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BPR的理论基础
流程再造这一理论是90年代初具雏形并首次提出,但流程再造理论所包含的概念和观念并非都是新的。它是在许多前人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产物。这些理论基础包括:流程管理思想、组织和人的管理思想、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等。[7]流程再造以企业流程为“平台”,把这些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集成起来,从而形成BPR的特色。
2.2.1 流程管理思想
BPR的核心思想是流程管理思想。企业流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许多管理领域,都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流程的概念。最古老的流程思想可以追溯到泰罗的科学管理。泰罗首先倡导对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这种思想成为工业工程的主要思想。在工业工程领域,制造工作被分为转换、制造、装配和测试四种活动。流程设计是对原材料加工、零件加工、分装和总装活动在整个车间内的组织和物流工程的设计。在这里,流程指的是生产流程,关注的焦点是流程中某一个职能的某一项活动,流程的分析和设计遵循劳动分工的原则。
流程管理是一种基于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控制的管理模式,代表着一种对新的企业组织工作模式的追求,有人预言它将会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流。流程管理所强调的管理对象是企业业务流程,传统的公司中,流程分布在各个部门中,以部门为界限被分割开来,而流程管理理论认为流程的这种分散正是企业绩效产生问题的根源。只有把全部流程当做整体对待并进行全程的管理,才能大幅度提高业绩。因此,流程管理强调以流程为目标,以流程为导向来设计组织框架,同时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不断再造和创新,以保持企业的活力。
流程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流程管理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流程,强调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模式重组,以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
(2)流程管理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反向,既从结果入手,倒推其过程,这样他所关注重点首先就是结果和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就意味着企业管理的重点转变为突出顾客服务、突出企业的产出效果、突出企业的运营效率:即以外部顾客的观点取代内部作业的观点来设计任务。
(3)流程管理注重过程效率,流程是以时间为尺度来运行的,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对每一个事件、过程的分解过程中,时间是其关注的重要对象。
(4)流程管理将所有的业务、管理活动都视为一个流程,注重他的连续性,以全流程的观点来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观点,强调全流程的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打破职能部门本位主义的思考方式,将流程中涉及到的下一个部门视为顾客。因此,将鼓励各职能部门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也就是重视顾客需求的价值。
(5)强调重新思考流程的目的,使各流程的方向和经营策略方向更密切配合,不致流于“依法行事”。
(6)强调运用信息工具的重要性,以自动化、电子化来体现信息流增加效率。
流程管理与职能管理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1)两种管理模式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前者关注的重点是目标,以企业战略总目标、顾客需求、市场占有率为导向,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下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目标化。职能管理的重要特点是重视职能管理和控制,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
(2)职能管理一般缺少时间标准,这一最重要的工作标准一般是由该部门的主管领导临时确定的,这就大幅加重了主管领导的工作量且标准不确定,导致整体工作效率大幅降低,而流程管理则相反,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一个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3)职能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变革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在实际操作时也只能是部门的重新划分,职能的重新调整,人员的简单增减等。而以流程为对象的管理模式的任何一次改变都是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这种再造所关注的前提是效率的提高和结果的优化。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容易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4)职能管理模式中部门职能是相对独立的(只有与生产线直接相关例外),他们之间的工作衔接一般要通过上一层级来安排、协调,而在流程管理模式下,所有的部门或岗位(包括传统上所谓独立的职能部门),都是流程的一部分。他需要完成的工作是流程中的一个阶段,他是流程中上一环节的顾客和裁判者,同时又是下一个阶段的供应商。这样,部门之间的绝大多数工作衔接将按照确定的流程及标准进行,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控制、协调的上一层级。
(5)在职能管理中企业高层领导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向大家灌输企业的目标,协调不同部门的行动以达到同步,而在流程管理中这种协调将很少,每一个事件都是一个子流程。这些子流程都是有目标的,这些子流程汇集成一个流程集合,形成的企业的总流程,子流程的目标集合就成为企业的总目标。在这种模式下,高层领导关注更多的是顾客的需求,市场占有率等综合指标。
综合二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总结出:职能化管理模式形成的管理体系是一套金字塔型的层级命令控制体系,而流程化管理模式形成的是一套以流程目标为导向的扁平化的网络状组织机构体系。
2.2.2 组织管理思想
