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税收职能优势推动陇南工业发展
■ 刘建忠
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又称国办“四十七条”)文件。国办“四十七条”的出台,将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首次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对甘肃今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作为全省相对欠发达的区域,国办“四十七条”也为陇南市夯实发展基础、实现重点突破、提升工作水平、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国办“四十七条”中将陇南明确定位为:“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提出“陇南市要加快发展以黄金、铅锌为主的有色冶金工业,以中药材、油橄榄、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农业,以及水电、生态旅游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步伐,研究解决灾区长远发展问题”的总体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陇南市委、市政府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在已制定的《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就全市今后五年的工业经济发展确定了“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握大趋势,发展大产业,紧盯大企业,建设大园区,提供大服务,做大总量,注重质量,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工业经济重大突破”的具体发展思路。
在各项政策相继实施的背景下,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在特色资源中寻求出路、加速工业发展,对贫困面较大的陇南来说无疑是减贫脱贫、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与工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经济杠杆之一,税收在工业发展中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调控职能作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税收职能效应,全方位地服务工业发展,是陇南国税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陇南工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陇南是全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全市资源优势明显,境内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自然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以铅锌、硅铁、黄金等有色金属浮选冶炼、医药制造、酒类酿造、水电生产供应、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已成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随着中央和省上对陇南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省内外新旧产业转移对接和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加速,基于丰富自然资源的陇南工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陇南传统工业主要以有色金属冶炼、白酒酿造、水电、生物医药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为主。随着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园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徽县工业集中区”和“西成经济区”已初步建立,“徽县工业集中区”已获省上批复。整体上,全市以铅锌浮选冶炼产业为核心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以金徽酒业为主的白酒酿造产业、以甘肃独一味药业为核心的医药制造业、水电能源等重点工业经济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强劲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3.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了23.5亿元,工业税收(国税)实现了29.22亿元。
表1:“十一五”时期全市国税工业税收情况 单位:万元
续上表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1.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陇南市统计调查部门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5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2亿元,增长31.6%;集体企业完成0.28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完成13.17亿元,增长20.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25亿元,增长42.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2.02亿元,增长23.3%。2010年,全市国税系统实现工业税收5.29亿元,同比增长23.25%。
2.工业税收继续保持领先。
图1:全市“十一五”时期工业税收情况(单位:万元)
图2:全市“十一五”时期工业税收占国税总收入的比重走势图
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全市国税系统工业税收对全部税收的贡献比例保持在62%以上,平均贡献比重达到71.88%,工业税收始终是全市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3.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从全市国税系统税源监管数据看,2010年,全市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入库税收达5.48亿元,对税收的贡献比达到了64.4%。民营工业企业的规模和创税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
4.支柱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2010年,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浮选、生物医药制造、农产品加工、水电生产与应用、酒类酿造、化工制造产业的税收收入占全市国税收入总额的比重高达46.59%。这些优势产业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非常突出。
二、陇南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是税收的来源和基础,税收是反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透过税收,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陇南工业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和问题所在。从“十一五”时期全市国税工业税收情况看,陇南工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工业发展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例,从《“十一五”时期全市国税工业税收情况(表一)》看,“十一五”时期全市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产业税收比重高达46.1%,足见工业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长期以来,陇南市的经济发展重点和亮点主要集中在铅锌等有色金属浮选冶炼、水电及建材水泥等产业,这些行业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都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电力发展依赖水资源,建材水泥依赖土石资源,有色金属冶炼和采矿业依赖矿产资源。这种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局面,经济结构以耗竭性资源开采和初级粗加工业为主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规模扩张的推动,一旦资源出现枯竭或者外部市场出现波动,税收收入随之呈现剧烈震荡。
