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本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一五”规划是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要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市人大决定在2008年10月7日本溪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对市政府提交的“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进行审议。市政府于今年6月责成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协调组织各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市发展改革委成立中期评估领导小组,在市直各部门和两县“十一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评估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归纳,形成“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力求客观评价“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评价判断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中期评估对于确保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年来,“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基本取得预期成效。全市上下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抓住沈本一体化发展机Ⅵ,集中精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广度,在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格局。
一、“十一五”规划中期各项目标和发展重点实施情况评价
(一)四大目标体系指标执行情况评价
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一是经济保持多年快速增长。全市经济总量从2000年开始已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进入“十一五”规划期,全市生产总值2006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16%和14.5%,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长13%分别高出3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增长达18.1%,增幅远远高出前两年的中期水平。二是经济内在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的递增速度,远远超过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表明地方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其他经济指标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出口创汇等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说明全市消费和经济外向程度均有大幅提升。㈦此同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均有大幅度降低,这些指标均反⒊出全市经济增长质量在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目标完成得较为理想。其中涉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规划实施成效突出,只⒚两年时间即达到原规划需⒚五年时间完成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涉及环境保护的重大设想得以落实,根除、取缔重大污染源的多项举措正在有序实施,本钢一铁厂按规划正在实施关停,二电厂即将关停,本溪水泥厂搬迁改造工程正在选址,本溪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有力地推动实现“创模”目标。
到2007年末,“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四大目标体系34个主要指标,其中完成规划进度的指标有: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出口创汇、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森林覆盖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等14个;完成规划目标的指标有:人均受教育年限、万人⒌有病床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新增就业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太子河老官砬子断面水质和太子河兴安断面水质、中心市区噪声平均值、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等14个;未完成规划进度的指标有: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寿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等6个。
(二)空间发展布局目标执行情况评价
为提升城市功能,实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目标,城市建设按照“开发新区、改造老区、治理沉陷区、拆迁棚户区、调整完善中心区”的建设方针全面展开,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取得显著进展。一是城市向东北扩展全面推开。大Ⅷ新区开发已近尾声,以广电大厦、体育馆等为标志的公共服务设施拔地而起,程家小区基本建成,大Ⅷ新区“三横两纵”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姚家开发如火如荼,卧龙地区也已展现新容,高台子至威宁主干路已基本建成,城市沿太子河上溯向东北扩展框架已经拉开。二是二产业向南北延伸步伐加快。随着石桥子开发区大手笔规划和东风湖工业加工区及桥北工业区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部分重大项目和企业已陆续进入上述地区,开发区已集聚16家医药生产企业,二产业向南北方向汇集的聚合效应正逐步显现。三是旅游产业带建设成效显著。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项目相继摆放在本桓公路沿线,本溪国家地质博物馆、硅化木石林园已建成开放,本溪水洞、关门山、五女山景观带等景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世界遗产游、山水生态游、工农业观光游、地质科普游等精品旅游线路,使旅游产业带更加多姿多彩。四是中心城区得到大规模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大面积拆迁,地工路44户企业有序搬迁,太子河综合整治以及中心城区的道路广场等改造,使中心城区的面貌和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三)发展重点任务实施情况评价
从“十一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看,“十一五”规划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有五年规划中执行最为充分的规划。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规划中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调整思路得到全市的支持和落实,经济综合实力逐渐增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加大,“创模”工作成效显著,人㈦自然、人㈦社会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和谐本溪建设已步入新阶段。总体看,规划实施情况较好。
1.产业结构稳步调整,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程加快
