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案例研究方法在企业管理学中的应用趋势

案例研究方法在企业管理学中的应用趋势

时间:2023-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历史上看,早在数百年前,案例方法就在法学领域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案例方法兴起的背景谈到案例方法在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就不能不谈到哈佛商学院。1908年10月1日,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为此,也有很多人认为,1921年,哈佛商学院率先将案例研究方法引入企业管理科学研究领域。1924年,案例法被确立为哈佛商学院的主要教学方法。

从历史上看,早在数百年前,案例方法就在法学领域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医师依赖于案例方法来诊断病症;律师将判例法视为法律研究的基本方法——英美法系国家的律师将判例视为法律的渊源,大陆法系国家的律师则从大量的判例中找寻有力的经验性论据。20世纪中后期,案例方法在经济学——主要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包括私人企业组织管理领域和公共机构行政管理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章以下仅探讨企业管理科学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

1.案例方法兴起的背景

谈到案例方法在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就不能不谈到哈佛商学院(简称,HBS)。1908年10月1日,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1911年,哈佛商学院设立企业研究室(the 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作为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专职机构。同年,阿奇·肖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引入了“问题法”[2],即邀请企业家或经理人员为学生陈述或写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这一方法即是后来享誉全球的哈佛案例法的前身。在第一任院长艾德文·盖伊的倡导下,案例方法在哈佛商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或经理人员被邀请到课堂上来提出问题、主持学生的研讨活动,由学生对现实中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

哈佛商学院第二任院长华莱士·B.唐哈姆是一位由案例法培养出来的律师,他看到了在企业管理科学研究领域使用案例的重要性,并全力推动哈佛商学院发展案例教学法[3]。在唐哈姆的促进下,1920年,哈佛成立案例开发中心;次年,由院长助理克林顿·比德尔撰写的“通用鞋业公司案例”成为了哈佛商学院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案例书。为此,也有很多人认为,1921年,哈佛商学院率先将案例研究方法引入企业管理科学研究领域。1924年,案例法被确立为哈佛商学院的主要教学方法。除哈佛商学院以外,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也是在企业管理科研与教学领域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重要力量。从1923年起,毅伟商学院开始运用案例方法,使学生以经理人员的身份就各种经营情境做出决策。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哈佛开始大力向其他商学院推广案例方法。在随后的五六十年时间里,哈佛商学院充当了在企业管理领域推广和普及应用案例方法的旗手的角色。最初的十余年,由于案例方法因为偏离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与教学的方法和原理,其推广经历了较长的时期而成效甚微。直到1955年,在福特基金会提供的100万美元的资助下,哈佛商学院连续举办了11期8周制的案例教学暑期研讨班,先后邀请了119所院校的227位管理学院院长与资深教授来参加,这才使人们逐步就案例研究方法的意义、特点与有效性建立了初步的共识,为其推广提供了认识上的基础。此后几年,哈佛商学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从案例选题、搜集、撰写、应用、储存、更新,到发行和版权保护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案例库系统[4]。目前,哈佛商学院每年开发大约350个案例,每年对外售出案例次数约为600万个/年。

1961年,哈罗德·孔茨在《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中划分六大管理学派时特别区分出了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以案例方法为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故又称案例学派。这一学派主张,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各个案例中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从而服务于管理实践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孔茨进一步将管理学派划分为11个学派,除经验主义学派外,另一个高度重视案例研究方法的学派是权变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权变主义学派的兴起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这一背景紧密相关。在案例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方面,上述两个学派又存在显著差别——经验主义学派侧重于研究个体企业管理实践,在服务于个案研究这一目标之下,才考虑做多个企业案例的比较研究与归纳、概括;而权变主义学派侧重于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出若干基本模型,以指导管理实践。

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案例方法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发展之迅速、涉及面之广度和研究进展之深度极为引人注目。今天,无论是在战略管理或组织管理领域,还是在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管理、生产作业管理、信息技术管理领域,都可以看到丰硕的案例研究成果。

近年来,新兴的管理学说、主张和方法中,有不少都来源于其始作俑者对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的深入研究。比如,盛行一时的企业文化论、Z理论、核心能力论、企业再造理论及卓越企业、第五项修炼、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等等。

2.案例研究方法的内涵及特点

从案例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案例方法有案例研究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之分。本文以下主要探讨案例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方法在行政管理、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但迄今为止,研究者们仍然对“到底什么是案例研究”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持有不尽相同的认识。

作为“确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合法’地位”的案例研究大师[5],罗伯特·K.尹在1984年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研究”的定义,即: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在这样一种研究情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线不明显,(研究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来展开研究。围绕这一定义,一批学者开始逐步就案例研究的性质、研究对象及其作用这类问题形成大体一致的判断。这些共识可以概括为四点:

(1)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6],而不是一种纯理论性的研究。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的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7],而不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尹对案例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及档案分析、历史研究的研究问题形式及其要点进行了对比(见表12—1),可以看到,三种经验性研究方法都侧重于研究暂时事件;其中,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的研究问题形式是一致的,两者的差别在于案例研究无需对行为事件施予控制,而实验研究需要对行为事件施予控制;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都不需要对行为事件施予控制,但两者在研究问题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别。

