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甘肃国税精神大力创建“六型”机关
■ 李兴国
甘肃国税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以“敬业、效率、荣誉”为核心的甘肃国税精神,既是甘肃国税人苦干实干、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也是奉献税收、共同奋斗的精神追求,对于统一和凝聚广大国税干部职工的思想、力量,推动甘肃国税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临夏国税部门把甘肃国税精神的学习实践与机关作风的切实转变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六种”意识、建设“六型”机关为载体,大力弘扬甘肃国税精神,树立信念,凝心聚力,崇尚进取,使甘肃国税精神入脑、入心,切实落实到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中,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增强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机关
敬业的动力来自热爱税收、奉献事业的思想境界,效率的提升源自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的工作能力,荣誉的取得归属崇尚进取、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学习是提升思想境界、锤炼工作能力、凝聚团队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不加强学习,放松学习,很难适应形势和工作的需要。但有的干部对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学习,不愿在学习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学习深度不够,学习成效不明显。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把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机关建设作为提高学习力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一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引导干部遵守“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税务职业道德;以法规纪律教育为重点,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把握好价值取向。二是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探索建立学习考评与奖惩相结合的制度,把学习的实际成效纳入干部考核内容,使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有所成的同志在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都有丰厚的收获。创建学习型机关,领导干部作勤于学习的表率、作善于思考的表率、作学以致用的表率。三是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重点实施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领导干部、一批优秀的分局(所)长、一批优秀的专业骨干人才、一批先进典型和行业标兵“四个一批”干部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深入开展每周一次集体学习、分部门每月举办一次业务知识讲座、应用在线考试系统每月举办一次全员考试、每个干部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年撰写一篇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为内容的“六个一”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二、增强效率意识,建设效能型机关
效能既是办事的能力,也是工作的效率,每一项工作完成得如何最终体现在效能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税收执法随意性、征管工作水平一般化、工作责任感不够强、抓落实的措施还不到位等问题,运用各种手段、制度和载体,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一是全面提高税收执法效能。突出重点,不断提高依法征税能力、科学管税能力、文明办税能力、监督护税能力、人本兴税能力。深化落实执法责任制,按照“以事定岗、依法定责、岗位制约、权责相当”的原则,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规程、操作程序等,完善行政执法目标考核体系。逐级分解执法目标,将执法责任落实到人。开展税收综合执法督察,定期考核评价执法岗位情况,不断提高税收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内部执法检查,开展执法监察,工作重点向查后整改转移。完善基层税收执法规范化制度,提高税收执法人员责任意识、法制意识、规范意识,不断提高执法素质和技能。严格执法过错的经济惩罚、组织处理、行政处分措施,对执法随意性、征管简单化等过错责任人,严肃追究行政责任,保证各类税收执法行为的主体合法、文书规范、程序严谨。二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强化信息管税,逐步形成科学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建立从州局、县(市)局、分局(所)到税收管理员的纵向互动机制。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工作的联动机制,落实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责和协作制度。建立健全外部协作、统筹管理的综合机制,形成税源管理合力。开展专业化管理,突破属地管理界限,以规模、行业为主,兼顾风险和存续期等,分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采取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大力推进分类管理,按照行业、区域、规模等科学划分管理类别,做到一个行业一个办法,重点企业一户一策,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重点评估、专项评估、日常评估相结合,增值税、所得税及其他税种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工作机制。建立稽查、管理联动机制,按照“稽查一户企业,规范一个行业,总结一种稽查模式,形成一个行业的管理办法”的思路,加强稽查与管理的互动,由点到面探索管理难点行业的稽查、管理新模式。三是全面提高纳税服务效能。按照“提质、减负、增效、和谐、遵从”的工作目标全方位推进纳税服务。加强税收咨询辅导,拓展和畅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网站、短信等多种咨询渠道,对不同类型纳税人要实行“告知套餐”服务,让纳税人及时了解办税程序、税收法律法规、税收优惠政策等涉税事项内容。根据纳税人需求实行上门辅导、集中性纳税辅导培训。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提高“一窗式”“一站式”服务水平,大力推行涉税事项“同城通办”。在未设立税务分局、实行巡回征收的乡镇,配备巡回征收车辆,搭建征收网络平台,建设“全功能流动办税服务厅”。进一步壮大税收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税收维权服务和税收援助服务。探索建立网上办税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服务体系。四是全面提高工作创新水平。树立工作项目管理的理念,一方面,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寻找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从高定位、开拓思路,认真选定工作的突破口,确定创新项目,设计创新方案,着力于工作理念、制度措施、业务技术、管理手段、方式方法的创新,形成推动工作的制度、机制和有效办法。另一方面,及时把工作中的有益尝试和鲜活经验转化为创新项目,积极做好创新项目的立项、总结、推广工作。创新项目的开展与“链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求突破,严格标准创亮点,点上创新,面上提升,在绩效管理考核中把创新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年底开展“展、赛、评”活动,加强观摩学习交流,加强经验做法的总结、宣传和推广。
三、增强规则意识,建设制度型机关
把制度建设作为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甘肃国税精神的重要保证,大力推进制度型机关建设。一是健全效能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效能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税收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效能督查(监察)制等一系列制度,把管理职能、工作责任、工作标准、任务要求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做到岗位职责清楚、任务标准具体。二是健全规范办事制度。根据税收法律和政策规定,明确每一个办税事项的办理依据、条件、要求、程序、时限、处罚标准,做到每项事情、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方便群众监督,促进机关依法办事。三是健全高效服务制度。建立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以政务公开制强化民主监督,以服务承诺制规范服务要求,以首问负责制明确工作职责,以限时办结制保证工作效率,以责任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健全效能督查制度。建立完善督查工作制度,设立行政效能监察组织机构,健全效能监察的项目确定、任务分解、工作汇报、情况通报和整改制度,开展综合监察和专项监察,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影响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突出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五是健全责任效能考核机制。研究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实施办法,严把考核关,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管理目标考核、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作为机关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增强大局意识,建设服务型机关