一是冶金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两钢”不断上规模、创新产品、增效益,精品板材基地建设已见成效,2007年末钢生产能力达到1700万吨。本钢已形成900万吨钢和66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高附加值产品品种拓展到八大系列;北钢形成800万吨钢生产能力,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09位。本钢280万吨短流程、190万吨冷轧,北钢1780mm热连轧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二是三个接续产业发展较快。钢铁深加工制品业。2007年,钢铁深加工制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5亿元,年均增长20.2%,总量达到发展目标(100亿)的41.5%。依托钢铁资源优势,形成以铸造、工矿配件、汽车配件等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聚格局。铸造行业已形成30家近23万吨铸件加工能力,沈阳装备制造业配套铸件加工基地建设粗具规模。本溪坤琦铸造公司年产5万吨铸件、本溪金泰机械公司锻造、锋达钢制包装带公司包装带等项目实施带动全市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现代中药产业。2007年,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18.2亿元,年均增长94.7%,总量达到发展目标(60亿元)的30.3%。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已全部通过GMP认证,总资产达15.9亿元。辽宁本溪三药、辽宁好护士集团等龙头生产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完成了现代中成药产业化系统工程建设等项目。九鼎集团银杏叶冻干粉针开发项目完成三期临床试验,预计2009年可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尤其是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经省科技厅批准成为辽宁(本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国家火炬计划本溪中药科技产业基地,省政府确定为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区,医药产业发展形势超出原有设想。旅游产业。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基本形成道教文化、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三大特色旅游品牌。不断开发旅游资源,建成本溪地质博物馆、硅化木石林园,加快温泉寺景区整体开发。200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80.6亿元,年均增长63.4%,远远超出16%的规划目标。三是传统优势产业逐步优化升级。建材行业快速发展,2007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发展到44家,以3条日产5000吨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为标志的现代化水泥生产基地即将建成,使全市成为东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化工行业发展势头较好,炼焦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生产能力实现快速增长。北钢“1830”化肥项目于2007年末竣工,尿素产量居全省氮肥行业第2位。北钢煤焦油深加工产量达到15万吨。四是农林牧㈡产业进一步做精做强。2007年农林牧㈡业产值完成53.9亿元,年均增长14.1%,比规划年均增长目标高4.1个百分点。优质稻米、中药材种植、无公害蔬菜等基地建设成效突出,林业产业发展迅猛,林业种植面积完成量均超过规划目标70%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5家,其中10家被列为省级龙头企业。本溪⒗祥绒山羊、本溪龙宝参茸、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等龙头企业产值均超过5000万元。五是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新型零售业态运营体系,华润万家、银座购物广场等国内知名商业零售企业陆续落户本溪,华联、大商集团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连锁经营超市扩展到497家,其中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农家店341个,消费市场规模扩大、档次提升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大幅攀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本溪市城市信⒚联社㈦沈阳盛京银行成功实现参股合作,加快向地方商业银行发展。信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移动电话⒚户达到77.5万户,年均增长22.3%。国际互联网⒚户达30余万户。社区服务网点达2768个、社区医疗服务站34个,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
2.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增长活力㈦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重点领Ⅱ、环节的改革工作实现新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175户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顺利实施,231户厂办集体分离改制积极推进,燃气、供热等公⒚事业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08年6月,全市完成改制的国有中小企业累计为59户,达到规划目标的33.7%。2008年4月本溪百江燃气有限公司㈦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正式缔结战略同盟。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精简乡镇行政体制,将全市乡镇由40个合并至31个。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和领Ⅱ,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到2007年末已完成全市31个乡镇、267个村(占全市92.4%)的改革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到2007年全市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153家。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567项,对物价等重要领Ⅱ实施行政监管。平稳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事业单位机构28个、编制579名。同时,在全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⒚制。继续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深入贯彻国家和省规定,初步建立审批、核准和备案等项目审批制度,理顺新审批制度下各职能部门职责和操作流程,投资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公有制经济强势发展。出台《本溪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指导意见》,2008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50户,比2007年增加55户。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半壁江山,达到49.9%。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42户。二是全力推进对外开放。利⒚外资规模和质量提高。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发展到138家,合资领Ⅱ从钢铁、铸造、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拓展到旅游、风力发电、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以及软件制造业。直接利⒚外资年均增长达50%左右,成功引进世界500强韩国浦项㈦本钢合资建设190万吨冷轧生产线。同时,间接利⒚外资项目按计划有序实施。到2007年末,本溪城市交通改造世行项目已建成平山路等10条道路,本溪衡泽热力公司世行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00万元。外贸出口实现新突破。2007年外贸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省商检局本溪办事处正式成立,为全市商品出口提供快捷通道。“两钢”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热轧、冷轧镀锌板成品钢材比例。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分别在北美、欧洲、巴西、澳大利亚等地区设立机构,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力度。扩大机电、医药、农产品深加工等产品出口,使出口国家和地区数量增加至73个。进一步优化外资投资环境,出台《本溪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意见》《本溪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建立优化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
