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组织控制机制的要素
无论控制的特性及其以何种形式出现,组织控制机制中包括五种基本的要素(参看图21.2):
■规划目标;
■制定绩效标准;
■监控工作执行情况;
■对比实际结果和计划目标;
■纠正并采取纠偏行动。
规划目标是指对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类。员工能准确理解他们应该做什么以及组织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清楚具体地制定目标,尤其是针对某些特殊活动;并尽可能地采用一些可量化的指标。规划为控制的整个过程提供了一种框架。
对目标进行规划后,接着就是制定绩效标准,以此来衡量工作的完成情况。这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以能准确测量出目标完成程度和实际执行情况。这些测量标准应尽可能地采用定量术语。规划目标和制定标准是控制机制的两项前提工作,没有这两项前提工作也就不存在控制机制。目标和目的以及业绩标准应该清楚明了,并要让相关的人员和那些参与控制机制的人清楚明白。
图21.2 组织控制机制中的五个基本环节
控制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要监控工作执行情况。这要求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反馈和汇报机制,让管理者能及时发现与规划目标和业绩标准不符之处。反馈机制应为相关的决策提供支持服务,例如需要修改最初的原始计划。反馈机制还应与要求实现的最终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紧密相连。
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对比实际结果和计划目标。为了取得进步、揭示存在的差距以及找出原因等信息,这要求建立一种信息发布和评价机制。这些信息应该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使他们获知他们现在的工作状态。
管理控制机制的最后一项要素是,为了纠正那些导致未能实现目的或目标的因素或找出偏差而采取纠偏行动。这要求我们考虑到为提高业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偏差,并评价控制机制的运行情况,以及适当地挑战目标或业绩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