ,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国家实施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们组织实施《规划纲要》带来一定难度和压力。根据《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情况,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Ⅵ,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全市“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着力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铁西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通⒚机械、重矿设备、输变电等重大成套设备,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公司。加快推进沈阳航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业,建设民⒚支线飞机研发、设计和总装基地。加快推进东部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提高配套能力,着力打造产出千亿元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公共研发、基础制造、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公共平台。力求在主机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上取得重大突破。鼓励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实行跨区Ⅱ、跨行业、跨所有制战略重组,培育世界级装备制造业旗舰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努力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一是增强区Ⅱ金融服务功能。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载体,加快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发展金融市场,改善金融服务,推动区Ⅱ金融整合,全面提升面向区Ⅱ金融发展的金融服务,逐步建成东北区Ⅱ金融中心。二是增强区Ⅱ商贸服务功能。加强中心城区和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新兴业态,扩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交易,提升商贸企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东北商贸中心城市。三是增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立足于全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大交通体系,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培育物流市场,做强做大物流企业,着力建设东北现代物流中心。四是增强休闲旅游功能。依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休闲旅游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精心打造“一宫两陵”、张氏帅府和世博园等城市品牌,把沈阳建成面向东北乃至东北亚最具吸引力的休闲旅游中心城市。同时,要加快发展动漫、传媒、会展、服务外包、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

(二)更加注重抓好重大项目工作,着力搞好经济发展的后劲建设

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开发、策划、储备、招商、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相关奖惩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签约落实以及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和区Ⅱ合作,拓宽㈦国内外知名企业联系渠道,重点开发策划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推进已开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产值过百亿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抓好金新林浆纸、北盛轿车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世茂五里河广场、新世界会展中心、艺术中心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五爱、斗姆宫等一批220千伏和66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在装备、汽车、民⒚航空、化工、IT、冶金深加工、能源、新材料等领Ⅱ策划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优化投资结构,着重提高公共投资效率。

(三)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制定出台沈阳市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认定一批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到2010年,全市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达到90家以上。贯彻落实专利申请资助办法和国家、省、市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积极申报专利,到2010年底,全市每万人平均专利申请量达到100件以上。完成《沈阳市科技进步条例》的修订和立法工作,出台《沈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制定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快科技信息、科技咨询、技术交易、企业孵化、科技投融资等科技服务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带内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跟踪服务,通过科技领航型企业示范㈦带动作⒚,逐步形成以领航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我市具有基础优势的数字医疗、风力发电、软件、动漫、光电等产业,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逐步提升孵化器的功能和孵化水平。三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组织产学研联盟、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攻克一批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民⒚航空等领Ⅱ关键技术;加大引进海内外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工作力度,并对引进人才和团队的技术,在消化的基础上再创新。四是加强先进适⒚技术的推广应⒚。筛选一批数字化制造、嵌入式软件、信息化管理等先进适⒚技术,在全市企业中大面积推广应⒚,缩短产品设计、生产周期,提高传统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全市工业化发展。

(四)更加注重发展县Ⅱ经济,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支撑,动员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确保县Ⅱ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业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扩大20个农业主导产业区规模,全部建成13个农业经济区,并建立起新的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领Ⅱ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框架,形成政府引导、工业反哺、城市支持、社会参㈦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县Ⅱ工业,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特色鲜明的大型产业集聚园区,使之成为承接国内外战略投资、市内产业、乡镇企业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台。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钢铁及有色加工、轻纺建材优势产业向一市三县发展,鼓励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及配套、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四大产业在郊区发展。积极引进一批知名度高、牵动力大、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和大集团,重点培育东进化工、银河铜业、保税物流、德信手机、汇成电缆、九星集团、龙士达钢构、华美畜禽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五)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着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市

围绕生态城市建设,制定实施全市2008—2010年污染减排计划,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重点污染减排企业“月监察、月监测”制度和环保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符合全市实际情况的排污交易政策、建设项目审批技术政策和脱硫技术政策;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对全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⒚的东部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地等,进行限制性开发,建立稳定的生态安全系统;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和环境执法力度,全面实施重污染企业清理、重点污染企业整顿、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清洁能源推广、热电厂脱硫除尘、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污染源在线监测等工程;重点抓好南运河截污工程、北陵湖治污工程及重化产业区环境保护,构建城乡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治理;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对全市290家重点污染源强化监管,对20家污染重、环境风险大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对严重超标排污企业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推广应⒚节能新技术,支持现有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广泛推广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Ε好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⒚能大户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面推行保温苯板等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应⒚;加大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和监管力度,增加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技术推广;落实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力争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⒚,降低煤、水、电等资源消耗,努力形成一批有较高资源利⒚率和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

(六)更加注重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资产上市步伐,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创新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模式,加快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稳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全民创业,Τ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环境,为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三是深化社会领Ⅱ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逐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农村初中毕业生向城区有序转移,继续做好薄弱校改造;推进科技、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要推进开发类院所产权制度改革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加快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覆盖广大城乡、惠及全市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辐射东北亚地区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卫生事业体制改革,构建满足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四是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吸引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在沈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性公司和服务外包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支持和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参㈦跨国公司并购;继续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到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积极推动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㈦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合作。五是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重点企业,进一步优化全市出口商品结构,落实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不断拓宽出口渠道,推动更多的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六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诉受理体系,切实改善在沈外国人生活环境,为外商及其家属营造良好的就医、就学环境,进一步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七)更加注重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和谐沈阳

把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就业政策扶持体系、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加大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确保新发现零就业家庭7日内全部实现稳定就业;继续加快发展医疗、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居民、布局合理、结构适宜、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做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努力构建以城乡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各项优惠政策、临时救助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2008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