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的最优配置

资源的最优配置

时间:2023-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机制不光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它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还非常地有效率。这两个作用合在一起,使得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经济效率达到最大。更不用说,在调查中还有可能得到虚假的信息。此外,市场状况是瞬息万变的,而调查则费时费力,既缺乏效率,又常常过时。等到调查结果出来的时候,也许情况早就有了变化。结果调查变得百无一用。调查提供的信息也可能是错误的。

2.资源的最优配置

市场机制不光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它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还非常地有效率。从上面关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机制和价格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即传递信息和提供刺激。前者主要是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为生产决策提供基础;后者则是促使人们更加合理地去运用这些稀缺资源。这两个作用合在一起,使得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经济效率达到最大。

剪贴板/市场机制的作用

传递信息: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为生产决定提供基础;

提供刺激: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加合理地运用稀缺资源。

市场机制和价格可以为我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首先是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所谓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讲的是相对于需要而言,可得资源的数量的多少。某项资源的数量相对于需要而言越少,则它相对来说也就越是稀缺。因此,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某种资源的绝对数量似乎并不少,但如果对它的需要量更大,远远超过它的绝对数量,则这种资源仍然是相对稀缺的。

一般来讲,资源的稀缺程度越大,则该资源的市场价格也就越高;反之,越是丰裕的资源,其价格就越低。例如,在苹果大丰收的时候,苹果的价格会一落千丈,它反映了当时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苹果的数量过多。对于那些不再稀缺的资源,其价格甚至可能趋向于零。因此,价格就成为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一个很好的标志。生产的发展有一个趋势,就是使得某些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如果不考虑需求一方的变化的话)。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些原来并不稀缺的资源也可能会渐渐地变得稀缺起来,从所谓的“自由物品”变成为“经济物品”,从而具有了价格。

即使是在不存在市场从而不存在明显价格的地方,也总是可以用价格来衡量资源的重要性。例如,某个家庭请别人来做家务劳动,需要花费100元钱。现在,这个家庭不请别人做,而是家庭主妇自己做。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值100元,因为如果请别人做,同样也要支出100元。我们可以把这个100元叫做该家庭妇女的家务劳动的“影子价格”。

剪贴板/价格与资源的稀缺性

价格能够很好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价格上升表示资源相对于需要而言的稀缺程度的提高;反之,价格下降表示资源相对于需要而言的稀缺程度的下降。

由于价格能够很好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因此,当一种资源(无论它是生产要素还是普通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虽然我们并不一定知道其确切的原因是什么,但却总是能够知道:它是由于资源相对于需要而言的稀缺程度扩大了。稀缺程度的加大或者是来源于需求的增加,或者是来源于供给的减少。前者例如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偏好的增强等等,后者例如农产品的歉收、能源的枯竭等等。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它增大稀缺的程度,就会引起价格的上升。

另一方面,当一种资源的价格下降时,我们也总是能够知道,这是由于资源相对于需要而言的稀缺程度减轻了。稀缺程度的减轻或者来源于需求的减少,或者来源于供给的增加。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会引起价格的下降。

由此可见,所谓资源相对稀缺性的信息也就是资源供求关系的信息。价格不仅提供供求关系现状的信息,也提供供求在未来可能有的状况的信息。价格的高低显示了供求的状况;价格的变化显示了供求的变化。这些有关供求的信息是极为重要的。它们是企业进行生产决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企业才能够合理地判断和决策:是否生产、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当一个小贩在街头以1元的价格向我们兜售一个茶杯时,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信息:我们至少可以用不高于1元钱的代价交换到这个茶杯。如果我们精于讨价还价的技巧的话,也许就可以用低于1元钱的价格买到这件商品。同样的,如果在一个大型的超级市场上我们看到该茶杯的标价为1元,则我们也得到一个信息:我们可以用1元钱的代价买到任何一个这样的茶杯,而不用担心可能会买不到(在上面的街头小贩的例子中,有可能会发生错过机会而买不到茶杯的情况)。当然,在这种场合,砍价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在一些有组织的大型商场中,价格常常是固定的。讨价还价的技巧在那里用不上。

更一般地讲,价格不仅仅是指商品的价格。其他诸如劳动的工资、房屋的租金、货币的利率等等,也都是不同类型的价格。这些价格也无时不在地向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有用信息。例如,当一个劳动者提出以每天100元的工资从事某项工作时,我们即可知道,可以用100元的代价换得该劳动者一天的劳动;同样,如果劳动市场的工资率为每天100元时,则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更重要的信息:我们可以用100元买到任意一个劳动者一天的劳动。这些信息对我们从事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我们进行经济决策的基础。利用它们,(经过简单的或者复杂的计算)又可以知道,购买它们对我们来说是否合算。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是购买还是不购买,是多购买还是少购买。

