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保税物流转型升级的路径创新和对策分析:基于宁波保税区的数据
俞雅乖 高建慧
一、宁波保税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物流包括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方案设计等模块。保税物流特指在海关监管区域内,包括保税区、保税仓、海关监管仓等,从事物流相关业务,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海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保税区域的建设和保税物流的发展是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海洋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宁波保税物流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宁波保税物流体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保税仓库及航空保税物流中心等若干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截至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5个大类,总计113个。宁波自1992年11月宁波保税区正式批准设立以来,已获批复运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5个,包括宁波保税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等,宁波已经具备和建立了种类齐全和功能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见表1)。
(二)宁波保税物流的发展现状:基于宁波保税区的数据
独特的地理开发优势,强劲的经济环境支持,使得保税物流日渐成为宁波市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与优势。以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为例,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120亿元;工业总产值529. 3亿元;财政收入26. 1亿元,增幅22. 5%;进出口贸易总额133. 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 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0. 95亿美元。[1]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宁波保税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表1 宁波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整理所得。
(三)宁波保税物流发展现状的比较:以宁波保税区为例
根据《全国保税区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1]首先是进出口贸易总额,2010年上半年全国保税区共实现724. 03亿美元;其中外高桥保
表2 宁波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经济运行现状(2006—2010)
数据来源:根据宁波市保税区门户网站,http://www.nftz.gov.cn/index.htm l整理。
图1 宁波市保税区经济运行现状(2006—2010)
税区以338. 64亿美居首位,占全国保税区的46. 80%;天津港保税区完成206. 27亿美元,占全国保税区的28. 50%;而宁波保税区完成65. 1亿美元,仅占全国保税区的8. 99%。其次从产品销售收入来看,2010年上半年全国保税区共完成9407. 85亿元;其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完成4181. 50亿元,占全国保税区的44. 40%;天津港保税区完成1504. 97亿元,占全国保税区的15. 99%,而宁波保税区完成266. 16亿元,仅占全国保税区的2. 83%。最后是工业总产值,2010年上半年全国保税区共完成1897. 95亿元,其中外高桥保税区以379. 81亿美,占全国保税区的20. 01%;天津港保税区完成364. 44亿美元,占全国保税区的19. 20%;而宁波保税区完成258. 40亿美元,仅占全国保税区的13. 61%(表3)。由此可见,相对于全国保税区而言,宁波保税区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通过提高保税物流服务水平,延伸保税物流服务价值链,增加保税物流服务附加值,进而促进宁波保税物流的转型升级,是宁波市保税物流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表3 宁波保税区的比较分析
二、宁波保税物流转型升级发展的SWOT分析
(一)宁波保税物流发展的优势分析
1.保税区地理条件优越
梅山保税港区是200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5个保税港区,计划面积7. 7平方千米,地处宁波—舟山港核心区域,东临国际航道和国际锚地,北靠北仑港区,南连佛渡、六横等舟山诸岛,西接象山港;其主要功能将集成和综合宁波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的所有优势开放政策,致力于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南翼的一个在优惠性、开放性和便利性方面与特殊经济区域国际惯例最为接近的区域。
2.保税物流功能日趋完善
目前,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深圳、天津等保税区开始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全国保税物流园区面积为9. 17平方千米,宁波保税物流园区,于2004年8月批准设立,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批准设立面积0. 95平方千米,位于宁波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后方,从规模上来讲,宁波报税物流园区的批准设立面积较小,但是从主体功能上看,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个U型物流园区,拥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以及国际转口贸易四项主体功能,实现了真正的“区港合一”。