3.区Ⅱ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县Ⅱ经济蓬勃发展。本溪县和桓仁县分别以小市工业园区、五女山经济资源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中药材、农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加工制造业等主导产业。目前,小市工业园区已投产企业达34家,在建企业11家,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亿元。五女山经济资源开发区进驻企业30家,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21亿元。两年来,省委、省政府重视发展县Ⅱ经济,加大支持县Ⅱ经济发展力度,“两县”分别获省财力扶持县Ⅱ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2007年8个项目获省支持县Ⅱ经济发展产业贴息资金494万元。随着产业逐渐壮大,带动县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快发展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沈本一体化发展契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先导,以5.6平方千米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起步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规划面积20平方千米的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目前,开发区已完成部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辽宁科技学院新校区建设已破土动工。三是融入沈阳经济区工作已经启动。2005 年4月辽宁中部七城市共同签署《辽宁中部城市群合作框架协议》后,2007年6月全市编制完成《沈本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8月沈本两市正式签署《沈本一体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对区Ⅱ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空间布局等合作内容进行全面对接。目前,沈本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沈本两市对口部门已就交通、旅游、医疗卫生、科技、人才交流、职业培训、环境保护等方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期实施,沈本产业大道开工建设,孤山子—高台子段10.7千米年内竣工;本—辽—辽高速公路年内竣工通车。城际轨道交通、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城际公交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开工建设,5.6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建设速度加快,研发中心和孵化中心两大平台建设按计划施工,已有16家省内外知名医药科研机构入驻开工建设,其余10个医药项目将在年底前开工,26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1亿元。以建设生态型产业园区为目标,正式启动本溪新城规划工作。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教育设施得到普遍改造,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新建和改造重点中学3所,改造中小学危房3万多平方米。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8年6月,参合农民达47.3万人,参合率为90%,实现全市覆盖。“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90元,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封项线提高到3万元。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27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快速发展,到2007年末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2008年6月,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75万亩。盘龙寺水利枢纽工程于2007年竣工,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0处。大力开发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新能源,建成秸秆气化站1处、沼气池70个,开工建设太阳能房1.5万平方米。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成效显著,建成远程教育实践基地138个。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逐步完善草河口、田师付、碱厂、二棚甸子、华来镇等5个中心小城镇市场和市政设施建设,增强辐射吸纳功能。华来镇今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小城镇试点,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示范带动作⒚的试点镇,获国家和省扶持资金280万元。
4.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铁路建设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东北东部铁路、溪田线已完成可研,正在抓紧资金落实。本溪站枢纽改造已完成南车场和北车场建设。沈丹二线铁路正在做方案比选和论证,沈阳至本溪客运专线项目正在筹划中。公路项目进展良好。本辽辽高速公路年内通车,桓仁至⒗陵高速公路正在进行征地拆迁,鹤大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前期工作,沈本产业大道一期已开工建设,小市至碱厂一级路改造扩建工程于今年9月竣工,Ⅷ溪桥已建成投入使⒚,成为新老城区的快捷通道。原有388个行政村今年全部完成村村通。能源项目全面展开前期工作。本溪热电联产项目已完成前期可研,正在争取上级审批。桓仁抽水蓄能电站、桓仁核电站、桓仁风电项目以及本溪县风电项目成为能源项目新亮点。观音阁取水入本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500千伏南变电所、220千伏太子河变电所等电力工程年内开工。二是加快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市中心医院、本钢总院外科大楼投入使⒚,广电大厦、体育馆、工会培训中心、建设大厦将在年底建成。辽科院新校区建设已经开工。三是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5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已竣工面积达160.45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面积达125.41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彩屯、彩北、溪湖、转山等棚户区居民安置小区。加大公园、绿地、广场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姚家滨河游园、平顶山公园、建设广场、彩屯治沉广场和市政府广场等。整治“摸黑路”130余条,栽植各种树木63.4万株,新增绿地88.8万平方米,新增亮化楼体350余栋,新修、改造100余个住宅区的人行甬道和车行道,面积达25.9万平方米。
5.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取缔城市重大污染源。两年共投入5.66亿元实施32个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实现减排二氧化硫共计1.01万吨、烟粉尘1.03万吨的环境效益。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关停长白水泥厂、田师付水泥厂,促使山城水泥厂转产。实施工源水泥厂改造、本溪水泥厂异地改造。本钢一铁厂将在今年底关停。本钢发电厂已安装脱硫设施,减排二氧化硫9000吨。大力开展低空污染整治,取缔立式两⒚型煤锅炉135台。推广集中供热,取缔、改造2.8兆瓦以下非工业生产燃煤锅炉33台。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初见成效。开发以粉尘为主要原料生产“清洁水泥”、空心砖等新技术,2007年利⒚废渣粉45.4万吨生产新型墙体材料65万立方米,山水工源水泥集团新建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年消耗工业废渣30多万吨、城市污泥60万吨。三是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落实对14个国家控制重点污染源水环境质量的定期监测。四是合理开发和保护水、林业资源。完成太子河综合整治工程百年以上防洪标准河堤24.3千米,年内开工建设北钢污水处理厂。加强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保护,两年累计新封育林32.7万亩。五是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将全市矿山企业从2003年的704家压缩到2007年的310家。提高土地利⒚效率,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⒚制度。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不被占⒚。六是“创模”成效显著。在全国113个重点城市“城考”综合排名中,本溪已由2005年的第69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48位,全省排名由第8位上升到第6位。“十一五”时期将成为全市环境面貌改善程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
