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复杂组织失效的控制过程描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复杂系统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享受其创造的便利和福利的同时,很多棘手的安全问题也纷至沓来。在有关复杂组织失效的调控和管理理论还没有形成和完善之际,近年来一些人提出流程简单化、组织最优化来应对复杂组织失效问题。但这种试图以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确定性对随机性、简单对复杂的处理问题方式,更多的是来自于组织认知者长期的实践经验,本身没有多少理论根据。由于简化的流程违背了复杂组织的运行规律,加之复杂组织难以实现最优化,所以复杂组织的有效控制问题在实践中一直是困扰组织管理实践者的难题。事实上,组织失效通常都遵循着类似的过程。即扰动(主要表现为内部元素或交互作用关系的变化及外部环境变动的诱导)的存在并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校正,导致偏差出现,并得以放大,最终破坏了组织内部结构的平衡。即内部结构在诱导因素的作用下,但调控因素没有介入,或介入有效性没有达到预期。一般情况下,组织失效都具有类似的微观机理,主要受到以下4类因素的影响:
(1)基础因素。这些是维持组织正常运转的因素,它们构成了组织的骨架,元素的行为及元素间的交互作用比较稳定,相对于活跃因素,似乎一直处于蛰伏状态,但它们是保证组织存在的基础。例如组织内的正式成员及其在组织中的工作关系、维持组织存在的物质设备等,它们是普遍存在的,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按照规范的流程运行,履行其在组织中预定的动作或任务。
(2)活跃因素。它可能是基础因素通过诱导条件的激活生成的,也有可能是新生成的。相对于基础因素,活跃因素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现出来的一类因素。例如领导的突然离职、因流感导致的大量员工请假、金融海啸对企业产量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如果没有诱导条件出现,会一直处于蛰伏状态,不会对组织结构造成扰动,并影响组织的宏观行为,导致组织失效。需要强调的是,当诱导因素存在时,且调控失效,在这种情况下蛰伏因素就转变为所谓的活跃因素,才有可能导致组织失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活跃因素也是组织决策、管理、控制、领导等职能重点考虑的因素。组织管理者要想快速有效地解决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他们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就是快速找到活跃因素,或者把蛰伏因素激活为活跃因素,使之具有更强的执行任务的能量,这样才有助于提高管理措施的执行效率。一旦这些活跃因素的活跃度达到某个极值,能量逐渐耗竭,其活跃度就会逐渐衰减,并转化为蛰伏因素。
(3)诱导因素。它是将基础因素诱导(激活)成活跃因素,或者是将活跃因素诱导为蛰伏因素的因素。在没有诱导因素存在的条件下,组织中的基础因素会一直处于蛰伏状态,而活跃因素也只能靠自身的运行规律逐步衰减为蛰伏因素。在组织管理中,管理措施通常就是围绕着诱导因素制定的。组织管理者会根据组织内外部存在的约束力决定是把蛰伏因素诱导为活跃因素,或者是把活跃因素诱导为蛰伏因素。例如,在当前的金融海啸国际大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金融海啸就相当于诱导因素,在它的诱导下,企业原本稳定的产量(蛰伏因素)会逐渐消减,一些正式员工(基础因素)遭到裁减。
(4)调控因素。它是指那些对基础因素和诱导因素进行调整和控制,防止组织失效的因素。通过图7-4我们可以看到这4类元素间的关系,它揭示了组织失效控制的一般过程。一旦组织形成后,控制因素和诱导因素就变为组织管理者的主要工具。控制因素主要是对偏差的纠正,基础因素可能在内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出现行为偏差。这时候控制因素就会被激活,它会校正元素的行为偏差或组织内外部交互作用的偏差,把这些脱离平衡位置的元素或交互作用重新推进某个动态平衡位置,使组织行为不突破组织内外部平衡的某个临界值。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就可以一直保持其有效性,抑制组织失效的发生。复杂系统失效控制的一般过程如图7-4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