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八大技巧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八大技巧

时间:2023-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八大技巧1.首先让人喜欢你人类存在的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能受到别人的喜爱。专业并不精通的安迪,是靠着自己的天才人际关系的领导力,让自己的每一个下属都感到在工作中最有价值,是项目中最重要的人。富兰克林心中有数,自己会获得提名,唯一问题是有个影响力很大的人反对他。为别人服务,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有利条件。最好的关系是双方时常从对方得益的关系。

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八大技巧

1.首先让人喜欢你

人类存在的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能受到别人的喜爱。林肯总统看透了人的这个弱点并指出:“每个人最深层的特质是渴望被欣赏。渴望感到自己很重要,这是动物和人的区别之一。”据西方领导学家的研究,那些成功者受人喜爱的特性之一是他们有一种鼓励他人向上的力量,这包括对别人积极、肯定的态度。他们会为别人带来勇气、希望和力量。而这正是每个人非常渴望而又缺乏的。

在英国银行工作的安迪·华纳,他领导的十几个成员,每个人都比他的资历深,学历高,年龄长。专业并不精通的安迪,是靠着自己的天才人际关系的领导力,让自己的每一个下属都感到在工作中最有价值,是项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他非常不服气的出纳师,在一年后终于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安迪了。”

怎样让别人喜欢你?一般来说,应该掌握以下原则或方法:

第一,把注意力从你自己身上移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一步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不要好为人师,总自我吹嘘。说话总是“我怎么样,我过去怎么辉煌”,其实这样很令人讨厌。同时,有的人交友是为了打别人的主意为自己办事,而自己则一毛不拔,这种人际关系不会持久。

第二,真诚地关心别人。有一句话讲得好:“人们知道你是否关心他们之后,才会在乎你是否了解他们。”无论你有什么本领、特长,受教育程度有多高,都不如真心实意地关心别人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当你是某个人的上司时,如果你不首先让他知道你一直在关心他,你是不大可能对他有正面的影响力的。

《华尔街日报》发表调研公司所做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对16万名公司主管人员所作的调查中,被列为“最有成就”的13%的主管人员对人的关心胜过对利润的关心。如果你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首先要关心你与之打交道的人。

第三,不要低估任何人的价值。曾听说过一个年轻政治家第一次竞选演说的故事。他极想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可是当他去到大礼堂时,却发现只有一名听众。他等了好一会儿,希望有人陆续到来,可是没有。最后他对那名唯一的听众说:“我只是个刚起步的政治家,你认为我应该发表这个演说还是取消算了?”那人想了一下说:“先生,我只是个养牛的,我只懂牛。如果我把一车干草送到牧场,而那里却只有一头牛,我肯定会喂这头牛的。”

许多人跟那位年轻政治家有同一种想法。他们盼望自己有大影响力,但不懂得影响力是如何产生的。其实我们如果能对单独见面的人发挥最大影响也是一种能力。如果我们忽视我们日常接触的人,不理睬他们,我们就会失去许多影响别人的大好机会。

以积极期待的态度会见每一个人,预期每一次打交道都能产生积极结果。把每个人都当作重要人物看待,这样你就绝对不会低估任何人了。

第四,说话要调动别人的兴趣。人们尝试与人建立关系时,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是只想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兴趣,而忽视对方的兴趣。要与别人建立关系,最佳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兴趣上面。如果你善于理解,你会立刻弄清对方的兴趣所在。如果你到对方家中或办公室,你可试试通过看他贴在墙上的图画,他得过的奖品或纪念品,或摆在书架上的书来弄清他的业余爱好和兴趣,肯定会有什么东西能吸引你的注意。如果他的兴趣是你所不懂的东西,你就可以借机向他请教,彼此交流一下,更能融洽感情。

