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怎样给自己减压
怎样给自己减压,方法很多,主要有自我放松,转换视角,避免“鼠斗”,树立信心,适当减负,放弃权力,调整心态,找人交谈,等等。
1.自我放松
有位心理学老师在给学生讲授压力管理课时,特意准备了一杯水,并将这杯水示意给大家,问:“这杯水有多重?”有的说20克,有的说50克。老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有些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是否能够承受,到最后我们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用放松的方法来缓解压力,就会消除压力对我们造成的危害。自我放松是减压的一大法宝。
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日常生活中逐渐累积的压力降低到我们可以控制的层次。虽然会有反弹和重复,但毕竟我们降低了一个高度,做到了有张有弛。
按照前面的例子,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水杯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才能够拿得更久。所以,我们应该将承担的压力在一段时间后适时地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久远。
这就像对待工作一样,我们应该将工作的压力在下班时放下而别带回家,回家后应该好好地休息,明天再重新拿起这压力,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压力的沉重了。
放松自我有很多方式,比如肌肉放松法,既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办公室,还可以在会议中或飞机上闭目养神。放松的方法可以利用沉思、冥想、催眠等技术放松自己,以达到深层放松;也可以借着音乐、精神按摩、瑜伽等方式让身体多部分肌肉放松以达到压力调适的效果。
还有一种是锻炼。锻炼的方法很多,打球,划船,爬楼梯,中长跑,体操,爬山(走路),游泳,跳舞,等等。通过锻炼,既可以给身体健康带来收益,也可以给心理健康带来收益。从身体层面看,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肌肉的强度,提高韧带的强度,改善心血管机制,减少心脏病发生,增加能量,改善循环,减缓衰老;从心理层面看,能增强自控、自主和自我满足感,增强自信心,改善在工作压力下大脑的活动节奏,降低压力水平,摆脱轻度烦恼。
2.转换视角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一种思考,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参照体系,也许能把人从痛苦的压力深渊中解救出来。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
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强者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强者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他;而弱者往往自寻烦恼。
还有个秀才赶考的故事。古时候,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着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要反过来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视角是无可代替的。以后你因小小的困难就开始感到压力时,请记住那个更大的参照系统。反过来想,发散式地想,积极地去想,这样,你就可以看出事情的真相,而并不是像你所担心的情况那么严重。
3.避免“鼠斗”
美国商界把激烈竞争称为“鼠斗”。人们竭尽全力互相竞争,甚至不择手段。有一位喜剧明星风趣地讲:“即使你争斗赢了还是一只鼠。”
当一个人加入“鼠斗”时,永远不会有什么满足感。他们在太多的领域参与竞争,他们没有“赢”的尽头。我们要向一些小动物学习智慧,自觉地为自己减压。看那活泼自由的小动物:小鸟不会试图比邻居多筑几个巢,狐狸不会因为自己只有一个洞可以栖身而烦恼,松鼠不会因为担心贮藏的果实只够吃一个冬天,而不是两个冬天焦虑而死,狗也不会因为没储存足够的骨头养老而夜夜失眠。
努力工作,鼓足干劲争取达到自己的目标。但要注意,不要让家庭、你自己的健康和你的朋友为此付出代价。任何成就都不足以弥补这种无谓的牺牲,或由此而来的压力。
4.树立信念
心理学家指出:“健康的杀手不是生活节奏快,而是厌倦情绪。把人搞得不愉快乃至病倒的,是那种一切都毫无意义的感觉。”20世纪初,美国人的漫无目的和迷失方向似乎成了流行病,人们再也不知道自己信仰什么。许多人用怀疑来取代价值,用冷漠来取代信念。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利希·尼采说:“如果我们有信念,什么方法都能找到。”信念使人有勇气、有尊严地应付人生的一切境遇。一个人的信念越坚定,他就越坚强,就越不容易在逆境面前感觉到压力。
5.减轻负荷
有许多人就像一个站在自己田地中央的农民。这个农民说:“我用不着出去干活,我被活包围了。”他们把越来越多的任务包揽在自己身上,最后无法把这些事情一一办好,于是压力就产生了。正如我们有些领导和管理者,自己都会,群众不累。越俎代庖,如牛负重,累死累活反而得不到称赞和理解。
有时我们要暂停承接任务,从超负荷中脱身。如果你是那种喜欢尝试新事物和包揽一切的人,你要每过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提醒自己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有时为了保重,要主动放弃一般的事情。
6.放弃权利
美国立国的基本思想之一,是每个人都享有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个思想自然十分好,但不幸的是许多美国人对此着了迷,他们整天为自己的权利而奔走,而不是挑起重担。
为自己的权利而奋斗,要“获得属于你的一切东西”,一旦不能如愿以偿,往往会产生许多有破坏性的情绪:如怨恨、痛苦、愤怒、仇恨和恐惧等,自己给自己增压。
