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时间:2023-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一)发达国家管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管理教育脱胎于工业教育,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安德鲁·尤尔被誉为管理教育的先驱。(二)发达国家管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1.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实践导向。

三、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管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管理教育脱胎于工业教育,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安德鲁·尤尔被誉为管理教育的先驱。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在其生命中的最后15年主要致力于科学管理的教育和推广工作,写成了管理名著《科学管理原理》,并四处免费讲学。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也非常重视管理教育,这种思想贯穿于其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之中。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随着美国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商业学校。到1870年,仅纽约、费城的商业学校就有26家,在校学生5800人。1881年,美国费城富商斯弗·沃顿向宾夕法尼亚大学捐赠10万美元,设立了美国第一个管理学院——沃顿管理学院。1900年,达特茅斯学院建立了第一个研究生层次的商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美国已经有40所大学设立管理学院(商学院)。

成立于1908年的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20年代在世界上首先推出MBA教育。MBA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目的是培养复合、务实型的企业管理人才,使其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经济,消费能力大量释放,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同时,美国退伍军人教育法案支持众多的退伍军人到大学就读,攻读MBA学位的人数增加。哈佛商学院1947届MBA毕业生就是“出类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

早期的管理教育重视对性格和情操的陶冶,而不是实际管理技能的培训,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逐渐分离、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大量出现,管理教育普遍兴起务实的风气。到20世纪60、70年代,MBA教育成为美国大学管理教育的重点,MBA毕业生占全部硕士毕业生的20%以上。1961年,在美国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会的认证标准中正式确立了MBA学位的名称。MBA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传到了欧洲,20世纪60年代又传到了亚洲。到1994年,美国MBA学生毕业之初的年薪首次突破6位数。

为了确保培养质量,美国各知名管理学院(商学院)非常重视MBA招生的选拔环节,排名前20位的商学院,MBA招生的录取率均不到20%。目前,美国大约有700多所大学的管理学院(商学院)招收MBA学生,每年MBA毕业生为7万~8万人,大约有100多万MBA毕业生活跃在企业界的各个领域,有的跻身于美国政界。

案例教学在西方大学中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医学和法律教育过程上。1910年,担任哈佛商学院院长的盖建议克普兰博士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将案例教学的模式引入到管理教育中。1921年,克普兰发表了第一本成文的管理案例集,此后,案例教学法在哈佛商学院得以大力推广。哈佛商学院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而不希望学生只记住一些“教条”,而案例教学正是提高学生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不仅在美国的管理教育中普及,英、法、德、日、加拿大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目前,世界上建立了3个具有较大规模的案例库,即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和欧洲案例交流中心。

对于每位哈佛商学院MBA学生而言,在其两年的学习生涯中,需要完成至少500个案例。而正是这种高强度的案例学习,使得哈佛商学院培养未来企业领导人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因为大量的案例涉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情境,能够让MBA学生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在今后的实际管理过程中,面对各种难题,当别人还沉浸在复杂的非程序化决策的时候,哈佛MBA毕业生却由于已经思考过类似的案例,能够转化为程序化决策,决策速度更快,决策效果更好。

近十几年来,公司大学成为企业开展管理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培养职业经理人的重要途径。在公司大学里,高层管理人员经常亲自参与授课。例如,通用电气在美国纽约州的克罗顿维尔建立了一个占地52英亩的高级培训中心,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高达10亿美元,在高级培训中心接受培训的管理人员多达1万人。在担任通用电气CEO的20年时间里,杰克·韦尔奇到高级培训中心授课超过300次,共培训超过1.5万名中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大学的培训课程往往是为公司管理人员量身定做的,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公司大学的教育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例如,摩托罗拉大学不仅成为摩托罗拉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机构,而且成为供应商、客户等的重要培训平台。

(二)发达国家管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1.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

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实践导向。据美国《商业周刊》对美国排名前25位的管理学院(商学院)的调查显示,理论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均低于50%,而案例教学则占有很高的比例,特别是在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在MBA教学中的比例高达80%以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成为国外管理学院(商学院)学生重要的“即时”学习参考资料。

再以沃顿商学院为例,一方面,学院强调教师密切深入研究现实问题,为此,成立了几十个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各种企业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许多教师花在研究中的时间远远超过教学时间,这种对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确保了学院能够不断开发出既符合实践需要,又深受学生欢迎的新课程;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了解管理者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做出有效的决策,学院实施了“影子工程”(Shadowing Project)。“影子工程”主要有以下一些作用:第一,让学生真实地了解管理情境,并验证其假设;第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机会及限制;第三,了解现实中管理者所面临的具体挑战及其应对措施;第四,体现领导的价值观。

2.重视大学后继续教育

在美国管理教育的对象中,在职学习的人数大约占到60%,针对在职人员定制化地开办了各种学位教育及非学位教育项目。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管理人员赴大学参加各种在职培训(On- the- job Training)。为了做好在职培训工作,许多大学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3.注重校企之间的合作

大学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大学的发展、建设主要依靠企业资助,大量私立大学有大型企业做其后盾。企业依靠大学为其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依靠大学教师为其开展研究、咨询、培训服务,解决各种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大量优秀的企业界人士被聘请担任管理学院(商学院)的兼职教授。在欧洲的一些商学院中,兼职教授的人数甚至已经超过全职教师的人数。这样,企业界人士在从事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发现一些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不少管理学院(商学院)设立了顾问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企业界知名人士担任。

美国许多管理学院(商学院)都非常重视校友工作,建立起紧密而庞大的校友网络。这样,既可以从校友那儿获得大量反馈信息,以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活动,又可以从校友那儿获得办学资金的支持;既可以将校友所在的企业开发为学生实习基地与案例研究基地,又可以为在校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4.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

