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的总导演,首次阅兵的总指挥
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共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这个神圣的日子里,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和群众集会,以示庆祝。中央军委指定聂荣臻为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
1949年9月中旬,就在聂荣臻被任命为北平市市长后的几天,他又被各界公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阅兵指挥机构成立后,朱德总司令亲自兼任阅兵总司令、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其下设立阅兵指挥所,由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兼任指挥所主任。
《阅兵典礼方案》很快拟出,并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审定通过。
毛泽东专门找聂荣臻谈话,他意味深长地对聂荣臻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聂荣臻当即表态:“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把这次阅兵组织好!”
主席重托,聂荣臻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对阅兵的筹备和组织,事无巨细,他都非常认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每项工作,他都做了周密的布置。
聂荣臻从华北军区部队抽调了步兵、骑兵、坦克兵、炮兵各一个师参加阅兵,还抽调了空军飞机、海空军部队代表,以及民兵参加阅兵。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聂荣臻多次主持会议,检查落实有关开国大典及阅兵的各方面的准备情况。他要求参加阅兵的部队要抓紧时间,严格训练,高标准、高水平地完成任务。
聂荣臻想得很细,对各阅兵方队如何组成,装甲车、坦克、汽车如何同步行进,车辆万一出现故障时如何补救,飞机何时飞越天安门广场,晚上如何放焰火等,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安排。
在一次阅兵联席会上,聂荣臻问负责炮兵方队、骑兵方队及战车方队的调度李健:“骡马拉炮,那么多匹马,如果拉屎怎么办?装甲车在天安门前熄火怎么办?在检阅时马失前蹄怎么办?”
一连几个问题,问得李健一时答不上话来。
李健回到部队,立即组织战士们召开诸葛亮会,商量解决的办法。
聂荣臻亲自到部队,主持了一次座谈会。战士们想出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受阅骑兵方队的1978匹战马,如果乱蹿起来,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聂荣臻也专门做了布置,采取了必要的措施。
阅兵准备工作顺利进行,眼看着开国大典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聂荣臻还是很着急。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证阅兵圆满成功,他不时地鼓励参加阅兵的官兵。他说:“我们这支部队踏过雪山,走过草地,从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英勇作战,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在这次阅兵中,我们一定要展示出这种精神风貌。”
聂荣臻还就开国大典时的防空问题做了重点布置。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一件事。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国民党空军的空袭也日益频繁起来。人民群众经常处于被空袭的危险和惊扰之中。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军委早在1948年8月9日,就提出了对城市要地实行“积极防空”的方针。1949年4月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防空司令员后,对防空工作一直抓得很紧。他清楚地记得,北平南苑机场被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师占领后,国民党空军于1949年5月4日从青岛出动6架B-24型轰炸机飞到南苑上空,扔下了30枚炸弹,毁伤飞机4架,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经历了这一惨痛教训,8月15日,军委航空局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中队,担负保卫北平的防空任务。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10月1日下午3时,也是出于防空袭的需要。聂荣臻向参加大典的部队的全体人员发出了一道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游行群众也事先被告知,遇有空袭不要乱跑,听指挥。
到9月30日,开国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可谓是“万事俱备,只等检阅”了。但是,聂荣臻还是一夜未眠,他一次又一次地检查准备情况,事无巨细地叮嘱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
然而,就在这时,天安门广场试验升旗时出现了故障。
按照设计,22.5米高的银白色铁管旗杆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并固定在直径为3米的钢筋混凝土基座上。只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按钮,电流就会通过地下电缆传到旗杆的电动装置上,把五星红旗升起来。
试验时,自动机械设施出了故障,国旗升到了旗杆中间就停止了。排除故障再试,又出了新毛病——马达停不下来,绳子一个劲地往上走,把国旗缠成了一团,绞到旗杆顶里面。在场的人怎能不焦急万分?北京市公安局的消防云梯被急急地调了过来。三节木制摇梯摇上去,却差了几米够不到顶。在广场上负责的北京市建设局副局长赵鹏飞赶忙找来了一名熟练的棚彩工。小伙子纵身一跃,“噌噌”地攀上旗杆顶,把塞住的国旗取了下来。
经过连夜抢修,凌晨4点,终于将国旗升降设施修好了。为了保证开国大典时国旗能顺利升起,聂荣臻指示,一方面采用双电源供电,同时,让护旗战士用绳子系上另一面国旗,隐蔽起来。一旦装置失灵,随时准备改用人工升旗,确保万无一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下午3时,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准时出现在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上。早已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工人、农民、师生、市民、机关工作人员及解放军指战员,顿时沸腾起来。在无数面翻卷的红旗和标语汇成的红色海洋中,人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不停地欢呼、雀跃……
这时,在金水桥边一座临时搭起作为阅兵指挥台的高台上,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用麦克风向大家喊道:“大家全体注意,不要喊!注意!注意!注意!今天是首都全体军民各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大会。现在准备开会,请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同志宣布大会开始。”
广场上很快安静下来。
林伯渠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正式开始。
毛泽东主席走到麦克风前,用他那带有浓重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庄严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响起。乐曲声中,毛泽东主席开始按动升旗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广场上的30万军民肃立致敬,注视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54尊山炮齐放28响。
升旗仪式和鸣放礼炮之后,毛泽东主席庄严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紧接着,就是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当林伯渠宣布阅兵仪式开始时,在阅兵指挥台上的聂荣臻格外激动。
阅兵总司令朱德身穿崭新呢料军装,乘着敞篷汽车,从天安门中间的门洞出来,通过金水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迎候在金水桥南边,看到朱德总司令出来,赶忙走上前向朱德行军礼,朗声道:“报告总司令,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
立刻,军乐队奏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与老百姓》、《保卫胜利果实》等军乐曲。
聂荣臻登上朱总司令的检阅车,陪同总司令出东三座门,沿着长安东街、东单广场,直到东交民巷,检阅了肃立受阅的陆、海、空三军部队。接着,朱德总司令又登上天安门城楼,和参加开国大典的党政军领导及各界代表、来宾一道,检阅和观看受阅部队的分列式。在火红的“八一”军旗引导下,受阅方队由东向西走了过来,依次通过天安门主席台。
走在最前面的是代表人民海军的水兵方队,他们是人民解放军的年轻兵种,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步伐整齐,精神抖擞;代表陆军的方队有60个之多,这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力量。步兵一九九师组成了40个方队,战士们携带着各种轻重武器,雄赳赳、气昂昂走向天安门广场;在他们之后是炮兵师、战车师的炮车、坦克车、装甲车,以及握枪跨马的骑兵师。
就在坦克车、装甲车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开过天安门时,人民空军的飞机分别以三机和双机编队,一批又一批地飞经天安门广场的上空。天安门前,天上地面,浑然一体,汇成了壮观雄伟的立体阅兵景象。
开国大典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得十分顺利,阅兵获得了圆满成功。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十分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