(二)特色产业缺乏集聚效应。工业集中发展不仅可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且能把资金、服务、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辐射效应,成为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委市政府对“徽县工业集中区”和“西成经济区”两个工业园区建设的加速,铅锌冶炼采选、白酒酿造等产业基本上向园区集群发展。但从全市国税系统工业税源监管情况看,全市工业产业在九个县区分散发展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链不配套、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缺乏协作发展等问题比较突出,工业分散发展布局无法聚合资金、技术、资源、成本及管理优势。
(三)农产品加工产业附加值低,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在全市发展较快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中,除个别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能力较高外,其他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产品属于初级加工、附加值很低,而且发展规模小,技术、营销与管理等方面都相对处于劣势,市场竞争力明显不强,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税源税收(含出口退税免抵调库)实现1154万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仅为0.28%。因产品附加值低,创汇能力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地震和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下,一些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链、供需链等环节出现问题时即陷入困境,甚至出现停产或倒闭现象。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制约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科技创新是工业企业不断壮大的生命力,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和主要着力点。近年来,随着全市科技创新投入的不断加大,全市工业企业创新力有了明显进步。但整体上看,全市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工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依靠低成本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人力资源支撑,企业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仅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看,截止2010年,全市没有1户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此外,为鼓励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开发,国家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实行100%税前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照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2010年,全市也无1户企业申请加计扣除优惠。
三、对加快陇南工业发展的建议和国税部门采取的具体服务措施
(一)对加快陇南工业发展的建议
1.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切实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在现已形成的铅锌等有色浮选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稳固优势资源开发,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用新兴技术改造提升有基础优势的酒类酿造、现代生物医药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压延等重点产业。同时,应不断调整工业布局,立足于陇南特色资源,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优质金属材料制造,加速发展有市场优势的水电生产与供应和现代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形成现代工业聚合和辐射效应,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变过去以较为单一的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为代价的资源型、初级化产业结构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节约型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全市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应特别注重工业集中发展的聚合效应,利用陇南特色生物和矿产资源优势,通过设立优势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土地、金融、财税等政策和资源优势,打好“园区经济牌”,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不断加大工业园区的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针对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水电等绿色能源开发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投资,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和财税政策,全面扶持两个工业园区建设。应千方百计帮助园区搭建人才和技术引进平台,引导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本要素向工业园区合理流动,切实提高工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有辐射力、有影响力的新兴工业园,夯实全市工业发展后劲。
3.继续加快民营工业发展。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覆盖范围宽、市场应变能力高、发展转型快、社会效益明显等优势。应结合陇南矿产资源和生物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主动吸收民间资本投向有色冶金、生物医药制造、水电开发利用等重大工业产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等涉农产业,挖掘民营特色产业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激活全市整体工业,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协调、稳定、快速增长。
4.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工业发展的核心和生命在于创新。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机制,不断突破制约瓶颈,重点提高对创新发展中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利用信贷、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支持优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优惠和技术研发所得税税前扣除和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切实提高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应坚持走“人才振兴工业”之路,围绕科研成果、技术转让、人才流动市场化,不断健全人才引进和退出体制,创造条件引进优秀高端技术类、管理类人才,让各类优秀人才“留得住、有创新、推发展”。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创新发展平台,积极组建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在技术创新上做好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此外,应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促进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对科技投入的重视。