(二)宁波保税物流发展的劣势分析
1.缺乏保税物流专业人才支撑
政策与管理必须同步、协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在保税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很多企业依然集中于货物的存放、集装箱的堆存、拆拼箱等传统业务范围,附加值低下,保税业务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缺失是一大原因,物流企业的专业性人才的缺失,经营理念落后,企业相关工作的不到位,导致企业在业务扩展、出口退税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另外,在监管方面,在特殊监管区域的监管较为薄弱,在法律层次仅有《海关法》第34条规定,也只明确了可以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并未说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性质、地位等关键性问题。各部门在监管区域管理中认识不统一、政策也一致,造成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实际操作不尽一致等实际问题;此外,海关、检验检疫、税务、保险等部分分散设点,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导致企业多头跑,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
2.保税物流高端配套设施有待提升
从宁波市保税物流体系构成来看,宁波市保税物流主体功能日趋完善,但是其配套设施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是保税物流顺利流转的基本保障,但是目前尽管保税港区周边以及保税区内部集运输网络正在不断的完善,并且也已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从宁波市整体的交通运输现状来看,其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另外,在港航、物流金融等方面涉及的针对性业务较少,造成部分保税物流企业在融资、保险、货币保管等方面获得的高端服务较少,急需专业化的融资系统、资产评估体系、信息咨询机构等的进一步跟进,同时需要海关、银行、税务、工商、外汇管理等各部门的相互配合。
(三)宁波保税物流发展的机遇分析
1.经济环境日益改善
宁波保税物流的直接经济腹地为宁波市和浙江省。宁波保税物流发展的经济腹地内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2006年,宁波市GDP总量达到2864. 49亿元;2007年全市GDP总量达到了34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 80%,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市的GDP达到3964. 10亿元,增幅有所放缓,达到10. 10%;2009年,全市的GDP总量为4214. 60亿元;2010年,GDP总量为5125. 80亿元,增速达到12. 40%。比对《2008年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报告》排名前三甲的青岛港、上海港其区位条件,也可看出,尽管宁波市的GDP总量排名并不靠前,但是,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力依然为宁波保税物流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也为宁波保税物流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必备的经济支持。
表4 港口经济腹地城市GDP对比(单位:亿元)
图2 港口经济腹地城市发展对比
表5 港口经济腹地城市发展增幅(单位:%)
2.保税物流发展迅速
保税物流自身的迅速健康发展,使得宁波市保税物流的前景愈加乐观,2010年,宁波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133. 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 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0. 95亿美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宁波市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12. 2470亿美元,7个月的进出口总额已累计达到2010年的近乎三分之二;另外,中国第五个保税港区——梅山保税港区自于2010年8月26日开港试运行以来,已有韩国、西非、南美等26条国际航线挂靠梅山保税港区,并启动开展保税业务,取得了良好开局。2011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 2万标箱。其中,2011年7月份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万标箱,达到51970标箱,较上月增长12. 3%
图3 港口经济腹地城市发展增幅
(四)宁波保税物流发展的威胁分析
1.全国保税物流园区竞争激烈
东海大桥的开通,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内部的“抢位之争”骤然升温,沪浙苏三地分别以洋山港、宁波港和苏州港为前锋,开始了正面交锋。位于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区,规划至2020年,北港区(小洋山一侧)可形成约11千米深水岸线,建成深水泊位30多个,建成后的洋山港区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1300万TEU,将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而就在上海的港跨越式突围时,江苏省也开始挥戈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征战,苏州港把张家港、太仓港和常熟港集合起来,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位于江苏省沿海中心的大丰港,是江苏1040千米海岸中部唯一的深水出海通道,港口全部建成后可常年进出5万~10万吨级海轮,直接覆盖苏中、苏北地区。为了争夺国际贸易的制高点,无论是江苏省,还是上海市,都投入巨资倾力打造国际化的大型港口,长三角地区的港口争夺战,对于宁波港,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表2的分析所示,宁波保税区业绩的增长幅度虽然很高,但是还不甚稳定,在全国保税区的发展并不占有优势。从规模上分析,宁波保税物流面临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天津港保税区的竞争和威胁;从区域上分析,宁波面临着上海、江苏的竞争和威胁。杭州湾大桥的开通,更是将宁波推到了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内部竞争的风口浪尖。
