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组织及其管理水平
为了促进人们工作和学习上的相互协作,组织必须提出适当的管理决策,激发出员工心理上的能量,进而还必须确定管理决策及心理上能量的四个要素,即在目标、情报、思维模式、感情方面发挥效力。
组织及其管理者,要以充分发挥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为目标,尽力创造出如下的三个方面的协作条件:①框架的设定。②影响。③相互作用。
一、框架的设定
1.协作关系框架的设定,也可以说,这是组织根基的建立和设定。无论什么样的协作,最低限度必须设定两个框架,一个是人力资源的配置,组织成员的选择以及他们的分组分工即属这类,由此就产生了这样的人的集团,作为组织的根基。另一个是组织目标的提出,就是指作为组织整体来说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为此,还要进一步分清其中哪一些属于上位目标,哪些属于下位目标。
这种框架的设定,一般是组织的管理者所做的工作,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未必只有依靠他们才能完成这一职能,组织成员中间以某种形式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会自然产生的,组织的目标有时也会被创造和发现。
2.作为框架设定,还包括分工及协调体系的建立。协调的基本方面是情报传递体系。组织是基于人们之间的分工而形成的协作体系,这种分工及协作体系决定着组织的结构,不言而喻,人们要进行协作,正常的情报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分工及协作体系与情报传递系统,在正规的组织设置中属于结构设定的第三大要素。
二、影响:纵向的顺序
为促使协作关系的形成和维持,第二个要素就是影响。影响这一概念可以说是管理的中心,影响现象,其基本的问题就是纵向的顺序,作为委任行动的管理者,他所委任的行动一旦切实可行,就会给委任的对象施加各种各样的影响,这就是顺序。例如给予适当的刺激和激励,就能提高人们心理上的能量,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影响例子。
三、相互作用:横向的顺序
相互作用是协作关系形成并得以维持的第三种现象。相互作用是横向的顺序,是组织成员之间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正是基于这种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协作关系,并使这种关系维持下去,最终形成协作现象。也就是说,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出良好的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长久地维持下去对组织管理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例如,从事开发的员工和从事销售的员工可以组成同一个集团,一旦制订出新产品开发计划,就会引起开发和销售之间的相互作用,推进情报的共同占有,目标也会一致起来,进而也能够促进相互之间思维模式的沟通和理解。基于这种情况,有可能形成开拓市场的要求,并为达到产品的革新,进行产品的开发,继而为有成效地把产品由生产者手中迅速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开展市场调查、宣传、销售等一系列企业活动。这就使得开发和销售行动上的协作关系顺利地维持下去,其基础是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从经营者那里得到指示。但是,其基本框架是由经营者和管理者设定的。经营现象的框架设定及影响,不仅是针对个人的行动,而且也是为了形成相互作用的框架设定,在这些过程中,施加影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职能上的分工及交流系统是非正式的,大多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它的产生过程在这里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非正式组织”是极为重要的,一旦它们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就容易创造出理想的相互作用框架,究竟理想状态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通常“框架设定”及“影响”称为经营现象,多半管理者的工作,对于组织成员来说,是一种他律性影响很强的现象,它所产生的横向程序性的相互作用,是为成员间自然产生的相互协作关系做出贡献的过程。这三种现象,对于协作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它意味着组织管理是由自律和他律混合组成的,把如上所描述的相互关系如若图示出来,就是图4-3的样式。
图4-3 协作关系形成的三种现象
组织管理象征着“控制”这样的概念,管理者试图全面彻底地抓住所有的“他律”活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确的,与此同时,以组织管理为中心,试图抓住和控制组织成员之间自然产生的活动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有他律的部分,那么同时也会有自律的成分,这两个部分相互间发生强有力的作用,形成“自律和他律并存”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这就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