表12—1 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问题形式及其要点对比表

注:这里的“有多少”,对应于“how many”和“how much”。
资料来源: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2nd ed)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我们也要看到,案例研究中应用的各种方法正在随着案例研究自身的发展及应用案例研究的不同学科及其分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文曾提到,在尹确立的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中,案例研究是归属于现象学的研究范畴的,它和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之间的差别是泾渭分明的。对以尹为代表的主流案例研究(方法)论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在案例研究的性质、研究对象、作用及其可用的方法等问题上,持有截然不同的或带有质疑色彩的观点。从更深层次看,这种分歧的背后其实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研究范式的对抗[8],一种是实证主义——定量的研究范式;另一种是解释主义——定性的研究范式[9]。近些年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比如说,这些年来兴起的案例调查方法作为案例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的一个嫁接产物,它将调查研究中确定变量间具体关系的定量方法,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大举带入了案例研究领域。伴随着研究工具、方法的交融,案例研究的应用范围正逐步突破其产生之时研究者们设定的“仅限于对相对单一的社会经济现象或有关事例的深入研究”这一狭窄的研究范围。随着多案例研究的发展,案例研究在其发展早期被打上的小样本的实地研究方法和定性的、强调分性概括性的研究方法的烙印正日益模糊化。

(2)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现实社会经济现象的事例证据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表述具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案例研究的重要特征是其研究对象被限定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按照罗伯特·E.斯特克的表述,案例研究是“理解特定情况或特定条件下(单一事件中的)行为的过程”[10]。在这样一个研究过程中,人们可以将研究重点放在捕捉社会经济现象的片断的真实细节上,而无需预先严格设定或梳理清楚其中蕴藏的为数众多的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不过,由于案例研究往往只是被用做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片断,即一个相对狭小的研究领域的某一局部性的问题,为做到这一点,很多情况下,案例本身作为一个现实经济活动中完整的复杂系统的其他方面往往要被概要化、抽象掉。

另一方面,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属于现象学的研究范畴。正是这一点,使案例研究显著区别于经验性研究中的其他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另外两种研究方法。与非经验性研究方法相比,经验性研究方法在有效性方面相对较弱。而在经验性研究的三种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顾名思义是一种在相对可控条件下对特定问题开展研究的方法。与实验研究相比,实地研究/案例研究的结构有效性和内部有效性相对较弱,其外部有效性随研究者对研究设计及对变量控制的可能性而变化。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介于实地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之间。与调查研究相比,调查研究强调采用统计性概括方法,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强调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此外,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小样本的研究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选择研究主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能力、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适当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研究结论的能力。

(3)案例研究有其对整体性的要求,这一特点和前面所描述的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是一致的。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被限定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现象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决定了案例研究必须是一个整体性的体系,也许它的各个部分运转得并不那么良好,也许它的目的是非理性的,但它始终成其为一个(整体性的)体系[11]。要通过案例(单一事例或有限事例)来得出归纳性的结论或预测未来时,研究者必须对这一事件所涉及的各部分的互相依赖关系及这些关系发生的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12]。也只有在保证案例研究整体性这一前提下,案例研究的结论——案例本身作为一个完全的、被准确界定的个体样本所揭示出来的规律及相关研究结论,才有可能被推广应用到更广泛的、具有相似性的群体中。

(4)案例研究的适用性。在被研究的现象本身难以从其背景中抽象、分离出来的研究情境中,案例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使人们对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13],从对现象本身及蕴藏其中的背景分析中,获得其他研究手段所不能获得的数据、经验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检验和发展已有的理论体系。

人们常见的案例研究是以描述性为主的,但也有一些案例研究承担着说明性、解释性的功能,还有一些案例被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或者是用于描述与当前研究主题相关的若干情境(研究对象)并进行对比性分析,这些案例研究可以满足那些开创性、探测性的研究需要,尤其是以构建新理论或精炼已有理论中的特定概念为目的的研究的需要。

在许多企业管理问题研究的初始阶段,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被用做开展预研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为准确地定义研究主题,确定研究范围,并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深化、细化研究的切入点和具体研究思路。比如,一个课题组在研究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关问题时,可以先找一两家有代表性的大型国有企业开展预研,进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深入研究的方案。

与上述作用相类似,在一些大规模的研究项目中,案例研究方法也可以被用做为一种辅助性方法,它将主要在确定研究问题范围、定义研究问题内容以及细化研究思路等方面发挥作用。案例研究是以解剖个别典型或先前事例为基础的,其研究结果应是建议性的,而不是结论性的。为保证案例分析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研究人员必须确保所选择的案例(研究对象)与所要开展的研究主题紧密相关[14]。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案例研究类型。服务于不同案例研究类型的方法是不同的,有一些案例研究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案例研究类型,也有一些案例研究可以同时综合应用多种案例研究方法。

1.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来区分的案例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被区分为五种类型,即探索型、描述型、例证型、实验型和解释型的案例研究[15]。

探索型案例研究往往会超越已有的理论体系,运用新的视角、假设、观点和方法来解析社会经济现象,这类研究以为新理论的形成作铺垫为己任,其特点是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支撑,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不完善。在已有的理论框架下,当研究者希望对企业实践活动做出详尽的描述时,可以采用描述型案例研究方法;当研究者希望阐述企业组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或企业实践的新趋势时,可以采用例证型案例研究方法;当研究者希望检验一个企业中新实践、新流程、新技术的执行情况并评价其收益时,可以采用实验型案例研究方法。解释性案例研究则适用于运用已有的理论假设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中企业实践活动的研究任务。