目前,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已经实现了从“教管理”(Teaching Management)到“造就管理者”(Developing Managers)的转变。“教管理”注重相关管理理论、方法等知识的传递,而“造就管理者”强调面对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各种管理技能,包括沟通技能、领导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逐渐发展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各个管理学院(商学院)特别注意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背景等设计其未来的发展计划,并帮助学生联系各种实习机会。

例如,哈佛商学院就非常重视管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特别是注重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校园网上开办各种创办企业的创意竞赛,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创业构想。甚至更进一步,提出了“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Participant-centered Learning),从“学生”身份到“参与者”身份的改变,凸显出哈佛商学院对受教育者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高度重视。

5.将案例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实施

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由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我们将以哈佛商学院为例,分析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这一系统工程:

(1)案例库的支持。

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庞大的案例库做支撑,哈佛商学院所编写的案例库多达7500个案例(含相关的教师手册、录像片等)。由于哈佛商学院所拥有的6.5万名校友大多是各个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因此,构筑起庞大的案例编写资源库。

能够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案例必须矛盾重重,也就是说,当事人必须面临着突出的两难处境(Dilemma),这是案例选材的关键。在国内的案例教学中,许多案例根本不能叫做严格的案例(Case),只能叫做例子(Example),因为它们根本没有悬念,结果是既定的,难以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调动教师编写案例的兴趣,哈佛商学院将案例视为教师重要的科研成果,这与国内管理学院(商学院)只重视科研论文与学术专著差别甚大。目前,哈佛商学院每年编写的新案例大约在350个,编写一个案例所需要的经费为1.5万~5万美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所涉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战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哈佛商学院很重视案例更新,每年案例及其相关资料将更新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许多案例都有A、B、C、D等若干个版本,这就是不断更新的结果。

(2)硬件的建设。

为了便利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设计和建造了很多用于小组讨论的案例讨论室,配备有白板、圆桌等设备。案例教室的设计也非常符合交流的需要,一般一个教室能容纳70、80人,桌椅处于不同的阶梯上,成环状摆放,便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教室的墙壁具有很好的吸音效果,这样无需麦克风,无论是教师讲话还是学生发言大家都能听得很清楚。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下载教学所需的案例,实现教师对案例资源的共享,哈佛商学院建立起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配备有庞大的工作人员队伍进行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3)学生的投入。

案例教学作用的有效发挥,要求学生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对于哈佛商学院的MBA学生而言,需要先认真阅读案例,再根据所留出的问题对案例进行思考,再分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最后,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案例进行分析。

对于哈佛商学院1800多名在校的MBA学生而言,试图在案例教学中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具有一整套的防止“搭便车”机制。首先,小组讨论的人数有限,通常为7~8人,缺乏准备的人只能做“哑巴”,对于具有极高成就感的哈佛MBA学生而言,这显然是难以容忍的。其次,学生成绩的50%来自课堂讨论,只有50%来自考试。在课堂上,每位学生座位上都设有姓名牌,谁表现如何,一目了然。授课教师在学期开始前都会收到学生的相关资料,在假期,他们会反复熟悉这些资料。每次课后,教师会及时将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记录在案,以备日后评分。但在国内管理学院(商学院)的MBA教育中,案例教学也经常运用,但做案例总是采用小组的方式,由某一两位同学代表整个小组演示半个小时左右的PowerPoint,大家再讨论一会儿。结果,往往是能者多劳,“搭便车”也就在所难免。

(4)教师的组织。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属于典型的开放、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承担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启发者、推动者角色,其主要职责包括:不断提出问题,促使讨论深入;确定发言学生,控制讨论进度;通过反复诱导,启发深度思考。教师可能在每次案例讨论课的结束之前进行简单的总结,内容涉及本次课主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但对于当事人在案例情境中该如何行事,却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有时候,教师可能会将案例中当事人事后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及其结果通报给学生,但始终会强调: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案,管理与自然科学不同,永远不会有唯一方案。

超乎很多人想象的是,书写黑板依然是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媒介。这与国内管理学院(商学院)PowerPoint几乎完全取代黑板形成鲜明的反差,对于许多国内教师而言,甚至整堂课下来无须写一下黑板。在哈佛商学院的教室中,黑板之多可谓令人惊讶。一般而言,一个教室中通常有6~8块黑板。教师书写黑板也非常讲究,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言,由教师用最精练的语言记录在黑板上。有时一堂案例讨论课之后,教室中几乎所有的黑板都写得满满的,景象实在蔚为壮观。黑板的大量采用,使得案例讨论课的组织更为有条理,案例讨论也更容易深入下去。

PowerPoint、幻灯片、录像片也经常在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中采用,尤其是录像片的放映,能够让学生对企业及其领导人有更直观的感受,加深他们对所讨论案例的理解。有时候,教师甚至会将所讨论案例的当事人请到课堂中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拍成录像之后,又成为今后案例教学珍贵的资料片。

为了更好地组织案例讨论,哈佛商学院的教师课前会做大量的准备。每门课程都有一个7~10人的课程小组,共同开展课程设计。每堂案例讨论课之前,教师会认真准备教师手册(Teaching Notes),内容涉及教学目的、关键问题确认、开篇提问等。尤其是开篇提问,教师们都非常花工夫,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们对案例讨论的驾驭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个人都可谓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同时,老教授和年轻教师之间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传帮带机制,老教授经常到年轻教师的案例讨论课上旁听,课后将有关问题反馈给年轻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技巧,他们所掌握的教学资料也广泛与年轻教师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