第五,请别人提建议或给予帮助。要让别人喜欢,你还有一个好的方法,即请别人给你提建议或帮个忙。人们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专长,喜欢那种因为自己有力量或权威帮助别人而产生的感觉。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曾讲过这样一件事。1736年,他拟竞选州议会书记员的位置。富兰克林心中有数,自己会获得提名,唯一问题是有个影响力很大的人反对他。富兰克林为了争取跟这个人交朋友,心生一计,主动给他写信:“我听说您的书房中有一本珍贵的书,我十分想看,能否帮个忙,把书借给我看几天。”那人对这一要求感到很高兴,欣然把那本书借给了富兰克林,后来这个人成了一名富兰克林的坚定支持者。

请求别人帮助你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开端,不应该老是索取而不付出。

第六,要考虑到别人的感情。人是感情动物,在与人交往中讲感情比讲理性更能成功。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女士进一家鞋店买鞋。鞋店的一位男店员不厌其烦地替她找合适的尺码,但都找不到。最后他说:“看来我找不到合适你的,你一只脚比另一只脚大。”那位女士很生气,站起来就走。鞋店经理听到两人的对话,于是叫女士留步。男店员看着经理劝那女士再坐下来,没过多久一双鞋就卖出去了。

女士走后,那店员问经理:“你用什么办法做成这笔生意的?刚才我说的话跟你的意思一样,可她很生气。”

经理解释说:“不一样啊,我对她说的是:她一只脚比另一只脚要小。”

经理同样把真相告诉那位女士,但他考虑到她的感情,而且跟她说话时讲究技巧,又带着尊重。他从那位女士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成功了。看出别人的感情,然后以尊重的态度为别人考虑,别人也会喜欢你。

第七,留心为别人服务。为别人服务,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有利条件。人们很自然地亲近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愿意以德报德。如果你随时留心为别人服务,你的人生会更充实,你能跟许多人建立良好关系。正如美国西部诺斯特洛姆百货公司的座右铭说:“百货商店之间唯一差别是待客之道不同。”

该公司曾对顾客停止光顾的原因进行过统计分析:1%去世; 3%迁往别处;5%因为与别的店建立良好关系而转移;9%因其他竞争因素(如价格)而转移;14%因对产品质量不满意而流失;68%因为店员对顾客态度冷漠而流失。

试想想最后一项数字不是太惊人了吗?难道这一数据不能引起我们服务工作的反思吗?

第八,别忘了给朋友“捎点东西”。最好的关系是双方时常从对方得益的关系。如果你希望使关系有建设性,在去见朋友时就不要忘了给朋友“捎点东西”。“捎点东西”,不单是某些小礼品,更多是指见解、业务机会、有助于个人发展及鼓舞士气的资料和信息。现在许多老同学毕业10年、20年见面聚会,总是畅谈过去,较少关注将来,聚会质量往往不高,很多人失去了聚会的兴趣。

第九,说话言而有信。没有什么东西比失信对友谊产生更迅速、更严重的破坏作用了。一个人说话前言不对后语,言行不一,就会失信于人。有意或无意不履行自己的义务,也会使自己失信。

失信不但伤害友谊,也会破坏生意上的关系。人们首先要相信你,才会相信你的观点和你的产品。别人觉得你不可靠时,你的机会就消失殆尽。

第十,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长处。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由衷的赞美,就能化解许多冲突和矛盾。况且称赞和尊重别人,使他们觉得自己受重视,这并不花钱,但对这个人能起意想不到的作用。

《圣经》中说:“你用什么量器给别人,别人也必会用什么量器给你。”“你期待别人怎么对你,你也要那么对待别人。”西方的谚语说得再直接不过:“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第十一,避免争论。互相讨论问题是有益的,相反,抬杠式的争论绝对没有好处。讨论和争论有什么差别呢?争论是试图强行改变别人观点。争论的结果,总是一方“赢”了,一方“输”了。讨论是交流思想,目的在于找出对每一方都公平的解决办法。讨论能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争论总会造成某种伤害。即使你“赢”了一场争论,你也可能毁掉了与对方的关系。为此,在讨论中要先听取对方意见,对分歧抱欢迎态度,不要轻易作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个反应;要答应想一想,再仔细研究对方的观点,寻求共同点,同时,行动可以轻缓,以使双方有时间思考,这样对方从中可看出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务实的人。

