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领导的素质和影响力
影响领导者的行为成功和取得绩效的因素很多。这里仅从领导者自我的素质、领导班子的结构、领导者的影响力等方面分析、说明。
一、领导者的素质
所谓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条件,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作风素质,心理品质、身体素质及增效素质等。
(一)品质素质
1.政治品质
政治品质主要指领导者的基本政治态度、立场和观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企业和各级组织的领导者应具备如下基本的政治品质:
(1)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即坚决拥护和执行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2)有严明的政治纪律性,能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决拥护与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
(3)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能立志改革,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4)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不搞宗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思想品质
(1)在思想方法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要全面而不要片面地,要本质而不要表面地,要发展而不要静止地,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不要教条地看待与分析问题,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2)在思想的实质与核心上,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宗旨,甘当勤务员,绝不以权谋私。
(3)在思想意识上,要有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知难而进的奋斗意识。
(4)在责任意识上,能忠实于自己的工作与事业,有理想、有事业信念,对未来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
(5)在道德意识上,应遵守社会公德,做人要诚实、正直,办事要公道,信守合同,讲信誉。
3.作风素质
领导者的作风即指领导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中表现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是领导者特有的一种工作风格。领导作风是关系到管理绩效和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应具备的作风素质是:
(1)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空谈误国,少说空话、假话、大话、套话,实干兴邦,多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2)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要旗帜鲜明,明辨是非,反对只讲人情、不讲原则的“老好人”和自由主义作风。
(3)要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做到服务群众,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关心群众,要真心实意,有真情实感,谦虚谨慎地向群众学习,坚持走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作风。
(4)要有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作风,做到勤政务实、同甘共苦、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5)要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要用新脑筋来对待新事物”,反对苟同俗流,墨守成规。
(二)心理品质
领导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主要有能力素质(智力与特殊能力)和非能力素质(个性特征)。
1.能力素质
德才兼备是我们选择、使用、考核干部的基本条件与准则。“德”的问题是指领导者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与作风品质等。“才”的问题主要指领导者的工作与技术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
(1)工作与技术能力。领导者应具有通晓主管部门的业务、技术的能力,以及指导工作与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导者的工作与技术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主管部门的工作、业务、技术很熟练;②具有对工作与生产各环节进行综合平衡的能力;③对综合计划的各个要点能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④对工作中可能暴露出来的矛盾,具有预测能力;⑤对反馈的信息能及时处理的能力。
(2)组织与管理能力。工作与技术能力是称职领导者的一个条件。精通业务与技术高明不一定是称职的领导者,领导者还必须具备以下组织与管理才能:即计划与规划设计能力;把握整体目标的能力;组织、控制、指挥与协调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用人与授权的能力;开拓与创造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改革、随机应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意见交流与信息沟通的能力;领会与掌握政策的水平与能力。
(3)决策能力。决策能力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能力素质之一。组织与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断决策的过程。决策包括经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人事决策、战术决策与战略决策等,这些决策直接关系企业的命运和领导者的管理绩效。决策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是由下列能力要素构成的:①分析与综合问题的能力;②预测能力;③逻辑判断能力;④直觉能力;⑤当机立断的魄力与能力;⑥谋略能力;⑦组织团体决策的能力。
上述三种基本能力是每位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但是由于职位高低不同,所负职责范围不同而有差异:职位愈高,其工作所需的决策(理念)上的能力愈强,也就是统率全局、综合协调的能力愈多,而技术能力的运用则较少;职位愈低,因其实际支配及指导职工的工作,故工作技术能力需要愈大,同时因负责范围较窄,理念能力需要则略减;不管哪层领导均需组织管理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2.非能力素质(个性素质)
领导者成功的心理品质除上述能力素质外,还有如下个性特征等非能力素质:
(1)领导者的个性倾向。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这是领导者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领导行为的基本动力。高效率的领导者应有多层次的需要,尤其应具有友谊与爱、自尊与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倾向特征;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心与成就动机;有广泛、持久而稳定的兴趣与爱好;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信念与事业心等。