2.保税物流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出口退税制度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在鼓励外贸出口,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中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出口退税制度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来说,仍然有着诸多问题而制约了其价值的体现,例如,按照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保税区已经能够确保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全面到位,但是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多元化,行业和税种认定的准确性越来越难以实现;另外,征免税状态界定模糊,保税物流中心以及保税园区运输业务的内外开展,难以鉴定其征免状态。“纯保税物流中心的运输业务,免征营业税,十分明确,但是企业在运输过程中既有中心内又有中心外的运输业务,同时还有混合贸易业务,则其征免状态就难以鉴定。”[2]而新老企业在出口退税方面享受到的政策差异也抑制了新企业在出口贸易方面的发展。
3.保税物流运行机制有待提升
我国的关税在总计上正在逐步调低,并在逐步调低出口退税、产品退税税率和减少退税产品的类别,出口退税的产品正在逐步向高新技术产品集中。在现行机制中,出口退税额的负担按照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共同负担,[3]这种做法对出口产品的跨地区较为不利,分担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可能导致出现地方出口的保护主义行为。另外,通关效率低下,由于业务量日益渐长,海关一直处于繁忙的状态,甚至很多岗位一岗多职,通关作业的等待时间较长,加上查验设备、电脑系统、转关手续等问题,导致通关时间过长,时间成本随之增加,加之,随着保税区物流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异地商检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位于不同关区的保税货物异地商检程序繁琐复杂,使得保税仓、保税物流中心等区域的保税仓储业务操作困难,严重影响保税物流的发展。
三、宁波保税物流转型升级的路径创新
(一)宁波保税物流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
1.宁波保税物流的功能定位
保税物流的功能定位,决定着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方向,进而决定着保税物流的生存与发展。从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定位来看,在1998年之后,大多数保税区开始发展保税仓储和物流产业。而目前,从我国各保税区的设区意图、功能定位来看,我国的保税区将以国际自由贸易区作为功能取向的。因此,现代物流应该是我国保税区的主体功能。在发达国家,物流管理被喻为“成本经济的最后防线”和“经济领域的黑大陆”。而我国,物流成本所占的比重还相当高,在这方面可挖掘的潜力巨大。因此,可以预计,现代物流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宁波市而言,保税区未来的发展,除了依赖保税区企业的自主发展与扩张外,保税物流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也应该是其未来的重要战略,保税物流将构成宁波市保税区未来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功能。
2.宁波保税物流的发展模式
针对保税物流的实际,宁波市需要积极探索统筹资源和整合利用的路径,走出一条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差异化竞争的发展道路,建成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定位科学、产业结构合理、环境友好型国际化保税物流体系,形成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保税物流和国内物流以及海港物流与空港物流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局面。因此,宁波市保税物流体系的发展模式应该本着整合有效资源,通过简化、同步等方式对保税物流流程进行改进,有效利用电子网络技术,提升物流通关效率;并且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大型物流园区,形成规模经济,进一步发展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提高物流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的经济规模,提升保税物流产业链的价值,同时通过各类研发工作,构建区域性的物流信息平台。
(二)宁波保税物流转型升级的路径创新
1.政策法规的支持
在政策法规方面,不仅仅需要进一步强化保税物流本身诸如业务开展,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更要从有关保税物流发展的金融保障、人才引进、监管体系等各方面对保税物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证。诸如前文所述,现在摆在宁波保税物流发展面前的问题之一主要是相关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人才的缺失,因此,针对已经批复建设的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落实相关鉴定监管政策;并且提供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岗位培训、就业指导、业务发展等专业化的培训工作以及提供各方面的生活保障,以吸引专业化人士进驻保税物流业,促进保税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制定新的更为详细的政策法规,对于相关政策的宣传与考评也是必要的。应该更多的举行类似政策听证会的会议,从实际了解保税物流企业在发展中所需要的支持以及评估对于相关政策落实的效果。