第十二,记住别人的名字。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它叫出来,给予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

历史上的最好例子是拿破仑·波拿巴与他的下属的关系。拿破仑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他喜欢在军营中走动,遇见某个军官时,用他的名字跟他打招呼,谈论这名军官参加过的某场战斗或军事调动。他不失时机地询问士兵的家乡、妻子和家庭情况。这样做使下属大吃一惊,他们的皇帝竟然对他们的个人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

因为每个军官都从拿破仑的话和所提问题中感到拿破仑对自己感兴趣,这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拿破仑为什么那么忠心耿耿了。

笔者也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一次去南方出差,刚下飞机,一眼看见了20多年前参军的一个学生,如今已是上校军衔的他正在机场门口等待迎接上级首长。20年不见,他听我还能叫出他的名字,惊诧不已,赶紧跑到机场旁边花店买了一束鲜花送给我。如果我当时叫不出他的名字,也许他认为我早把他忘了,也就陌生多了。

2.学会主动

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除了个人素质以及相似性因素以外,还与人的主动性有关。换句话说,积极主动是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主要成功因素。谁是人际关系中主动的一方,谁就实际上承担起主动的领导角色。

人际关系的主动首先是情感表达的主动。情绪的协调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好坏与情感协调能力很有关系。如果你善于顺应他人的情绪或使别人顺应你的步调,人际互动必然较顺畅。成功的领导者或表演者便是能够使千万人随着他的情绪共舞。不善于传递或接收情绪信息的人,在人际互动上总是停滞难行,因为别人与其相处感觉不自在,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任何理由。

人际互动中决定情感步调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情感状态将受其摆布。这与生物学的生物时钟很接近,譬如说对跳舞的两个人而言,音乐便是他们的生物时钟。在人际互动上,情感的主导地位通常属于较善于表达或较有权力的人,通常是主导者的话较多,另一人观察主导者的表情。高明的演说家便极擅长带动观众的情绪,这正是影响力的本质,也正是非权力领导力的本质。

情感协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交流技巧之一。无论是对于一个出色的演员或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商,无论是对于称职的父母或是亲密的朋友,无论是对于一个演说家或是一个政治家来说,真正需要的就是情感协调,这是一种强烈地吸引别人、联系别人、建立强大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通过与别人的情感协调,几乎可以使任何工作变得简单、容易、趣味横生。在生活中,无论你想干什么、看什么、创造什么或要体验什么,不管是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或是物质上的充分获得,都会有一些人能帮助你既快又容易地达到目标。他们知道怎样才能使你快速地获得成功。要想得到这些人的帮助,就要实现与他们的情感协调,和他们进行密切合作,让他们把你看做伙伴。

那么怎样创造情感协调呢?创造情感协调就是创造和揭示共同之处。有很多方式可以寻找他人的共同之处,从而进入情感协调。你可以通过共同兴趣——如服装式样、文娱活动等,也可以通过同一类型的朋友或熟人,还可能通过信仰发展友谊和联系。所有这些都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进行情感协调的一般方式就是交换彼此的信息。不过,研究表明双方之间的交流只有7%是通过语言实现的,38%是通过声调实现的,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和举止比他的语言提供的信息更多。

其次是交往频繁的主动。交往频繁是指人们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一般来说,人们彼此之间交往的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交往次数越多,接触机会越多,相互之间就越容易有共同的话题和感受,能真正了解和理解,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与陌生人相处初期时,交往频率对建立人际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相互之间是否保持联系,是否有着广泛的接触,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同时,它也说明要想建立一种广泛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争取主动,广泛地接触和交往。

