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有效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一、领导者的素质
素质是指事物固有的性质和特点。素质的本义是生理学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一词的含义拓宽了,即指一个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形成的基本特征,与他人区别的基本特点,如性格因素、兴趣、气质等。素质这个概念目前运用得非常广泛,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即指一种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间内的基本状态或特征。所谓领导者的素质,即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学习培养而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潜在的领导能力。
有效领导者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或者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呢?在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人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领导特质理论(trait theory of leadership)就认为个人品质或特征是决定领导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确定一个有效领导者必备的品质和特征后,要判断或推测一个人是否为有效领导时,只要看他是否具有那些特定的品质和特征(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专门介绍)。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则认为,在考察与领导高度相关的特质研究获得成功者,发现领导者有6项不同于非领导者,即进取心、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23)
国内学者对领导者的素质也进行了不少研究。事实上,所确定的素质多与领导者的甄选和测评有关,与领导者的工作绩效或成就关系不大。然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和条件,具体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一)思想素质
领导者必须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创业精神。将企业的兴旺发达当成自己的事业,有不断开拓进取的新意识,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取胜;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品德、工作作风,不谋私利,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公仆意识,做到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俯首甘为孺子牛”;要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实事求是的严肃作风;要有艰苦奋斗的实干作风,尊重群众的民主作风;要多做实事,不务虚名,敢说真话;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在企业中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员工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率领广大员工一起努力工作,为实现领导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知识素质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领导者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知识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者若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是很难胜任工作的。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知识面应越广、越渊博;领导者必须使自己具有很强的新知识时代感,拥有的信息量大、质量高,同时对各种信息有独立的判断。领导者必须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本的政治、经济理论及时事政治政策。要熟悉和掌握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及时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与本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国家政策、法令、法规等,以正确运用政策和法律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2.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对领导者而言,知识就是财富,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基础文化知识。这些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利于培养广阔的视野和较高的思维能力,是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的基础。其次是与生产技术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本行业的最新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并尽可能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领导工作中去。
3.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掌握本企业、本行业产品生产经营方面的知识,成为本行业的领导者。领导者虽不是某一专业的专家,但对其领导、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应有较多的了解,且能对本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应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但是,领导者都应当懂得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财政、金融以及外贸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才学以及领导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这是所有领导者必备的专业修养。
领导者在不断努力提高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即“T”形结构。(24)“—”指广博的横向知识;“|”指精深的纵向知识。有些理论者提出知识结构的“二八”律,即横向知识占总量为80%,纵向知识则应占总量的20%。具有单项的专业知识可使领导成为“内行”,而知识的广博则直接决定了人的潜力的发挥。领导层次愈高,对“博”的要求也愈高。企业的决策行为极其复杂,涉及各种知识和技能,这就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博学。因此,领导者应自觉适应整个知识体系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努力做到博与专的有机统一,使自己成为“T”形知识结构的领导者。
(三)专业技能素质
有效的领导者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有必要的专业技能。领导者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分析、判断和形成概念的能力。领导者应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本质,敏锐地洞察事物的主要问题;能抓住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进程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能有效地归纳、概括、分析与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2.决策能力。对领导者而言,决策是其主要的工作。在众多的方案中,领导者不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等,而是迅速选择。领导者的每一种选择都必须与机会、风险、利害、压力、责任等问题相牵连,因此,他(她)必须要有当机立断的魄力和胆略。领导者的正确决策要源于其细心的调查、准确而有预见的判断,来源于其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源于其坚强的意志力与创新精神,并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抉择。
3.组织、指挥和控制能力。领导者要善于根据组织设计的原理,如因事设职、职权一致、命令统一、管理幅度等,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战略目标而适时地调整组织机构,使人、财、物等一切资源达到综合平衡,发挥优势,获得最优效果。领导者在战略目标的实施中,要能及时发现问题,排除各方面的干扰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要能及时修正目标,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在企业目标实现后,应及时总结,并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激励下属继续努力,使组织不断前进。
4.沟通、协调能力。沟通协调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沟通协调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内外关系渠道的畅通与否,因此决定着企业的成败。领导者要善于与人交往,倾听多方意见,吸取各个方面的智慧。对内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对外要诚恳热情,不卑不亢,感情融洽。
