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陈嘉庚建议修建海堤,他积极促成

陈嘉庚建议修建海堤,他积极促成

时间:2023-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嘉庚建议修建海堤,他积极促成新中国成立后,与台湾一水之隔的东方明珠厦门便成了前线。梁灵光对陈老的建议非常重视,很快向福建省委作了汇报,福建省委表示同意。所以,修建厦门海堤的事一年多没有提起。此外还不断以海军袭扰福建前线沿海地区,封锁厦门港、福州马尾港,以空军空袭厦门、福州。装载条石的船只不时中弹起火,建堤干部和工人常有伤亡。

★陈嘉庚建议修建海堤,他积极促成

新中国成立后,与台湾一水之隔的东方明珠厦门便成了前线。

作为海岛,厦门对外联系只能靠船只。在蒋介石和美国封锁、禁运之下,厦门经济的发展和战备工作都受到严重影响。

厦门是陈嘉庚的故乡,他情注家园建设,回厦门集美定居后,即与梁灵光市长商谈在厦门与集美间建座海堤,以把厦门与大陆连接起来。

梁灵光对陈老的建议非常重视,很快向福建省委作了汇报,福建省委表示同意。可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召集有关港务专家研究时,均认为中国在沙滩上筑海堤尚无先例,弄不好变成石沉大海,所以未加批准。梁灵光并没有死心,他专门找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测。经过勘测,认为建堤可行,梁灵光便朝思暮想,一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1951年春,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来厦门视察,检查战备工作。梁灵光和叶飞向陈毅汇报并提出了这个方案。这个一举数得、具有超前意识的大胆设想,受到陈毅的极力赞同。他还专程到集美拜访陈嘉庚,与陈嘉庚一起研讨有关情况,并表示要向中央提议。不久,陈毅到北京汇报战备情况,在政治局会议上果然向毛泽东提出了修建厦门海堤问题,毛泽东欣然表示同意。可当时中央财政困难,尽管毛泽东点了头,财政部还是拿不出钱来。所以,修建厦门海堤的事一年多没有提起。叶飞见迟迟不见动静,又不想让它石沉大海,他每次去华东军区开会,都要从战备角度催促陈毅尽快落实此事。本来就热心此事的陈毅,被叶飞相逼,于是在1953年年初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又向毛泽东建议:“厦门海堤早修为好。”毛泽东发话说:“厦门海堤一定要修好,简单一点,钱交给你,由你陈毅负责。”陈毅回到南京,马上给叶飞打电话:“项目中央批准了,给1300万,包干使用,由你叶飞负责,政务院很快就要下文。”

叶飞立即打电话告诉梁灵光,要他赶快去南京找陈毅落实此事。

梁灵光星夜兼程奔赴南京,把事情落实下来。从南京回来,梁灵光向叶飞作了汇报。

万事俱备,省委立即开会研究,决定成立高(崎)集(美)海堤工程建设委员会,由梁灵光任主任,张维兹、冯大勋等8人为委员。梁灵光考虑自己那时已不在厦门当市长了,向叶飞建议由接任市长张维兹担任高集海堤工程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但他自己仍然抓这项工作。

厦门市第二任市长张维兹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他说:“1950年春,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到厦门,厦门市市长梁灵光几次去拜访。梁灵光有一次回来对我说,陈先生建议在集美与厦门岛之间的海峡修一条石头海堤,把两地连接起来。陈说英国修了一道长石堤,把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连起来,英国人能修成,我们新中国也能修。梁市长很赞成这个意见,认为如能获得上级批准,可就地开山取石,建筑材料不成问题。当时厦门受到盘踞在金门的国民党军队的海上封锁,航运中断,工厂停工,失业现象很严重,群众生活因此比较困难。而这项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可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个建议利军利民,对巩固海防和促进厦门经济发展都极为有利。当时主持省委工作的叶飞同志重点抓军事,常驻厦门,他对陈的倡议也极为赞成。叶飞后来还找了一些专家技术人员讨论研究,认为高集海峡是潮水从金门和鼓浪屿两个方向涌来的汇集处,退潮时也是向这两个方向退去。建海堤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1951年春,陈毅元帅来厦门视察,叶飞和梁灵光为此向陈毅作了详尽的汇报,陈当即表示这个建议很好,可以完全采纳。后来陈毅曾三次上书毛泽东主席,建议修建高集海堤,并且得到了毛的同意批示。”