再次是互惠酬赏的主动。互惠酬赏是争取交往的主动的重要动因。这种实惠酬赏不仅指物质的追求,也包括精神上的期望,如在交往中企图得到别人的赞成、尊重、信任、同情、安慰、关心、鼓励、表彰、怀念;或自己对别人有所期待,希望他能做出成绩,为组织争得荣誉;或力求实现个人的抱负、信念、理想、利他的愿望,避免使别人失望和受到“良心”的谴责等。一般来说,如果人们预示出行为可能得到报偿的倾向,即显现出吸引力,那么,得到报偿的概率越大,收益与付出之比的比值越大,就越容易建立密切的关系。

互惠互酬关系表现在人的一切交往活动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一是人格互尊;二是目标互促;三是困境互助;四是过失原谅。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要争取主动些,再主动些。

3.学会理解

理解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多数人际冲突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们彼此过分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的缘故。

美国一位总统曾说过:“如果说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那这个秘诀就是这样的能力: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你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从他的角度看问题。”

事实上,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真理。结果,人们各持己见,互不宽容,产生了种种的冲突和矛盾。也正是由于不能理解别人,许多人的事业毫无进展。

演说家卡耐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中写道:

“当今,成千上万的推销员拖着沉重的脚步在人行道上蹒跚,疲乏、沮丧,且收入不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只考虑自己的愿望。……如果推销员能够向我们说明他的服务或他的商品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那么,他用不着卖,我们就会向他买。”

其实,理解并不仅仅只是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而更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以德报怨”的气量。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作出让步,学会宽容别人的过失。你能理解别人,才能换得别人对你的理解。不能理解别人的结果是,苛刻待人,这样的人是很难找到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的,更不会在患难时得人之助,因此绝难成就一番事业。

理解至少有以下好处:

首先,理解会使你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的人,是不善于理解别人的,他们的一切想法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久而久之,他的形象就会越来越黯淡,名声受到影响,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其结局必然是:越走路越窄。

而天性宽厚善良的人,能够体谅别人,宽厚待人,则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赢得朋友,赢得机会,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升级。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宽厚的性格就为他带来了白玉无瑕的名声。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一家小报的广告栏中出现了一条艺人梅兰芳卖画的字样,显然,是有人在冒梅兰芳之名赚钱。对这种恶劣行为,梅兰芳的朋友们都十分气愤,纷纷准备去那家小报兴师问罪,并准备找出那个冒名者,狠狠教训他一通。

梅兰芳却劝阻了他们。他对朋友们说,这个冒名者想赚钱不假,但通过卖画来赚钱,想必也是有点真本事的,估计也是个读书人,只不过命运不济罢了。

梅兰芳嘱咐他的朋友们先从侧面了解一下冒名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经过了解,那人的情况果然同梅兰芳预料的一样,那人得知梅兰芳先生的宽容,从此洗手不干了。

其次,理解会使你得到忠诚和友谊。

理解显示的是一种胸怀,一种善意。而胸怀宽广、善待人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大家都愿意接近和结交这种人,更愿意与之一同共事。

善于理解别人,会使你得到下属的忠诚、同事的合作和共事者的友谊。三者合一,就已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一大要素,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有众人扶持,何事能够不成?

1958年,中共中央在郑州召开会议。专列在中原大地上已行驶了十几个小时,一直伏案工作的毛泽东感到有些疲倦,便放下笔,活动活动身体,由包房出来向客厅走去。一位正在走廊巡视的乘务员看见毛主席走出来,急忙迎了上去。

突然,列车驶入一弯道,由于车速较快,车厢猛地晃动了一下。毛泽东没有防备,一个趔趄差点摔倒。那个乘务员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想把他抱住,但终因力气不够,再加上车身的摇晃,不但没有抱住毛泽东,反而顺势都摔倒了。毛泽东倒在了沙发上,那位乘务员倒在了地毯上。

那位小同志吓得心里怦怦直跳,身上也冒出了冷汗,不知如何是好。

毛泽东看着他着急的样子,连连摆手:“没关系,没关系,你做得对。”看到毛泽东没事了,那位乘务员心情稍平静了一下,但马上又想到,这事要让领导知道了也够呛,心里又害怕起来,他对毛泽东说:

“主席,这件事您可别告诉我们车长啊。”

“什么事?”

