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从这里起步
水,在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中深深流淌,把生命绚丽多彩、激情昂扬的脉动融入大地宽广的怀抱,孕育着灿若夏花般的远古文明。
自南向北奔涌而来的洮河,与自西向东淙淙流淌的广通河,穿越千山万水交融汇合的地方,广河,伴着新时代的强大乐章,在洮河之滨、广通河两岸打造着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的引擎——洮河经济带。
洮河经济带位于广河县东部,北临东乡、南接临洮,是齐家文化的发祥地,区域规划总面积9.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7.085平方公里,覆盖三甲集镇、齐家镇、经济开发区“两镇一区”,7个行政村,2万多人。
这是一方水能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民营企业集中,商贸流通活跃,开发潜力巨大的沃土。
这是一个流淌着创新奋进“基因”的古老而年轻的区域,将开启广河新的发展时代,也必将担当新的责任和使命。
对一个人来说,站得高,才能一览众山小;同样,对一个城市和一个区域而言,站位高、思路高、目标高,才能让激情生生不息,让发展抓住“要点”来崛起,洮河经济带恰是如此。
有水则灵。洮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流经广河21公里,是齐家文化的发祥地,滋养着这一方土地成为“风水宝地”:1992年,被列为临夏州首批民族经济示范区之一,于2006年被列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甘肃广河经济开发区,把广河人民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书写的奋进创新之举,深深铭刻在这一方土地永恒的历史之中。
在上世纪80年代,号称“西北第一集”的三甲集,皮毛交易的火爆场面和逢集日万人涌动,车道堵塞的窘境也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还有那“全省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县”“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等等的殊荣。
的确,当你站在高处俯视:
这里,交通区位优越。是临夏州的“东大门”,东跨洮河至兰州70公里,西距临夏州府40公里,兰临高速毗邻而过,康临高速纵贯全境;
这里,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辖区,广通河纵贯全境;
这里,商贸流通活跃,市场功能完善,县内民间资本相对富足,市场繁荣,特别是皮毛市场与国内各大市场接轨,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这里,非公经济基础良好,每年上缴利税占全县税收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皮革产业以宏良公司为龙头,毛纺产业以顺发公司为龙头,呈现出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来就是逆流行舟,特别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之下,祖国大地千帆竞发,不进是退,小进也是退。
当广河人民送走“十一五”历史发展时期,回眸之处,一派日新月异的景象: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处处集市车水马龙,一条条街道宽阔整齐,一座座厂房机声隆隆……
面对“十二五”新一轮发展前景,资源匮乏、基础薄弱、县域经济总量小、教育事业发展滞后、产业培育动力不足等困难重重,尤其面对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使县委县政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理念,办法总比困难多!凭着这样的信念,县上四大家领导深化县情认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对准症结理思路,站高望远谋出路……在广通河两岸,在洮河岸边,在南北山区,处处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在历史长河中,机遇总是稍纵即逝。
随着康临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洮河沿线承接兰州产业和藏区市场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临夏州委、州政府“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和省委王三运书记关于“抓好招商引资,加快产业开发”的指示精神,为广河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提出了打造“洮河经济带”,推进洮河沿线整体开发,积极参与兰州市产业分工,全力打造承接项目的平台,努力使“洮河经济带”成为全县产业培育的基地、面向藏区大市场的商贸枢纽、融入“兰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实现县域经济的新突破。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定位之准,思路之广,前景之大,立刻在全县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并且被列为州委“三个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之一。
洮河经济带是一块用大手笔构建起来的希望之地,通过全力打造以皮革、毛纺为主的工业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必将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承载着责任与使命,洮河经济带建设按照“面向兰州,依托园区,产业支撑,项目带动”的原则和基础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开始着手发展规划。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一核二轴三带四团八区”的建设规划:以三甲集和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区为核心;以东乡达板至临洮沿河二级公路、三甲集至临园兰郎路为两个轴线;努力打造洮河沿线的水域景观带、生态绿化带、观光农业带;以北部工业、南部工业、综合服务、休闲旅游为四个组团;以三甲集镇和临园集镇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区、三甲集物流中心、三甲集茶城为平台的民族商贸区,以邓家湾至齐家文化遗址为主的休闲旅游区,以高级革制品生产企业为主的皮革制品区,以毛纺初级加工企业为主的毛纺制品区,以皮革机械、皮革五金配件生产企业为主的辅助配套区,以清真食品、牛羊肉加工、制药、蔬菜为主的清真食品区和以水电站及附属产业为主的水电开发区为八个主要发展区域。
按照“面向兰州,依托园区,产业支撑,项目带动”的原则,以皮革毛纺加工业、小水电产业、茶叶、物流业为支柱产业,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经济带建设,打通与东乡达板经济园区的通道,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对外吸引力;积极参与兰州市产业分工,引进一批与兰州市产业相配套的物流、加工企业,大力扶持发展洮河沿线以五户、水家、上马家等村为主的长途贩运,进一步做活面向“青藏线”的商贸流通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洮河经济带”建设成为全县产业培育的基地,面向藏区大市场的商贸枢纽,融入“兰州经济都市圈”的主要节点,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如果说,思想的海拔决定认识的高度,那么规划的海拔决定建设的高度,无疑,洮河经济带的规划是广河历史上最大的手笔。
超前、跨越的谋划,是根植实力的从容,是发自理性的自信,是尊重客观的实干。洮河经济开发区的高起点规划,进一步燃起了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梦想!