2.运作模式的创新
从目前保税区的功能定位来看,各大保税区都旨在构建国际贸易自由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跨国采购活动已经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市场,因此,很多跨国公司,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和专业化国际采购公司正在向中国延伸,而利用保税区中低成本的物流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将中国市场的产品输往世界各地,带动了我国出口的活跃和发展,因此基于国内出口商品在保税物流园区集结和处理的业务运作模式,利用保税物流园区的集配作用,多品种、大批量、多方向的出口离境,使出口企业能够在商品离境前享受退税,结汇等政策,并减低出口企业的市场风险,加快资金周转;另外,对于国际大宗进口商品而言,利用保税物流园区作为物流分拨基地,面向国内市场开展分销活动,是目前跨国企业的一种主要的运作方式,因此,鼓励跨国企业在保税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是委托保税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对于商品的分拨进行管理,可以从整体上降低进口商品的销售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宁波保税物流转型升级的对策分析
宁波市保税物流发展拥有地理位置优越和功能定位完善等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专业化人才缺失、保税物流配套措施缺乏等的困境;既有发展强劲经济实力的支撑,又不得不面对全国飞速发展的其他保税区的竞争,因此,对于宁波而言,保税物流的发展与转型,不仅仅需要完善的制度法规的保障,更需要通过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通过资源的整合与物流模式的改进,通过促进园区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整合与集聚,不断提升宁波市保税物流的内在附加值。
(一)SO战略
1.确立发展方向,建设自由贸易区
保税物流的功能定位,决定着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方向,进而决定着保税物流的生存与发展。从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定位来看,在1998年之后,大多数保税区开始发展保税仓储和物流产业。而目前,从我国各保税区的设区意图、功能定位来看,我国的保税区将以国际自由贸易区作为功能取向的。[2]因此,现代物流应该是我国保税区的主体功能,可以预计,现代物流业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宁波市而言,保税区未来的发展,除了依赖保税区企业的自主发展与扩张外,保税物流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也应该是其未来的重要战略,以国际自由贸易区为导向的保税物流将构成宁波市保税区未来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功能。保税物流是港口与保税区紧密结合的产物,保税物流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推动了保税物流区域的国际化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由此可见,国际化自由贸易区将是宁波保税物流区域发展的主体方向。
表6 宁波报税物流发展TWOS矩阵分析
2.整合有效资源,健全保税物流体系
在发达国家,物流管理被喻为“成本经济的最后防线”和“经济领域的黑大陆”。而我国,物流成本所占的比重还相当高,在这方面可挖掘的潜力巨大。针对保税物流的实际,宁波市需要积极探索统筹资源和整合利用的路径,走出一条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差异化竞争的发展道路,建成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定位科学、产业结构合理、环境友好型国际化保税物流体系,形成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保税物流和国内物流以及海港物流与空港物流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局面。同时,通过整合园区功能政策,优化业务流程。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区要通过摸索、创新和实践,不断设计出符合国际物流运作需要的新型业务模式和流程,并且通过水水联运、水铁联运、水陆联运,拓展园区的物流枢纽功能,实现货物的快进快出,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二)ST战略
1.改进服务模式,增加保税物流附加值
从目前保税区的功能定位来看,各大保税区都旨在构建国际贸易自由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跨国采购活动已经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市场,因此,很多跨国公司,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和专业化国际采购公司正在向中国延伸,而利用保税区中低成本的物流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将中国市场的产品输往世界各地,带动了我国出口的活跃和发展,因此基于国内出口商品在保税物流园区集结和处理的业务运作模式,利用保税物流园区的集配作用,多品种、大批量、多方向的出口离境,使出口企业能够在商品离境前享受退税,结汇等政策,并减低出口企业的市场风险,加快资金周转;另外,对于国际大宗进口商品而言,利用保税物流园区作为物流分拨基地,面向国内市场开展分销活动,是目前跨国企业的一种主要的运作方式,因此,鼓励跨国企业在保税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是委托保税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对于商品的分拨进行管理,可以从整体上降低进口商品的销售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2.完善制度安排,健全保税物流体系
