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目标的制定
一、目标的内容
企业并非单纯以利润为目标,如果把企业经营的目标单纯地确定为利润,则会忽视其他方面,发生偷工减料、乱扣工资等情况,违反现代企业经营的原则,不但会损害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利益,而且也会损毁企业自身的前途,妨碍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因此,企业不应只把利润当作其经营的目标。
每个企业都应根据本企业的任务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企业目标的内容。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企业目标的具体内容也就不同。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内,其目标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不管何种企业,一般都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企业目标的基本内容:
(一)外在目标
1.生存目标。企业如同个人或其他组织一样有其生命的存在,因而企业生存目标重于一切。
2.市场目标。它是企业在经营活动的活力方面应达到的成果。体现企业占有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其数量可用市场覆盖面、市场占有率等表示。企业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消费者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才是企业最大的成功。利润和市场相比不过是额外的报酬。
3.权力目标。人类总是希望寻求一些权力,凌驾于他人之上,所以当今不少企业均积极从事开拓,有的通过内部资金的扩充,有的通过外部并购达成其扩张的目的,企业也借此获得占有和取得的权力。
4.发展目标。它是企业在增加品种、改进技术、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开发人才等方面应达到的成果,体现企业的实力与潜力。其数量可用企业规模的扩大、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的增加,品种、产量、销售额的上升等来表示。
(二)内部目标
1.效益目标。主要是指企业在物质利益方面达到的成果,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好坏。例如,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
2.效率目标。为了赢得竞争优势,企业总是要求提高生产效能,可以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来衡量。企业如能使用同样的资源,生产较多的产品;或者消耗较少的资源,生产同样质量的产品,都是企业效率化的表现。
根据企业目标的内容和目标值,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归纳出企业方针和目标值,组合构成企业目标。
二、目标制定的原则
目标制定是目标管理的首要环节。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目标管理的最终成果。目标定得过高,完不成,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目标定得过低,又会影响职工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的发挥。所以,为了正确制定目标,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从企业来讲,应注重于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从个人来讲,应侧重于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能力开发。具体地说,制定目标应遵循下列主要原则:
1.不能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相冲突。不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公有企业,都属于经济的范畴,因此,其目标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条件下生存,必须与国家社会利益相一致。
2.利润目标必须符合社会正义的观点。那些趁战争哄抬物价、垄断市场、获取暴利等行为,均与社会正义的观念相违背。
3.制定目标要抓住重点,突出关系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全局性的问题,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目标的内容不宜过多,以利于集中力量完成关键性目标。在一定情况下,可把目标分为必要目标和一般目标,分清目标的主次。
4.总体目标、中间目标、基层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保持协调一致,防止目标之间出现矛盾和脱节现象。
5.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挑战性,略高于个人能力,有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广大职工,“跳一跳,把果子摘下”,增强完成目标的信心和满意感。
6.目标必须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比性,能够反映目标在质与量上的要求,力求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以便于实施和考核。
7.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要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发展,以保持后续力量。在目标期限上应有一定的弹性,一年以上的目标,需要制定分期分段目标,以保证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8.目标必须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正。
三、目标制定的程序和方法
目标制定工作,包括企业方针目标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展开、管理卡的编制等工作。
(一)确定企业方针目标
确定企业目标,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它不但是拍板定案的瞬间,而且也包括制定目标前后所进行的大量工作,包括采取一定的步骤和运用必要的科学预测、决策方法。一般说来,确定企业目标的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1.掌握情报信息,即全面搜集、调查、了解、系统地掌握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资料,作为确定企业方针、目标的依据。确定企业目标时的外部环境资料,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法令、市场预测等。企业的内部条件资料,主要包括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企业各期目标特别是上期目标的实施情况,本企业的发展方向(长期与中期规划),企业的长处与弱点等。
2.拟订目标方案,应在对情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标方案。方案所规定的目标应明确表示将把企业引向何处,达到什么目的,对国家、集体、个人将起到什么作用等。拟订的方案应有若干个,供比较、鉴别、选择用。
3.评估目标方案,即将拟订的目标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限制因素分析,分析实现每一个目标方案的各项条件是否具备,包括时间、资源、技术及其他各种内外部条件。
(2)效益的综合分析,对每一个目标方案,要综合分析该方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3)潜在问题分析,对实现每一个目标方案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困难和障碍,作出预测,确定发生问题可能性的大小,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有无预防措施或补救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
评估目标方案应依靠全体职工,运用多种切实、有效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广大企业职工的作用。