同样,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共四种类型。其中,探索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提出假设,它们的任务是寻找(新)理论;描述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描述事例,它们的任务是讲故事或画图画;解释型案例研究侧重于理论检验;而评价型案例研究侧重于就特定事例做出判断。还有一些学者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三种类型,即探索型、描述型和解释型,也有学者将解释型称为“分析型”,另有学者将探索型和描述型之外的案例研究统称为方法组合型案例研究。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三类型分类法还是在四类型分类法或五类型分类法中,人们对探索型和描述型这两种类型的案例研究的内涵基本没有争议[16],这两种类型分别对应着超出现有理论框架解释范围之外和完全在现有理论框架解释范围之内的案例研究,而分歧主要集中于那些满足于现有理论框架但又尝试有所突破与发展的案例研究活动的分类及其属性上。

2.单一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一般是通过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来说明问题。根据实际研究中运用案例数量的不同,案例研究可以分为单一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

单一案例研究主要用于证实或证伪已有理论假设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它也可以用做分析一个极端的、独特的和罕见的管理情境。通常情况下,单一案例研究不适用于系统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偏好单一案例研究方法的学者认为,单一案例研究能够深入、深度地揭示案例所对应的经济现象的背景,以保证案例研究的可信度。

在多案例研究中,被采用的不同案例之间必须具有可复制性。所谓可复制性是指不同的案例可以推导出可预知的相一致的结果,或者是可以按照可预知的规律推导出相反的结论——前者被称为事实可复制性,后者被称为理论可复制性。在多案例研究中,研究者首先要将每一个案例及其主题作为独立的整体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被称做案例内分析;依托于同一研究主旨,在彼此独立的案例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将对所有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抽象的、精辟的研究结论,这一分析被称做跨案例分析。以凯思琳·M.艾森豪威尔为代表的学者偏好于多案例研究方法,其观点是,多案例研究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反映案例背景的不同方面,尤其是在多个案例同时指向同一结论的时候,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将显著提高[17]。

3.按研究手段的不同来区分的案例研究类型

根据案例研究过程中不同程序/步骤应用方法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多种不同的案例研究类型。以下分别以数据收集中应用的不同方法和案例分析中应用的不同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1)根据数据收集方法的不同来区分的案例研究类型。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文件法、档案记录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等。这些方法还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各种类型的子方法。根据案例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的不同,人们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案例研究类型。

以观察法为例: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也可以根据研究者本身参与与否,分为参与式和非参与式的观察法,或根据观察情境的不同,分为自然情境的观察法和人工情境的观察法,再或者根据观察方法的不同,分为结构式和非结构式的观察法。结构式观察法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结构式观察法易于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非结构式观察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其方法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不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假定我们选取观察法中的两类变量作为考察因素,一类变量是观察情境,另一类变量是观察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区分出四种类型的案例研究:基于非结构式的参与性自然观察的案例研究;基于结构式的非参与性观察的案例研究;基于人工情境中对单个个体的非参与性观察的案例研究;基于人工情境中对单个个体的参与性观察的案例研究。

(2)根据案例分析方法的不同来区分的案例研究类型。案例分析是对与案例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检验和考证的系统过程。案例分析过程通常涉及三个步骤:首先,是将案例中所有的信息聚拢在一起,并将与案例分析相关的信息分离出来,接着,再试着描绘一个整体性的情景状态;其次,估计、推测和识别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详细描述这些问题;最后,为解释或解决问题,提供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以是一个分析模型,也可以是一个解决方案),并提供充足的证据和必要的数据,以证明其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案例分析方法有很多。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其二是对证据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时采用的方法。两类方法可以各举一例:比如,数据分析中的类型匹配法,它是指运用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经验性数据、知识,与事先设定的对不同变量间关系的特定假设进行对比分析。再如,证据分析中的时间序列法,它是指沿着时间维度,对一段时期内的事态发展进行跟踪性研究,并分析事件变化的原因。

对应于上述各种方法的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案例研究类型。一些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在同一个案例研究中同时运用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

4.“芝加哥式”案例方法和“哈佛式”案例方法

根据案例方法发展起源及其内容、形式上的差异,可以区分为“芝加哥式”案例方法和“哈佛式”案例方法。

(1)“芝加哥式”案例方法。起源于19世纪法国社会学领域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勒普拉的研究。勒普拉认为,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他以不同家庭组织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把握当时法国社会、政治、人文的发展动向。在勒普拉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威廉·托马斯和普罗伯·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运用实地研究方法,对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贫困、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他们主张通过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来求得对于研究主题、其背景及相关因素的复杂互动关系的深入理解。这些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确立了芝加哥大学在案例研究方法上其他研究机构所不可替代的领导地位[18]。

进入20世纪,带有浓郁的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色彩、强调理论支撑、侧重于描述性的分析等特点的“芝加哥式”案例研究方法,逐步被从社会学研究领域移植到企业管理研究领域。在企业管理教学领域的实际运用中,老师给学生分发案例,让学生们进行研讨,再从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来讨论企业中为什么发生案例中的故事,应该怎样分析,并从中学习管理学的一般原则和原理。

(2)“哈佛式”案例方法。自诞生之日起,“哈佛式”案例方法就将研究对象设定为现实中存在的相对复杂的企业管理问题。“哈佛式”案例力图设计一个能够让使用者身临其境的、尽可能贴近企业现实的经营情境,而案例使用者则将自己放在一个企业家或经理人员的位置,来探讨如何决策和应对的问题。