5.在工业发展中做足“服务”文章。立足“发展大产业、紧盯大企业、建设大园区、提供大服务”的基本思路,在软环境建设上应继续加强对大项目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坚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发挥政府调控优势,在土地、金融、财税等各项行政服务上求突破,为大项目的落户扎根做好服务。围绕大企业和工业园区发展,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的同时,切实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将国家各项产业政策的扶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在做好园区规划的基础上,应继续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为工业发展搭建优良的外部基础环境,提升企业的环境竞争力。
(二)全市国税部门在服务工业发展上采取的具体措施
围绕工业发展大局,陇南市国税局将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按照“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总体要求,自觉把国税工作放在促进全市跨越式发展的总要求中去考量,扎实做好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两项税收核心业务,坚持不懈地为陇南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努力实现税收与工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1.持续优化税收发展环境,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经济秩序。税收环境是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市国税系统要牢固树立“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基本宗旨,坚持依法治税,努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一是要始终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加大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力度,集中力量打击发票虚开等涉税违法行为,针对重点行业和专业市场集中开展税收秩序专项治理,促进税收秩序持续改善,为全市工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税收经济秩序。二是结合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完善纳税人分类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三是结合内控机制建设,不断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全面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充分运用税收执法软件扎实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努力使监督制约覆盖税收执法全过程,使国税人员有权必有责、执法受监督、办事有程序、过错要追究,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税法面前所有纳税人一律平等,构建有利于工业发展的税收软环境。
2.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服务工业发展的积极扶持作用。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针对特定对象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全市国税系统要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好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真正发挥出税收政策在工业发展中的积极扶持作用。一是继续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要重点落实好扶持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宣传引导、政策解读、优惠兑现等方面积极研究落实税收政策的具体措施,查找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和领会政策精神,推动企业加大自主科技研发,主动服务和引导科技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用好用足,确保技术开发费项目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规定、加计扣除政策准确落实到位,真正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二是继续加大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力度,针对税收政策变化频繁、各项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征管方法不断调整的问题,通过举办培训、上门辅导、政策解读和政策汇编等形式,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政策宣传辅导,让纳税人掌握国家有哪些优惠政策、鼓励哪些行业、有哪些具体标准,帮助企业权衡利弊,超前筹划,科学决策,引导企业掌握和运用税收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结合“支持甘肃发展”、“天水-关中经济区”和“发展循环经济”等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机遇,立足陇南发展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从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角度,积极向上级反映和争取扶持陇南贫困地区发展的更多税收政策优惠。
3.积极推进税收征管工作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全面服务工业发展大局。围绕陇南工业发展大局,全市国税系统要积极转变税收管理理念,变监督检查型税收管理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服务全市工业发展大局。一是积极探索和创新税收征管工作新思路,有重点地优化现有征管资源配置,在以往铅锌等有色冶金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继续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专业化人才培养为保障,科学整合征管资源配置,把征管资源重点集中到提高税源监控水平、加强纳税申报评估审核、强化纳税辅导、提高税法遵从度等方面,帮助纳税人正确掌握和利用好税收政策法规,督促和辅导纳税人查找问题、主动纠错,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由监督检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二是进一步发挥信息管税在工业税收监管的作用,围绕工业发展,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职能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沟通协调,全面建立信息互通共享的长效机制,努力获取第三方信息,加强涉税数据的分析比对,减少工业涉税数据的重复报送,减轻企业涉税负担。三是立足税收内控机制建设,帮助重点税源企业不断查找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存在的涉税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有效降低企业涉税风险,服务重点骨干企业健康发展。
4.强化纳税服务,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涉税服务。全市国税系统要在继续做好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12366纳税服务热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和落实好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纳税服务保障规定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涉税事务的服务工作,努力创建服务工业发展大局、推动陇南跨越式发展的政务环境最优部门。一是要继续完善重点企业税收服务系列制度,积极开展大企业服务性调研,认真落实好复杂涉税事项绿色通道服务、重点税源联系服务、涉税提醒服务、网上办税服务等新服务措施,帮助企业依法高效快捷地办理涉税事项。二是进一步简化涉税审批程序,优化办税流程,清理压缩报表资料报送,有效解决信息多头采集和纳税人“重复报送、来回往返、排队拥挤”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和工作负荷,最终实现“提质、增效、减负、和谐、遵从”的纳税服务工作目标。三是积极加强国地税协作,在全市国地税系统协作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全市国税系统要立足全市工业发展实际,继续主动加强与地税部门的沟通交流,全面开展信息共享、联合稽查、联合办税、联合服务等深度协作,不断夯实国地税协作基础,逐步拓展协作领域,探索健全协作机制,最终形成服务全市工业发展的税收合力。
(作者单位:陇南市国税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