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凯恩斯药方及其局限
剪贴板/凯恩斯药方
●赤字预算
●适度通货膨胀
●福利措施
为了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实现均衡。凯恩斯开出了如下经济“药方”:(1)赤字财政预算。凯恩斯提出过他的“公债哲学”:首先,公债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民众,国家与民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欠民众的钱就是说自己人欠自己的钱;其次,只要政局稳定,政府的债务偿还应有保证,不会导致信用危机;最后,政府的债务主要用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后,政府就有能力偿还债务。在此基础上,他极力主张政府扩大支出,进行各种投资,刺激投资欲。在他看来,即使造成大量赤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举债支出虽然是“浪费”,但结果倒可以使社会致富。他呼吁财政政策从传统的预算平衡概念中解放出来,走向积极的赤字预算,以此刺激社会经济活动,增加国民收入。(2)适度通货膨胀。他主张国家通过自己控制的中央银行系统地增发纸币,扩大信贷,压低利率。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家预期到预期利润将增大,从而会增加投资的欲望;另一方面纸币流通量的增加造成物价上升,这不仅压低了工人的实际工资,相对地提高资本边际效率,加强了投资引诱,而且令人们考虑到保持更多的现金是不聪明的,于是阻碍投资引诱的“流动偏好”将会越来越小,投资需求便会高涨。(3)福利措施。凯恩斯认为向富人征税再救济给穷人,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富人的钱越多,储蓄的钱就越多,而征税后储蓄会减少,再救济给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会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生产,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的以需求管理为中心的一整套政策主张,在战后西方各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采用;其在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力、扩大就业、平缓经济周期性波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凯恩斯药方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使用的百病皆治的神药。
凯恩斯药方具有它的现实基础。凯恩斯写作《通论》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的闲置不用的资源,失业问题严重,工厂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那时候,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状态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凯恩斯提供了一整套良方妙药。二战以后,凯恩斯理论被西方所推崇,从历史角度来说,部分地因为二战后的情形也类似于1930年代大危机时的“萧条”状态。但对于处于正常状态或经济高涨状态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凯恩斯方法可能就是失效的。1973—1975年危机以后,西方经济出现所谓“滞胀”,凯恩斯方法便部分地失去了针对性。
凯恩斯理论有严格的假设:物价水平既定,无任何供给约束。或者说由于经济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过剩生产能力,供给的增加不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化。因此,有人称凯恩斯的经济学是“萧条经济学”。
在萧条的情况下,增加总需求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大幅增加,但是在超额生产能力逐渐被利用起来以后呢?我们不难推断出,如同微观领域所讨论的一样,总供给会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当劳动力、机器、资金、土地等已经接近被充分利用时,总供给曲线变得陡峭上升,甚至成为一条垂线,那么总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物价的不断上涨,而不是国民收入的增加。
打个比方吧,凯恩斯方法对于总供给的影响,犹如将军组织敢死队攻城,俗语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军一开始下令说:谁能攻上城去,就赏银10两,没什么士兵愿意加入敢死队,因为赏格太少了。于是,将军提高赏格,到了100两银左右时,士兵们开始踊跃加入敢死队,这时候,每提高1两银子,就会有不少士兵加入攻城的行列,可是赏格提高到了110两左右时,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加入了敢死队攻城,剩下的寥寥无几的也都是老弱病残,不可能攻城的,这时候,如果城还没有被攻下来,将军不能再指望靠人数的增加来增加攻势了,只能指望每个士兵都拿出更大的勇猛劲头来死拼,所以将军这时必须大幅提高赏金,才能激发士兵更多的勇气来,赏格只好上升到200两、300两……
凯恩斯理论仅从需求方面,而不是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思考问题,因此凯恩斯方法是片面的,且仅适于短期内使用,而不适用于长期。
剪贴板/提示
从这些方面分析下去,有的经济学家说:政府为了调节经济而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在长期中是无效的。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是有争议的,作为一本经济学的入门书,我们在这里不准备深入下去,只是想告诉大家现实中的经济和理论上的经济是存在差距的,经济学家们正在努力缩小这个差距。
乘数理论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乘数”也同样不会总是有效的。凯恩斯认为: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可以靠投资来弥补;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靠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来解决。增加投资和政府开支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地增加。但是在现实经济中不容忽视的是,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引起物价上涨;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互相决定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如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会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国民收入不会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