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应用“哈佛式”案例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它强调的不是教授学生什么是正确答案,而是教授学生去寻找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这类案例研究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它非常注重分析程序,比如,问题是什么?事实和原因在哪里?对策是什么?等等。“哈佛式”案例需要花费的分析时间一般在4~8小时。与“芝加哥式”案例研究方法相区别,“哈佛式”案例研究方法强调案例使用者不是以客观的、局外人的立场,而是以主观的、当事人的立场来分析,参加者本身要把自己当做案例中的经理人员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和决策[19]。

从趋势上看,两类案例教学方法在彼此的对立和争论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末,一批先知先觉的经济管理专家和企业领导人开始总结建国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经验教训并探索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促进国内企业之间的管理经验交流与学习借鉴外国企业管理经验成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在促进国内企业的管理经验交流与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总结和推广典型企业的管理经验为核心目的的企业管理案例方法。

这些案例方法的运用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培训中的案例教学中;二是企业管理案例库或案例研究著作的编撰中;三是国有企业学习先进典型企业经验的运动中。

1.企业管理培训与教学中的案例方法的运用

与改革开放同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理论界开始运用朴素的案例方法的研究思路来研究中国的企业管理问题,几乎与此同时,案例方法在企业管理教学领域也开始得到应用。

这段时期里,我国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厂长经理培训班、企业管理研修班或研习班,其中,起步早、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是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企业管理研究班。在这些培训班和研修班中,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被用做主要的研修素材和研习对象。

我国高等院校在系统引进国外MBA教学中惯用的案例方法方面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访问美国时,与卡特总统,签署了培训中国企业管理人才,引入哈佛案例教学法的中美合作议定书,确定的合作项目名称为“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20]。为执行该项目,国家教委、经委与美国商务部合作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培训中心,作为国家指定的引进美国管理教育的窗口和我国第一个(中美合作培养)MBA的项目执行基地[21]。在1980年底一期厂长班启动前,培训中心的中国教学团深入中国企业编写了第一批中国教学案例,成为我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的第一笔财富[22]。开班后,培训中心聘请的美国教学团来华讲授美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受训者能够较完整地学习美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期间,中美双方专家还组成案例开发小组,对20余家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与访谈,编写了《案例教学法介绍》一书和83篇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被运用于1984年培训中心正式启动的MBA教学中,还被运用于1986年初在国家经委主持下、由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两周的首期厂长经理培训班。此举开了我国企业管理教学与科研领域应用案例方法之先河[2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他高等院校、管理科研与培训机构开始陆续将案例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中。

2.企业管理案例库或案例研究著作的编撰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我国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案例研究的著作相继问世。这些研究成果是在企业管理领域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推动我国企业从经验式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的有益尝试。

较早的案例研究成果,比如,1987年5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研究部协同辽宁省企协、辽宁大学、吉林省社科院、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等单位,组织研究力量,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对全国60多个先进企业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走向成功——中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经验》。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研究所用十余年时间[24],组织1100名政研企人员编写的500万字的《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全集)》。这是我国(正式出版的)最大的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其中收纳了海尔集团、华西集团、香港旭日集团等62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24家、乡镇企业25家、股份制和民营企业13家)的898个案例。

在高等院校中,1987年,大连理工大学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数年间在组织编写介绍案例方法的普及读物、专著及案例集方面的经验积累后,首建了国内高校第一个企业管理案例库。当时,这一案例库收集了英文案例300多篇,编译成中文的外国案例约100篇,还有少量的中国企业案例[25]。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院校中兴起了推广案例教学法、建设企业管理案例库和推动企业管理案例国产化的热潮。最早在国内推广案例教学法和进行案例库建设的大连理工大学于1999年在原有案例库的基础上,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该中心目前收入中文案例已达到900多种[26]。再如,2000年4月成立的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作为从事管理案例研究、案例教学、案例资料库建设的非盈利性的专业研究机构,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强大的教学研究力量,已经建成了包含A(带视频、中英双语教学案例)、B(教学案例)、C(商业案例)三个子库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收录了800多个教学案例。200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教育部共同出资1000万元,建设“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并以800万元分三期采取招标形式向全国征集案例。以上三大高校案例库被誉为“中国三大案例库”。

3.国有企业学习先进典型企业管理经验

在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史上,在全国范围内学习和推广典型企业管理经验的运动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就有“工业学大庆”、走多快好省的社会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先例。进入80年代,在大庆市政府的支持下,历经从1984年开始到1988年结束的4年调研,《科技进步与大庆发展建设》、《新思维与科技进步对策》、《新透视:区域、企业、工程》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正式出版。这些研究成果高度概括总结了“科技加管理”的大庆成功模式,改变了人们将大庆经验归结为“革命加拼命”的传统看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企业科技进步的开展[27]。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管理领域运用案例方法,总结和提炼典型企业成功经验,带动其他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初尝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又多次在全国掀起的大规模的学习先进典型企业管理经验的热潮。其中,影响面最广的是90年代中期的国务院号召全国国有企业学习推广“邯钢经验”。199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学习邯郸钢铁总厂加强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抓好扭亏增盈工作的报告》。1996年1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高度概括、总结了“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经验,号召全国国有企业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搞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除“邯钢经验”外,其他备受推崇的先进典型企业及其经营管理经验还包括:1999年面向全国工业企业系统推广的“亚星经验”[28],即山东潍坊亚星集团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模式;2001年前后,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时,面向全国征集的信息化先进企业案例及重点推广的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黑龙江斯达造纸厂这三个典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经验,等等。