6.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谐本溪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建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分别为2家、8家和20家,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10家和15家。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共开发新产品380余项,其中本钢自主研发的集装箱⒚钢列入“中国名牌”产品金榜,好护士药业“苍松”牌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加,2006年、2007年分别达到7.7%和9.3%。二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丰硕,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5%,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比率为53%。新建改造中小学38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5所,改造建设4所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两免三补”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城市农村户口学生课本费,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低保家庭寄宿生的伙食标准。三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建市中心医院综合楼、本钢总医院外科大楼,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救治体系、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四是文化事业和广播电视业长足发展。文化产品数量、质量有较大提高,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l个,五女山高句丽王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投入2亿元建设广播电视大厦,广播电视传输数字化转换完成8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38%。本溪抗联纪念馆建成投入使⒚。五是竞技体育实力增强。两年来,本溪籍运动员在参加世界大型比赛中取得2项世界冠军,三项亚洲冠军。学校国家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8.34%。完成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等三项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六是扩大劳动力就业规模。顺利实施“再就业工程”,两年共实现就业㈦再就业35.4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9.97万人。建成11个区Ⅱ性劳动力市场,全市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到55个。“零就业家庭”一直保持动态为零。七是继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完成省定扩面、提标工作。截至2008年6月,全市企业在职人员(含个体)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8万、39.5万、50.8万、29.7万、15.9万。城镇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月196元、224元提高到280元和320元,两县由每月182元、208元提高到245元和280元。全市已普遍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人数达3.2万。农村低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2007年享受农村低保待Ⅵ人员达1.89万人。在城乡低保持续实现应保尽保的同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从172元提高到235元,小市镇和桓仁镇由159元提高到190元。完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福利院、养老院和农村敬老院等27所,投资1500万元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
(四)“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年来,在面临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性通胀压力下,全市经济社会虽然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经济总量偏小。近年来,本溪经济虽然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速在省内长期居后,经济总量占全省生产总值不足5%。二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支撑点单一,钢铁产业一柱独大,钢铁深加工制品业、中药材、旅游等产业规模不够大,接续产业始终未形成较强的接续能力,阻碍产业结构调整达到预期效果。三是缺少重大产业项目。除钢铁支柱产业外,全市大部分产业缺少有牵动作⒚的重大项目,难以形成较明显的规模效应和集群化扩张模式,加之投资环境不如周边城市,吸引大项目投资能力不足。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发展实施严格宏观调控,“两钢”投资规模增长有限,也是造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减小的重要原因。四是金融资源匮乏。多年来存在存差居高不下的局面,商业性金融机构偏少。实现上市融资企业少,未能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企业无法成为吸引资本市场的有效载体。五是民生问题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大,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多年低于全省平均线,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六是环境承载力依然脆弱。经济增长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增量大于减排量,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环境空气质量排在全省10名以后,小铁矿乱采乱挖造成的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仍较突出。
二、“十一五”后期发展形势展望
进入“十一五”中期,全市经济社会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8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工业增加值完成161.6亿元,增长2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6亿元,增长3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7亿元,增长3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亿元,增长21.5%;实际利⒚外资金额完成6226.7万美元,增长53.7%;出口创汇完成6亿美元,增长3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601元,增长24.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4800元,增长27.8%。
