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
时下,一种具有甘肃特色的非公党建模式在全国叫响。工商人员在开展本职工作的同时,抓好非公党建工作,实行“一岗双责”。这,就是著名的“甘肃模式”。
广河县非公党建就是“甘肃模式”中的亮点之一。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九州,也唤醒了广河这片沉寂的土地。勤劳质朴的广河人民抢抓改革开放机遇,掀起了搞流通、建市场、办企业的热潮。
广河县非公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是临夏州乃至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被省上评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目前,全县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到60%。
但非公企业内党建工作和全国一样面临着“党员难吸收,组织难建立,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困境。
如何让非公经济组织“红色方阵”发展壮大?非公党建工作如何加强?党组织如何在非公经济发展中找到位置?
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加强政策引导,实现科学发展,是县工商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2010年,广河县被确定为全国和甘肃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和“试点县”,县工商局党组抓住这一契机,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拉开了广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序幕。
“甘肃模式”的魅力和活力,就在于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把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建设培养成为职工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这是“甘肃模式”的法宝。
广河县委紧紧抓住这一“法宝”,高度重视非公党建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非公企业党建,在全社会营造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大力实施送党建知识进企业、进市场、进门店、进家庭、进田间地头“五进工程”,组织党务工作者、企业主和企业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群众中去。
着眼在强身健体中释放“红色效应”。县上建立了县委非公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县委常委联系企业制度,并将非公企业工委转设到县工商局,在形成齐心协力抓非公党建合力的同时,又发挥工商职能优势,理顺了管理机制。
确立了县委、县工商局、企业“三条腿”走路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党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非公经济组织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党员是党建工作的源泉。为此,县上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发展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的“六字工作法”,即“找、引、转、培、帮、带”。找回并发展党员455名,为非公党建工作播撒火种。还在格尔木、拉萨、北京等地的广河办事处,挂靠成立了党支部和党员服务中心,使在外地打工的广河籍流动党员“回家”,减少了“空白”,扩大了“覆盖”。如果非公企业没有党员,发展党员又有困难时,县工商局就通过“引”和“转”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把符合企业要求的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中的党员以及愿意到非公企业工作的党员推荐到非公企业,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播撒火种。在此基础上通过重点“培”,结对“帮”,榜样“带”,不断在非公企业培养发展党员,壮大组织,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引来了源头活水。
庄窠集镇有一个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主要经营粮油等,规模小,管理不规范,还经常发生小偷小摸等情况。县工商局通过寻找,由原供销社退休职工、老党员祁仲华牵头,组建了蓝水河市场有限公司,与找到的其他6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加强了管理,市场逐步规范,目前已吸引200多家商户入驻。
党支部在非公经济组织中成立了,但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呢?
实践证明,非公经济党组织只有立足于为公司的决策层当好参谋,为企业效益的增加鼓实劲出实招,才能谋求发展。
2010年6月,在广河经济开发区的甘肃宏良皮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后,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特别是“我为企业建言献策”的活动引起了广泛响应:
强化管理,杜绝长明灯浪费现象;加快创新,引领皮革行业时尚潮流等等,一桩桩意见建议,将党的工作渗透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层面。
根据这些意见建议,宏良公司不断加强与专业科研院、高校的合作,自主开发的系列产品成为百丽、达芙妮等国内众多知名皮鞋品牌的首选鞋革面料。公司目前在全国牛皮真皮鞋面革中排名前三甲。
在党支部的建议下,公司董事会还为员工缴纳了“五险一金”,并免费提供吃饭、住宿。在涉及职工利益、企业发展、破解难题等重大事项方面,建立了企业董事会与党支部联席会议制度。公司还设立了党支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目前,公司的党员人数由刚成立时的8名发展到现在的22名,还有38名员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为企业发展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力量。
在探索与实践中,广河县深刻地认识到,党建工作只有与非公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同频共振”,成为非公组织发展的助推器,才能在非公经济中扎根,结果。党建工作要想在非公经济组织中搞好,就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家对党的感情、对党员的认同,党旗才能在非公企业中高高飘扬。
广河县非公党建工委把打造“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员亮出来”的非公党建品牌,作为努力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精心谋划,创新载体,广泛开展了“工作争先,岗位当尖,效率争优”的岗位练兵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做标兵、当先锋。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买家巷镇王家村的牛羊饲养专业合作社,如今一个以“比养殖技术、比产羔率、比存栏率”为主要内容的“三比活动”正在党员养殖户中展开。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这家去年才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养殖户不仅从23户增加到现在的53户,每家养羊的数量从以前的10多只到现在的170只以上,人均收入也从以前的245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多元。
“现在工人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县国瑞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马国瑞说起近年来公司依靠党组织走上健康的发展路子时举例说,公司采纳了党员提出的改变烤箱产品外观颜色的建议,开发了“虹鑫旺中王白色烤箱”,投产后,受到消费者青睐,仅此一项建议为公司创造利润120万。
县上又因势利导,选树了以宏良公司为重点的“皮革加工业”、以顺发公司为重点的“民族毛纺业”、以洮河富源公司为重点的“小水电产业”、以东发公司为重点的“商贸流通业”、以王家牛羊饲养合作社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五大党建典型,积极培育,引导,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县非公党建工作。与此同时,县工商局建立完善了企业与党群组织互为依托的作用发挥机制。开展以“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企业党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两帮一促”活动。创新监管和服务,帮助注册商标,打造地方名优品牌,积极为企业推荐、引进有党员身份的管理及技术人才,协调州、县工商银行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仅2011年,协调发放贷款1.48亿元。
通过积极探索增强非公党建工作活力的新途径,破解非公党建工作的众多难题,使党建这一看起来很“虚”的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实打实生根开花,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与群众基础,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两年间,非公企业发展增加了近100户。
2010年,仅一家非公企业有党组织,仅有6名党员;而2012年,非公企业建立党支部已发展到110个,有党员455名。
枯燥的数据,却真实地反映了广河县非公经济组织“红色方阵”的成长和力量。
2011年8月3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工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攸平一行在广河县调研指导,对非公党建工作中既有创新理念,又有创新工作模式的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2012年5月25日,出席全国工商系统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200多名代表,在中央组织部、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率领下,到广河实地考察观摩了甘肃宏良皮业股份有限公司、三甲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站,并对广河县非公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时代无声召唤,党旗凝聚人心。广河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制度建设,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为全省甚至全国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探出了一条新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