当然,除了价格之外,传递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通过“排队”可以显示出人们的偏好以及需求的强度。当价格不能够自由地调节时,排队的队伍越长,就越是可以显示,人们是多么急切地希望能够尽快地购买到所需要的商品。然而,这种方法显而易见是低效率的。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查”来弄明白一个人到底需要什么。但是,尽管调查一个人也许是容易的,但要调查很多的人就非常困难了。而对于生产而言,更重要的却是后者。更不用说,在调查中还有可能得到虚假的信息。此外,市场状况是瞬息万变的,而调查则费时费力,既缺乏效率(成本较高),又常常过时。等到调查结果出来的时候,也许情况早就有了变化。结果调查变得百无一用。调查提供的信息也可能是错误的。例如,它可能预测某种产品将来会短缺,结果却没有成为事实。

市场机制和价格的第二个作用是提供刺激。所谓提供刺激,主要是讲价格可以起到调节市场供求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为什么价格能够起到这样的调节作用呢?这是因为,价格不仅仅只是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而且,它也是资源的成本。由于资源具有价格,因此,无论你是自己本来就拥有该资源,还是你要从别人那里购买该资源,它都构成你的成本。如果该资源原来不属于你所有,则你购买它就要花费相当于其价格的代价。这就是你的成本;如果该资源本来就属于你所有,则你将其出售,即可获得其价格,因而你现在持有它,该价格就是你持有资源的成本。正因为资源的价格就是资源持有者的成本,故它对你就提供了一个刺激,要求你做出决定:是拥有它还是不拥有它?

价格在需求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刺激,促使消费者去选择最有效的消费方式。价格在供给方面也为生产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刺激,指导企业去寻求最有利的生产,解决好生产什么的问题,以及采用最有效的生产方法,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剪贴板/市场机制与效率:供求相等

在均衡价格水平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总起来说,市场机制和价格就是通过对消费者和生产者传递信息和提供刺激来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的。市场机制具有效率的最为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总是相等的。我们知道,如果市场是自由调节的话,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就会决定一个市场价格。在这个市场价格上,市场的供求双方正好相等。供求正好相等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恰好被完全卖掉,既不多也不少。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消费者也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更具体一点讲,一旦市场的均衡价格确定之后,则凡是出价高于均衡价格的买者都可以买到他所需要的产品,凡是要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卖者都可以卖出他所要卖出的产品。而这意味着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优的状态。这是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再存在着潜在的互利交换的机会。潜在的互利交换的机会的存在是缺乏效率的表现。因为只要实现了这种潜在的互利交换,交换双方的福利就都会增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的状况会比以前更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市场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方面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下对市场干预的结果。如果由于对市场的干预(例如采取人为的分配),某些出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买者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某些要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卖者卖不掉自己所要卖的产品,则此时就存在着潜在的互利交换未能实现。举例来说,设市场的均衡价格为2元。如果有个愿意出价3元的买者未能买到,而一个只愿意出价1元的买者却得到了产品,则此时,如果能做出某种安排,让只愿意出价1元的买者把它买到的产品以2元的价格转让给愿出价3元的买者,则双方的福利都会增加:因为前者通过出售它认为只值1元的产品而得到了2元钱,后者通过花费2元钱却买到了它认为要值3元的产品。

另一方面,仍然设市场均衡价格为2元。如果有个要价只有1元的卖者未能卖掉自己的商品,而另一个要价3元的卖者却卖掉了自己的商品,则此时,如果能够做出某种安排,让要价3元的卖者从要价1元的卖者那里按2元的价格购买该商品,则双方的福利都会增加:因为前者通过花费2元买到了他认为要值3元的东西,后者通过出售它认为只有1元的东西而得到了2元。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明市场机制的效率,那就是它可以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额外的好处,而且,这些额外的好处在供求相等的市场价格之下达到最大。比如,我们先来看市场的消费者。当市场价格确定之后,那些愿意在这一市场价格之下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中,就有许多人占到便宜了。这是因为,在愿意购买的那部分人中,有许多人可能会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购买,而实际上出的却是等于市场价格的钱。这部分人就“赚”了。赚到的这个部分在经济学上叫做“消费者剩余”。因此,按市场价格来讲,消费者方面得到的全部的好处,就是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消费者“赚”到了一个“消费者剩余”,那在生产者方面肯定就要亏掉一个相应的部分,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说明,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不仅消费者可以有“赚头”,而且生产者同样也可以有“赚头”。这是因为,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之下,那些愿意在这一市场价格之下供给商品的生产者中,同样也有一些本来愿意在更低的价格上就生产供给的,现在却卖出了一个更高的等于市场价格的好价钱。这部分生产者也“赚”了。这个赚的部分在经济学中被叫做“生产者剩余”。全部的生产者剩余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方面所得到的好处。

剪贴板/市场机制的效率:社会总剩余最大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的意愿支出超过其实际支出的部分;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的实际收入超过其意愿收入的部分;

社会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市场机制的效率:在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上,社会总剩余能够达到最大。

市场经济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全部好处就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两个部分的总和,即社会总剩余。借助于一些简单的图形或者数学工具,就可以很容易地证明,这个总和在市场价格条件下达到最大。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市场经济能够带来最大的效率的根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