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典型的事务处理工作

典型的事务处理工作

时间:2023-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1.2 典型的事务处理工作事务处理存在于生产与运营、销售与营销、会计与财务、人力资源等所有的职能领域中。在对事务处理系统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系统的边界,物流跟踪信息并不是由订单处理系统提供的,它来源于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

4.1.2 典型的事务处理工作

事务处理存在于生产与运营、销售与营销、会计与财务、人力资源等所有的职能领域中。下面将以顾客在某B2C(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的活动为例,来详细分析事务的处理过程。

订单处理系统案例

ABC公司是一家网上零售商,假定它的运作模式是不保有任何产品的库存,而是在接到顾客订单后向提供顾客所需产品的供应商订货。客户通过浏览器在线下订单,并使用信用卡付款。图4-2描述了订单处理的5个步骤,下面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些步骤。

图4-2 ABC网站中订单处理的步骤

第1步:顾客在ABC站点选购商品,并创建订单。

客户使用Web浏览器访问ABC公司的站点,查看各种商品的电子目录后,将所需商品放入购物车,输入信用卡信息并提交。这样客户实际上便完成了订单表格的填写,即创建了一个订单,从而实现了对数据的输入。在这一过程中,网页中的某些功能会验证客户输入的信息,例如,它可以确保所有字段都已填写好,验证信用卡号码的位数、字符是否有效等。

第2步:通过Internet提交这个订单。

客户使用浏览器完成订单表格以后,下一步就是通过Internet将订单信息传输到ABC公司的Web服务器,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可能会被加密以保证安全性。

第3步:在ABC公司的站点上处理订单。

当订单通过Internet到达ABC公司服务器时,这个服务器在订购商品以及向客户发货以前,必须进行一系列操作。

(1)Web服务器处理输入的数据流,并把它分成该订单的不同字段,如订购人的数据、订购产品的信息以及用于支付的信用卡信息等,然后把它发送到应用程序服务器。

(2)应用程序服务器计算总费用,然后向信用卡公司发送一个消息,检查信用卡上的可用金额,如余额足够则从信用卡上扣款,无论结果怎样ABC公司都会收到一个信用卡处理结果的消息。

(3)最后,应用程序服务器将更新数据库中的客户记录,如果这个人是新客户,则创建新的记录。

第4步:向供货商订购商品并在到货之后分拣、打包。

由于ABC公司不准备任何库存,而是依赖于及时向其供应商进行订购来履行客户的订单。所以不必更新库存数据库,而是根据已付款、记录的客户订单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由于ABC公司在履行客户的订单时通常是通过组合多个供应商的产品,因此当从供应商处订购的货物送到之后,员工将某个订单所涉及的所有商品组合成单个包裹。然后,把包裹的条码扫描到系统中,并把条码与客户最初的下达的订单匹配起来。

第5步:向客户发货。

系统向快递公司发送一个消息,通知它取货,并向客户发送消息,说明已发货。在快递公司取走包裹以后,每次处理包裹时,条码读取器都将读取地址标记条码,生成有关包裹的时间、位置和状态的数据。这些数据将传输到快递公司的数据库中。由于快递公司的数据连接到它的Web站点上,所以ABC公司和客户就可以从快递公司的Web站点检查包裹的历史和当前状态。当然,如果在包裹上使用RFID的话,可以加快这个过程的处理。在交付包裹时,快递公司的送货员将要求买方在其携带的PDA上签字,这个数字化签名将被传输到快递公司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中,作为收到货物的证据。数字签名还可以显示在快递公司的Web页面上。

事务处理过程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完整地体现了事务处理的过程:输入、处理和输出,下面我们结合前面的理论知识,对这个事务处理的过程作一简要分析。

在上述5个步骤中,第1步和第2步的作用是捕获订单数据,对应着TPS的输入过程。其中,第1步是在客户的电脑上完成的,数据仍然保存在客户电脑上;而在第2步,订单数据才发送到了ABC公司的服务器中。在输入过程中,对数据的检验是一项重要工作,例如在第1步中,通过网页中预先设定的一些规则可以验证客户输入的信息是否正确、完整。

第3步对应着TPS中“处理”的过程。在前面的理论部分,我们知道处理过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数据库中插入或更新数据,第3步非常好地体现了TPS中处理的概念——针对不同的客户,或者更新、或者插入数据到数据库中。

经过了处理过程,第4步是否就是输出了呢?第4步仍然是处理!我们知道TPS用来处理指企业中日常发生的、具有重复性的基本业务活动,有些活动可能很简单,如旅馆预订房间,只需把经过验证的输入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更新即可。但是,有些事务的处理比较复杂,可能产生连带的处理活动,这里的订单处理就是如此。第3步把客户的需求记录下来,这可视为一个活动,但是如何满足这一需求呢?由于ABC公司本身没有库存,因此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就必须在第4步向供应商发出订单,收到货物后分拣、打包并记录相关信息,这可视为由前面的活动导致的一个新的活动。

事实上,订单履行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而是一个业务流程。在第1章我们已经了解业务流程是一系列逻辑上相关联的活动,它们反映出企业中具体的任务是如何执行的。TPS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保存客户订单数据(第3步)、向供应商发出订货(第4步)等单个的活动的处理自动化,更重要的实现流程的自动化。

而第5步向快递公司、客户发送发货信息才是系统的输出。在对事务处理系统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系统的边界,物流跟踪信息并不是由订单处理系统提供的,它来源于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

通过这一例子,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TPS对企业最基本的活动进行处理,同时它也联系着供应商、客户,此外,TPS积累的数据为进一步的决策分析提供了素材,因此TP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引申:孤立的事务处理系统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TPS不仅仅要处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处理“流程”。在上面这个例子中,第3步对客户订单进行处理是销售部门的事情,而第4步向供应商订货、收货、分拣等工作则属于采购或其他部门的职责。起初,信息系统基本上是按照职能部门建立的,并且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往往是分散的、独立工作的,并没有形成一个互相协作的整合体。想象一下,如果上述系统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按照职能部门划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彼此孤立的系统会出现什么问题?

如果是独立的系统,每个应用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将会分散保存。为了业务的需要,同样的数据可能存在于多个系统中,这就极有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分散的数据存储结果还会使用户无法快速得到问题的整体性描述。例如,为了查询某一个订单的处理状态,可能需要查询多个系统才能得到答案。原因在于一些订单信息储存在销售部门的订单处理系统(刚刚接到,还未作进一步处理),另一些可能存在于产成品库存系统(已经按照订单要求加工完毕),还有一些在物料需求计划之中(正在做生产、采购计划,尚未安排生产)。

孤立的系统也会导致低效率。一方面,数据在各系统之间无法自动传递,显然需要多次重复输入同样的数据,从而使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另一方面,当使用孤立的事务处理系统时,某个部门仅仅依靠它所有的独立数据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人们开始关注“流程”的概念。流程的思想指明了从孤立的、部门级的事务处理系统中走出来的方法,以流程为导向的集成了各个职能部门功能的信息系统是发展的趋势,典型代表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第7、8章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