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的要义

管理的要义

时间:2023-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管理的要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社会事物内在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思想关注比较多的是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而彼得斯关注更多的是管理实践,他的创新理念主要是对以现代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理性管理模式的突破。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对实践活动的理性整理、提炼、升华,各种管理模式更是管理实践的总结。

二、管理的要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社会事物内在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对管理的需求。管理需求的剧增促成了人们对管理理论学习热情的高涨和对管理的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于是书店中书架上出现了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大量管理书籍、杂志,让人不知所措;众多的所谓的知名管理专家走穴登场授课,听课者对其更是个个喝捧;同时管理门派越来越多,管理领域分支越来越细,管理学术百家争鸣,管理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管理名词更是如此,如目标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时间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公共管理、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这些现象一方面使人感到管理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最可怕的是使人感到迷宗。其结果是一方面被所谓的管理工具网在中央,成为某种管理工具的奴隶,同时又迷恋于使用某种管理工具网住他人,热衷于使他人成为管理工具的奴隶。对于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回过头思考一些管理的基本问题,如究竟什么是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管理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管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管理要义以不同的描述,如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伦西斯·利克特认为:“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将独立的个人组织起来实现预定的目标,使众多人的努力集合起来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困难、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矛盾的任务。”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则认为“管理是一种任务”。再如美国著名管理专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彼得·杜拉克,他对管理的描述是:“管理是专门赋予资源以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机制,也可以说,它的职责就是谋求有组织的经济进步与发展。”而彼得斯又讲“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思想关注比较多的是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而彼得斯关注更多的是管理实践,他的创新理念主要是对以现代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理性管理模式的突破。

很多实际的管理工作者接触到很多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创新模式、先进的经验、成功范例,但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总是感到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总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是自己没掌握这些理论、方法、模式、经验,还是这些理论、方法、模式、经验不具备可移植性,有时甚至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些都是对管理的精髓没有掌握,学到的只是皮毛而已,给人的感觉是其管理的精髓就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论是教科书、管理理论书籍、专家名著、名家讲座、学术论文,对管理的基本要义的描述却鲜见,有的虽然也称其为要义,但实质讲述的却是具体的责任、任务、目标、方式、方法等。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应用某种管理模式获得了成功,有的应用同样的管理模式却无收获,有的还导致了失败。这既增加了管理的神秘感,又增加了对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创新的机会。于是更多的管理模式就会出现,成功的企业产生了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又会有更多的追求者。更为使人不解的是某个阶段某个成功的企业创造了某个管理模式,当众多企业追随并刚找到一些感觉时,创造这个管理模式的企业又因为管理的问题产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又不能使人接受的问题。实际上产生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其根本原因就是众多的管理学习者对管理的要义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有必要对管理的要义进行准确阐述。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描述中窥视管理要义的一般含义。

管理的要义: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管理体内的管理者利用有限及有效的资源和手段为实现管理体宗旨(使命)目标而采用的方法行为及产生这些方法行为的机制。这一管理要义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含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别的什么。

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理论、模式。通过管理使得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组织性,能够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同时,社会实践使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模式更加丰富,使其正确性得到检验。

万里长城的修筑,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埃及金字塔的耸立,没有有效的管理是不可想象的。人类航天事业的开拓,跨国公司的运营,更加说明了组织管理的成功,也更丰富了其管理理论及管理经验。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对实践活动的理性整理、提炼、升华,各种管理模式更是管理实践的总结。这些实例都说明了管理是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其他。

第二,管理是与人类共生的,管理并不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是有了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有了管理活动。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为了生存下去,首先就要进行吃、住、穿等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马克思把它称作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里,任何个体的力量在大自然的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只能“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己能力的不足”,群的联合与集体行动没有管理就不能有效,这就是人类最初的管理活动。可以说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管理活动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有了秦孝公的治国方略,商鞅的变法(社会管理制度与方式的变革),才有了秦国的逐渐强大;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了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的统一,郡县制的推广,才有了中央集权制政权的巩固;现代管理理论的出现,使得现代工业管理更加有序,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福特公司初期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都说明了管理能够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运动)更具有组织性,更能取得实效,而且管理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是不可分离的。

春秋战国的出现,使得各种思想禁锢得以消除,才有了诸子百家学说的出现;有了春秋各国的争斗,才有了不朽之作——《孙子兵法》;有了现代工业的出现,才有了现代管理理论、方式、方法的出现并有了实践的机会。

这些都充分说明,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管理的技能及理论获得了不断的丰富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管理科学问世,自此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各种门类的管理书籍、管理技术的传播,众多管理精英的涌现。

第三,这个描述也说明了管理本身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既含有理性的成分,又有实践的内容,二者互相提供养分,共生共长。但就每一个管理对象及管理内容而言,管理可使其精确化,而实现科学管理,并且其精确化的方式不局限于某种形式。

