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融合信息资源搭建全新服务平台 ——关于设计开发“一窗式”服务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思考
■ 张佩峰
国家税务总局在去年召开的纳税服务工作会议上提出:“纳税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纳税服务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是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纳税服务是世界税收发展的时代主题。”基层税务部门直接面向社会和广大纳税人,如何通过基层税务部门提升政府形象,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为征纳双方创建一个公平、高效、有序、遵从的纳税环境,是新时期税务部门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提质、减负、增效、和谐、遵从”的纳税服务内涵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诠释和表达出来。
一、系统研发背景
在今年省局纳税服务专题会议上朱局长要求:要以实际行动来为基层部门减负、为纳税人减负,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指示我们“立足高新,面向全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纳税人重复报送资料的问题。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设计开发“一窗式”服务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税收档案的智能化运用为突破口,开发融合信息资源,探索科学的绩效评价方式,搭建全新的服务平台。
(一)纳税服务新要求。根据总局“以信息化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纳税服务和制度创新的支持作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为纳税人提供操作简便、内容丰富”的纳税服务要求和“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目的,开发“一窗式”服务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正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践行新形势下纳税服务工作新要求的重要举措。
(二)档案管理新理念。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是基础工作,目前的纸质档案模式存在着存贮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管理混乱、检索效率低下、利用价值不高、重复资料多等诸多弊端。在税务系统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大趋势下,税收档案“数字化”存贮将成为未来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目前,许多税务部门研发了各种税收电子档案软件,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利用程度低下,多数是基于档案目录式管理,文档资料本身仍以纸质形式存在;二是电子档案游离于业务之外,电子档案信息价值未能充分发挥,税收业务与档案管理完全脱节,未能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同步流转,被动查询所需电子档案信息;三是档案数据采集不完整,信息更新滞后,造成数据质量不高;四是电子档案以图片、影像等格式存贮占用空间大,存取速度慢,占用带宽多。
“一窗式”服务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档案利用和业务衔接,在解决档案管理的基本需求下,凸显档案数据利用与业务流程同步流转的特色,变“死资料”为“活信息”。
(三)两个“减负”新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纳税人重复、多头报送资料的问题,这样做切实能够减轻纳税人负担;另一方面精细化管理对税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愈来愈大,目前,CTAIS业务流转与纸质资料流转相脱离,税务人员要收集、整理、查询、传递大量纸质资料,考核监控没有容错和超时提醒功能。鉴于上述“两负”因素,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前提下,借鉴其他单位经验,认真查摆、分析当前纳税服务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为纳税人和基层税务干部“减负”。
(四)绩效评价新探索。绩效评价近年引入税务内控建设范畴,如何围绕“一窗式”纳税服务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控评价考核体系,并将其与税收日常工作“事事”、“时时”联结在一起,设计一套不仅具有量化指标,而且更具有“质感”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旨在以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现有考核体系中存在的人工的、随意的、孤立的、不透明的、不知的、缺乏科学性的、无“质”的等一系列考核弊端,将事后考核追究“转置”为过程监控,表达更多具有“亲情”关怀的柔性考核理念。
二、系统设计理念及目标要求
系统的研发设计始终围绕纳税服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立足高新,面向全省,为纳税服务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
一个理念:实现“一户式”存贮,符合“一窗式”需要,支撑“一站式”服务。
四个目标:一是软件开发与“一窗式”业务功能相结合;二是软件开发与两个“减负”相结合;三是软件开发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四是软件开发与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
四个要求:一是易操作,界面友好;二是数据存取准确完整,逻辑严密;三是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四是适用于多模式工作流,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系统主要功能
围绕系统设计目标和要求,主要实现以下四大功能:
(一)“简约的”税收业务处理功能
税收业务办理主要实现内外两大功能:
1.税务内部业务处理“一条龙”
各项涉税业务需求全部由窗口受理,受理岗在业务流程模块中按业务类别采集、录入相关所需资料,采集完整后提交到下一环节,同时系统通过访问12366短信服务平台自动给下一经办岗人员进行短信提醒,主页面显示“待办事项”,经办人员按照业务提示采集补充资料,进行业务处理,办理完毕后向下一环节流转,至终审环节结束后流回出件窗口。操作过程“即时互动”,不显示无关信息。
2.纳税人涉税业务“一站式”