5.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者在市场竞争中应不断创新。首先,领导就是要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正确地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步骤,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次,领导活动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决策,决策本身就包含创造性思维。决策总要变革现状,总包含新的目标、新的举措或新的步骤,这需要创新能力。最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领导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领导者有许多开拓创造性工作要做,必须保持对新鲜事物敏锐、迅速的洞察力;对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作出准确判断的预见力;面对突发事件能临危不惧、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力量,顽强实现现实目标,或修正决策重新确定新的目标;善于激励下属不断实现创新意图,并以其感染力、凝聚力、影响力及个人魅力去激发组织成员追求组织目标的热情,使整个组织不断前进。
6.知人善任能力。古人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即指知人很难,又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言,也表明遇上知才、爱才的人确实不易。企业的兴旺发达取决于人才竞争的优势。领导者必须具有辨才能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开发与使用,知其所长,委以适当的工作,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与智慧。
(四)身体素质
领导者担负着指挥、协调与组织企业活动的任务,他(她)不仅需要具备各种领导能力,而且需要健康的身体。领导者的身体素质不应只以劳动年龄来界定,而是应看其是否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一方面,应强调充分发挥老领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应注意领导干部队伍中年轻化的进程快于干部自然老化的速度,重视培养大批中青年领导干部,促使他们迅速成长。
(五)心理素质
领导行为是领导者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又是领导者心理素质在领导过程中的外在表现。领导者依靠其完整的心理面貌来实现其领导功能,其心理素质的优化是领导行为优化的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提高领导行为的自觉性、有效性及行为目的明确性。日本的松下幸之助认为:经理的心理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活力。
二、提高领导团队的素质
组织或企业绩效的好坏,关键在领导。这里的领导不仅是指领导者个人,而且指整个领导团队。因此,领导者不仅要求有个体素质优势,而且更追求整个领导团队的最佳组合,以实现企业领导团队功能的优化。这也得到了现代领导新理论——高层领导团队理论的支持。
领导集体整体优化应当能体现组织活力的增强,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提高领导团队素质,必须使团队中的人数适当以求精干高效,各有所长从而优势互补,因才施用以使人尽其才。通过这种有效的组织发挥巨大的集体力量。领导团队的合理搭配,一般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等。
(一)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即领导团队成员的年龄构成状况。最佳年龄结构是根据不同领导层次,由老、中、青按照合理的比例构成的综合体。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智力和不同经验,因此,寻求领导团队成员的最佳年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生理科学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智力与年龄之间有一定的定量关系:人的知觉能力,最佳年龄在10~17岁间;记忆能力和动作及反应速度,最佳年龄在18~29岁间;比较和判断力,最佳年龄在30~49岁间。(25)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数量的积累会增加,但吸收新知识的优势应属于中青年人,知识水平的提高与年龄增大并不是正比关系;而老年人的经验往往比年轻人要丰富。显然,年龄结构是否合理,对领导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影响。这里的年龄结构问题实质上是指领导团队平均年龄要年轻化,这也是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但年轻化不等于青年化,也不是领导团队中成员的年龄越小越好,而是指具有老、中、青合理的年龄比例。一方面领导团队应充满活力,稳重成熟,胜任工作;另一方面要形成梯形结构,既要防止领导团队老化,又要保证领导团队的继承性,保证使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进程快于自然老化的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领导团队的层次,层次高的年龄可以稍大一些,层次低的应相应年轻一些。
(二)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即领导团队的知识水平构成状况。最佳知识结构是指将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不同专长的领导者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对于有效的领导团队来说,知识就是指挥的力量。领导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否则就难以胜任领导现代企业的重任。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大量运用,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国外竞争日趋激烈,领导团队成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领导团队的层次越高,其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也应越高。领导团队的知识结构还要合理搭配,班子中应当是各方面专业人才的集合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员工的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组织的各级领导都在向知识型转变。
(三)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即领导团队中各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领导团队的专业结构应合理搭配,班子中应当是各方面专业人才的集合体。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分化,专业门类日益增多,绝大多数的人都只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全才,将各种“专才”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更宽、博的“通才”,这样才能胜任综合复杂的领导工作。在一个领导团队里,应包括四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才、生活行政专业人才;或者既有懂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人才,也有懂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人才;既有理论家,又有实干家。总之,企业领导团队应该是具有多种专长的有机体。
(四)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即领导团队的能力构成状况。领导者的有效性不仅与知识有关,而且与其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团队的能力结构比知识结构更重要。最佳能力结构是指不同能力型的领导成员,按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比例构成的多能力的综合体。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人的能力是各种各样的,如有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比较突出的“思想型”领导,有组织指挥能力比较突出的“实干型”领导,也有创造能力较强的“智囊型”领导,还有人际关系能力和用人能力比较突出的“组织型”领导等。所以,担负着多种功能的领导团队,必须由不同能力的领导成员协调结合,把各类干部置于能发挥本人长处的位置上,使领导的整体功能提高。
(五)气质结构
气质结构即领导团队在气质类型方面的构成情况。最佳的气质结构是指具有不同气质的领导成员协调配合。气质是指人的个性与脾气,它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惯性的心理反应。早期希腊医学上著名的气质类型学说流传很久,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可以找到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现代心理学家通过观察人们心理活动在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对人的气质或性格也进行了分类。事实上,气质与人取得成就、成才、成名等不存在必然联系,也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但气质确实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情感和行为。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相同气质类型者是不易合作的。领导团队成员的最佳配合是多血质与黏液质或抑郁质、胆汁质与黏液质或抑郁质,忧乐参半的配合是胆汁质与多血质、黏液质与抑郁质。所谓配合最佳是指合作中的气质类型的相互弥补、相互契合、取长补短的关系,并不是指能力水平、技术水平的相互弥补。
领导团队的素质结构是一个多重的、动态的综合体。提高领导集体的素质应根据领导者层次、工作性质及具体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搭配和结构。同时从领导者的选拔制度、考核标准、领导者培养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领导团队建设,优化其素质结构,提高其领导整体效益与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