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的深情守望
马廉朴
2012年9月19日晚,出席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等800余人齐聚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党组书记李冰,国家民委主任杨晶等分别为获奖作家颁奖。其间,一位身着穆斯林服饰的男子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手中接过象征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骏马奖”奖杯——临夏州东乡族作家钟翔,成为临夏州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也是继东乡族作家汪玉良、马自祥、了一容后又一位获得骏马奖的东乡族作家。
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也是由中宣部审定的中国作协主办的四大国家级文学奖项之一,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齐名。骏马奖设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诗歌奖、散文奖、报告文学奖、翻译奖六个奖项。前五项为作品奖,参评者身份必须是少数民族。旨在体现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文学的交流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骏马奖现每四年评选一次,第十届骏马奖共有235部作品参加评选,最终25部作品和4位翻译家获奖,涵盖了15个民族。
钟翔,原名马忠祥,男,东乡族,中国作协会员。1967年出生于甘肃康乐县流川乡。1987年毕业于临夏师范。现为政协广河县委员会文史委主任科员。先后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山花》《东京文学》等多家媒体。短篇小说《口唤》荣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散文《乡村电影》荣获《民族文学》2011年“心连心”征文二等奖。著有《心旅》《乡村里的路》《暗处的光点》《阳光照亮的黄土地》(编著)等。散文集《乡村里的路》荣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乡村里的路》是钟翔的第一本散文集,收录作品30多篇,分为“乡土情结”、“旅痕游踪”、“柔情慢板”三辑,共计21万字,描述了发生在家乡流川河畔的诸多童年趣事和淳朴的乡村生活。
评委哈若蕙评价说:“《乡村里的路》,以精细的笔触,雕刻出一组组古老乡村的意象,呈现出一段段触动心灵的童年往事以及成长岁月中的挣扎与梦想,温润深情的文字擦亮了人们深藏心底的乡村记忆……乡村里的路,连接着高天厚土,凝聚起坚忍不屈的民族的品性、精魂气魄,是大地之子对精神家园泪水盈盈的回望,是历史与现实长长短短的牵挂。”
钟翔投身文学创作20多年,饱尝过其中的酸甜苦辣,也经历过迷茫和困惑。他生于农村,后来因为上学和工作的缘故,来到了城市。在城里呆的时间越长,越是感到生存的压力和迷茫,越是怀念乡村记忆中的人性温暖。这几年,他感到农村世界很多美好的事物正在急速地消失,似乎只有用文学的方式才能把它们尽量完整地保存下来。2009年他参加了《民族文学》的“祖国颂”研讨班,通过和其他少数民族作家的交谈,意识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就是最有价值的,于是这几年一直坚持写农村题材,走到了现在。
他在获奖感言中说道:“我出生于一个叫流川的小村庄,是吃着五谷杂粮,喝着山泉河水长大的。乡村是我唯一的精神家园,是我身体的最后归宿。我鬼使神差地混进钢筋水泥结构的城里,为柴米油盐打拼。多年的奔波之后,觉出人情的冷暖、人生的无常、人世的沧桑,找不到安妥心灵的栖息之地。与此同时,乡村里诸如梿枷、背篓、水磨、镰刀、架子车、褡裢等许多熟悉的东西,正迅速而不知不觉地消失。由于自身的怀旧情节和对淳朴生活的眷恋,使我不断地回望和打量童年岁月中的往事,并进行真情地抒写,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能鲜活长久地保存下来。”
他认为,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要人云亦云,跟在别人后面跑,丢掉最为宝贵的东西。一个少数民族作家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人情风俗、文化底蕴,是生命根脉的生发之地,极为新鲜独特,这是自己独有的资源优势。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钟翔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他是用勤奋、好学、信念、执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他用心血来书写生他养他的乡村众生事象,用他的才气和满腔热情讲述着家乡流川的动人故事。
酒醉杨妃
李静绘画作品欣赏
捏袖筒
秋日
回娘家
广河南街清真寺
马永福绘画作品欣赏
黄东昀书画作品欣赏
元代书写在牛皮上的阿文
清代广河阿文书法作品
民国时期广河阿文书法作品
陈坤阿文书法欣赏
阿文书法作品欣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