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成长理论各分支学派及影响力的历史性变化
1.企业成长理论的分支学派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包括:Penrose的企业成长论、Chandler的现代工商企业成长理论、Marris的企业成长模型、Coase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Nelson & winter开创的演化理论、Hannan & Freeman开创的现代组织生态学。表7-1概述了上述各学派的代表性学者、标志性文献、核心概念和理论要点。
表7-1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主要学派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赵晓,《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韩太祥:《企业成长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2.企业成长理论学派影响力的历史性变化
接下来,本章将简析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各分支学派的学术影响力的变化。理论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该理论的被引用率上,2004年,Antonio-Rafael等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讨论企业战略管理框架演变的重要文献,他们以1980~2000年发表在《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上的所有论文的所有参考文献为分析样本,以交叉被引用率为标准对与战略管理有关的经典文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前50名),并分析了这些经典文献的影响力变化。
我们从这50个经典文献中,筛选出现代企业成长理论学派的标志性文献,得出每个与现代企业成长理论有关的标志性文献的影响力变化情况(参见表7-2),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理论学派的归并处理,得出了现代企业成长理论五大学派理论的影响力变化(参见表7-3)。
表7-2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群的影响力变化(1980~2000年)
续表
资料来源:Antonio-Rafael Ramos-Rodriguez and Jose Ruiz-Navarro,“Changes in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A Bibliometric Study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0-2000”,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5:981-1004 (2004).
表7-3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群影响力变化(1980~2000年)
二十年间,被引用率最大的是资源基础观,第二位是现代企业理论,第三位是钱德勒的企业成长理论,剩下的是演化理论和生态理论。其中,资源基础观的被引用率是现代企业理论的3倍以上,是其他理论的4倍以上。
1980~1986年钱德勒的企业成长理论的被引用率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次是现代企业理论,资源基础观和组织生态学的被引用率很低,而演化理论还没有被重视。
1987~1993年是各种理论共同发展的时期。资源基础观的被引用率排在第一位,第二位仍然是现代企业理论,第三位是钱德勒的企业成长理论,其余的两种理论并列第四位。这段时间资源基础观的被引用率和现代企业理论的引用率差距不大。钱德勒的企业成长理论、演化理论、组织生态理论的被引用率差距不大。
1994~2000年资源基础观被凸显出来,它的被引用率是其他每一种理论引用率的6倍左右。演化理论的被引用率上升,基本上赶上现代企业理论。组织生态理论超过了钱德勒的企业成长理论。
纵观二十年,资源基础理论、演化理论、组织生态理论的被引用率呈上升的趋势。资源基础观的被引用率的增长主要发生在1987~2000年,演化理论的被引用率的增长主要在90年代,生态理论的被引用率的变化十五年来较小。钱德勒的企业成长理论的被引用率在90年代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二十年来,Penrose开创的资源基础观对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Coase等的现代企业理论。资源基础观的影响力在持续加大,演化理论有良好的前景,钱德勒的企业成长理论的影响力在下降,难以成为研究的热点,组织经济学的影响力在将来不会变化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