“就是刚才您摔倒在沙发上的事。”

毛泽东听罢,孩子般地笑了起来:“我保证,绝对保密。”他又招手对那个乘务员说:“你知,我知,行了吗,放心了吧,小鬼。”

这件事一直不能让那乘务员忘怀,许多年以后,他用笔写下了这段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领袖的胸怀。

4.学会微笑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微笑不值一分钱,它却能带来许多东西。它让获得微笑的人感到富有,又不损失微笑的一分一厘。”

莎士比亚曾经说:“我宁愿让傻子追我开心,也不要让一个精明的人令我伤悲。”是啊,人生下来就似乎是在叫着“苦啊,苦啊!”好像出生就代表着苦难的开始。然而谁不希望自己在世上活得开心,天天快乐呢?所以,要搞好人际关系,当然是要让他开心,而不是让他伤心和愤怒。

当年克林顿竞选总统,微笑让克林顿争到了不少选民,美国一本杂志甚至因为他漂亮的嘴唇,将克林顿评为十大性感男性之一;侯赛因总统在人民面前总是笑容满面,给人和蔼可亲的感觉……做领导人必须学会微笑,才能给人以亲切、慈祥、友善的感觉,帮助建立亲民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似乎比一些过硬的施政纲领更能赢得选民的心,成败在一笑间!

也许有人说了,我不要做领导,也不要拉选票,微笑还那么重要吗?答案毋庸置疑。微笑能很快使人感受到我们的亲切、喜悦和善意,微笑使得男人、女人、老人、孩童的脸蛋变得漂亮迷人,微笑使我们表情丰富、充满热情,让人感觉友好和温暖。

罗伯特·杰布森是美国一家电脑公司经理,他听说有一个刚从加州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博士要来应聘。于是提前给他打电话,用十分客气的语调邀请他来共事。后来听说几家电脑公司都在争相聘用他,且薪酬不凡。但博士选择了罗伯杰·杰布森。后来有人问他为何弃高薪而来到这里,这位博士坦然地告诉大家:

“前几家的公司经理都是居高临下,用一副冷冰冰、公事公办的办公室腔调跟他说话,他对此感到厌烦,他认为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工作不可能得到重视。而罗伯特却用客气的语言和他说话,不厌其烦地向他介绍公司的情况,声音听起来很温暖,有人情味,有一种微笑的气息,因而愿意与之打交道,感到是真心诚意地欢迎他加入公司。”这就是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一道“无形的眼桥”。推销员会因此而得到初见者的信任,有机会推销产品;邮递员的微笑能让邮件的内容也充满温情;演讲者的微笑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使会场有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但如果你皱眉头,拉着一副苦瓜脸,没有人会欢迎你的。这种不欢迎会给你的工作制造种种障碍,不仅让你的心情不舒畅,也给人带来一种冷漠和距离感,即使最后完成了工作也不会有最圆满的结果。

5.学会沟通

沟通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和手段,将信息发送给对方(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并不完全是指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而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与理解过程。

沟通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沟通,常见的形式有听话、说话、交谈和演讲;二是书面沟通,主要包括阅读和写作等一切传递、接收书面文字或符号的手段。

沟通的主要原则有:①了解自己的感受,沟通目的是什么;②了解他人的感受,不要自以为是;③沟通要自愿,不要强迫,但也不要轻易放弃;④沟通要替他人着想,不要粉饰自己;⑤沟通要平和,不要争论谁是谁非;⑥沟通要真诚,认真聆听;⑦沟通要情理并重,以情为先,以理为据;⑧沟通是理解,是期待,是协调。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沟通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包括听的艺术、问的艺术和表述的艺术。