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税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坚持从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发展,从全面理解省、州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中促进发展,从认真贯彻省局党组对国税工作的具体要求中落实发展,从充分发挥国税部门的职能作用中支持发展,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一是着眼于服务民生、促进和谐发展大局抓服务。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大力支持全州财源性项目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税收政策引导,带动一批投资和项目建设,培植壮大地方财源。切实落实好下岗职工再就业、残疾人个人经营、促进科技创新、文化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把握税收对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作用,深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各项数据的分析,积极寻找税收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提供发展经济的合理化建议,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服务。充分把握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支持园区建设、畜牧产业、水电能源工业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的发展,引导全州如冶炼、建材、皮革、皮毛等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和资产重组,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向高科技、规模化、环保型方向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三是着眼于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抓服务。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特别是吃透《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相关配套办法,努力寻找地方特色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时刻关注各种涉税热点、难点和纳税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将对民族地区经济和鼓励类企业产生影响的税收政策的调整、实施、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反馈给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需要受保护的民族特色产业,如我州的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民族地毯砖雕等,向上级部门提供给予特殊性税收优惠等可行性建议,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
五、增强团结意识,建设和谐型机关
团结协作是凝聚集体力量、推进事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条件提升素质,思想引导加强团结,打造文化陶冶情操,唯实唯真服务基层,营造和谐的国税人文环境。一是培养团结共事的团队精神。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状况,通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平等、团结、民主、友爱、和谐的工作氛围。针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多民族干部、交流干部交替共事的实际,把开展深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先进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思想上的一致,积极维护团结统一。在各级班子和广大干部中狠抓班子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国税这个大家庭里各民族干部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包容共济,共同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二是打造积极向上的国税文化。民族地区国税文化建设要体现国税部门行业特性和民族地区特性“两个特性”,全面把握团结与稳定、发展与和谐两个主题,把深入开展行风建设、文明行业(单位)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构建和谐国税的有效途径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文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作风、行风、精神文明创建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发展之路,努力将国税文化渗透到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发扬以“敬业、效率、荣誉”为核心的甘肃国税精神与国税文化的融合,民族团结进步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文艺演出与廉政建设的融合,竞赛活动与提升业务素质的融合,演讲比赛与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的融合,把各式各样的文化“套餐”端上干部职工的“餐桌”,努力打造热爱家乡、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文明高效、奉献税收的国税文化,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而且使国税文化也润物无声地走进纳税人之中,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三是坚持服务基层的工作理念。切实关心税务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在资金、人才、待遇等资源上向基层倾斜;凡事想着基层,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倾听基层呼声,按国家政策规定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调查研究,针对性指导基层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为基层税收征管工作保驾护航创造环境。建立上下级国税机关的沟通机制,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工作机制,上级的精神和意图能够得到及时领会和贯彻,下级的情况和困难能够得到及时了解和解决。
六、增强法纪意识,建设廉洁型机关
紧密结合国税工作中容易发生违纪违法问题和不廉洁现象的环节入手,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内控机制、廉政教育建设,确保国税事业健康发展。一是着力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着力推进监督制约工作,构筑更加规范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着力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的征纳关系;着力推进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工作,充分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二是着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总结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运行中引发的问题类型、症结以及监督缺位的项目、环节,采取与制度、规范对照检查,岗位自查、不同岗位互查和集体排查等方法,全面排查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权力事项可能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风险点,科学界定内控项目,准确设定内控节点,合理划分不同部门实施内控监督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要求,使各个部门既是运行“两权”的主体,又是实施监督的主体,更是相互监督的对象,把单项监督转变为链条式的双向监督。三是着力加强廉洁自律教育。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工作勤奋、作风朴实、生活廉洁、人格高尚的精神状态。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做到慎微、慎行、慎独、慎交友。慎微,做到讲操守、重品行,注意防微杜渐,加强思想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慎行,做到明辨是非,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慎独,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慎交友,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
(作者单位:临夏州国税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