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范与创新

规范与创新

时间:2023-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规范与创新规范与创新似乎都是我们追求的东西,但不要忽略它们之间的矛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尤为如此。后两档事实上是被淘汰了,整个过程4—7年——这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博士制作法。这里也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的博士产量那么高,美国的科技力量是我国的数倍,却只培养出与我们数字相当的博士,你觉得奇怪吗?

规范与创新

规范与创新似乎都是我们追求的东西,但不要忽略它们之间的矛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尤为如此。规范是以长年的经验积累为基础的。经验一直被我们作为褒义词使用,但面临新局面、新情况、新问题,经验可能会阻碍你的思路。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导人来说,在这种情况下阻止你前进的人,可能就是你自己。

这里我只想举一个例子。近年来我国博士生的数量飞快地增长,有报告说2005年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毕业的博士总数快超过美国了,又有报告说2005年全中国在校的博士生总数名列世界第三。我不知道哪个报告准确一些,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博士生数目有很大的增长。在制度上,各所高校不断完善,我们校院二级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了仔细的规范:报考指定了博士生导师,笔试加面试;录取后,基础课学习、专业课学习、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写作;然后是盲审、预答辩,修改后正式送审、再盲审、答辩……总共3年(还有半脱产的),一张一张的表格不能说不规范,甚至把所有的时间节点都排出来,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事情必须在什么时间前完成等。这很像一张工厂用的流水线成批生产的示意图,一头是原料的输入,一头是产品的输出,有板有眼。让我们看看另一种博士制作方法:申请人的简历、背景、毕业学校、成绩单、学术论文、社会活动情况等交给由教授组成的招生组分析、录取;入校后2年左右的专业基础课,然后是博士生资格考试,将有20%左右的人被淘汰;通过考试后的学生继续专业课学习,并按兴趣双向选择导师;最后是申请博士学位(如果能完成博士论文的话),进行答辩。答辩的结果分四等:A.通过,论文只须作些小改动;B.论文要作重大修改,一年后再答辩;C.论文不通过,但学生基本功尚好,须重新选题,经原答辩小组专家同意后方可答辩;D.不通过,以后也不必来了。后两档事实上是被淘汰了,整个过程4—7年——这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博士制作法。比较这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好像是在保护学生一关一关地过,第二个方案则是采用淘汰学生的办法来维护学校的品牌,也是对社会的负责。这里也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的博士产量那么高,美国的科技力量是我国的数倍,却只培养出与我们数字相当的博士,你觉得奇怪吗?

我举这个例子无意比较两种博士生制度的优劣,只是想说明在我们的规范下很难跳出这个圈子去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人们会把规范弄得越来越细,越来越严密,从而越来越僵化,越来越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我国的改革是渐进的,规范是应该的,但不要急于规范,更不要扼杀创新。创新是永恒的,没有创新就没有一切,在规范的时候,请时时想到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