听的艺术重在倾听,听出门道;要有礼貌地听,等待问候机会;要吸收地听,不要挑剔地听;要控制自我表现,不要偏听偏信。

问的艺术主要是变封闭式问话为开放式问话,不少人听过兄弟俩开粥棚的故事。其中哥哥店每天收入只有100多元,弟弟店每天收入200多元。问其究竟,原来是哥哥的店在征询顾客时,问的话是“要不要加熟鸡蛋?”一般回答则是“不要”;而弟弟的店则是问顾客是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顾客很可能回答“要一个”。于是弟弟店多出的100多元收入就是卖鸡蛋的钱。同时还要学习变直接问话为间接式问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也有一则故事讲,从前有两个年轻基督徒问牧师:第一个问:“我能不能边做祈祷边抽支烟?”牧师心想,你真虔诚,那就边祈祷边抽烟吧!第二个教徒也来问牧师:“我能不能边抽烟边祈祷?”牧师大为不满:“祈祷怎么能抽烟呢?不行”。两个教徒目的一样,由于说法前后顺序不同,效果就不一样。

表达的艺术要求口头语言要亲切、准确、清晰,书面语言要简明、通畅,有一定逻辑性;形体语言主要是用目光、表情、手势传情。此地无声胜有声,回眸一笑百媚生。

6.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方法。有人曾诙谐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要长着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呢?”言外之意,就是要我们听比说多,多听少说。

有的人总认为要想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就应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出来,让别人明白自己懂得的知识多,思考的问题深。这样的念头就决定了他老是逢人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甚至在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也去插话,把自己以为正确的说出来。一副完全没有充分理解别人的想法就盲目地下判断、自以为是的样子造成了别人对他的反感,甚至激起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不聪明,反而是显得愚蠢和笨拙了。你想探听别人所知的秘密,了解别人的内心,就要鼓励别人说话,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因此,越是聪明的人,越不会说得过多。相反,他往往是个足够好的沉默者、听者,仔细听别人说的每句话,每种语气,每个用词,而且还能让最不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人也在他的面前变得很健谈,于是,聪明的人就从他的谈话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华盛顿大学校长、美国的知名学者尼克拉斯·巴勒莫说:“那些在谈话中老爱用‘我’的人无知得无药可救,不论他们如何能说会道,滔滔雄辩,他们始终是无知的。”

演讲专家戴尔·卡耐基说:“专心听别人讲话,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倾听他人谈话的好处是,别人将以热情的感激来回报你的真诚。正因为人性的知识告诉我们,相对于欣赏别人的优点而言,人往往更喜欢自我表现,一旦有人专心倾听自己谈论时,就会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有助于其提高自信心。

如何才能更好地倾听呢?

(1)要表示出诚意。倾听别人谈话是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情不能倾听,那么你直接提出来(当然是很客气的),比你勉强去听或装着去听和中途出来开小差而给人的感觉要好得多。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去听他人谈话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2)要有耐心。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别人的谈话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与心情有关的事情,因而一般可能会比较零散或混乱,观点不是那么突出或逻辑性不太强,要鼓励对方把说话完,自然就能听懂全部的意思了。否则,容易自以为是地去理解,去发表意见,产生更加不好的效果;二是别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有可能是你无法接受的,甚至有伤你的某些感情,你可以不同意,但应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情绪。一定要耐心把话听完,才能达到倾听的目的。

(3)要避免倾听时的不良习惯。开小差、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或借机把谈话主题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一心二用,任意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做出评论和表态等,都是很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比不听别人谈话产生的效果更恶劣,一定要避免。

(4)适时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谈话者往往都是希望自己的经历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谈话中加入一些简短的语言,如“对的”、“是这样”、“你说得对”等或点头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励谈话者继续说下去,并引起共鸣。当然,仍然要以安静聆听为主,要面向说话者,用眼睛与谈话人的眼睛做沟通,或者用手势来理解谈话者的身体辅助语言。