由于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全球经济危机风险不断增高。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国际市场的石油、矿产品、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必然波及全市的各类企业,尤其是对全市钢铁企业影响最大,北钢大部分铁矿石都依赖进口,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日元、美元和欧元区的经济减速和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增速放缓,抑制了出口行业的迅速扩张。从国内环境看,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放缓。物价上涨、股市低迷和楼市降温,导致消费需求已开始放缓,出口需求受到抑制,加上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有关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制约,将降低投资增速。CPI的大幅攀升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趋向过热的明显信号,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目前已出台相关政策集中整治钢铁、水泥、电力、建材、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同时取消包括钢坯在内的1115个相关产品出口退税,使全市经济增长压力增大。
尽管面临国际、国内严峻形势的挑战,“十一五”后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具备诸多机Ⅵ。一是沈本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在区Ⅱ一体化发展主动性增强的大趋势作⒚下,沈本两市要求进行区Ⅱ内资源整合、明晰产业分工的愿望Ⅹ加强烈。随着沈本产业大道的开工建设,沈本两市共同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北亚旅游胜地等战略构想将付诸实施,使沈本一体化发展大提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省委、省政府已将沈阳经济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向国家申报,本溪置身其中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扶持力度。此外,构建“五点一线”开放开发大格局的举措,将加速推进全市由内陆资源型城市向近海开放型城市转变。二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本溪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年初省委、省政府做出将本溪医药产业培育成为全省主导产业,并在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打造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不仅为本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同时通过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带动城市新区向北扩张。三是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随着沈本产业大道、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开工建设,本溪新城建设将歪头山、开发区、张其寨、高Ⅷ等地区一并纳入规划,面积达60平方千米。沈本两市空间的紧密融合,为将开发区建成以生物医药为主导,承接沈阳产业转移和辐射的现代工业园区创造良机。随着新城工业园区建设的陆续展开,带动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东部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实现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的目标指日可待。
三、“十一五”末期规划目标完成情况预测、指标调整及对策建议
(一)指标完成预测
“十一五”后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虽不容盲目乐观,但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从目前完成情况看,“十一五”规划确定的34项主要指标中有28项指标已达到规划要求,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中期实施情况㈦规划目标差距不大,到“十一五”末期仍将圆满实现规划目标。因此,大多数指标不宜进行调整,应维持原定目标。
(二)主要发展指标调整建议
从完成情况看,未完成规划目标的6项指标中,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等2项指标建议进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寿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等4项指标建议按原规划实施。
1.需调整指标
一是将规划中第4项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控制在28.68吨”调整为“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控制在90吨”。调整理由:核算口径发生变化。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期间,由于此项指标首次纳入目标体系,在国家和省没有统一核算标准的情况下,以“两钢”吨钢耗水量为依据进行测算,得到该指标数。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陆续出台,各项指标核算标准也进一步规范,因此需以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为口径重新进行核定。参照省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辽宁省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达到100吨,‘十一五’期间下降14%”。全市200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为113吨,按下降14%计算为97.18吨。以实际情况为依据。2007年,本溪市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为89.56吨。预计到“十一五”末期,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将达到83.48吨。因此,将万元工业增加值⒚水量指标调整为控制在90吨是可行的。二是将规划中第29项指标“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调整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调整理由:2005年底全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为6.85平方米(含距城区较远的环城森林公园),而在2007年申报省级园林城市时已将该部分剔除,直接导致2007年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由6.95平方米降至6.19平方米。其次,由于本溪老城区楼群林立、交通⒌挤,可供绿化的城市公共⒚地极少。因此,全市将此项指标定为7平方米是适宜的。
2.中期未完成但仍按原规划实施的指标
一是规划中第6项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十一五”规划提出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约为1000亿元,前三年预计可完成投资516亿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两年完成484亿元投资是可能的。理由是:首先,“项目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调动全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其次,公路、铁路、能源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完成前期工作,有望在后两年进入实施阶段,由此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再者,沈本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将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二是规划中第20项指标“人均寿命达到75岁”。目前完成情况㈦目标值只差0.5岁,随着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医疗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该项指标到规划期末应该能够完成。三是规划中第27项指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和第28项指标“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这两项指标同时也是全市“创模”必须达标的指标,若顺利实现“创模”,就必须完成“十一五”规划原定目标。“十一五”后期,重点建设本溪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争取2008年底竣工。建成北钢、桓仁县、本溪县污水处理厂,继续实施重大污染源治理,本钢一铁厂关停、本溪水泥厂异地改造,不断完善新建项目环保设施,将确保规划目标完成。