4.选择最优方案,即在评估目标方案的基础上,从各个方案中选出相对最优的目标方案。在方案优选过程中,应全面权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有时应对原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有时需要在综合拟订方案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方案。在许多情况下,决定最优方案只能从实际出发,保证企业目标中主要指标的最优,而有些指标可能是较优的,绝不能把最优方案绝对化。
5.确定企业目标,即将最优方案提交厂职工代表大会或董事会讨论,经修改、审订、通过,即可确定企业的目标。
制定企业目标的过程见图10-2。
图10-2 制定企业目标过程
(二)目标展开
将企业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的过程,称为目标展开。目标展开主要包括目标分解、对策展开、目标协商和明确目标责任等内容。
1.目标分解。在确定企业方针目标之后,为了实现目标,就要把企业目标分解为部门、车间、班组和个人等各个层次上的分目标,形成企业目标体系。分解企业目标的过程,在目标管理中称为目标分解。
2.对目标分解的基本要求是:
(1)各个分目标应能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企业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内容是上下贯通的。
(2)各分目标之间应考虑时间上的协调和平衡,注意同步进行,防止因时差而影响实现企业目标的进程。
(3)各分目标也应力求简明,要有必要的期量标准。
(4)应充分考虑完成各分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及限制因素。
目标分解的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将企业目标按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组织层次依次分解。分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层层保证,互相联系,形成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的目标体系,企业目标分解过程如图10-3所示。
图10-3 企业目标分解过程示意图
3.对策展开。企业目标经过分解,形成企业的目标体系后,还要进一步进行对策展开。对策展开,是指在每个层次上针对分解得到的分目标,制定出实现该目标的具体对策或措施,如图10-4所示。
图10-4 对策展开
对策展开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层次,通过企业诊断分析和掌握现状,找出各部门实际情况与目标(或分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对这些差距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就可以找出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即问题点。针对各个问题点,研究、制定对策,以便有的放矢地缩短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对策展开过程如图10-5所示。
4.目标协商是在目标展开的过程中,企业上下级之间围绕企业目标的分解、层次目标的落实所进行的思想交流和意见商讨。目标协商是目标展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图10-5 对策展开过程示意图
过去,有些企业在落实计划时,上下级之间往往缺乏协商。有的企业领导习惯于命令式的领导方法,把生产计划指标硬性往下分摊。这就使分配计划任务的过程经常产生这样一种现象:上级拼命给下级压任务,下面使劲讨价还价,造成上下级之间关系的不协调,有时甚至影响计划任务的落实。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展开,与以往由上而下摊派工作任务的做法截然不同。在目标展开时,上下级之间进行充分协商、讨论和意见交流。在协商基础上,尽量尊重层次目标执行者本人的愿望,以制定层次目标。
目标协商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1)通过协商,使上下目标统一。这里主要是企业目标和层次目标的上下统一。由于企业目标和层次目标分别是由企业不同的成员制定的,这就有可能在企业目标和层次目标之间产生不尽一致的地方。如在目标所涉及的范围上,部门和职工个人的分工上,都可能有不统一的地方。这时上级及时地与下级进行充分协调,可在范围上填平补齐,在部门间的配合上互相衔接。这样就能够保持企业目标与层次目标的上下统一。
(2)通过协商,消除上下级之间的分歧意见。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论是制定企业目标还是制定层次目标,产生意见分歧是正常现象。尤其是在新目标的制定上,一个新的目标值往往或多或少地要高于上期实现的值。这个目标还没有经过实践,于是在能不能完成新确定的目标值上,就可能产生分歧。上级认为非完成不可,下级认为完成不了。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上下协商的办法,上下共同商讨完成目标的必要性,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下级既感到有压力,又感到上级的关怀和支持,就可能消除分歧,取得一致的认识。
(3)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理解。要完成已经制定的企业目标和各层次目标中规定的任务,必须使全体职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协商,可以使上级对层次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可以把握全局,而且可以掌握局部,同时,在协商过程中,要涉及层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关系,上级可以借此机会,阐明企业目标的内容、特点和重要意义,使下级和全体职工立足本目标,展望企业目标,增加做好本职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此外。协商还包括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商。这就有助于了解本部门目标、本人的工作目标与其他部门、其他人的目标,从而增强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整体观念,为完成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5.明确目标责任。经过目标协商,确定了企业内各部门、车间、班组、个人各个层次上的目标。接下来,就要把各层次目标与各层次上的具体人员紧密结合起来。明确目标责任是目标展开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明确目标责任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每个职工的个人工作目标,使每个人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应尽的责任。更进一步说,就是每个职工都要瞄准企业目标,认清自身目标,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等。要努力使责任指标化,便于执行、考核和检查。
明确目标责任应从上到下,上下结合,按层次要求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层次如图10-6所示。
图10-6 目标责任层次
在每一个层次上,都应该在明确集体目标责任的基础上,再明确个人目标责任。因为如果只有个人目标责任而无集体目标责任,个人的力量就难以聚合为完成集体目标的力量;如果只有集体目标责任而无个人目标责任,显然,大家负责势必会导致无人负责,集体目标责任就有落空的危险。
(三)编制管理卡
目标展开之后,为了进一步表明各部门、各单位在目标展开中的目的、措施、进度、责任者,应编制目标管理卡,作为各级领导者和执行者行动的依据。这种管理卡的格式见表10-1。
表10-1 ××部门(处、室、科)××××年目标展开
为了使编制目标管理卡工作更加系统化。可以结合PCDA管理循环模式进行,见表10-2。
表10-2
运用目标管理卡进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各级领导人员和每个职工了解与自己有关单位的工作重点,以便及时取得联系,协调发展。如果把目标管理卡张贴在醒目的地方,还可起到提醒、督促、鼓舞员工士气的作用。在目标实施中,它为领导者和个人进行检查与控制提供了方便,可以及时地进行目标之间的平衡与调整,确保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