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理论,是对人类社会中的领导现象进行研究所凝结的知识和知识体系。对领导现象进行研究,目的是把握领导的本质,寻求领导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揭示支配领导活动的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人们开展领导活动,提高领导效益。
领导总是跟领导者个体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领导的观察、认识往往先从领导者个体这一角度入手的,因此,对领导的理论研究,也从对领导者个体的个性进行研究作为起点。为此,也就诞生了领导特质理论,它是领导理论第一阶段所体现的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特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特质就是最有效的‘分析单元’,用以探求人们心理上不同于他人又相似于他人的原因”[1]。领导特质理论是运用实验手段对伟人论进行科学化处理的产物[2],是对领导者个体具有不同于非领导者个体的独特之处进行研究所形成的知识。早在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们就对领导特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以期发现领导者个体与非领导者个体在个性、心理各方面的差异。这种理论认为,领导者个体的特质主要是:
1.智力
领导特质理论所谈的智力,是指领导者个体在领导活动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洞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有不少研究者指出,领导者的智力与其下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领导者的智力如果与下属迥然不同的话,或许有些领导者以自身智力超长而自居,往往在领导活动中先入为主,难于与下属平等交流;或许他们的一些过于超前的想法难于被下属所接受,而对领导产生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可见,领导者个体智力对领导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其影响程度不见得很大。
2.自信心
这是指领导者个体对自身能力等方面的确信程度。由于“领导是在一定的组织或团体内,一定的人或人的集体通过一定的方式率领另外一些人或人的集体朝共同的目标前进的行为和状态”[3],所以,自信心对领导者个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包括自尊心、对自身所开展的领导活动的信念等。
3.决断力
“这是指领导者及时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4]。决策是领导活动的重要职能,所以决断力对领导者个体实施领导显得异常重要。它包括坚韧、果断性等。
4.正直
这是指领导者个体纯正、正当、正派、正道。这样的领导者可以获得被领导者的信赖。无疑,它对领导者个体是不可缺失的。它包括公道、公正、公平和原则的坚定性。
5.合群
这是指领导者个体具有建立良性社会关系的倾向。领导者个体要与其他领导者共事,要率领被领导者,要在领导活动中处理内外关系,所以,合群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友善、助人、谦恭、礼貌等。合群性领导者个体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的领导关系的营造能力和配合策略性。
(二)领导特质理论的特点
领导特质理论的产生,显现了其特点:一是继承并超越了20世纪初出现的“伟人论”。“伟人论”的基本假设是认为领导者是天生的,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者,有其不可比拟的个人品质和天赋,而特质理论则将领导者个体先天具有的与后天形成的独特性结合起来研究。二是特质理论抓住了领导现象中最为基本的领导者这一要素,因此领导特质的研究能在领导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三是特质理论以期通过对领导特质的认识,探讨领导的有效程度,但因为忽视了下属需要、情境因素,未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等,因而对领导行为方面解释并不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