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管理基层建设的方式创新
作为社会管理的基层单元,社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群众,另一头连着党和政府,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原有社会结构、文化方式发生变化,而新的又没有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矛盾凸显,社会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而此时社区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各种政策的落脚点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在实际工作中,社区的建设也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微观性和宏观性的矛盾。一方面,因社区面对的是具体的每个单位和个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社区的职权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虽然国家的宏观政策具有权威性,但是只是指导性的原则和方针,需要社区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次,职能超载所带来的问题。一方面,其虽是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在将行政事务逐步下移;加之社区人口结构巨大变化带来的弱势群体逐渐增多,都给社区管理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任务和压力的增大,社区的主要工作精力在于完成各级政府部门交办的行政事务,而很少有时间倾听群众呼声,关注民主化建设。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者也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他们认为,受我国特殊国情影响,与国外相比(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治型、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导向型、以北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合作治理型社区管理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导向型和合作型社区治理模式将长期占据我国社区建设的主流。
政府导向型中,社区管理的意义在于其是政府与市民之间信息交流沟通的纽带,一方面将政府安排的有关活动和政策加以安排和贯彻,另一方面将市民的意见反馈给政府。合作治理模式的意义则在于更加重视社区民主化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同时顺应我国社会管理结构的现实状况,将街道行政引路和社区自治相融合,其中,行政引路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促进社区管理的顺利进行;社区自治则有利于市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使其真正感受到当家做主、主人翁地位的存在。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经验的是“北京社区民主化治理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并设”,同时设置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居委会,前者用于承担党组织和上级行政机关指派的行政性事务,后者则是按照法律、法规和居民公约,组织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为公民生活提供便利,是社区管理民主化的实际体现。
不得不说明的是,一些社区在实践探索中确实摸索出社会管理民主创新的经验,它们借鉴美国自治性社区治理的管理方法,不仅设置社区管理组织履行“行政义务”,还发展承担保障居民民主化权利实现的社区非营利性组织。
三、社会组织参与的方式创新
目前,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但是其在社会管理的民主化过程中担有重要角色,要充分发挥其民主化作用,首先需谈谈当前面临的问题。第一,我国还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确保社会组织的地位,这一方面导致政府对其管理过多,影响其承担民主化载体的责任;另一方面导致社会对其认识不足,在思想观念上忽视其作用,因而参与度不高。第二,带有半官方的行政化色彩,在治理方式和民意表达上不能确保民主化实现。第三,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服务质量、水平、人员素质不高。
对于这些问题,呼吁相关法律尽快出台,加强政府、社会舆论以及行业监督,引导其良性发展,真正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应有的民主化作用,这成为首先需要突破的方面。当然,在实践方面,我国一些社会组织也探索出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