工程上马伊始,却碰到一个硬钉子:中央和华东局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承担修建任务,连苏联专家也不愿承担,因为不少人认为修筑厦门海堤是不可能的事,修建这样的工程,要么出风头、要么栽跟头。面对这个情况,中央决定由陈毅负责,陈毅则指定由叶飞担任工程的具体领导,说:事情由你们去做,做好了我给你们庆贺,做坏了各打五十大板。

厦门海堤工程的准备阶段,从1953年6月一直延续到年底。这期间主要是加紧勘测、钻探、绘图、整理资料,进行典型试验性的施工,集中力量做好技术设计。1954年1月开始全面施工,工人增至一万人。虽然没有起重机械、没有施工条件,甚至连必需的钢材也没有,但他们群策群力,用热血和智慧、用石块和人力,在跨海修堤这个中国历史未曾有过的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梁灵光作为工程的主负责人,他关心海堤的建设,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同苏联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采石、砌堤、抛石合龙等施工方案,改进施工方法。

海堤施工中,总参谋长粟裕来厦门视察,见原设计没有航道,提出一条意见:应在海堤的深水处留一条航道,以便战争时潜艇通过,这对军需民用都有好处。陈嘉庚知道后,也竭力主张这样做。叶飞采纳了这个建议,并采用了苏联专家设计的航道方案,引桥为400吨,足够应付战争情况。

交通部党组书记王首道也关注高集海堤建设,指出海堤要按大型坦克的通过能力设计。如此种种,厦门海堤可谓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

厦门海堤是在敌前施工的大工程。1949年10月攻打金门失利后,厦门前线和国民党军占据的大、小金门便一直处于对峙状态。金门蒋军炮火占优势,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完全在其炮火控制之下。此外还不断以海军袭扰福建前线沿海地区,封锁厦门港、福州马尾港,以空军空袭厦门、福州。1950-1954年间,厦门军民经常遭受蒋军炮击和飞机轰炸,有时日夜数次,几成家常便饭。在国民党飞机、大炮的轮番袭扰下,海堤工地经常硝烟弥漫。装载条石的船只不时中弹起火,建堤干部和工人常有伤亡。尤溪地区的一只援建船只,在海面上被敌机炸沉,一次伤亡就有76人之多!虽身处险境,但筑堤人员丝毫没有畏缩。

梁灵光为了鼓舞士气,不顾敌机的袭扰,仍然抽空来工地,沿着堤线边沿走一走、看一看,有时停下来与技术人员研究施工方案,有时踏着乱石与填海的工人们一起交谈、劳动,全然没有惧色。其胆略与勇气,给海堤的建设者们以极大的鼓舞。

1954年8月25日,叶飞接到军委命令: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制止国民党军对东南沿海的侵袭,在美蒋预谋签订《共同安全双边条约》期间,对金门国民党军实施惩罚性打击。此时,也正是海堤工程为提前通车开展突击竞赛运动的最紧张阶段。叶飞认为炮击十分必要,一箭双雕。9月3日下午1时50分,随着叶飞一声令下,已集结在厦门的福建前线部队,对大、小金门岛敌舰艇泊地及岛上目标实施炮击,炮击持续至22日。

延续了20来天的“九三”炮击金门,严惩了蒋军,使厦门紧张的局势有所缓和。厦门海堤的建设者趁机快马加鞭,为提前完成任务而奋力冲刺。厦门海堤从正式动工兴建到基本建成,前后仅花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

厦门海堤全长2200多米,高约20米,顶宽19米,动用石方70多万立方米,这是中国跨海修堤的首创之举,也是福建人民移山填海、改造自然伟大力量的象征!它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厦门孤岛交通阻隔的状况,适应了海防斗争的需要,而且大大促进了厦门经济的发展,数千群众的失业问题,也因海堤的修建而得到缓解。这条全部以花岗石砌成的海堤,蔚为壮观。

曾任政务院副总理的一代文豪郭沫若来厦门访问并到海堤视察时,欣然作诗赞曰:“控海鼓东风,长堤御铁龙。金门晴霭外,黉金碧波中。劲足重洋小,心雄万厄空。岛今成半岛,宏伟见人工。”

岁月如流,40多个年头了,雄壮的厦门海堤像一座海上长城,巍然屹立在惊涛骇浪之中。忆往事,历历在目。梁灵光深情地说:“作为它的建设者之一,我为它感到骄傲和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