完善的制度是保税物流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保税区以及保税物流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益的基础,因此,构建宁波市保税区保税物流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促进保税物流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对于重点物流企业、重点物流项目建立跟踪服务制度,[3]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帮助大型企业以及物流项目的入驻;第二,完善人才贮备制度,建立物流企业人才储备数据库,完善各类物流企业专业性人才培训、流动以及联络制度;第三,可以尝试推行企业网上审批制度,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立便捷、高效、透明的网上业务处理信息系统;第四,对于进驻的物流企业,建立相关信用登记制度,对于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有针对性的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第五,建立相关听证机制,及时了解各物流企业对于经营环境、相关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的需求以及执行状况,从更加实际的层面制定与完善。
(三)WO战略
1.加强政策引导,培养保税物流人才
在政策法规方面,不仅仅需要进一步强化保税物流本身诸如业务开展,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更要从有关保税物流发展的金融保障、人才引进、监管体系等各方面对保税物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证。摆在宁波保税物流发展面前的问题之一主要是相关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人才的缺失,因此,针对已经批复建设的各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落实相关鉴定监管政策;并且提供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岗位培训、就业指导、业务发展等专业化的培训工作以及提供各方面的生活保障,以吸引专业化人士进驻保税物流业,促进保税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善保税物流的制度体系建设。
2.借鉴先进技术,提高保税物流服务水平
构建大型保税物流园区,充分利用起运港退税政策、离岸金融服务政策等国家的先行先试政策,跨国采购商、物流商可以在保税物流园区设立国际采购和配送中心,将国内外采购的货物以一致的完税状态集中到园区内进行统一分拣、分类,进而集中配送之国内外终端客户,并且通过建立港口与保税区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目前保税物流通关效率低下的问题,解决目前保税港区内出口退税的问题;并且通过实现境内外自由贸易区功能,拓展保税区和港口的功能内涵。宁波市保税物流体系的发展模式通过简化和同步等方式对保税物流流程进行改进,有效利用电子网络技术,提升物流通关效率;并且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大型物流园区,形成规模经济,进一步发展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提高物流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的经济规模,提升保税物流产业链的价值,同时通过各类研发工作,构建区域性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WT战略
1.政策法规支持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4]中对于海洋经济的财税扶持有这样的规定:安排专项补助,适当降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按国家统一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海洋产业、海岛基础设施、海洋生态和资源保护等项目的支持。在宁波市保税物流转型升级方面,同样,需要研究制订现代物流示范企业认定和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引导,结合实际增加物流业专项资金,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
2.促进物流产业内互动
强化物流网络,注重战略产业的互动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5]在保税物流体系内,宁波凭借着其独有的地理优势与完善的集运输网络为区内外的各产业基地提供物流服务。而未来,要形成保税体系内产业间的互动,首先应该从保税区中的企业入手,吸引大型知名的企业入驻保税区,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保税区内的产业集聚,并通过区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实现产业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与改进生产流程,顺畅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连接急剧,并形成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全国保税区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国通关网.http://www.e-to-china.com.cn/trade-focus/bonded-process/ stat/2010/0806/85317_2.htm l.
[2]姜丽丽,王任祥.从区港联动到保税港——宁波港发展新亮点.水运管理,2007 (1):28—30.
[3]罗文丽.保税物流亟待提升.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7):28—30.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批复,2011(2).
[5]朱念.保税物流体系内产业互动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72—73.
俞雅乖系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高建慧系宁波大学研究生
【注释】
[1]宁波市保税区门户网站,http://www.nftz.gov.cn/index.htm l。
[2]戴东生、姜丽丽:《对宁波保税物流体系发展的思考》,《港口经济》2008年第6期。
[3]余姚国税局,http://yy.nbtax.gov.cn/yytaxssdyzcdy/98014.shtm 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