大概人人都听说过这句话:“给予比接受好”。给予能带来巨大欢乐,也能大大减少压力。
7.调整心态
大部分的感情困扰都是人们的思维方式的产物。我们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又是我们的头脑中信息输入的直接结果。
电脑专家懂得,电脑输出取决于输入。人脑其实也一样。我们的输出——所说、所想、所做的取决于我们的输入。读书看报,看影视节目及其他所见所闻。我们每个人都选择的输出主要有两个:给我们的人生增加动力或是增加稳定性。
一心只想到自己的人往往会灰心丧气,结果他们就有压力。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被私事所困扰,你可以花点时间帮助别人。通过帮助别人能治愈自己的心病。
8.找人交谈
我们遇到的压力,常常是由于我们把感情封闭起来不向别人诉说而产生的。医生常说,长年累月把感情埋在心里,从不外露的人,最容易患心脏病。
要避免这种压力,应该建立起一种无论是个人的麻烦事还是好主意都可与别人诉说的人际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配偶是最能跟自己交谈的人。选择跟谁诉说时,一定要找你可以与之推心置腹交谈的人。这个人不会因为你说的话而给你扣帽子,也不会把你的话拿来做不利于你的事情。
压力通常不是做事太多而产生的。压力常常是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观点造成的。你处理压力的方式决定你能否顺利应付压力。有一位压力问题专家说:“不懂得怎样对抗忧愁的人死得早。”
人人需要减压,减压的利器主要在自己手里。
9.学会快乐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结果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到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实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此时我们就把一个重大的责任托给周围的人,即要求他们使我们快乐。
我们似乎承认自己无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怜地任人摆布,这种压力是自己造成的。为了减压,我们必须找回自己快乐的钥匙。
什么样的人最快乐,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生命的外科医生。
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有工作,就会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偿,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乐”。
10.警惕12种职场心理压力陷阱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缺乏自信)。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2)非黑即白看世界(没有重点地较真)。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然。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3)无止境地追求卓越(过分追求完美)。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
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大胆不讳地提醒他。
(4)无条件地回避冲突(过分迁就以及没有原则)。
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当中。
(5)强横压制反对者(霸道专横者)。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6)天生喜欢引人侧目(好大喜功及喜出风头)。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7)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8)被困难“绳捆索绑”(过分强调负面的事物)。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象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9)疏于换位思考(自我中心主义者)。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10)不懂装懂(自尊心过强)。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不懂装懂。而且,他们要求完美却又严重拖延,导致工作严重瘫痪。
(11)管不住嘴巴(缺乏严谨和规范意识)。
有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些话题可以公开交谈,而有些内容只能私下说。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计,但在讲究组织层级的企业,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
他们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
(12)我的路到底对不对(缺乏自信和判断力)。
这种人总是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他们总是这样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华德普与巴特勒认为:应该重新找出与自己的价值有关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最终本质。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上述12种行为模式的影子,然而,在迈向成功之路,不论主管或基层员工,都有必要时时检视自己。
(转引自《成功始于意识》,李启明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