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发展羽绒服装区域品牌
区域背景
江西共青城的羽绒服装业起步早、发展快、潜力大,是共青城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主导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现已形成了以羽绒制品系列为主,纺织、制线、拉链、电子商务、物流等配套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集品牌、技术、人才、规模诸多优势于一身,集生产、加工、研发、设计、检测及相关配套于一体。逐步形成了以鸭鸭著名品牌为龙头的羽绒服装产业链,回圆、深傲、昌乐、亮林等多家服装异军突起,逐渐在全省、全国创出声誉。2011年,共青城规模以上羽绒服装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33.5%;完成利税7.5亿元,同比增长78.6%。共青城市的羽绒服装区域品牌,已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近几年,江西共青城羽绒服装区域发展态势良好,区域优势得到凸显,吸引了一大批有影响、有实力的羽绒服装类企业进驻共青城。唐人服饰、鸿奕实业、吴江志达、戛纳服饰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秀企业纷纷落户共青,相关企业数量迅速发展。目前共青城市共有羽绒服装类生产企业近270户,已达到年产羽绒服及各类服装5000万件(套)的规模。拥有“鸭鸭”、“回圆”、“深傲”、“天山雪”、“雪玉狐”5个国家级品牌和50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一、政府政策措施得力,力挺服装企业发展
为使共青城形成产业集群,产生集群效应,当地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集聚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实施意见》,从房租、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适当的优惠,引导本土纺织服装企业家和民间资本投资创办服装企业,扩大现有服装企业的生产规模,并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扶持,使纺织服装企业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有力发挥集群效应优势。
为加强落实人力与社会保障工作,共青城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纺织服装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在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险、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基本养老保险、评聘职称、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激励机制等。人才政策方面,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实行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与民营企业、本土企业与引进企业“一视同仁”。
坚持“招商先招人,引资先引智”的工作思路,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实施方案》、《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实施意见》、《吸引纺织服装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关于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等5个规范性政策文件,要求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并举。在引进园区主打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企业的同时,将人才和资金捆绑引入,实现了招商上项目,项目聚人才,人才出项目的互动工作机制,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共青城市鼓励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暂行办法》的出台,鼓励纺织服装企业退城进园,利用现有的管理、技术、市场资源和园区的发展平台,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设备水平。
二、各方认识逐步统一,区域品牌日趋完善
(一)打造区域品牌,形成板块效应
当地实施名牌名城联动战略,在知名企业和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中以“共青城”作为统一的区域品牌,打造共青城羽绒服装区域品牌,带动共青城纺织服装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地方政府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行业内举办的有影响力的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同时,在已举办了29届鸭鸭羽绒制品交易会的基础上,在共青城市大力举办服装展销会、博览会,吸引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产品展示,使国内外知名品牌商、销售商以及中间批发商直接接洽,为国内外生产企业打造成本低、效率高、渠道畅、品牌化的国际商务平台,为中国企业实现与国际纺织服装业对接提供服务。举行具有国际影响的时装发布会和交流活动,突出时尚和创新主体,带动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的多元化和品牌化发展。塑造共青城羽绒服装的区域品牌,打造“中国羽绒服装之都”,形成“板块效应”,拓展产业集群,以区域品牌引导共青城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确立共青城全国羽绒服装业生产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地的地位,促进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附图3-37
附图3-38
(二)整合优势资源,实施名牌战略
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布局,充分利用政府资源配置手段,引导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纺织服装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设立争创名牌奖、企业规模奖、财政贡献奖、技改扩能奖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产业聚集和产业升级。创建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价值。支持龙头品牌“鸭鸭”抢抓与维科集团联姻的大好机遇,奋力赶超,再创鸭鸭辉煌,力争3~5年上市,2015年实现销售额50亿元以上;支持回圆服饰、深傲服装稳步发展,2015年销售额均达30亿元以上;鼓励锦兴纺织加大投入,加快推进20万锭紧密纺技改扩能项目,抢占高端纺织市场份额,以此带动共青城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三)打造服务平台,优化产业环境
加强纺织服装产业政策引导,为企业搭建政策和服务平台,建立设计研发、产品检测、信息发布、流行时尚和教育培训基地等中心。加快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突破空间限制,集合众多资源,拓展销售渠道。以产业招商、产业链建设及产业升级为核心建设纺织服装实体产业平台,将共青城市盛宏永国际服装工贸城建成面辅料生产供应、服装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中部地区最大的纺织服装辅料及羽绒产品交易专业市场。以构建纺织服装业数字化集成快速反应信息网络系统为核心打造虚拟网络平台,实现网上交易、信息检索、企业联系、招商项目信息发布等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