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群体环境的组织
组织是由动态的、复杂的社会系统构成的,其中存在着各种相互依靠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既有个人之间的也有群体之间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控制、权力、影响、地位、资源的竞争以及群体间的边界等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们为此进行争夺。在某种情况下,这些过程可能会与组织的目标和组织所期望实现的成果背道而驰。在组织安排相互依靠的条件下,组织中的行为人很少脱离他们所在的群体或是小组背景而单独发挥作用。
个体员工由于所在的社会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这些社会类别确定了部门、工作单位、登记和/或专业角色的不同。个体被等同于他们所属的群体或是他们感觉上所属的群体。很多作者都对组织环境中这些过程的运作方式进行了理论总结(Ashforth和Mael,1989;Hogg和Terry,2000;Whetten和Godfrey,1998)。组织中的个体被等同于那些基于工作单位或是小组以及职能角色(比如市场、高层管理团队)、专业特征(比如工程师、科学家)、雇用地位(比如全职或是兼职)、非正式安排而划分的群体,也被等同于组织自身。因此,当个体之间进行互动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是代表个体,同时也是他们所属的显著组织群体的成员。另外,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个体来说,这些群体成员的身份和特征也是自定义的,它们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组织中人们的行为方式(Albert等人,2000)。
组织理论家认为,现代组织正在向官僚和等级结构程度越来越低的方向发展,在现代组织里,组织内和组织间的联盟将越来越普遍(Schilling和Steensma,2001)。随着组织结构的临时化、有机化或是网络化,组织越来越依赖于任务小组以及跨职能的项目团队,群体以及群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群体间的活动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个体被要求“在其他群体面前代表自己所在的群体,或是代表一个群体与他人开展互动,从而实现目的”(Hartley,1996,398)。组织中多样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群体及其中所容纳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年龄群体和文化群体,并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在组织之间的战略联盟、合资企业或是合伙制中,在进行组织间关系的谈判时,群间事务就在组织层面出现了。在组织的各个层级上,无论是在项目群体和小组中,还是在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关系中,管理者的一个战略使命就是进行群体利益的管理。在组织为了形成竞争优势而建立新的组织形式时,对群间关系和群体间的边界管理的动态做出正确评价十分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