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划分为: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组织结构反映了企业在一定的经营目标下,人与人之间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关系;组织行为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士气为目标,进一步研究人们在企业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激励、沟通和领导等问题。BPR的组织思想也可以从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两个方面来总结。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能适应新的面向流程运营的各种结构中,最有效的是一种工作团队或流程专案小组,从而使企业呈现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工作设计方面,BPR提倡工作内容丰富化,希望员工是个多面手等;在组织行为方面,集中地体现在业绩评价和价值观念方面;在业绩评价方面,提倡按工作结果(非工作量)来定薪,按能力晋升;在企业价值观方面,提倡员工由自我保护转为努力工作,自我提高,提倡对员工非训练而是教育,树立面向顾客的观念等。可以说,BPR所提倡的组织管理思想正是体现了组织理论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BPR继承了组织管理理论的优秀成果,并把这些思想与流程管理结合起来。
(1)跨职能的工作小组。自从泰勒时代开创工作设计以来,执行一项任务的最基本单元是个人。泰勒认为工作越独立,完成任务的效率就越高。到了20世纪30年代,梅奥所领导的“霍桑试验”中则注意到了工作群体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而工作小组(Work Group)这一概念则是在60年代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利克特提出的,他针对古典管理组织“机械式”的管理模式设计了“第四系统组织”,这种组织的原则是“支持关系原则”。由此关系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工作群体的核心作用,在结构方面用这种群体模式代替人对人的模式。
以后工作小组的概念被广泛吸收并加以拓展,从而形成跨职能的面向流程的工作小组概念。如在组织的矩阵结构设计中,一个项目的组织就是按照跨职能流程来组建的。这种结构形式及其灵活性与BPR的流程工作小组或专案小组是一致的。但是在矩阵结构中,可以是以项目小组为主,职能部门为辅;也可以项目小组与职能部门平等,或者是项目小组为辅,职能部门为主。这种结构的选择在于市场环境的需求。这种项目小组是按产品或服务进行设计的。另外,70年代掀起的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小组,80年代的并行工程等现代管理组织理论中均提倡建立跨职能的工作小组。BPR的组织思想与它们是一致的,然而这些工作小组成员是从各职能部门中“抽”出来的,往往受双重领导。而BPR中跨职能的工作小组是流程的基本构架,往往是固定的,但也有非固定的。
(2)工作设计。工作设计同样可以追溯到泰罗时代,那时工作设计是通过动作的分解,把每一个人的工作完全设计成机械的动作,把人作为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来使用。工作设计是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即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和授权。如工作内容丰富化和多面手即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设计工作。工作内容丰富化是20世纪60年代创建出的概念,它是让人们获得更富有意义的工作体验的一种手段。美国耶鲁大学的哈克曼(Richard Hackman)博士以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为依据发展出了一个模式,称为“核心职能特性”,即任务重要性、技能多样、任务同一性、自主性和反馈,这对富有意义的工作设计至关重要。在实践中,以日本丰田汽车创建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中的工作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装配线上操作工人的工作设计上,但其思想给BPR的组织管理以启示,BPR把这种思想推广到所有的管理领域。
2.2.3 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
BPR通过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同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从而使企业的绩效获得巨大的飞跃。这样的思想同样也是继承了前人不少优秀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流程的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工具,同时,在企业中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战略信息系统的作用。另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引入,需要组织管理上的变化与之适应才能真正发挥效益,这是社会技术学一贯倡导的观点。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如:减少组织层次,降低管理成本等是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结果。
就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而言,许多研究人员,特别是经济学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对此分别进行了研究。各种经济学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从不同的概念出发,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得出了共同的结论,如信息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信息决策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减少中间层管理人员和职工数、减少组织层次、决策可以集中等。这些观点和研究结果实际上为BPR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BPR的许多概念或观点并非是由BPR首次提出,而是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尽管如此,BPR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对前人关于流程管理思想、组织管理思想以及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等理论和方法的一种集成,并把企业流程作为集成的“平台”。这既是BPR的创新之处,也是BPR的精髓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