4.评价

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案例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案例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看,我国已有的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仍然处于其发展的萌芽、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清晰的学术规范和成熟的方法体系,这些案例研究成果还难以与西方相对成熟的案例研究方法体系进行对接。

(1)从案例研究的目的看,我国已有的企业管理案例研究成果不是以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为目的,就是以传播国内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或者是以失败企业为前车之鉴为目的,这些案例研究通常带有赶超国外先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加快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的明确目标,而在强调案例研究的学术价值、坚实的理论支撑、严密的实证方法和案例描述的完备性等方面各有缺失,与企业管理案例研究科学化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差距。

(2)从案例研究的对象看,除部分翻译和缩写国外企业管理案例研究成果外,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案例研究带有鲜明的案例研究本土化的倾向。从案例研究的内容看,在以国内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案例研究成果中,有一部分案例研究成果基本不考虑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因素的不同,而仅探讨企业经营中涉及的通用管理原理、方法,也有一部分案例研究成果试图辅以历史观的视角,或者是通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来揭示当代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特殊性问题。总体看来,已有的案例研究成果中能冠以本土化之名而又能守本土化之实的,并不多见。

(3)由于我国企业管理案例研究起步较晚,加上我国企业管理科学化进程本身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成体系严谨、规范、相对完备的案例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体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仍然需要从西方既有的理论体系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理解和消化案例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并积极将它们与我国企业的丰富管理实践相结合、相整合、相磨合,才能开展进一步的案例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创新。

我国企业管理领域的案例方法的应用起步比国外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研究中的案例方法应用仍然是非常不成熟的。虽然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推广应用方面有显著进展,但是,在企业管理研究中的案例方法应用方面,始终没有真正走出萌动期、起步阶段。

1.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领域案例研究成果的实证分析

我们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收录的1994~2004年10种经济管理类杂志进行检索,初步筛选出180篇以企业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且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文章[29]。按不同年份对这180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见图12—1):在90年代中期之前,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并不多见,被检索的10种经济管理类杂志中有一定质量的案例研究成果数量不超过5篇。但自1997年以来,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呈现出骤然升温的态势,1997年之后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相比于1997年之前有明显的增长,为年均15篇左右的水平;2002年以来,企业管理类案例研究成果的数量又比1997~2001年这5年有了显著的增长,从年均15篇左右的水平上升至年均30篇左右的水平。

图12—1 180篇案例研究成果在1994~2004年间各年的数量分布情况

从这180篇应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的研究对象看(见图12—2):近些年来,企业管理案例研究对象呈现出两大趋势:

图12—2 180篇案例研究成果在1994~2004年间研究对象的构成情况

第一,从企业性质看,研究对象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即研究对象从单一的国有企业逐步拓展为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例如,1994年,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案例研究成果数占样本总数的比重为100%,而到2002年的最低点上,这一比重不到20%。总体上看,研究国有企业管理问题的案例研究成果数量在各年案例研究成果中始终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而且,研究国有企业的案例研究成果数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导向的变化正相关。

第二,从企业管理问题的一般性看,1998年以来,研究一般性企业管理问题(包括研究外国企业管理问题、对中外企业管理进行对比分析以及研究与企业性质无关的一般性企业管理问题)的三类案例研究成果数量增长非常快。除1999年,研究一般性企业管理问题案例研究成果数量占样本总数的比重略低外,2000年和2001年,研究一般性企业管理问题案例研究成果数量占样本总数的比重分别在40%左右;过去3年间,研究一般性企业管理问题案例研究成果数量占样本总数的比重一直高于60%。

进一步细分研究一般性管理问题的3类、84篇研究成果的具体研究领域,可以看到:研究战略与组织管理的案例研究成果数量占一般性管理问题研究成果总数的比例超过1/3;研究并购重组、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问题的案例研究成果所占比例将近1/5;研究生产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的占的案例研究成果占一般性管理问题研究成果总数的比例超过2/5,此外,还有一部分案例研究成果研究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等其他问题。这84篇研究成果的具体研究领域分布情况如图12—3所示。总体而言,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国企业管理科研领域的应用面较广,但由于我国企业管理领域案例研究活动本身的不成熟性,与“应用面较广”相伴生的是案例研究方法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零散化的问题。在应用成果相对集中的战略、组织管理、企业制度和信息技术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等研究领域,案例研究成果具有研究质量相对较高、研究方法相对规范的特点,而在其他领域,案例研究成果的应用零散化问题影响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的形成。

图12—3 84篇案例研究成果的研究领域分布

2.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领域案例研究成果的评价及其中存在问题

(1)从研究类型看,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已有的案例研究成果中,采用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的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数量,远远多于采用探索型的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数量。大量的案例研究侧重于描述事例、讲故事(描述型),或者是通过引用企业实例来归纳、概括和解释既有的理论、管理原则(解释型、例证型),再或者是对特定的企业实例做出判断和评价(评价型)。侧重于超越已有的理论体系,运用新的视角、假设、观点和方法来解析社会经济现象,提出新的假设、构建新的理论;或者是立足于已有的理论体系,按照严谨的学术规范,修正、更新现有理论框架的案例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此外,侧重于检验一个企业中新技术、新方法的执行情况并评价其收益的案例研究成果(实验型),主要集中于生产作业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研究领域。