(2)领导者的性格特征,这是领导者个性结构中最核心的成分。良好的性格特性是领导者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领导者应具备的性格特征主要是:主动、独立、敢冒风险与创造精神;合作、团结、谅解与宽容精神;诚实、正直、公道与秉公精神;勤奋、努力、刻苦及上进精神;恒心、毅力、忍耐及坚韧顽强的精神;忠诚、踏实、认真负责的精神等。
(3)领导者的自我调节特征也是领导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方面的素质主要有自知之明、自信、自律、自制、自强、自尊、自爱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品质。
(三)领导者的增效素质
领导者的增效素质即指能增加领导行为效率的,除基本素质之外的心理条件。一般增效素质有以下几方面:
1.领导者树立威信
领导者的威信主要依靠以下条件:脚踏实地,工作做出绩效;为人正直、办事与处理问题要做到公开、公正、公道;使用人才,要讲关心、爱护与信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真理,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过失与错误。
2.有效地宣传与说服
首先,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说话有科学性;其次,口头或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强,说话富于逻辑性,生动感人,有吸引力与号召力;再次,能平等待人,态度和蔼,亲切交谈;说话要守信誉,应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另外,还要掌握和运用谈话的艺术与技巧。
3.运用批评武器提高管理绩效
批评要及时;批评要适可而止;不要轻易当众批评;不要一开始就倾盆大雨;批评人要开诚布公,真诚相待,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不要算旧账;允许反批评。
4.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管理效率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素质。领导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具有谦虚、热情和对人尊敬、信任、礼貌、平等、诚实等心理品质。
二、领导的影响力
领导者能否成功地实施领导,影响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否则难以完成组织或团体目标。
(一)什么是影响力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在人际交往、团体与组织行为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能力。由于领导者身居要职,作用特殊,其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更强,其意义也更大。
(二)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一个领导者是否具有强大而有效的影响力,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职务、地位、资历、权力、品格、能力、知识、感情等。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类。
1.权力性影响力
即强制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由社会的正式组织与团体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与资历等构成的。一般来说,掌权者如校长、厂长、经理、行政长官等都有一定的强制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如威胁力、奖赏力、合法的正统力、规范力、专家力、法人代表力等。有时,非正式团体的领导者也有这种影响力。在特殊情况下,非掌权者也有这种影响力。
德国的官僚集权组织模式的创始人韦伯提出的三种权力形式:(1)合理—合法的权力(即以“法律”或者“掌权有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2)传统的权力(即以古老的传统与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下级行使权力的人的合法性地位为基础的);(3)神授的权力(这是来自早期的恩赐的基督教思想;它是以对个人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信仰……为基础的);(4)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的来自职位与等级的职务权威(即下达命令的权力和强制别人服从的职权),均属于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影响力。
强制性影响力的特点是:(1)对他人的影响带强迫性,不可抗拒,违抗要遭惩处;(2)以外部推动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对职工的激励作用有一定的限度;(3)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是被动、服从的,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4)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可能产生较大的心理距离。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如下三种:
(1)传统因素。即指人们对领导者的一种传统观念。例如,在封建社会,数千年的社会生活使人们头脑里产生这样的观念,“皇帝是真龙天子,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被称为圣旨,百官与臣民必须绝对服从,不得违抗。”今天人们已不相信皇帝是真龙天子,皇权世袭的制度已被摧毁了,但视领导者为权威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人们认为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有地位、有权威、有才干,比一般人要强得多。这种传统的观念,使人们对领导者产生服从感.并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规范。
(2)职位因素。这是一种社会性因素,职位是一种社会分工,是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对于领导者来说,社会通过选举、任命、自荐或招聘等方式给予他一定的权力。有了职权,他对下级与职工就产生强制性力量(奖惩、指挥、分配工作、职务升降等)并使下级与职工产生敬畏心理。通常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其影响力也越大。但是,“县官不如现管”,有时顶头上司比高职位者有更直接和更强的影响力。
职位因素的影响力是以法定形式为基础的领导者的强制权力,这种影响力存在于领导者实行领导行为之前。这种影响力虽不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其影响力的大小、性质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才干有密切的关系。
(3)资历因素。即指领导者的资格、经历与阅历因素。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因素,反映领导者的历史状况。现实中,人们对资历较深的领导者往往比资历较浅的领导者产生更强的敬重感。从影响力量来看,资历因素是领导者的任职历史因素,也属于强制性的权力影响力范围。老厂长、老经理、老校长、老干部、老首长要比新上任的年轻的领导干部有更强的影响力。
2.非权力性影响力
也称自然性影响力,这是由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和行为造成的,是与领导者的权力没有必然联系的影响力。例如领导者对下级的喜爱与赞赏,关心与体贴,支持与帮助,亲切与友好,尊重与信任,态度和蔼与谦逊等;对工作与事业的抱负与信心,实干与热情,秉公与廉洁,公道与公正等属于这类影响力。即便是一个普通的人(非领导者),也有这种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有如下特点:这种影响力是自然性的,而非权力性的;这种影响力不是单纯外部动力,而是职工在心悦诚服的心理基础上,自觉地、自愿地接受影响的过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比权力性影响力有更强的、更持久的影响力量。
