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反应计划的十大要素
迈克尔·沃特金斯(Michael Watkins)
任何公司都可能面临危机。但很少有公司对此有足够的准备。以下是从调研和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如何有效应对危机的十大要素。随文所附的图表是评估公司危机应对计划是否合适的工具。
(1)设计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危机方案。这很重要。不必很具体,但要涵盖有可能发生危机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出现枪手、有瘟疫、爆炸威胁、火灾、恐怖活动、经济混乱、系统失调(断电、闷热、断网、断电话、断水)。
(2)设计一套灵活的危机应对模型。领导有权力随时启用事先制定的危机应对模型,它可以使公司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有灵活性。这很重要,因为突发事件很少和危机方案完全吻合,如果应对计划不灵活不标准化,突发事件会使你失去效率,反应脆弱。应对模型包括:关闭设备,通知警察,火灾应对方法,人员疏散,隔离(不让人员进入),医疗控制(应对重大流行病),伤势处理及和媒介与社区居民的交流。
(3)设计一个计划,使应对模型和危机方案相符。这是一个核心计划,连接着每个计划中的方案和应对模型。这个应对模型可随时启用。例如,“出现枪手”时,可马上启用关闭设备应对标准及通知警察标准;同时按事先准备好的议定,召集危机管理人员队伍,通知雇员。
(4)设立一个明确的命令通道。有关调查发现,权力下放能促进改革,但在危机来临时却会显得不合适。危机要求公司快速集中的反应,这就需要设立一条明确的命令通道,使公司有能力很快进入军队中叫做“战争”的状态。这意味着要建立一个核心小组,它和领导有同样权力。领导有明确的候补人,候补人也有相应的候补,这样,如果有人不到位,马上就有替补人员顶上,也就是说,设立一个有5—6人的危机应对核心小组,他们在危机中能承担领导工作。
(5)事先确定危机应对计划启动草案。草案中明确危机计划启动信号。公司从“正常”状态到“战争”状态,需有清晰的导火索,从而启动具体的应对模型。同时也需要一个清晰的信号,使公司回到正常状态。
(6)设立一个指挥部和备用场所。这个地点可以在发生危机时迅速转为危机应对小组所用,且可连接多条传播渠道,包括外部媒体(电视报道),实施危机管理计划。此外,也要有因撤离现场而设立的不在现场的备用指挥场所。具体地点可以选择,但有关的传播设施和资源必须提前到位。
(7)理清沟通渠道,使它便于启用,对内对外传递消息。如用内部扬声器或监视器播发通知。例如,现场出现杀手,启动关闭设备及通知警察应对系统的同时,要快速告诉员工,待在原处,锁门,躲起来,等等。在最坏的情况下,有些渠道可以重复运用,如有些没有电话或电脑的人应有备用方案。消息要事先写好,寻找重要人员的步骤也要明确。
(8)建立备用储备资源。需要的话,危机处理中要用到一些重要的资源。例如,自备发电/供气,一些食品,水及药品。要与外部供应商商讨危机时刻如何提供援助。
(9)定期模拟演习。再好的计划,如果只停留在纸上,是不值钱的。每年至少有两次定期模拟演习,由危机应对小组来组织,定期测试沟通渠道,清点资源,等等。这些要定期举行,但不是为了测试危机反应速度。
(10)建立回顾危机处理的标准。每次危机过后,公司都能学到一些东西,修正一些计划。但要学到这些,只有按危机计划处理危机才行。危机处理回顾工作应由危机应对小组来执行。其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做对了,什么做得不好?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我们要对我们的公司,工作流程及外部供应资源做什么调整?
评估你的危机应对计划
(可用下面的图表来评估你公司的危机计划)
(徐 慧 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