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创业的沃土
广河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临洮县,西接和政县,南连康乐县,北靠东乡县。总面积538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3乡,102个行政村,1121个合作社,总人口22.7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6人,人均耕地1.97亩,平均海拔1953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广河县古称太子寺,曾为大夏县、定羌县、定羌巡检司、太子寺、宁定,1961年更名为广河。境内自然遗存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是著名的史前新石器时代与夏商过渡期典型文化——齐家文化的发现地。从被确定为国家、省级保护单位的齐家文化和半山文化遗址到发掘出的各类陶器玉器,都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有“齐家文化摇篮”之美称。
特色鲜明,穆斯林风情浓郁。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民俗礼仪、婚丧嫁娶、饮食起居、节日盛会等别具特色。全县有500余处清真寺和拱北,集古典、现代和阿拉伯风格于一身,融汇砖雕、木刻、彩绘,形成了独特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享誉西北,有“穆斯林风情大观园”的美誉。
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原生态的旅游避暑胜地“新马太”风景区,休闲垂钓之地徐家水库等自然景观享誉省内外;文化考古,生态休闲,民族风情等初具雏形。主要景点有齐家文化博物馆、甘肃省穆斯林民俗馆、新马太风景区、水帘洞等。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广河县东跨洮河至兰州70公里,西距临夏州府40公里,省道兰郎公路和康临高速纵贯全境,兰临高速近邻而过。全县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枢纽,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辖区,广通河纵贯全境,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商贸流通活跃,市场功能完善。广河县历来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商埠,具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早在汉朝时期,这里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举世闻名的唐蕃故道穿此而过,明代又是一个“茶马互市”的重要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广河人民继承先辈传统,走南闯北,四海经商,常年有数万人在全国各地商贸流通业经商、创业;县内民间资本相对富足,有各类集贸市场40多处;特别是皮毛市场与国内各大市场接轨,触角伸到俄罗斯等国外市场,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非公经济基础良好,发展潜力较大。广河县非公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是全县最具潜力、最具生机的经济增长点;以皮毛加工为龙头的非公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逐步向多行业宽领域发展;主要产品有毛呢、毛毯、毛条、地毯、彩色服装革、鞋面革、兰湿革、真皮沙发等40多种。2012年,全县有非公企业1300多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2 亿元。同时,探索创出了一条民族地区非公经济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被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列为联系县和示范县。
洮河经济带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甘肃省广河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洮河经济带区域规划总面积9.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7.085平方公里,覆盖三甲集镇、齐家镇、经济开发区两镇一区;以皮革毛纺加工业、小水电产业、茶叶、物流业为支柱产业,储备建设用地2000多亩;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建成了三甲集皮毛物流中心,皮革展销中心,污水处理中心等,中国皮革研究院甘肃省研发中心和甘肃皮革工程研究中心在宏良公司挂牌成立,使公司集研究、生产于—体,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皮革行业研发基地,已通过中国证监会批准上市。
皮革循环经济产业园水电资源充足,发展势头强劲。广河皮革循环经济产业园地处洮河、广通河交汇处,地表、地下水源充足;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齐家坪、新民滩、白马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2.9万千瓦,年发电量1.25亿度,现已并网发电,可满足产业园入驻企业的用水用电需求;正在建设的日处理1万吨级三级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可满足皮革产业园企业的污水处理。
广河县行政区划图
旱作农业实现全覆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2010年成为全省适宜种植区全覆盖“第一县”;2009年、2012年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50个县之一、甘肃省唯一的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