自然影响力的基本要素有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
(1)品格因素。这是领导者的本质性因素。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性格、作风等。品格主要表现在领导者的心理活动与言行之中。“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如周恩来总理、焦裕禄、张鸣歧、孔繁森等,容易使群众产生敬重感,并诱发他们去模仿与认同,从而产生更巨大的号召力、动员力、说服力与影响力。品格不好的领导者无论其职务多高、资历多深,也会威信扫地而失去影响力。可见品格因素是领导者影响力的重要成分。它既是选择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领导者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2)才能因素。即指领导者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专业能力。这是构成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又一重要因素。这是领导者能否胜任领导职务与能否完成领导工作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领导才能是在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在实践之中的,所以它是领导者的实践性因素。
领导者的才能主要指组织管理才能、专业技术才能和决策能力。当然,也包括一个人的业余专长与才能(如绘画、书法、音乐、体育、棋艺等)。这些均会增强职工对领导者的敬佩感,从而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提高影响力。
品格与才能因素结合,领导者德才兼备,能产生更强烈的影响力。
(3)知识因素。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科学赋予的一种力量。现代化大生产对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人才,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领导者的知识是科学性因素。具有丰富科学知识的领导者在指导工作、宣传、沟通群众关系时,容易取得职工的信任,使大家产生一种信赖感,影响力必然会增强。
一个企业、学校、科研与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技能),还要有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以及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是使领导者的影响力带有科学性和取得职工信任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即使像体育、音乐、绘画等知识也有助于领导者的人际交往,增强影响力。可见,领导干部的专业化与知识化,是选拔领导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知识与才能结合,能使领导者产生更强大的影响力。
(4)感情因素。感情是人对客观对象好恶亲疏倾向的内心体验,是情绪与情感的一种提法。人与人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感情亲密,关系融洽,心理距离小,则相互之间吸引力就大,彼此之间的影响力、感染力就强。
领导者待人和蔼可亲,能体贴关心下级,作职工的知心朋友,则职工对该领导会产生亲切感,容易接受其帮助,听信其劝告,服从其领导与指挥管理。这样,领导者的影响力会大大增强。相反,领导者态度生硬,感情冷漠,与职工在心理上产生排斥与对抗,有较大的距离,职工敬而远之,其影响力就会急剧下降,甚至降到负值。
综上所述,领导者的影响力因素可概括为表9-1。
表9-1 领导影响力因素表
(三)怎样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在领导者影响力诸因素中,从激励作用来看,非权力因素起主导而较长久的作用;权力性因素起次要而短暂的作用。从工作动力与效率来看,有时可能非权力性因素起作用大,有时可能权力性因素起作用大。在这两类影响力中,相互也会发生影响。通常,领导者权力性因素作用大小,受非权力性因素的影响。如果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水平高,则对权力性影响起增力作用,反之,起减力作用。
1.提高领导者影响力水平的关键是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水平
要做到这点领导者应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1)应加强自我意识与品格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正直公道,品德高尚,关心他人,团结同志,作风正派,秉公自律,为政清廉。
(2)不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市场经济与管理知识、现代信息与计算机知识、教育、心理及其他科学知识,注意知识更新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知识素养。
(3)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决策与创造能力;具体智慧能力、专业技术与操作能力;社会智慧能力、社会交往、社会适应与管理能力等。
(4)密切联系群众,注意高尚情操的修养,学会关心人、体贴人、爱护人、帮助人,同大家建立亲切而深厚、真挚的感情;要矫正见物不见人、高傲自负、态度生硬、以势压人、对人冷漠的心理与行为。
在上述诸因素中,尤其要注意品德与才能的修养,德才兼备是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不仅领导者自身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上级领导与上级主管部门在选拔、招聘、培养、考核、晋升时也应注意这些因素。
2.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
即通过政策、程序、规定、决策和命令等方式正确行使职权。要做到正确使用职权,领导者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在使用职权时,要态度审慎,执法公正严明,不要专制独裁、滥用职权;
(2)要秉公自律,为政清廉,赏不避仇,罚不避亲,不以权谋私;
(3)要善于用人授权,大权集中,小权分散,不搞专权独断;
(4)领导者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动手,具体指导;
(5)要虚心听取意见,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3.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与和谐的组织气氛,增强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效能
提高影响力不仅仅是对领导者直接的要求,还包括被领导者的状况及环境因素。例如,提高被领导者的心理水平,使组织目标、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起来;增强团体的信息沟通与意见交流;和谐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舆论和团体风气等都有助于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水平。
4.遵循领导的法则,使领导发挥成功的影响力的作用
领导法则除前面各章所讲的组织原则、管理原则之外,这里以人际关系理论为主流,应注意如下几点:坚持人格平等、互敬互谅、尊重人格的原则;切实坚持整体、公开、公平、互利的原则;建立完整的沟通网络的原则;坚持积极激励、使职工奋发上进的原则;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坚持相互领导的原则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