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管理好你的身体——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案例1:文化高了,寿命短了
45岁的刘先生是某事业单位的正处级干部,近半年来一直腰酸腿痛到夜不能寐。但是却舍不得放下一天工作去医院进行正规的诊疗,一日三餐中有三分之二的饭局都是在接待应酬中度过的。他以为晚饭后随便按摩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工作应酬和治病两不误嘛。待到病情已经加重到发生骨折,刘先生15年来才首次踏进了医院的大门。在医院全身一查,原来他已经是肺癌全身转移导致病理性骨折。到处求医的刘先生家人被多家医院告知这么晚期的病例,基本没有治疗的价值了。
像刘先生这样总以工作为借口死撑着不看病的中年知识分子很多。有人戏称北京中关村的年轻人越来越不会“玩”了,除了电脑还是电脑。一些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白领、骨干、精英”快变成“白骨精”了。某市政府做过调查,机关里健康状况最差的是中年人,但他们却以工作太忙为借口极少请假看病,经常到医务室理疗、开药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反倒优于中年人群,该单位的中年人平时看起来好像没事,个个都是10年、20年没病过,但一病倒全是大病、重症。最新的调查发现,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10年前下降了5岁,仅为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72岁则低19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两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之间。
案例2:职业女性的“心病”越来越重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职业女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有些女孩子本来工作不错,收入不错,然而她们却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随着阅历的增长,对于工作逐渐失去了兴趣,常常觉得心中莫名其妙地疲劳;有的面对工作机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也有的女性过分地追求变化,不断地变换工作环境,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结果使自己对工作越来越麻木。
有些中年女性面临下岗、再就业,找工作成了麻烦事。很多单位明文不招女性,即使招也要加上一条年龄限制:超过35岁的不要。这就更增加了她们的心理恐惧,她们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刻面临着被解雇的风险;她们年龄偏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她们觉得精力不充沛,竞争不过年轻人,其实这是她们自信心不足所产生的忧虑。
还有一些女性时常有一种尴尬: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看着周围的人住洋房、开轿车、穿时装,过令人羡慕的生活,耳濡目染,自己也渴望过上这样的富裕生活。但因为是工薪族,囊中羞涩,无力应对,由不满足于现状导致心理渐渐不平衡起来。
另外还有一类职业化女性,在外是单位的领导和骨干,在内是家里的贤妻良母,她们为事业、家庭和子女的成长而奔波,还要在上下级、同事、姻亲、家庭等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中求得完美。她们承受着各种压力,纷繁复杂的各种事情使她们紧绷着一根弦,她们也在担心,万一哪天弦断了,后果不堪设想。
(选编自《40岁登上健康快车》,洪昭光著,漓江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