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尾巴管理的两种基本模式
在对待“尾巴”这一问题上,经营管理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将“尾巴”切除,认为可以一切了之;相反,另一种态度是做强“尾巴”,利用“尾巴”。这就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两种“尾巴”管理模式:“末位淘汰法则”和“长尾理论”。
8.1.1 GE公司的“活力曲线”模式
“末位淘汰法则”实质就是丛林法则的“优胜劣汰”。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评估员工,成功地应用了“末位淘汰法则”。“活力曲线”以业绩为横轴(由左向右递减)(见图8‐2),以组织内达到这种业绩的员工的数量为纵轴(由下向上递增),形成一张正态分布图。根据这种分布图将员工评为ABC三级。最杰出的A级员工必须是单位中的前20%;B级员工是中间的70%;C级员工是单位中的后10%。A级员工将得到B级员工2~3倍的薪酬,而C级员工则面临淘汰的危机(或转岗、或下岗受训、或辞退等)(见图8‐3)。“活力曲线”是年复一年持续的动态评价机制,从而确保组织向前迈进的“活力”。
图8‐2 杰克·韦尔奇的活力曲线
图8‐3 尾巴分级
“末位淘汰法则”的基础:一是具备一定的人员规模和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储备;二是具备较好的管理系统基础,管理目标明确,绩效考核完善;三是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一手管理提示】
业绩按小指到大拇指递增排序,将组织内达到相应业绩的员工归入指头(见图8‐3)。因此,A级所占的比例最高不超过20%,一般以5%~15%为宜;C级所占的比例最高不超过20%,一般以10%为宜。当然,实践中ABC各级比例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要求而定。
8.1.2 亚马逊公司的“长尾”模式
“长尾理论”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长尾(The 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10月的“长尾”一文中最早提出的,它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模式。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一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市场总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因此,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hits)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misses)的经常被人遗忘的长尾(见图8‐4)。
图8‐4 长尾模型
“长尾理论”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但对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管理中做强“尾巴”、利用“尾巴”、管理好“尾巴”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组织扁平化。组织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实质就是增加“尾巴”并加强对“尾巴”的管控,从而提高效率。
【一手管理提示】
做强尾巴与管控长尾的两种方式(见图8‐5),一是将纷繁复杂的尾巴捆扎在一起;二是加强“头儿”与“尾巴”的联系,以管理中的“长板”补足“短板”。
图8‐5 做强长尾的两种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