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性成长的理论
1.个性发展理论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尔克森(Erikson)根据年龄把人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见表2-1)。他认为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核心问题、主要矛盾或一个危机,这些问题、矛盾或危机的产生与解决都与社会环境有关。危机的解决有两种途径: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使个体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的适应与发展。所以,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正面特质和负面特质。
表2-1 埃尔克森个性发展阶段
在正面特质占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特质。例如,在信任与不信任之间,学会对大多数人的信任当然是好的,但是也应当“防人之心不可无”,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信任,这样才能建立对他人的现实的信任。
2.不成熟-成熟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阿吉利斯从个性与工作环境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他认为,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人的个性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在提出该理论之前,他认为,人从婴儿期开始发展个性,但在这一时期,要依靠成年人对他的帮助来发展个性。例如,成人的帮助符合婴儿的需要,婴儿会笑;成人的帮助不符合要求,婴儿则会哭。到了成年期,人就会靠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经过分析研究,阿吉利斯发现,有些人的个性特点与婴儿的特点相同,如果是成年人,则是不正常的成年人,婴儿的特征是不成熟的个性特征;而有些人则具备成年人的特点,如果是成年人,则是正常的成年人,其特征是成熟的个性特征(见表2-2);个性特点与年龄不一定一致。
表2-2 不成熟与成熟的个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