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实际背景和问题界定
绪论的开头总需要有一节叙述研究此问题的实际背景,无论研究问题的理论性多么强、多么深奥,在问题提出这一段都要深入浅出,用常用的语言和概念来阐述,将一位毫无思想准备的读者引入到作者研究问题的思路上来,然后再一步步地将读者引入到专业的学术研究内容。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900年在国际数学大会上提出23个数学问题,后来统称为“希尔伯特问题”。有人请教他提出数学问题的秘诀,回答说,他会在散步途中向遇见的路人解释他提出的问题,如果10分钟之内对方能听明白便是好问题。被视为科学最高殿堂的数学尚且如此,管理研究的问题更应该是凭常识就能理解得了的。
这里牵涉到应从何着手选题的问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阅读文献着手,一种是从观察现象着手。博士研究生,特别是缺少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很习惯地偏向采用从文献着手的方法,从文献中去找本领域中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或者按照自己有兴趣的理论找出那些可以扩展或修正的地方,或者就自己欣赏的技术工具和理论模型找到可以应用的地方。然而,对于管理学科而言,从观察现象入手提出问题更为恰当和有效。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管理研究多属应用研究,要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研究方法应以反映归纳思维的实证研究为主。麦克尼尔和汤利(McNeill and Townley)总结的实证研究过程模式(图6-3),强调研究从观察现象开始,从观察现象过程中形成设想(ideas),然后,结合文献阅读形成假设,进而围绕假设系统地观测及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如假设经过检验被证实,则充实现有理论并可用以臆测现实现象。研究过程中假设未被证实的情况经常会有,这时,须修改原来的假设甚至拒绝原假设。
图6-3 实证过程
其次,只有从现实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才容易做到“小题目,大文章”。前面提到的股市价格同步涨落问题,日本二战后工业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疑点等都是从现实中观察到的,展开研究后得出了有创新性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很高的研究结果。反过来,从股市价格机理和发展经济理论文献中去找,可说找不出这类题目。从观察现实中找题目,看来容易,甚至似乎纯属偶然,像股市价格同步涨落、工业政策的弊病这类现象可说人人耳闻目睹,然而只是这几位研究者对这种现象“敏感”,认为值得下功夫去研究。这种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是经过长期研究工作锻炼形成的,是一种研究素质,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标志。
最后,从观察现象着手是高效率提出研究问题的途径。任何一个研究题材,像股市价格、企业治理结构或商业信用等都可以从许多视角和层面上去把握,相应的理论和文献也就多至不计其数。从文献出发,要把握所有理论的研究现状,所花的功夫可想而知,反过来,从现实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有针对性地找文献,显然就更为有效。同时,从文献中找问题,容易沿袭现有理论的思路,脱离不了其大框框,创新性可能受限制。现实中发现问题,往往是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为研究创新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空间。
问题实际背景这一节应让评阅人感受到研究此问题的实用价值。因此,作者要描述清楚问题发生的情境以及问题的现实表现,这个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等。
问题实际背景是用事实和现象来叙述研究问题所在及其重要性。“问题界定”环节则是用专业术语来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如股市价格同涨同落的现象,则概括为跨国间经济发展指标和股价同步度关系的研究等。同时,有些专业术语可能需要在此加以界定或解释。
读者看过点题这一段后,应感到作者所提的问题清晰而且有实际意义,甚至感到问题提得很中肯和巧妙,读者虽然也可能模糊地意识到,却没有像作者这样明确提出来,于是,急着要阅读下去,这就说明作者点题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