面向纳税人涉税业务办理按照总局提出的“前台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理、窗口出件”原则和“一站式”纳税服务要求,纳税人通过受理窗口提交涉税需求和相关资料,受理窗口审核、采集、录入信息,内部流转完毕后,流回出件窗口,同时系统自动访问12366短信服务平台通知纳税人办理结果。
(二)“数字的”税收档案管理功能
系统提供灵活的数字档案存贮功能,支持文本、图像、多媒体等多种数据格式,提供多种查询使用途径,方便各岗位的数据查询调用。
1.档案采集“多源化”
采集方法包括电子文件采集法、纸质档案扫描法等。电子文件采集法是指将所需资料的电子数据直接导入系统;纸质档案扫描法是指将纸质资料通过扫描采集到系统中。
2.档案存贮“数字化”
①对于同一资料,按照其采集的时间顺序存贮,能够反映资料的历史过程和最新档案信息,即用户要求查询某一资料的历史过程时,能够列出在不同时间采集的多份同种资料。例如:办税人员身份证的变更信息。
②采用加密算法对影像文件进行加密,使非法用户无法将图像从影像文件中单独剥离出来,同时图像数据格式独立,无法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修改。图像数据从采集到存贮和调用,均对所有图像数据进行校验,任何非法的修改和删除,系统均能及时监控。
3.档案查询“多样化”
档案查询规定了详细使用权限。非管理员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和客户端软件,登录服务器使用查询功能。具体查询方式包括:
①唯一查询:只要输入纳税人的准确信息,可将与该纳税人有关的所有档案信息按业务类型目录形式排列出来,按目录可以查询到具体资料信息。
②模糊查询:知道某纳税人的部分信息,可以查询到相关档案信息。
数字档案系统将大量的征管资料和纳税人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存贮和利用,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查询纳税人的基本档案信息。
(三)“透明的”跨平台信息访问功能
在进行涉税业务操作过程中,系统自动对CTAIS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公路内河货物运输发票税控系统、纳税服务网站、12366短信服务平台、数据质量分析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自助办税机、“四小票”采集软件等系统进行跨平台信息访问;另一方面纳税人可以选择前台办理、网上预申请(登记)、自助办税机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办理涉税业务。
(四)“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功能
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通过多平台访问CTAIS、防伪税控、执法考核、数据质量等系统,进行统计计算,以数量、质量、分类、效率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因此评价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和统计学意义,在业务“流动”的过程中,考核、评价、提醒、催办等各项信息同步触发,对各岗位、各环节进行柔性控制,客观、科学地反映“绩”和“效”。
三、系统主要特色
“一窗式”服务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实现和解决两者之间的信息关联和同步流转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系统研发设计理念,通过跨平台信息访问和融合,搭建一个适合于基层“一窗式”纳税服务和税收业务需求的平台。软件设计开发采用当前最流行的Silverlight技术,该技术是一种跨浏览器、跨平台、跨设备的新一代互联网媒体体验及交互式应用开发平台。
主要有九个方面的创新特色:
一是开发电子档案的“增值”服务。通过对电子档案价值的重新定位,不仅解决了资料的重复报送,实现了税收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税收业务与数字档案同步流转,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增值服务。各岗位在办理涉税业务过程中,已有的电子档案系统会自动带出,既不需重复采集,也不需要通过电子档案功能模块进行被动查询,完全实现涉税业务办理过程与电子档案信息的同步流转。
二是跨平台资源“无缝”融合。无论是从业务标准还是技术实现都达到无缝融合,操作更简约,信息更全面准确。通过资源融合、整合,实现了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网站、12366短信服务平台等资源的拓展利用,涉税业务办理完毕,系统会自动通过12366短信服务平台及时向纳税人发送温馨提示,追求纳税服务的“零时差”;纳税人可以通过纳税服务网站进行预申请(登记)等方式,追求纳税服务的“零距离”。
三是由“人找工作”转变为“工作找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各岗位人员往往是一人多岗、多系统操作。在业务流动过程中,系统会自动通过12366短信服务平台,及时向承办岗位人员进行温馨提醒,借鉴CTAIS2.0的特色,引入工作流概念,主页面显示“待办事项”。工作主动找人,降低执法风险,不仅解决了“担心”,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操心”。
四是绩效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判断性。系统绩效评价设计既重“量”更重“质”,通过对涉税业务的办理时间、数量、质量等多个系数的设置,建立不同业务的绩效指标,数据来源于CTAIS、防伪税控等多个系统,涵盖范围广,评价标准科学,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单纯从排队叫号机、评价器读取数据更加准确合理。
五是借助硬件获取信息,拓展设备效能。系统研发中不仅在软件上采用最流行的技术,而且借重硬件手段,进一步提升信息的质量和资源的增值服务,首先在采集各类信息时法人、财务等人员的身份证需通过身份证识别仪读取,防范了多年来税务部门一直烦恼的“假证”问题,与人工录入相比“容错性”强;其次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实验从硬件技术上实现了一台扫描仪和一台身份证识别仪可以被多台计算机享用,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
六是开放式流程定制。可以根据业务调整以及不同客户控制需求对流程进行定制,以适应业务变化和管理要求,可以设置1至多个流转环节和分支流转。
七是系统电子档案与业务处理既是相互关联,又可完全独立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和综合查询利用。
八是扫描采用JpgDecoder进行压缩编码,由3M至8M变为压缩后的100K至500K,同时采用BASE64编码存贮,该存贮方式简短、加密,占用存贮空间小。
九是无接口底层直接访问技术。与通过接口访问数据库完全不同,实现了直接对数据库进行读、写。基于后台数据库重要性、安全性以及读、写的风险性,面临诸多系统由不同单位开发、应用时间前后错落、采用标准不一等多方面难题,每开发一项业务,都要进行表间逻辑关系校验、多种标准归集。达到写库数据完整、准确;实现了随机跟踪、提醒、评价等所需数据的读取。技术要求高,响应速度快。
(作者单位: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国税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