从案例研究中选择案例数量的情况考察中可以发现,在已有的案例研究成果中,单一案例研究成果居多数,而多案例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在多案例研究成果中,能够对不同案例的背景分别作详尽描述,并对不同案例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作深入分析的成果少之又少。

从案例研究中采用案例研究手段、方法的情况考察中可以发现,在已有的案例研究成果中,综合运用档案记录法、访谈法等多种数据收集方法的案例研究成果数量不多,大多数案例研究成果以间接式的、基于自然情境的非参与式和非结构式的观察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决定了这些研究成果在获取案例背景材料方面往往存在不系统、不完整的特点,而研究者本人在对事例的理解上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

就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已有的案例研究成果看,许多研究成果受“哈佛式”案例方法影响较大,普遍具有问题导向的研究特征,但由于对解决问题的程序的规范性的强调不够,使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性上带有天然的缺失。近些年来,“芝加哥式”案例方法开始逐步从社会学、经济学、历史研究等领域向企业管理科研领域渗透,这一趋势必然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案例研究成果学术规范性和理论价值的提升。

(2)从研究内容看,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已有的案例研究成果中,能够对案例研究对象形成的背景及影响研究对象的内外因素进行系统的、贴近现实的描述以及客观、深入分析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总体而言,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仍然比较肤浅、不成熟。这种不成熟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案例研究方法本身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非常低。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案例研究方法不可避免要依赖于西方管理理论的供养。而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在学习、借鉴、吸收和消化西方已有的理论知识、研究思想和方法方面,我们做得非常不够。在学术规范尚未建立的情况下,立足西方已有的理论、方法,进行适合我国企业实践需要的案例研究方法的“二次”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了。

另一方面,案例研究方法本身发展水平低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带来了案例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低的问题。在已有的案例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写作体例不规范、分析与研究没有深度、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等问题,相当数量的案例研究成果仅仅具有了西方案例研究形式,有的甚至是仅仅套用了“案例研究”之名——不少案例研究,或者是“满足于对表层数据、公开数据的搜集,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因而往往未能了解到案例事件背后的动因和机制”;或者是“在数据分析方面,多是依赖直觉和判断对数据进行主观的和就事论事的分析,缺乏客观的、结构性的分析”;或者是“在研究结论方面,停留在对案例本身现象的分析,或只得出经验性的、零散的观点,缺乏对内在规律的挖掘和升华,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再或者是“在写作方面,格式随意性较大,往往根据作者的主观需要选取素材的片段,未能全面和客观地陈述事实,事实与结论也缺少清晰的区分和紧密的逻辑联系”[30]。

3.案例研究方法对推动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在积极探索一条能够适应于社会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我国企业已经创造了大量的丰富生动的管理实践活动。在当代中国开展企业管理案例研究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面临着建构自有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学科理论体系的历史重任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意味着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理论与方法,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而要做到这一点,研究者必须深入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准确把握我国当代企业的实际和特殊性,使之与世界先进管理理论有机结合,进而概括、总结、提炼和升华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践需要的管理理论。案例研究方法的内涵及其特点决定了它是满足当前我国建构和发展自有企业管理科学体系的迫切需要的重要方法、途径,它能够起到其他研究方法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案例研究方法强调以真实世界的企业实践为研究对象,这有助于引导我国企业管理科研界深入探究纷繁复杂的企业经济现实。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必须根植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而案例研究方法正是连接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与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阶梯和桥梁。案例研究属于经验性研究方法的范畴,它是一种典型的“实践出真知”式的研究方法。在一些重要的企业管理案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深层次的企业管理理论问题。在现实中,或者是理论滞后于企业管理实践,需要我们从对企业实践的案例研究中归纳总结和提炼出新的管理思想、方法;或者是案例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实践遵循于既定的企业管理理论,我们能够从研究中得出已有的理论知识可预知的现象,从而证实既定的企业管理理论;再或者是案例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实践偏离了既定的企业管理理论,我们能够从研究中得出已有的理论知识所未预知的现象,甚至是违背已有的理论知识所推定的结论的现象,从而证伪既定的企业管理理论或提出了补充、修正既定的企业管理理论的要求。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形,案例研究方法就其方法属性本身而言,都成其为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科学化、系统化的利器,能够很好地契合于中国自有企业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方向。

其次,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满足于从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抽象出特定的、具体的企业管理现象进行深入和系统研究的研究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阶段,企业置身于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与那些需要做出苛刻假设或者是对数据抽样有严格限制条件的研究方法相比,案例研究方法无需对研究对象所置身其中的背景予以控制、干预,而是强调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寻找现象中内在的规律性,这种研究方法显然更适用于对复杂社会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活动的研究,它可以为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们提供以简驭繁,应对复杂交错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背景因素的有效分析工具和手段。

再次,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满足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体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薄到厚的探索性研究需要。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所依托的社会制度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取向都有其独特性,完全区别于那些植根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之中的社会、经济与人文背景条件。理解这些企业管理实践的性质,判断这些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态势,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探索性非常强的研究任务。而案例研究方法正是开展探测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案例研究,我们能够将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朴素、零散的经验升华为科学化、成系统的管理原理、方法和理论体系,再将管理理论转化为全社会的知识财富。