(5)适时作出反馈。包括希望其重复刚才的意见,或转述自己理解的意见等。

7.学会赞美

前面我们已经在如何管理好自信心中讲到过赞美。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切忌总是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待事物,久而久之,你会变得严厉而苛刻,也许还会不近人情,一切东西在你面前都充满了瑕疵与缺陷,周边的人或亲戚朋友认为你难以接近,便就远离你而去,使你更加孤独和痛苦。

记得一位哲人讲过:“我们世间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任何一件事情或一个人都有它的两面性,只是看你侧重于哪一面,怎么看待而已。那么,何不试着开口赞美一下呢!赞美他口才真好,赞美他服饰漂亮,赞美他成绩有进步,赞美他诚实可靠……

你会发现,当你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你会真的从心里感受到一种快乐,一种乐善好施的快乐。这样,你的心态也就随着赞美的话语而怡然和谐,行为也真诚有效了。你在发现每一个优点的同时,他们在你面前也变得可爱多了,充满了优美,每个人都变得善良了,都好相处了。

这里讲的赞美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阿谀奉承,无病呻吟的。要尊重他人,很多情况下就在于对他人的赞美。一句轻轻的夸奖能使别人如沐春风;一声诚意的致谢能使别人飞腾上天。用最普通、最平常的语言来夸奖别人,对你来说也许是很容易、很简单、很平常的事,可对别人来说却意义不同凡响,它可以使人愉悦,使人振奋,甚至会因此改变一生。

8.学会批评

人都是有自尊的,而且是很爱面子的,批评不当,伤害别人的自尊,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批评并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用来发泄私愤,斥责别人、抬高自己,这种批评本身就是不健康的,会对人际关系造成莫大伤害。

批评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批评效果,不妨采用以下一些方式:

一是赞扬加批评。批评要从赞扬开始,就像医生开刀要先打麻药针一样。从称赞开始,总是会迎合别人内心希望被肯定和尊重的需求,在两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和友好的气氛,让对方意识到你接下来开始的批评也是建立在对他的认同的基础上,不是对其进行人身攻击,那么,批评就显得更容易接受了。

二是提醒加批评。直接而正面的批评,也许能一针见血,但一下子触及人的痛处,往往一时接受不了甚至恼羞成怒。既如此,不妨通过提醒的方式让他“软着陆”。

美国著名的管理人员史考伯有一次路过他的工厂,发现有几个工人站在“禁止吸烟”的警示牌下吸烟,这是明显违反厂里的规章制度的。于是他走过去,很有礼貌地给那几个工人一人一支雪茄,请他们吸烟,并且说:“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的话,我可真是感激不尽了。”就这样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就能立刻让那些工人们意识到自己违规了,并且还能让他们以后都不再好意思这样做,而自觉地去维护工厂的秩序。史考伯的批评没有用一句正面而直接的话,却达到了不知好多少倍的效果。

三是批自再批人。即在批评别人前,首先反思自己,说出自己曾犯过的错误,“我到现在也没有改掉这个毛病”。这种谦卑的态度能帮助别人自觉、自愿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四是把“命令”变成“建议”。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批评往往是命令式的,不可违的,但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即使勉强去做了,心里也不会痛快,也不会去尽心尽力。既如此,何不给人留下一点面子,把“命令”变为“建议”,充分表示了对他的自尊,批评的效果更佳。

五是公开批评变为私下批评。公开批评容易产生抵触和怨恨情绪,最好采取“冷”处理,找个机会背后批评。就如做儿子的面对媳妇和妈妈的责难,而且婆媳观点还不完全一样,对此,只有背后分别裁决“各打五十大板”,否则公开论理只会火上加油。同时批评要有节制,批评一两次就可以了,不要抓住一个错误总是不放,甚至“算老账”,这会更加引起对方的反感,批评重在就事论事,不要伤及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