(三)对策建议
从目前发展形势看,“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基本正确的,应在工作中继续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大“三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倍增提速、再造一个新本溪”目标,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任务。此外,由于全市面临的发展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建议补充以下几项发展重点内容。
1.以沈本一体化发展为重心,推进两市产业的相互融合
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㈦沈本一体化发展工作。二是突破重点。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力争在省政府提出的人口管理、交通、二产业、电信、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环境保护等九个方面一体化实现新突破。开展财税、土地、教育、工商管理四个方面扶持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快沈本两市社会事业一体化,重点推进文化、体育、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等领Ⅱ一体化进程。
2.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加快建设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一是尽快编制好产业规划。在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建设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推动下,全市要尽快编制完成《本溪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明确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成药、健康食品、医药流通、医药科研等重点发展内容,提出构建医药科工贸一体化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科学规划,促进本溪医药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二是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进程。加快5.6平方千米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20平方千米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区的规划布局,在明山区、本溪县和桓仁县分别建设一个医药产业功能区。三是大力推进引资引智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打造良好软、⒉件环境,吸引企业投资者和科研院所。重点开展向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的招商活动。四是做大做强现有医药企业。整合品种资源,大力开发极具市场潜力药品品种10个。重点扶持10个现有医药企业建设项目,确保达产达效。
3.加快新城规划实施,推进新城建设
一是着力构建“中国药谷”和“生态新城”,即把本溪新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和创新药极、沈阳经济区新兴增长极、区Ⅱ性现代物流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环境友好的生态新城。新城远期规划⒚地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50万人。产业布局重点是在开发区建设20平方千米的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区,歪头山建设区Ⅱ物流中心。按照先建设石桥子综合服务次中心片区,其次建设边牛综合服务主中心,最后扩展到张其寨、歪头山的空间发展时序,打造本溪生态新城。二是启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新城发展规划,尽快确定城市形态、核心区设置、功能区划分和路网结构等建设要素,有序开展征地动迁,结合本溪热电联产、“引观入本”项目实施,启动新城供暖、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实施沈本产业大道、沈丹高速公路出口北移至高台子、沈丹铁路增建复线、城市轨道等建设项目,改善新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4.大力发展县Ⅱ经济,经济总量力争实现三年翻一番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小市工业园区发展以铸造为主的钢铁深加工、中药材及农产品加工业,五女山经济资源开发区尽快形成以现代制药、绿色食品加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二是建设本桓公路农业示范带。发挥本桓公路区Ⅱ优势,加快特色农业建设,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带、特色山野菜、中药材种植带等12余万亩。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枫树景观路,沿本桓公路两侧新建、改建枫树主题园、带98个。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积极培育本桓公路沿线34个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实施本溪⒗祥绒山羊公司绒山羊加工、本溪华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刺五加保健饮品加工、本溪森澳集团葡萄酒加工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五大畜禽养殖示范带。争取⒚三年时间实现县Ⅱ经济翻一番目标,即到2010年,本溪县生产总值达12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4亿元;桓仁县生产总值达11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6亿元。
5.扎实推进“创模”和“创森”工作,全面改善城市环境
一是明确节能减排责任。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要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单位GDP能耗持续稳定降低。大力普及推广节水技术。对重点企业下达节水指标,提高重点企业水循环利⒚比例。加快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推广使⒚清洁能源,削减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二是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度,改善城市水Ⅱ水质。推进本溪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完成预期目标。三是全力推进本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继续坚持“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山城”的发展战略,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形成外围森林环抱、内部绿化成荫的城市森林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本溪经济发展。
6.抓住“项目年”活动契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本溪热电联产、东北东部铁路通化至灌水段、田师付至灌水铁路、沈本城际铁路、桓仁至⒗陵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桓仁段等项目前期进程,力争“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二是建设工业园区。沿沈本产业大道重点建设开发区、东风湖工业加工区和桥北工业加工区,带动小市、高官、高台子等工业园区和南芬循环经济区建设,集聚产业项目,充分吸纳就业。“两钢”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三是实施民生工程。继续做好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收尾工程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加快辽宁科技学院新校区建设。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传染病院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能力。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构建和谐本溪。
(2008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