最后,案例研究方法还代表着一种严谨的实证主义的学术精神。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充斥着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这种情绪既表现为国内企业在借鉴国外新兴管理主张时存在的赶时髦、追潮流的问题,也表现为国内企业在学习典型企业管理经验中存在的喊口号、走形式的问题,还表现为案例著作编撰中存在的为企业歌功颂德、以偏盖全等问题。这种与管理科学化相对立的情绪,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也不利于案例研究方法在企业管理科研与教学领域中发挥出起应有的作用。今天,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对管理科学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发展科学的案例研究方法,倡导求真务实的研究风气,将为管理科学化提供学术精神和技术手段层面的双重支持。

管理学,尤其是企业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和应用导向的学科,为案例研究这样一种经验性、贴近现实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发展和繁荣的沃土。案例研究方法对于企业管理科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为理论研究者指引着更为贴近现实世界的企业实践这一研究方向。当前,案例研究总体上仍然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案例研究方法的内涵与外延将伴随着案例研究自身的发展及其应用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案例研究方法与企业管理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任何一项好的案例研究都必须依托于的坚实理论基础。好的案例研究对发展理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提出并分析新的研究问题,进而对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或者是对发展新理论所必须的研究方法、程序有所贡献;第二,拓展现有理论体系的解释力范围,解决现有理论尚不能够予以合理解释的理论问题;第三,通过证实或证伪已有的理论假设,或者是证实或证伪已有的案例研究(包括在已有的理论贡献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作对比研究或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改进、强化、修正或重构已有理论中的相关范畴、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及有关原理,以实现发现现有理论漏洞和修正现有理论缺陷的目的。其中有一些案例会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对已有理论有所发展,另一些案例研究本身并不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其作用仅仅限于为已有的理论假设寻找支持其合理性或否定其合理性的证据。

客观评价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管理科学未来发展的影响,必须清楚认识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一样,有其适用性,也有其局限性和一直难以圆满解决的技术性难题。

从适用性看,我们反复强调了,当待研究的现象具有“难以从其背景中被显著抽象出来”的特征时,就可以考虑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例说,在评价性案例研究中,研究对象可能是一项计划——在现实活动中,准确界定该计划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人们可能难以确定该计划的起点、终点,或者该计划本身作为一个待研究的对象,它与当时的背景契合紧密,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31]。

案例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来源于对归纳法的有效性的质疑。归纳法在从特定的事例归纳出(“跳跃”到)普遍的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在思想层面上,需要一个非逻辑的思维“跳跃”的环节。而这个环节及其主观推断的过程,在逻辑上是无法被证明是正确的,这是归纳法内生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它来源于对历史实践与未来实践之间一致性的质疑。正如孔茨在《再论管理理论丛林》中所指出的,“未来是不同于过去的,过去的具体经验未必能沿用于解决未来的问题。因此,对过去经验的研究,如果不是从根本上搞清楚事物的起因,那就不可靠,甚至是危险的。只有以探求基本规律为目的去总结经验,才有助于某些管理原则和理论的提出或论证”[32]。

从案例研究方法应用的难点看,由于案例研究方法强调将背景作为其研究内容的重要部分,这为案例研究带来了高难度的技术挑战。首先,背景的丰富性会使得研究者在待开展的研究中遇到变量数大于可采集的数据点的数量的技术难题。其次,背景的丰富性往往要求研究者在待开展的研究中采用多证据源的方法进行分析,而不能采用单数据收集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即使所有的相关变量在定量化不存在技术难点,研究者仍然需要为其案例研究设计与分析,确定独到的工作思路与策略[33]。

总之,任何一项基于案例方法的企业管理科研成果的有效性,都是与该项案例研究中事例的完备性(包括背景信息的翔实与否)、案例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及案例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成正比的。为克服案例研究方法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彰显其适用性的一面,使案例研究方法真正成其为一种严谨、有效的研究方法,使案例研究成果能够像其他实证研究成果那样成为一种规范的研究文本,我们在开展案例研究工作时,必须反复强调案例研究中事例的完备性、案例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及案例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为提升案例研究的理论价值,我们还需要强调案例研究所依托的理论体系的严谨性。在这个方面,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要做好研究主题的界定。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研究主题及关键概念的界定对案例研究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为研究主题主导着案例研究的方向,它协助定义案例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还表现为,它协助确定对潜在案例对象(及事例背景的边界)的筛选标准,影响对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及数据收集等[34]。总之,准确界定研究主题是有效开展案例研究,使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得以嵌入已有的理论体系,深化和发展已有的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和前提。

2.限制案例研究方法在企业管理学中应用的因素

虽然近年来案例研究的发展势头很好,但也要看到,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总体上仍然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法学和医学领域的经验看,案例研究在特定的科研领域中的发展是有其必要条件的。首先,该科研领域的专业性、知识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表现为令人信服的经验性判断;其次,正确的经验性判断必须来源于对以往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的积累;最后,案例研究方法在专业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的过程中,起着其他研究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三个前提条件,对于在管理学领域发展案例研究方法而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而当前管理学界的状态,离上述条件的成熟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其他限制案例研究发展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事实上,无论是开发出一个基于企业实践活动的好的案例,还是为使一个已有的好案例保持贴近于企业实践活动变化趋势而进行及时、准确的更新,都是费时、费力和代价不菲的系统工程。例如,欧洲INSEAD商学院每年向教授开放的案例研究经费为平均每个案例1.5万欧元,相当于12万人民币。在我国,根据北大案例中心的测算,一个优秀案例的成本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清华大学案例中心向全国招标的付费标准是平均下来达到了千字千元,即一个长度在1万字左右的案例需要支付作者1万元人民币[35]。而且,一旦研究主题所对应的现实企业有所进展,其成果又有可能迅速过时。为此,要保持一个好的案例贴近于现实经济活动,它还必须及时得到更新。这同样也对案例研究的费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1]案例是“case”一词的中文译法,除这一译法外,“case”一词还有个案、个例、事例等常见译法。本文认为,将“case”一词译做“案例”是更为准确、贴切的。

