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列强的贷款策略

列强的贷款策略

时间:2023-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列强的贷款策略_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二、列强的贷款策略面对中国发生大变革的形势,以英、法、德、美、俄、日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力求保持其在华已形成的威势和既得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在华势力,控制中国,以影响这次革命的进程和结局。俄、日两国对此不表示异议。四国银团紧跟列强的行动方针。

二、列强的贷款策略

面对中国发生大变革的形势,以英、法、德、美、俄、日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力求保持其在华已形成的威势和既得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在华势力,控制中国,以影响这次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英国国势相对地说,此时已远不如前,但加上历史的积淀,使它在中国仍占优势。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它宣布不但要在中国保护英国及其臣民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也要保护那些未受保护的外国臣民的生命安全” 。[91]另外,它又“希望看到中国的完整得能维持” ,不致被“别具野心的国家所吞并” 。[92]它谋求维持中国的秩序,需要在中国“保持一个政府,一个基本行政结构” ,并早已把此时成为革命对象的清政府驯化为它所需要的那样“一个行政机构” 。当清王朝的末日来临之际,它从主观愿望出发,最初的反应,认为这个王朝“决不会被推翻” ;待革命星火迅成燎原之势时,它才警觉到清王朝“在本国人民中间很不得人心” ,“面临的前景是黯淡的” ,“结果很可能是朝廷的垮台” ,但它仍说什么“中国人的教育程度不足以适应政体中如此激烈的一项变故” ,[93]更不愿中国以这一“变故”为转折点而“发达起来,扩充国权” 。它不只是“拒绝与起义军保持任何联系” ,还幻想目前的乱事,即辛亥革命“能被镇压下去” 。[94]与此同时,它抓紧在中国寻找用以取代清王朝而能为它利用的代理人,这样的人首先被美国驻华公使嘉乐恒(W.J.Calhoun)相中;[95]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J.N.Jordan)同声叫好,认为是个“理想人选” ,即“拥有军事实力”的袁世凯。当年10月底,朱尔典致英外交大臣格雷(Gray)函中力予推荐:“谁也不可能比袁世凯更好地在中国人和清王朝之间起中间人的作用” 。[96]格雷所见略同,表示了“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 ,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能与各国公使交往并维持内部秩序”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执掌者非袁莫属。我们应对这样的政府“给以外交支持,以期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 。[97]支持袁世凯替换清政权,从此定为英国的政策。

政治上、经济上利益的一致,使法、美、德三国认同英国的政策,相互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协调着行动。俄、日两国对此不表示异议。用俄国驻华公使廓索维慈(И.Я.Kоростович)的话说,也就是“不可能去明显地反对法、英两国的意图” 。[98]但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差异,它们又别有谋算,各按照自己的谋划来活动。

俄国其时正力求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蒙古地方增强其殖民势力,攫取新的特权和利益。它把中国发生的辛亥革命看做是占领与俄国接壤的中国的几个省份——首先是把外蒙古肢解出去的绝好机会,公开“欢迎蒙古王公们为解放他们的土地所作的努力” ,[99]全力策划、上演所谓蒙古“自治”和“独立”的闹剧。日本最初不反对中国的革命运动,指望中国在持续内战中自我削弱,以利其在东南、华南、中南各地突出自己的势力。它野心极大,但其经济、实力尚远不足以相副,作为英国在东亚的盟友,它为避免招致“列国的恶感” ,“暂时观望形势的变化” ,并作出了在与英国协调行动中,“倘若可以扩张我之权益,则不要失去可乘之机”的决策。日本亟求实现的目标有三:①不能“以得到南满洲为已足,还应该占据直隶、山西地方” 。②就是在南满洲,应“设法使别国承认日本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 。③“占有清国中部资源,扼制扬子江口,夺取该江之利益和资源及大冶等矿山” 。其中,对最后一项特别加以着重,认为与日本的关系最深,如有必要可以兵力加以保护,进行军事上的占领。[100]

英、法、俄、日、美、德6国具体情况虽各不相同,但对财政信贷都被取作实现其目标的一种战略性措施之一。其中英、法、美、德4国政府在此之前早已示意、支持各该国财团联合组成国际银团作为贯彻实施其本国政策的工具,并企图垄断对中国的贷款。四国银团紧跟列强的行动方针。随着列强贷款策略的演变,它也在1911年11月8日巴黎会议上制定策略,暂时不向清王朝提供财政援助,但绝不反对“向一个能负责任的中国政府提供贷款” 。[101]到了12月6日,它又声称为了促成南北“和谈的利益” ,决定给袁内阁以信贷援助。四国银团的这一转变,对袁内阁说来无异是传达一个讯息:列强承认它是一个“能够负起责任的中国政府” 。[102]俄、日两国当即表态支持:如俄国自我标榜“在一系列头等重要的问题上,我们跟英国、法国是休戚相关的” ;日本则先于11月17日的内阁会议上作出“给予清政府以相当援助,包括财政援助在内” 。[103]这些事实表明,尽管帝国主义的上述六强相互间由于利害上存在差异而时有矛盾,总的说来,在谋算中国上更是互相照应,合力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