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道德概述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一些组织受眼前利益驱使,用不道德手段牟取利益之事屡见不鲜,如对顾客欺诈瞒骗、对员工克扣工资、对股东谎言欺骗,以及为了赚钱不惜污染环境、掠夺自然资源、损人利己,等等,对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产生了很坏影响,同时也大大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加强组织伦理建设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组织虽然认识到组织伦理建设的重要,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一般员工的道德行为规范,而忽视管理者的道德建设,尽管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却难以落到实处,或收效不佳。因此,加强组织伦理建设,管理道德是关键。
一、管理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一般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管理活动中包含着各种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就有一个道德的问题,因此管理道德则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
管理道德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来说,管理道德不仅是管理者内部行为要符合道德标准,还涉及组织对外部环境和外部利益关系处理时面临的道德选择;狭义的管理道德是从组织内部来考察的。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仅依靠内部条件是不够的,还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从广义上去理解和把握管理道德的含义。所以我们认为管理道德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管理道德是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和希望组织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简单说来,管理道德就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即要求管理者具有与管理活动相适应的道德素质,要求管理者的行为是有道德的行为。
一个组织的管理道德取决于其组织环境中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社会道德是企业道德规范的基础,是企业生存环境的整体价值判断和标准。职业道德是针对不同行业和个人行为的规范和标准。而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是指导个体与他人交往时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
案例3-1
南京冠生园是我国食品行业的名牌企业,2001年8月,这家企业因为将隔年霉变的月饼加工成新月饼销售被中央电视台曝光。随后,全国媒体一片哗然,与南京冠生园没有任何资产和管理关系的全国其他20余家“冠生园”企业都被市场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整个月饼市场在一年一度的月饼销售业绩普遍陷入困境,使当年全国月饼销售量至少较上年减少四成(约160亿~200亿元)。
针对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南京冠生园随即发表声明称:“我公司绝无在月饼生产中使用发霉或退回的馅料生产月饼……对蓄意歪曲事实、毁损我公司声誉的部门和个人,我公司将依法保留诉讼的权利。”2001年9月3日,江苏省及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南京冠生园加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证实了媒体的报道。2001年10月15日,南京冠生园宣布停业。2002年2月,南京冠生园以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为由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案例3-2
《人民日报·华东版》在一篇《高指标引来注水财政》的报道中称,安徽滁州市定远县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高额财政收入指标,造假虚增财政收入3730万元。一名干部说:“造假的最坏结果是被撤职,但完不成任务同样没有好前途。那还不如搏一搏,或许能过关。”这篇报道最后说:“经济工作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将群众的利益丢诸一旁,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统统丢诸一旁。”
【分析】
以上两个案例都反映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是表明一个组织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的基本价值和希望其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的规范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许多人都说,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争取利润最大化,而不顾及其他非经济的问题。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道德不但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且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行所需的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本形态,是一个企业精神财富和生命力所在。在深层次上,管理道德对企业管理进行价值导向,是企业创造财富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管理道德是企业大厦能够巍巍屹立的脊梁。
二、管理道德的特殊性
管理道德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道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所调整的关系是管理关系,规范的行为是管理行为。管理关系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相互间的特殊的职业关系。管理行为是管理者在从事管理活动中的行为,与一定的管理职权和管理责任联系在一起。
从管理系统来看,组织中一切管理关系都是建立在实现管理目标的前提下。由于管理者相互间认识不同、利益上的矛盾、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以及管理作风差异等原因,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人际冲突和关系的不和谐。对于这些冲突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防止或加以限制,但如果只依赖于硬性的规章制度而不改变管理者的道德状况,则可能会产生新的冲突。例如,对利益上的矛盾,无论如何调整都可能会有一部分人感到不满足,这时候需要道德发挥作用。只有道德能够有效调整人际关系又不致造成新的冲突,因为它的力量来自于内而不是外,它的基本原则就是承认组织成员利益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从管理者个体角度看,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他的行为首先受到管理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制约,这些约束相对于他来说是外在的制约,人不是天生就有遵从这些外在规范的动力和自觉性,而往往会把这些外在于他的制约力量当成对他的活动的束缚,因而在行使管理职权时要么缺少自主性和自由感,要么倾向于逃避职责甚至滥用职权。只有当管理者把管理系统中一切外在的规范和制约力量转化为内在的规范和操守时,他才会主动地承担职务责任、正确地使用职权。而这种内在的责任感和操守意识就属于管理道德范畴。
组织中的管理者是有层级的,其中高层管理者的行动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对整个管理系统的风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然作为管理者,无论在哪个层级上都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身份,如果对上级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对下属高高在上、专横粗暴,道德素质低劣,必然会遏制企业员工的积极和创造性,对企业风气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管理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规范对象的特殊性。也就是说,职位、职权是管理者所特有的,管理者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职位责任还是被动地承担甚至逃避职位责任,是正确地行使职权还是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力量来保证。
(2)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也就是说,管理关系的状况主要取决于管理者,在管理系统结构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关系的改善是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来实现的。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因而也是管理道德的最高标准。
管理小故事3-1
某宾馆经理接到处分职工王大成的报告,他觉得问题不太清楚,就作了一番调查。事实是王大成的母亲患病住院,他母亲想喝鸡汤。由于王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陪母亲,连去市场买鸡的时间都没有。在这种情形下,他在餐厅里偷了一只鸡,犯了错误。为此,餐厅经理对王做出了记大过一次并扣发当月奖金的处分。之后,餐厅经理带着慰问品去医院看望王的母亲,并在她面前夸奖王大成“工作表现很好,孝顺母亲”。次日,经理找王大成谈话,先肯定他工作好,接着又指出偷公家东西是十分错误的,并征求其对处分的想法。
王大成对这种赏罚分明、合情合理的处理十分感动,并表示自己错了,愿意接受这种处分。这时,经理说:“你母亲生病半个多月,我们都不知道,没有给予关心,我们很对不起你。”
【思考】
(1)从管理与道德的关系,分析王大成的行为。
(2)评价经理处理这件事的做法。
三、管理道德准则
管理道德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理念、原则和准则来规范和规定管理者的行为,管理者道德水准必然是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管理者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具体说来,其行为准则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敬业准则
在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处于一定的工作岗位并担负相应的职责,敬业自强是首要的基本素质。所谓敬业自强,就是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勇于探索,具有高度职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一个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管理者敬业爱岗的前提下的,如果每个管理者都能做到敬业、尽职、尽责,并且自强奋进、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这个管理系统就是一个高效率的系统,在正确的组织目标指引下,这种效率必将创造出高效益。
(二)信和准则
信即诚实守信、和即和谐团结。人无信则不立,管理者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要讲诚信,要言必行、行必果。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讲诚信、弄虚作假,在被管理者中根本无威信可言,也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管理。团结协作,发挥团队作用,是现代企业经营成功的基础,企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能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相互之间理解、协作、配合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首要条件。因此,尊重员工、宽容大度、充分肯定他人成绩,是管理者应有的道德修养。
(三)公正准则
管理者的举止好恶对管理系统的良好风气有着决定性影响,管理者能否廉洁奉公、主持公正、维护正义是被管理者最为关注的。对于管理者来说,公正、廉洁应该是他们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对被管理者来说,这些价值取向则决定他们的待遇是否公平、能力能否得到发挥、基本需要能否合理地实现,进而对于管理系统,则直接关系到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应以大局为重、不以权谋私,平等公正地对待下属,公正地分配权利义务,公正地调节利益关系,公正地给每个员工发展自己的机会。此即为公正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