[2]也有观点认为:如果在教学中采用“问答式”教学法可以看做是案例教学方法的雏形,那么,案例方法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是“问答式”教学法的最早实践人,其弟子、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此基础上将问答积累的内容编辑成书,并将一个原理对应于一个例子,这些例子是人类历史上可追溯的最早的案例成果。

[3]《案例教学的历史》,资料来源:http://cllp.cumt.edu.cn/JGSZ/SZX/COURSE/HRM/anli/anlils.htm。

[4]世界上按照案例数量(规模)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的案例库和欧洲INSEAD工商管理学院的欧洲案例交流中心(European Case Clearing House,ECCH)。

[5]Earl Babbie:《社会研究方法(第9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属于经验性研究方法的范畴。经验性研究方法是对应非经验性研究方法而言的,它包括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与实地研究紧密相关。有的学科中,实地研究被进一步区分为狭义的实地研究、实地实验和案例研究;而在另一些学科中,案例研究与实地研究被视为基本同质的研究方法。本文认为,在管理科学研究中,“狭义的实地研究方法”的含义并不明确,而实地实验可以被归类为实验研究的一种,因此,适当扩大案例研究方法的内涵、使其近乎等同于实地研究方法的观点,是有利于案例研究方法发展的。

[7]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2nd ed)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Stake, R. E. 2000. Case studies.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2nd ed.): 435-454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8]Hussey, J., & Hussey, R. 1997. Business Research. Basingstoke: Macmillan Press.

[9]“解释主义”即是“现象学”这一概念在方法论中的映射。

[10]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11]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12]Sturman,A. 1994. Case study methods. In J P Keeves(Eds.),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Measurement: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49-53 Oxford: Pergamon.

[13]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2nd ed)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14]许正良编著:《管理研究方法》,第55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15]Hussey, J., & Hussey, R. 1997. Business Research. Basingstoke: Macmillan Press.

[16]有学者按采用的研究手段的不同,将管理研究分为探测性研究和确定性研究,而案例研究方法被归为探测性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即:确定性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探测性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二手资料分析、案例研究和定性调研。描述性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有调查方法和观察方法;因果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一种因素的变化对另一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大小及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作用规律,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方法。探测性研究是要探索或搜寻一个问题以达到对其了解或洞察的目的,研究人员对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并不做严格的定义,也不遵循固定的工作程序,很少使用结构清晰的调查问卷,常常针对小样本或典型个案做调查。许正良编著:《管理研究方法》,第40~43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17]Eisenhardt, K.M. 1991. 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 The case for 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 620-627.

[18]吴建华等著:《个案研究》;资料来源:student.ed.ntnu.edu.tw/~manboy/999.doc。

[19]杨杜主编:《学出来的企业家——MBA报考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李树林:《全新认识23年中国管理教育案例发展史》,《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第9期。

[21]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是两块牌子、一个实体。1984年,该中心作为我国MBA教育发祥地,为学生提供授予美国学位的MBA教育。这一项目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教委引进的三大国际合作项目之一。资料来源:http://management.dlut.edu.cn。

[22]资料来源:http://management.dlut.edu.cn。

[23]关辉:《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第10期;欧阳桃花:《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2期。

[24]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就萌生了研究国内企业案例的想法。1993年2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按照“以管理科学振兴中国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农业部合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2家成功乡镇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单位,通过一年多的调研研究,形成了《秘密武器——中国乡镇企业成功之路》。参见《中国企业实证案例研究的发展与成果》,《管理科学文摘》,2001(10)。

[25]《对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思考》,资料来源:http://www.teamdo.com.cn/show.asp?id=548。

[26]《对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思考》,资料来源:http://www.teamdo.com.cn/show.asp?id=548。

[27]《中国企业实证案例研究的发展与成果》,《管理科学文摘》,2001(10)。

[28]当时的政策文件中的提法是“学邯钢,推广亚星经验”。

[29]孙海法、刘运国、方琳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做了类似的研究分析,与他们的研究有所差别,我们这里的实证研究的对象为1994~2004年的10种经济管理类杂志,即《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改革》、《管理世界》、《企业管理》、《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科学》、《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孙海法等人的研究可以参见《案例研究的方法论》,《科研管理》,2003年第2期。这里所谓的“初步筛选”是指,根据各篇文章的内容,剔除掉那些应用案例研究方法但不以企业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以及那些应用方法不明确、不规范、研究质量差的研究成果。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对有效案例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书的主观判断。

[30]张梦中,马克·霍哲:《案例研究方法论》,《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1期;孙海法,刘运国,方琳:《案例研究的方法论》,《科研管理》,2003年第2期。

[31]Yin, R.K. 2003.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pp.4.

[32]转引自万迪昉,谢刚,乔志林:《管理学新视角:实验管理学》,《科学学研究》,2003年第2期。

[33]Yin, R.K. 2003.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pp.4.

[34]Yin, R.K. 2003.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pp.3.

[35]《对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思考》,资料来源:http://www.teamdo.com.cn/show.asp?id=5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