洮河经济带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区域聚焦点,必将带给广河人民一个锦绣华章。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接下来,勇于担当的广河人民克难攻坚,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将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广河县把洮河经济带建设作为全县中心工作来抓,四大家领导几乎是三天两头就到洮河边上深入调研,蹲点谋划,从规划选址、基础建设到项目洽谈,都亲自参与,通力协作,现场办公,破解难题。
谋定而后动。洮河经济带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储备土地并重,坚持项目策划包装与招商引资、融资工作并重,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全力打响洮河经济带建设的“组合拳”。
建设何谈一个“易”字。广河把建设过程视为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用智慧、用胆略、用毅力搏击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打破一个个制约发展的瓶颈。
筑巢才能引凤。为了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升了承载能力,县上坚持基础先行,加大投资,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储备2000多亩建设用地,加快洮河护岸和临达二级公路建设。
2011年3月,经济开发区连接兰郎公路、通往东乡达板园区的重要桥梁——广通河五户二号大桥动工建设。自经济开发区建成以来,由于此处没有桥梁,严重地制约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步伐。
启动了临达公路建设。临达公路在广河县境内全长7.58公里,起于三甲集镇临园,与兰郎公路相连,止于东乡县沙沟门,是连接广河经济开发区与东乡达板园区的主要道路,也是“洮河经济带”的主干道,总投资9872万元,截至2012年底,完成工程量的70%。临达公路的建成,不仅促进了广河县与东乡达板园区的商贸流通,还使原经济开发区实现了向北扩展,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条件。
对于洮河经济带的策划者、建设者来说,这里是锻造负责任、讲奉献、善创造的建设者团队的地方,他们以担当、攻坚、效能、卓越为精神指向,以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为行为准则,他们只争朝夕,与时间赛跑,为全力打造洮河经济带挥洒着心血和汗水,时时处处彰显着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2012年4月18日,洮河经济带建设暨三甲集临园齐家镇改造项目工程正式启动。州、县领导和干部群众聚集在洮河岸边见证项目启动建设,并为工程奠基培土。
2012年5月18日,广河县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30.33亿元的宏良三期、白马浪电站、清源皮业、华洋毛纺、伊尊民族用品、太行毛纺等9个生产型项目开工奠基。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69.5亿元,上缴税收3.5亿元,解决就业7500多人。
特别是宏良三期工程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成后新加工成品革200万标张,总生产能力达300万标张,年产值30亿元。
“我们做梦都想把三甲集改造建设,把三甲集的名声再做大,把三甲集的经济再搞发达。”三甲集镇群众马尚清激动的话语表达着洮河经济带建设暨三甲集临园、齐家镇集镇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的启动,不仅是县委、县政府强县的重大举措,也是全县各族人民的所想所盼。
一块沉寂的土地,因为拓荒者的执著和艰辛的耕耘,正在孕育着奋起勃发的新生机,收获沉甸甸的丰盈果实,2012年,非公经济税收占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的79%。
洮河经济带建设使经济开发区面积从1平方公里拓展到10平方公里,将在洮河沿线形成一个具有高效生产能力,先进科技实力,新型运作和管理模式,配套设备齐全、建筑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兴经济带,从而成为全县工业项目的聚集区、财政收入的贡献区、经济发展的黄金区和对外形象的展示区,也将成为广河人民的“就业带”、县域经济发展的“振兴带”。
洮河岸边涌春潮,齐家故里展宏图。承载着广河大地的希望与未来,广河人民正以拓荒者的意志,以追赶者的姿态,向着既定的目标高歌猛进,扬帆远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