同时管理又是一个无定解的方程,解的正确与否的评价标准就是是否实现了管理要义。管理涉及到的对象是人、事、物、时间、空间、地缘及交互作用的关系,非常复杂,同样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在这个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在规模、产品等类似的其他企业就不一定获得成功。

盲目照抄照搬,没有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就不可能增加竞争力,存活的时间也不会长久。如,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的家电企业,大多数都是此结果。

第三代通信技术的不同解决方案,获得成功的企业的不同管理模式都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管理要义所讲的管理体,可以是由人类个体、家庭、企业组成,也可以由区域组织、社会团体或政府而形成。

就管理而言,人类个体、家庭、企业、区域组织、社会团体或政府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有机载体,而它们的共性区别就是他们的宗旨(使命)目标或有不同,或是单一宗旨(使命)目标,或是复合宗旨(使命)目标。

大部分人的人生追求应该说大体是一致的,这就是积极向上。只是不同的人对此认识、理解不同,而追求的内容侧重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追求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区域组织、组织机构或政府的宗旨一般来说是复合宗旨目标,也就是目标体系。相对来讲,企业目标比较单一,绝大部分企业可以说是单一宗旨目标。

一个人的企业、家族企业、股份制企业、社会团体、各级政府、区域组织都可以组成一个管理体。

第五,管理活动是与管理体共存的,没有管理活动也就没有管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在管理体内进行的,没有管理的管理体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管理体的管理是空想的管理。

作为人类个体来说,丧失了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能力,那就是一个植物人;而对于一个管理体来说,丧失了完全意义上的管理能力,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该管理体消亡或解体,二是该管理体被另一个管理体接替进行管理,从而成为另一个管理体的一部分而融入其中。

管理是有组织的,没有管理体的管理活动是不存在的,是空想的管理,若获得管理的成功,管理体必须是有序的且充满活力的。同时没有任何管理活动的管理体是不可想象的,完全的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管理体没有存在的客观基础,原因是一个管理体的完全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必然会损害其他管理体的利益。

第六,从管理的要义可知,管理是存在竞争的。

竞争是不同的管理体对同种资源或可替代资源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而采用的某种获取方式的表现形式。由于资源的有限,对同种资源或替代资源需求的非唯一性必然会导致竞争。竞争的策略与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有时竞争是平和的,甚至是细润无声的,有时是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竞争的最高形式就是掠夺、战争。在竞争中最彻底的失败是文化的丧失,同样,在竞争中最彻底的胜利是文化的全盘接受。竞争往往没有最彻底的胜利也没有最彻底的失败,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只不过是竞争各方由于妥协而作出的让步程度不同而已。

竞争是客观存在,产生竞争的根本原因就是管理者利用有限、有效的资源和手段为实现管理体宗旨(使命)目标而采用的方法行为及产生这些方法行为的机制,同时不同的管理者实现类似宗旨目标的价值取向不同,也就是说有限的同种资源或可替代资源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管理体的需求。

竞争是个双刃剑,一方面,竞争可促进事物的发展、事业的成功,另一方面,竞争将会浪费一定的社会资源。规范有序的竞争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组织机构的服务对象而言大多数是有益的。

第七,从管理的要义可知,管理需要创新。

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实践的载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目的、内容、时空,实践的方式方法,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施加的影响不同,管理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这些因素的变化。

创新是一个管理体得以生存、发展、永续的根本力量源泉之所在。没有创新的管理是僵化的管理,僵化的管理永远都不会实现其管理目标。

2005年《经济日报》推出的众多成功企业的案例中,均有一个共同点使得企业获得成功,那就是企业所选择的创新之路。

第八,管理是有目标的。

管理是围绕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活动,盲目的活动是达不到目的的。

从科学管理到行为主义的管理方法,从X理论、Y理论到今天的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品质管理、项目管理等等,应该说这些都是围绕实现管理目标而采用的方法行为或行为机制。

当今,无论我们走进哪个规模企业,都可以在醒目的地方看到企业的管理目标,这些都是最好的说明。

第九,管理活动是有制约的实践活动。

从管理的要义可知,管理者动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一个管理体的管理者可动用的人力资源与物资财富资源均是有限的。

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者不可能支配所有他欲支配的人力,二是人类的思维是不断进化的,在一定的时空里,人的思维的发展必受所在环境的限制,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物资资源的有限性同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所处客观环境的制约,管理者能够支配的资源是有限的,二是管理者支配的资源越多,所付出的成本越高,由于成本的因素,管理者所支配的物资资源同样也是有限的。管理活动由于受到制约,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这也是管理要义中资源有限及手段有效的含义所在。

企业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培养与引进所需的人才,以期实现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最大的潜力。

融资是现代企业再投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期望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环境,都说明了企业支配资源的有效性。

◆悟语精华◆

管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管理体内的管理者利用有限及有效的资源和手段为实现管理体宗旨(使命)目标而采用的方法行为及产生这些方法行为的机制。

img3

输入与输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